点击全文阅读后,可直接滑动屏幕阅读,无需翻页
贸易
近10年来,汉口贸易迭受挫折,溯厥原由,可分数端:一曰内战,汉口位于华中,襟带江汉,绾毂南北,与武昌、汉阳势成鼎足,不但为交通之中心,而亦军事之重镇也。期内政争屡起,南北时成对持〔峙〕,非独本埠货物仰给之豫、鄂、湘战乱相仍,即南北陆路贸易之孔道亦几经生阻,影响所至,本埠乃遭池鱼之殃;二曰赤祸,本期华中一带,内战而外,“共匪”亦甚猖獗,迨及期末,赤焰尤炽,摧残商业,甚于兵燹;三曰水灾,二十年夏,江水泛滥,酿成奇灾,经济凋敝,商业萎缩。查该岁前半年,江汉关所征税课曾达关平银5225650两,以视十八年同时之2891956两激增一倍,倘无水灾发生,则是岁贸易必有可观,无待言也。除上述三因外,世界经济恐慌,与夫银价惨落,亦均足影响汉皋贸易焉。兹将本期汉口贸易货值及税课数字列表于下:
最近10年汉口贸易值及税课数字表(表内各数以关平银两为单位)
【注】:甲、赈捐数字并未包括在内。
乙、救灾附加税数字并未包括在内。
查民国八年汉口贸易总值共计关平银227372822两,税课总额亦不过4219599两,降及本期初年,贸易总值增为247173448两。而造前此未有之高峰,但就诸实际言之,乃系金贵银贱所致,并非贸易确有增益也。当夫民八,每洋例1两,平均申合英金6先令4辨士,而十一年,每两最多亦不过3先令8辨士半耳。迨至本期,银价续趋下游,除十三、十七及二十各年后半年银汇稍形回涨外,其他各岁,步跌不已,至二十年2、5两月,电汇行市每洋例1两,仅合英金1先令2辨士,以视十一年本埠银汇最高额之3先令8辨士半狂落2倍,竟陷空前未有之低潮,影响贸易至深且巨。
观乎上表,得知近3年来税课激增原因有四:十七年,中国关税自主权既获收回,政府乃于十八年2月1日颁行《中华民国海关进口税税则》,此其一;十九年2月1日,所有进口税款均按金单位征收,此其二;二十年1月1日,修订《海关进口税税则》实行,此其三;该年6月1日,新订《中华民国海关出口税税则》公布施行,此其四。再查全期各年税课数字,独十六年份减少甚巨,殆因该岁政局蜩螗,抵货风行故耳。
本期本埠进口洋货,按照统计观察,凡属国内未能仿制之货品,如煤油、电料、机器等均见增加,至国内已经仿造之品,则输入陆续减少,盖为国产物品取而代之矣。查当欧战之际,洋货不克输入,国产乘机而兴,以应需要,及至战事告终,洋货虽复进口,但银价低落,各货腾贵,而国产成本较轻,价格低廉,仍得畅销。洎乎挽近,留学归国及国内大学毕业之工业人才辈出,对于新式工业竭力促进,加以国内人工值廉,于是产品日繁,舶来货物遂被摒弃矣。试观下表,对于本埠洋土货物情形,不难一索得之。
民国十一、十五及二十年汉口日用洋土货物进口货值及数量比较表
上表所列土货数字,尚未包括本埠产品在内,盖以该项产品并不报经海关也。估计本埠工业产品约有百分之七十销售鄂境,所余3成则售于川、湘、豫、陕4省,至上海及其他埠所销者为数甚少。顾以历年政局不定及厂主不时更替,正确统计,付诸缺如,以致产销数字无从调查,但土产棉纱及本色布匹,确已克夺洋货之席也。
本期进口洋货之中,以汽车、马达货车及其零件激增最巨。计其货值,二十年共为关平银292912两,以视民十一之50892两,相去不可以道里计。汽发油及扁陈油,亦以公路兴建,汽车增多,销路趋旺。查十一年进口总额不过143774美加伦,二十年则增为1083955美加伦。进口机器及其零件略形退缩,固为银价跌落所致,而近5年来,政局纷纭,各项工厂力求缩紧,或购旧机以维现状,或暂停闭以待时机,亦有相当之影响焉。电气材料销胃〔售〕坚稳,其故有三,比来内地城镇争相装〔原稿缺字〕。
最近十年汉口出口及转口贸易货值表
船业〔略〕
关税〔略〕
金融
