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便利店行业老兵,刘忠建于2000年进入便利店行业,曾带领团队从0开始筹建十足到近2000家店,先后任十足总经理、董事长。
2017年底,他与14位联合创始人二次创业,创建了邻几便利店,现已有258家店铺。在CCFA公布的《2018年中国便利店百强榜单》中,创业两年的邻几跻身第59位。
邻几董事长刘忠建表示,便利店是一个需要长期坚守的行业。过去的两年里突然来了一个风口,很多从未做过便利店的人涌入,造着很多新名词,新概念,似乎要颠覆过去的一切。
在他看来,便利店正如一场“全马”比赛,很多业余的人员看到了运动员到终点喜悦,尽管他们从来没有跑过马拉松,甚至连3公里都没有跑过,依然过来踩风口、蹭热度,甚至碰瓷,披着超人及奥特曼的衣服,写着花里胡哨的标语,在站起跑线最前面,大声叫嚣,吸引了一大片的目光及闪光灯。
谁知“全马”刚刚开始,一个转弯,接下来是5公里连续上坡(死亡坡),很多业余爱好者(踩风口、蹭热度,甚至碰瓷者)就退出了这场比赛,留下来的是有经验、有实力、有毅力的专业全马运动员,去欣赏这一路全马的风景,去尽情享受这段长期坚守的弯腰捡钢镚的辛苦及幸福……
中国便利店巨大的市场空间,在日本及中国台湾,几乎每2000人就有一家便利店,而在中国要1.2万才有拥有一家便利店,市场空间巨大,按中国60%城镇人口计算,中国城镇市场未来会有大于40万家便利店的市场容量(目前中国的夫妻老婆店接近680万家)。
刘忠建表示,目前中国还很少形成一个区域哪怕一个省绝对垄断的便利店企业,且还未出现全国垄断的便利店巨头,便利店市场可进攻性及想象空间巨大。
便利店行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而又经过市场验证的行业,1927年在美国诞生,后1974年引入日本,在日本、东南亚、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均发展的很好。中国大陆从上世纪末开始在上海出现,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2019年中国有超过12万家便利店,自2016年到2018年这3年中国便利店平均增速超过20%,在众多零售业态中一枝独秀,逆势上扬。
便利店业态虽小,但在差异化巨大的中国,市场潜力很大。主要表现在三点:
第一、城市年轻消费者对便利店高度认同及强烈依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生活习惯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对便利性的需求增加,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吃到最新鲜、健康、时尚的商品。年轻人对价格并不十分的敏感,特别是电子支付普及后,支付的便捷性降低价格的敏感性。
所以便利店及外卖成为他们的首选,因为便利店就是5分钟以内的路程、15元左右的消费,10分钟解决,这是年轻人最喜欢的生活节奏,也是外卖根本无法做到的,有理由相信95后、00后将是便利店的原住民,而且他们年纪变大后,依然是便利店的忠实顾客。正如日本及中国台湾的老年人一生钟情便利店一样。
第二、一线投资机构对便利店长期看好
在过去的2年里,开始有很多投资机构重视便利店领域的投资,据不完全统计,阿里、腾讯、红杉、今日、源码、苏宁等一线机构先后进入便利店领域,有些机构甚至投了2家以上的便利店企业,有些机构在同一家便利店企业多次加码。
一线的投资机构在进入一个领域之前都做过大量的国内外的市场、行业分析及研究,有很多非常全面的数据模型及客户访谈资料,他们的视野及洞察能力比一般的便利店行业从业人员看的更清晰、更长远。他们与中国大部分便利店从业者一样长期看好便利店未来,及便利店上规模后巨大的流量价值。
第三、政府政策对便利店十分支持
近年来,政府部门对便利店十分重视,今年6月21日、22日由商务部领导召集全中国30家便利店典型代表企业到北京座谈,并参观了北京的部分做的好的企业,会上商务部领导认真倾听了各与会企业的发言,也对与会企业提出相应要求及目标。
7月上旬,商务部就发出了《关于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的工作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了便利店是满足人们便利性需求、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便利店这几年的增速位居零售业态前列,但仍然存在总量不足的问题。
8月下旬,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其中意见第四点专项提出加快连锁便利店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便利店网点规划、店铺办证、消防、烟草、乙类非处方药经营简化审批的试点。
现各省市商务部积极落实,之前北京、西安、福州已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便利店有望变成便利店+药店,便利店+餐饮,便利店+咖啡等便利店+的新的零售业态。便利店的经营品类将进一步增加,便利店的店铺面积也可能随之增加,便利店的聚客力也将大大加强。
刘忠建表示,便利店受到政府政策如此的大力度的支持,是自己从业便利店20年从未见过的,相信接下来是便利店20年黄金发展期。
第二、便利店不仅需要钱,更需要专业、专注的团队
便利店行业不仅需要很多钱的投入,想做好,需要专业的团队,更需要专业的团队多年的专注才能出成绩。
第三、便利店需要注重营运、重视细节,做到“神形合一”
便利店行业是一个要求注重营运的行业,需要每天就清洁卫生、执情服务、单品管理、新鲜度管理做极为细致的管理,并能对鲜食的订货及定价进行专业的管理。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中国便利店不仅仅只会卖寿司及甜点,武汉的便利店开始研发了热干面,南昌的便利店重点推南昌拌粉,合肥的便利店用心打造淮南牛肉汤。他相信这样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中国的便利店会变成真正的制造型零售企业,会能做到自己的“神形合一”。
第四、便利店需要先做强,再做大
刘忠建曾多次提起便利店是下围棋,不是下象棋,需要集中开店,在一个地方做强,再去下一个城市,需要将一个城市打透,才能去开新的区域。
他认为做强才能做大,做大了不一定能做强,一些便利店企业,为了规模,为了店数,只做夫妻店挂牌或翻牌,在商品及信息上都没有实际赋能,只是赚一个加盟费及新店开业的装修、设备差价,这样的企业做大后是根本没有办法做强,只会做烂。
第五、便利店需要不断创新,适度的迭代,尊重人性
便利店企业的目标顾客群是年轻人,是最能接新生事务的一群人,所以便利店企业应积极拥抱新新技术,但更要尊重人性,信任并激励便利店的员工,发挥人性的积极一面,适度的进行技术迭代。对于核心技术自己掌握,非核心的技术整合社会资源。
便利店是经过日本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近几十年市场论证过的一个行业,近10年来在上海、广东、浙江、山西等省、市发展很快,很多企业实现了多年持续盈利。刘忠建表示,便利店将是终极零售业态,相信中国未来10-15年,会有3-5家店铺数量达到3万家以上的优秀便利店企业同时在中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