本期伊始,汉口现银颇觉缺乏,迨十三年华中内战勃发,地方俶扰,本埠华籍银行率多运现至沪,冀保安全,于是金融奇紧,周转不灵。十四年杪,中外银行遂乃运银进口,以资挹注。而翌岁之初,湖北官钱局所发官票价格暴跌,计减低百分之七十,影响所及,金融市场突起波澜,兼之该年8月,富商巨贾深恐党军进据汉口,相率离去,于是金融机关益形恐慌矣。
民国十六年1月1日,国民政府在汉口设立中央银行,发行钞票。惟以信用未孚,流通恐不能广,政府当轴施行现金集中办法,明令禁用银币,所有交易媒介仅准以中央、中国及交通三银行所发钞票为法定货币,其他银行发行之纸币一律令其收回。洎乎7月,宁汉决裂,烽烟突起,自美新印钞票扣留沪渎,不克运此发行,以致武汉军事当局缺乏款项作为军需,权在汉口印制钞票面额900万元,以济眉急,强迫商民使用,埠内商行咸抱杞忧,外国银行暂停营业,汇兑不通,一切往来交易,大都以货易货。迨9月杪,银禁稍弛,现银始在本埠市面得以自由流通焉。该年本埠贸易资金均由沪埠周转,第以银禁之故,汉沪汇水飞涨,计每规元百两申合洋例105两,平时则仅合洋例97两耳。十七年,现金集中办法取消,洋例与银元复得自由使用,但对于现银出口仍加限制。十八年后,金融市场渐复原状,而上海各银行所发钞票,亦渐为内地商民所欢迎,盖以信用昭著,携带便利故也。二十年夏,洪水为灾,商业金融又遭困顿,嗣经银行公会议决,将结账日期延长2月,本埠金融始免颠覆。
本埠通用货币有银元、银两、中外银行所发纸币及1、2、5角辅币等,但十六年禁银之际,仅准中央及中、交等行钞票自由使用,各该行钞票印有1元、5元、10元、100元之分,自是岁10月以后,洋例银元及上海各银行钞票又复自由流通矣。
最近10年汉口每银1元兑换铜元及洋例价格表
近10年来,汉口洋例,银元兑换价值较为稳定,惟铜元价格则步趋下游。兹将本期每银1元申合铜元及洋例数目列表于下。
本埠中外汇率,民十一至十四年间无甚变动。迨十五年,印度币制委员会发表对于白银报告书后,本埠汇市稍受影响,迨汉口法兰西银行售出大量白银,行市愈形不稳。但至十九年初,白银价格始形减落,计该年6月17日每洋例1两合英金一先令五辨士又四分之一。政府鉴于银价日形跌落,致关税担保之外债及赔款已有不敷偿付之虞,但为救济起见,乃定自十九年2月1日起,所有海关征收之进口税率一律改按金单位计算,规定每金单位含有纯金60.1866兣,计合美金4角,英金19.7265辨士,日金0.8025元。兹将最近10年汉口洋例与英金电汇行市,列表于下。
最近10年汉口洋例、英金汇兑行市表
农业
汉口一带,农业方法率循旧轨,鲜有改良,新式机器尚未采用。惟据经营肥田粉商报告,比年人民对于人造肥料渐知购用,虽因价格昂贵销路不畅,但十九年间,某商曾经售出硫酸铔一万袋(每袋百斤),翌年激增一倍,期末洪水为灾,销路异常衰落,查其中百分之六十六系销于黄冈、麻城二县,该二县农产则以稻麦为主,现缘内地匪氛不靖,肥料分销处办理颇感困难,否则其销路当必畅旺也。
湖北为桐油出产省份,而汉口乃桐油集散口岸也。自十八年11月以后,所有出口桐油须经商品检验局检验合格,发有证书,海关方面始准装船。至于汉口茶市,昔曾执全国牛耳,今则茶叶贸易寥寥无几,推原其故,厥有二端:欧战以还,俄国销路遽告断绝,比来本埠砖茶商行虽与苏联国营贸易机关恢复交易,但成交数量殊属微渺,其故一也;锡兰、印度、爪哇等处产茶日盛,且其产品香味强烈,欧人嗜之,争相购买,遂为华茶之劲敌,其故二也。反顾前10年间,湖北每年产茶约在75000担以至8万担之间,本期详确数字,则因种茶小农散居各处,殊难确查,第推其数量或不减于当年,只以价格奇廉,无利可图,以致茶农弃之如遗,一任牺牲,殊可慨也。自民国二十年11月起,所有出口茶业均须呈由商品检验局查验合格方准输出,惟据本埠一般茶叶运商之主张,咸谓茶叶若能于运抵本埠之时,立即施行检验,则采购肩〔掮〕客,行将不敢擅买劣货,庶几茶农得知改善品质焉。
湖北产米无多,历年须由芜湖、九江及长沙输入,以补不足。每年所产烟叶约达2000万磅,按该项烟叶采撷后,须悬于适宜处所,使其曝干,复令温润,俾其发酵,手续既毕,结束成包,即可待沽焉。苎麻亦系鄂省主要农产,为用甚广,可制夏布、帆布、绳索及夹棉织品之属,乃者,且有用以制造煤气灯燃罩。查自上项麻制货品发达以来,欧洲麻布事业为之震惊,现在德、法二国采购华产苎麻甚多,但英国需用为数尚少也。
二十年夏初长江洪水暴发之后,汉口附近低洼田地即被淹没,人民为亡羊补牢计,乃修筑长堤,以防再罹浩劫,被灾区域虽遭淹没,而田中淤积泥沙堪作肥料之用,亦殊可宝。
武昌农业大学设于民元,迨十五年,因受政局影响,遂行停办。嗣虽力图挣扎,以谋恢复,终缘校款无着,迄难如愿以偿也。
汉口一带农民,多数饲养水牛,羊豕〔猪〕亦复不少,惟养马者殊不多见,余如养鸡事业比来日见繁盛。湖北省境耕地居多,森林无几,且以斧斤频加,斫丧殆尽,是以森林事业现犹无从谈及也。
工业
近10年来,武汉工业频遭战乱,影响殊大,揆厥情形,尚有进境,试将棉纱、针织、机器、铁器、制蛋、打包、砖茶、肥皂、蜡烛、火柴、卷烟、面粉、桐油、电力等项工业情形缕叙于次,以见一斑。
棉织业民十以降,棉业迈进,乃者装设机器之纱厂业有7家,约有锭子30万枚,织机3500架。其所用棉花则有洋、土二种,土棉纤维粗短,仅足纺制粗纱,至纺制16支以上之细纱,则须采购洋棉。各厂所织布匹,以粗细市布为主,精美物品所产甚少,原料概用8支至20支棉纱。每年产额殊难确查,试以每锭子1枚,每日纺纱1磅计,每年约产棉纱821250担,织机1架,按日织40码之布二又百分之二五匹计,每年应织棉布2874375匹。
针织业查昔日本埠小康之家,所著线袜多系他处输入,而普通人民则用布袜。嗣以风气渐开,线袜销胃〔售〕渐盛,于是本埠织袜工业乃于民国十年应运而生。降及今日,各厂已有手摇机200架,生产数量虽不甚巨,而所制线袜,除足供本埠需要外,尚可运销西南各省。所用机器率系当地制造,每架仅值三四十元,而日本输入之机器则在150元以至200元之间。织袜机有70针及200针之分,前者所织线袜过于松弛,不耐于用,但价值则廉,后者线纹紧密,坚实耐久。制袜原料有棉纱、丝光纱、毛及丝4种。
煤铁业汉阳铁厂,汉冶萍煤铁公司及扬子机器公司,本期以前营业尚称发达,迨至期初,则以生铁缺乏,相继停顿。而六合沟煤矿公司乃起而代之,该公司成立之后,遂将扬子机器公司炼铁炉移置应用冶炼生铁。但以连年战乱频仍,平汉铁路交通间阻,所用煤焦不克运输,以致产铁无多,计民十一至十五及十七至十八各年,每岁出产生铁85935吨,十六年则以政局俶扰毫无生产。十九年以后,又以铁路运输横遭军人干涉,该公司工作仍无生气。
制蛋业汉口共有制蛋公司8家,制造蛋黄、蛋白及蛋沫,每季消费鲜蛋约达42万担,率多购自汉水流域各地。各厂多系外商经营,内有制蛋机及晒干室,设备甚为完善,而以和记洋行规模为最宏,每季消费鲜蛋计有13万担至15万担之谱。
打包业民国十年,本埠设有打包公司4家,嗣后又增粤商1家,现共5家,均设有新式水压机。惟营业不甚发达,殊属可惜。
砖茶业本期之内,砖茶一业每况愈下,几陷绝境。据云苏联国内现方兴建砖茶工厂2家,一俟落成,则本埠砖茶工业愈形式微矣。
制皂业本埠制皂,续见发展,虽制法简陋,而所产之洗衣皂颇足与舶来货品争衡。惟售价较沪产昂贵2成,但品质则甚优良云。
火柴、卷烟、面粉业本埠火柴工厂因受日本及瑞典火柴竞争,营业未见进步。惟烟草销胃〔售〕则甚畅旺,大英烟公司在华中设有分厂2家,一在汉口旧德租界,一在汉水沿岸之桥〔硚〕口。汉口分厂雇有工人2000名,每年最多可制卷烟487260万支;桥〔硚〕口分厂雇有工人800名,每年最多可制227450万支。面粉工厂数家,每日可制面粉15000袋以至2万袋之谱。
桐油业重庆、常德、沙市及万县皆为桐油生产之中心,历年桐油由各该处运抵汉口者为数滋巨。本埠设有桐油公司6家,其中5家系由外商经营。桐油运达本埠,即储于油池之内,而后使之流入装有汽管之油槽,先蒸使热,继再使冷。经此手续,油中渣滓均已沉淀,得将澄清之油,复行唧入原储池内,以待装运,平均每年运销欧洲者约达35000吨,惟二十年则已增至5万吨矣。
电力本埠设有电力公司4家,营业均盛。汉口既济水电公司,其最著者也,近来增设6000基罗瓦特之涡轮发电机1架及高压水管锅炉3具,每具每小时蒸发量为34000磅。该公司之最大电量,十二年为4500基罗瓦特,二十年即增为10500基罗瓦特,以供华界之用焉。
德士古煤油公司,除原有油池(可容40万美加仑)外,并于谌家矶地方新建存贮桶油栈房3所及铁桶制造公司1所(每日可制铁桶5000个)。
本埠水泥工业仅有湖北华记水泥厂1家,该厂置有新式机器,十九年曾产水泥13万桶(每桶3担),迨二十年,因受政局影响,产额遽形减少矣。
康成酒厂,以制造酒精名于汉,民十五营业最佳,出产酒精曾达22万美加仑,嗣后即逐步退缩,迨十九年仅产75000美加仑而已,殆因爪哇及马尼剌产品与之竞争及世界贸易消沉之所致也。
工会与工潮沪埠工会运动民十即已波及武汉,翌岁之杪,该二埠成立工会共有30余组,对于资方要求,一有不遂,罢工立即随之。十二年初益形紧张,嗣平汉铁路工人亦接踵而起,并在郑州组织工会。直鲁豫巡阅使吴佩孚氏鉴其情势汹涌,恐酿变端,遂将平汉铁路工首驱逐,后以武力制止工会运动,无如潮流所趋,实非武力所克压服。故至十五年党军占领武汉后,工潮又复汹涌,不满3月,成立工会158组,肆意要求,毫无忌惮,且限资方于二三日内满意答复,否则一致罢工,以相要挟,兼以当时政府对于劳工举动颇表同情,于是工会态度愈形嚣张,劳资双方无由融洽。查该年10、11两月间,发生罢工风潮50余起,虽经各团体居间排解,终以所提条件多走极端,劳资两方仍难协调。迨11月杪,湖北劳资问题解决临时委员会组织成立,商会得派代表发表意见,全体行商对于工会要求亦一致表示异议。该委员会鉴于情形严重,遂议决所有罢工举动,如不经该会许可认为违法,然仍无裨事实。以故本埠洋行对于订购中国货物之际,恒于合同内订明“如因工潮影响,不负损失责任”1条。十六年2月,全国工会联合会复行移往汉口,是月之杪,即与沪埠工会联合罢工,至是汉口遂居全国工界之领袖地位焉。
民十六年,政局益紊,工潮澎湃,洋商离去,商业停顿,多数工人咸告失业。查党军初抵汉口之际,该埠失业工人仅共36000名,至是则增为136000名。直至该年7月杪,工〔共〕国党员发生冲突,工会领袖相率逃逸,团体因之涣散,左派势力于以受挫。当是时也,国府鉴于已往之失策,乃命孙科改组各项工会,而以维护工人正当利益为宗旨,9月20日武汉工会联合会遂行成立,所有武汉各项工会皆归其统制,同时省政府复组织劳资仲裁委员会,以便处理一切纠纷事宜。及至唐生智去职,国军占据武汉,地方当轴积极反共,乃于十七年1月下令解散各项工会,对于劳资发生问题,即由地方团体设法解决。5月间劳资调解委员会组织成立,工会虽准恢复,但资方业已乘机将大批工人解雇。迨至11月杪,失业工人已达10万人也。十八、十九两年,工潮又复勃兴,但以当局处置得宜,尚无剧变,工会联合会亦于十九年4月通令所属工会,凡遇劳资争执,非经该会许可,不准私自罢工,于是工潮稍息。迨至二十年水灾期间,工潮复炽,码头劳工要求加资,所增之数竟达5倍以至8倍之多,幸赖当局严加防范,以致未肇事端,亦云幸矣。
近10年来,本埠工潮之烈,可云无以复加,究其症结所在,殊非纯由工人自动,实受不良首领蛊惑,若辈借名攫财,冀饱个人私欲,至于工人利益,则初非所计也。查工人工资昔以铜元计算,至十四年湖北官钱局倒闭后,铜元票不复存在,遂改以银元计资焉。
矿业〔略〕
交通
公路本期以前,鄂省公路尚极简陋,除汉口北京间之驿路外,其他公路均付缺如。近3年来,地方当局对于公路积极兴建,一面并鼓励人民投资自筑(凡属人民自筑之路,得准经营汽车运输,但经过若干年度后,即行收归国有),估计全省修竣通车之公路约达956哩,其中168哩均系二十年度竣工。公路既甚发达,汽车自亦增多,交通于以便利矣。
航空中国航空公司系为中美合办,而归中国政府交通部直辖,该公司业于十八年10月12日开辟沪汉航线,至二十年3月10日复展至宜昌,同年10月20日又增辟宜渝线。沪汉线除星期一外,每日飞行。至汉渝线则仅于星期三、六两日开航,将来并拟推展航线,以达成都及西安。往来沪汉飞机计有水陆双翼机7架,马力各525匹,史汀生机4架,马力各325匹。沪汉航线系沿长江飞行,每月飞行路程计长28000哩,汉渝路程则与沪汉相埒,每月行程尚无确实统计,往来沪汉之间每月旅客约计60人〔原文如此〕,携带邮件每日约达30公斤。
交通部汉口中央无线电台,共用电机6架,电务员36人,于十七年8月开始通报,武昌、沙市及宜昌均设分站,得以互通消息。
湖北电报管理局在本省设有分局66所,辖有干线6条,可以远达上海、南京、北平、重庆、长沙、广州6处,此外尚有分线24条。惟各局营业日见没落,所收报费较之期初(130万元)减少泰半,殆因政局扰攘及航空邮件与无线电报有以致之。
邮政〔略〕
航行设施〔略〕
地方行政
本期之初,鄂省军民两政由督军、省长分别掌理。民十二,督军改称督办〔原文如此〕,该年12月,湖北督办吴佩孚兼任两湖巡阅使。十三年杪,两湖巡阅使裁撤,十五年,督办名义又改称督理。至于省长,则综理全省行政,省长公署下设政务、财政、实业、教育4厅。迨十五年8月,党军攻克武汉,省议会解散,所有督理、省长各职同时取消,另设武汉卫戍司令,以资维持武汉三镇之秩序,即今之武汉警备司令也。溯自党军占据武汉后,即在武昌组织湖北省政府,行委员制,由国府任命委员9人,就中任1人为主席,所有本省政务概由委员会议决施行,省府下设民政、财政、建设、教育4厅,分掌职务。同时国民政府亦由广州暂移武汉,未几迁都南京。同时鄂省道制撤消,即将全省分为69县,各设县政府,由省府民政厅委任县长1人主持县政。
十五年10月,汉口设市政府,隶属省府,亦系委员制,任刘文岛为主席(即市长),下设财政、工务、公安、教育、卫生、统计6局及秘书、审计两处,各该局、处长均系市府委员兼任。同年12月,武昌亦相继成立市政府,但至翌年4月,即与汉口市府合并,名曰武汉市政府,设委员11人,管辖武昌、汉口、汉阳三处市政。为时不久,即改为武汉市政计划委员会,内部仅设事务、计划两部及公安一局。十七年,复改为武汉市工程委员会,设委员6人,下分三处。未数月再改为武汉市市政委员会,设委员9人,内设公安、社会、财政、工务、卫生五局暨土地登记清丈委员会。迨十八年2月,仍称武汉市政府,复派市长综理市政。5月间,奉南京中央政府命,改为武汉特别市市政府,直隶于国民政府行政院,凡武昌、汉口、汉阳三处皆属之。嗣以鄂省政府未能同意,遂仅管辖汉口一埠,乃改为汉口特别市市政府,设置公安、社会、财政、工务、卫生、教育、土地及公用八局,嗣于十九年1月将土地、公用两局分别归并于财政、卫生两局。二十年7月,省府提议,请改汉口为普通市,于是复隶省府,并将市府内部缩组为三科云。
汉口租界,计有6国,即比、德、俄、英、法、日是也。内惟比国租界,中国夙未承认,故于清光绪三十四年(西历1908年)经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交涉取消。德租界则于欧战时,中国向德宣战,即行收回,改为特别一区。俄租界亦于民国九年俄国革命之际,经由中国政府收回暂管,称特别二区。嗣于民国十三年5月30日,中俄代表在北京成立协定,订于是年7月1日正式交还,翌年3月1日,鄂省当局即将管理特区章程公布,嗣于十八年1月起复将该项章程取消,所有特区行政事宜即并汉口市府管理。
民国十六年1月3日英租界内发生对英示威运动,次夜,即由国民政府派员将该租界行政事宜暂行管理。嗣于2月19日,由外交部长陈友仁与英使馆参赞阿马利交涉,成立“陈阿协定”,将租界正式交还中国,称特别三区。所有特区之行政事宜即由市政局局长主之,而以中、英董事各3人所组织之董事会辅之,局长系由国府外交部选派,同时执行董事长职权,如会议时,两数相同,即取决于董事长。该特区直隶于外交部,并不属市政府管辖,以故其情形与特别一、二两区迥然不同。现在汉口所存之外国租界,仅余法、日两国而已矣。
省税鄂省财政向赖厘金与附加税之收入,以资挹注。查该两项税收,每月约达银币150万元。分析言之,百货税年收1000万元,竹木税年收20余万元,糖税年约40万元,至附加税则系按照各项正税征百分之三十耳。此外尚有火车货捐1种,查其捐率各路不同,平汉路则为从价征百分之二五、粤汉路则为百分之一二点五,所有经由该两路运输货物,除持有海关发给之子口单及三联单者每车仅收银币2元外,其余均照上开税率征收。十七年份,该项货捐收入较减,约有50万元。二十年1月1日,国府通令裁撤厘金及一切类似厘金之捐税,鄂省政府为抵补省库计,即行开办营业税,税率亦不一律,须视商业性质而定,所征税率约为千分之一点五以至千分之二十,预算每月可收银60万元,惟以商民反对,施行困难。堤工捐十六年5月开始征收,其税率乃为百五关税百分之二十,计民十九共征关平银579286两,约合银币90万元,二十年则为关平银497117两,约合银币75万元。
国税鄂省之内,财政部所征国税先后计有6种,惟现在所存者仅统税及烟酒税而已。兹分述于次。
(一)统税统税系二十年2月1日开始征收,所征物品为棉纱或棉纱直接织成品、火柴、水泥、卷烟、麦粉及麸皮。预算鄂省所收统税年约银币3238800元,惟自二十年2月起至12月止,实征之数已达3547459元也。
(二)烟酒税烟酒税原创于清季,初属省税,后隶中央,查现在税率,烟叶与土酒均从价征百分之十七,洋酒及国内仿制洋酒均征百分之三十,税缴之后,即贴印花。鄂省所征之烟酒税以印花征收之,民十七年实达银币50余万元。
(三)卷烟税前清宣统三年,北京即已设立烟酒公卖局,各省遂得开始征收卷烟税。嗣于民国十七年12月南京财政部将其改为统税,划入国税项下,并规定税率为从价百分之三二点五,亦以印花征收之。迨至二十年2月1日即归入财政部统税范围之内,而由统税署征收焉。统计鄂省之内所征卷烟税款,每月最高额数为40万元。
(四)邮包税邮包税曩亦省税,十七年5月改由财政部征收,其税率为关税半数。预算鄂省收入,年为银币36万元,惟实收之数每月不过15000元,其性质类似厘金,亦于二十年元旦奉令裁撤。
(五)二五附加税1921年华盛顿会议曾准中国关税自主,于是鄂省即于十六年1月1日就汉口、宜昌、新堤、沙市各设内地税局,从事征收二五附加税,新堤、沙市二局未几即归海关监督管理。考其税率,普通货物从价征百分之二点五,奢侈品倍之,即百分之五。查十七年收数,计汉口为银币4402444元,宜昌398229元,新堤138625元,沙市270467元,共收5209764元。迨民十八,新订《中华民国海关进口税税则》施行,该项附税遂即取消。
(六)煤油特税煤油特税民国十六年4月开征,考其税率每10美加仑征银1元,十七年份鄂省共征收税银2477072元。至十八年4月1日,新订《中华民国海关进口税税则》施行,该税亦即并于海关进口税则之内矣。
司法与公安〔略〕
军事
民十一至十五年间,鄂省系处于两湖巡阅使吴佩孚势力之下,而以萧耀南为湖北督军,该时省内驻军共有五六师及混成旅5旅至10旅之间,并辖有兵舰数艘。十五年2月,萧氏逝世,陈嘉谟继之。6月党军北伐,进抵长江,占有武汉,国民政府由粤迁汉,两湖军事即由唐生智主之。唐氏派其部下李品仙为卫戍司令,以资拱卫武汉。迨十六年10月唐氏与中央发生冲突,唐氏败退去鄂,李宗仁乃以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来鄂兼任武汉政治分会主席,复改委胡宗铎为武汉卫戍司令。十八年初,宁汉分裂,李氏擅免中央任命之鄂省主席鲁涤平职,情形益趋严重,中央赖有海军援助,始将李军驱退,乃改任何成濬为鄂省主席,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武汉行营主任。至本期末年,武汉行营撤销,改为湖北绥靖公署,何氏即任为主任,是时卫戍司令一职业已改称武汉警备司令,而以夏斗寅充之。至武汉要塞司令部系十九年后所设,初以殷祖绳为司令,兹已改任钱大钧接替,并兼中央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校长焉。
卫生
武汉两地,期末共有医院32所。其中6所系外人所设:(一)同仁会医院,设有病榻63张。(二)协和医院(伦敦会与遁道会合组)设病榻150张。(三)梅神父医院(天主教立)设病榻30张。以上3院均系民十一创立。(四)汉口市立医院,十八年由吉星里迁于慈善会。〔原文如此〕(五)美国医院及〔(六)〕天主堂医院则因经费困难无从进行矣。
民十八年起,本埠中西医士概须向卫生局登记,考验及格方准应诊。现计汉口共有合格西医161人,中医1000人,牙医75人,暨助产学校毕业之助产士33人。
自期初以降,天花、痧疹、痢疾等症,本埠间有发生,但未见传染,殊堪庆幸。汉口市卫生局施行免费种痘,业已数载。迨十八年,并施行注射霍乱、伤寒预防针。二十年水灾以后,本埠发生霍乱。全国救灾委员会立即施行防范方法,计种痘者共达85000人,注射预防针者111000人,并对进口船只实行特别检疫章程,登岸旅客受注射防疫针者,计12460人。
汉口市卫生建设,自民十五卫生局成立后,局长李博仁即拟进行计划,第以经费无着,成效尚未显著。迨十八年,清洁街道、检查食品、设立屠宰场及改筑沟渠等项,始克见诸实行。惟改良街衢进展颇速,计本埠展宽及重建之街道共有8条,全长5600公里,用款541000元。自来水厂亦经扩充,现在每日可供饮水2100万美加仑,据汉口市卫生化验师检查结果,该项水质尚属清洁,惟每当夏日,全城需要犹感不足,因增滤水池,以资扩充水量,是为先〔当〕务之急也。他如特别三区,亦于十五年间建设新式沟渠,而新建之民生路及三民路均敷水泥沟管,以备宣泄污水,日租界住户装有卫生设备者,亦渐激增焉。
全国海港检疫处处长伍连德博士,曾于二十年洪水之秋就江汉关地址设立汉口临时检疫办事处从事检疫,至今弗替,公共卫生裨益匪浅。
教育
近十年来,私塾淘汰,学校繁兴,惟以鄂省多故,军需孔殷,以致教育经费未能照额支拨,学校发展殊感困难。十五年间,多数私立学校均被军队占用,圣若瑟中学校即为驻军不戒于火,竟肇焚如。十六年初,本市当局公布教育规程,厘定教员资格,并列党义为必修科目,每周举行纪念周。十八年,鄂省教育厅长黄昌谷通令省内私立各级学校,概须遵照部章呈请立案,鄂省教育制度至是颇见刷新。
汉口官立学校以国立武汉大学为最著,系民十七所设,校址位于武昌东厂口,分文、理、土木工程3院,并附设预科,十八年增设法学院,即将预科裁撤,复于十八年3月在武昌城外东湖南岸之珞珈山购地建筑新校,迄至期末,尚未落成。该校设备周至,办理完善,而图书馆规模尤宏,计陈列汉文书籍53000部,洋文书籍亦达2万部,中外杂志294种;而化学试验室所备仪器,亦应有尽有,约值20万元;并附设印刷所,举凡课程讲义,以及学校刊物,皆由该所自印。兹将该校近3年来教职员及学生人数,列举于下:
至公立中小学校学生,按照十九年份鄂省教育厅调查数目,共为15263人,其私立中小学校学生亦不下3422人。
期末两年,民众教育推行迅速,凡平民学校、乡村图书馆及博物馆等均次第举办。小学课程采用语体,注重常识,借以启发儿童心理。嗣因水灾暴发,教育计划顿蒙挫折,殊为可惜耳。
民十五以前,教会学校全由外人主持,中国当局对于学校行政向未干涉。迨国府成立后,教育部公布学校立案规程,无论公私立各级学校概须遵章立案,并取缔宗教课程,各教会学校当轴虽怀不满,但亦不得不遵章组织华人董事会监督校政,以符定章,实则各该学校对于教义仍向学生不时灌输,惟于宗教仪式则不强迫施行矣。
本埠外侨所设学校,有英美侨民所办之私立小学1所,暨日侨之明治小学1所,皆有10余年历史。兹以驻汉外侨日渐减少,故各该学校亦鲜发展。此外尚有日侨所办之江汉中学1所,招收华籍学生,日本政府年给津贴,但不干涉校政,每年学费,高级20元,初级10元。
近来提倡女子职业呼声甚嚣尘上,于是女子教育亦甚发达,期末本埠大学及小学咸已实行男女同学,惟中学一级尚系分校教育也。
民十五,“共党进扰”武昌,赤氛因之弥漫,青年学子受其蛊惑,起而组织学生会,从事罢课、游行示威,主张过激,反动政府,结果所及,废时失学,徒被利用,有损无益焉。
文艺
本期初年,汉口文艺刊物罕有进展,迨十六年党军北伐,进占武汉,国府亦迁于此,报章杂志有如雨后春笋蓬勃而兴。惟其性质大都偏于过激,当局虽曾遏止,然其遗毒留传至今,犹难尽绝也。
期初出版报章现仍存在者仅有二种,即《武汉日报》与《中山日报》是也。《武汉日报》即前之《大汉报》,现归中央党部出版;《中山日报》即前之《正义报》,为鄂省政府之喉舌。他若《新闻报》及《中西日报》,均偏重商业新闻,咸为清季所出版,历史尚属悠久。《公论报》行世亦已10年,惟《新民报》即甫于十五年出版,较为幼稚,但其销数甚广,人多乐读。
十八年间,周刊及半周刊出版甚多,内容简陋,宗旨不正,率多攻人隐私,希图敲诈取财,曾经当局严予取缔。嗣有各种小报继之,亦无非记载当地琐闻,仅供茶余酒后消遣之资耳。
洋文报章,以英文《楚报》资格为最老,民三出版,注重长江一带英国商业新闻。《自由西报》原系美人办理,十九年售与国府外交部,乃改由华人经营矣。他若日文《汉口日日新闻》,读者皆属日侨。近年党部及省、市政府所编小册刊物颇多,类皆记载各项统计、工作报告及往来公牍等项。而市府二十年印行之《汉口年鉴》,作为参考,殊有价值。至武汉大学编印之《文哲季刊》、《社会科学季刊》及《理科季刊》,皆属学术刊物。
印刷所亦随刊物扩张而增加,现计本埠不下百余所,其中以湖北官纸印刷局及武汉印书馆规模为最大。
人口
本埠人口期内激增,据二十年1月市公安局户籍所载共为804262人,上期末年则仅289804人而已。汉阳人口现计495476人,略见增加。武昌则由488617人减至359808人。全省人口共计26740687人,以视上期之27167244人,不免稍形减缩。按照民十九统计所载,内地人民移居汉口者,共277000人,而由汉口徙往他处者,则不过104000人,殆因内地匪祸剧烈,人民多迁居都市故耳。
据汉口市社会局统计所载,本埠工人共有11478人,内有女工2833人、童工1582人。武汉卫戍司令部调查,侨居武汉之外人共3515人,内有日人2041(包括韩人6名在内),英人496(包括印度人64名在内),美人258,法人52,德人207,俄人292,义〔意〕人7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