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玉亮,1984年7月生。1985年7月,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分配至河南省家具工业公司,先后任公司副总,法人代表;河南省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河南管家具协会副理事长、法人代表。1999年9月,调入河南省酿酒工业协会(现河南省酒业协会),先后任副秘书长、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会长;河南省罐头饮料行业管理协会常雾副会长(主持工作);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河南工作站站长,从事酒类、罐头、饮料、发酵制品行业管理工作。
熊玉亮担任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以来,曾对各个酒厂的酒瓶、外包装、酒标等设计工作进行了多次的改进和推广,使河南省酒类包装跟上市场要求和时代要求,在国际国内设计大奖赛上多次获奖。为河南酒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当前,各级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神州大地出现。那么,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它的目标是什么?
众所周知,早期的行业组织往往把维护行业整体利益作为重要目标。现代的协会章程赋予了协会“服务、监督、管理、协调”四大职能,简单概括就是管理和服务。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河南省酒业协会在行业管理和服务中的实践很好地阐释了这一问题。有媒体宣称:如果要评选“2007年最牛协会”,恐怕非河南省酒业协会莫属。那么,作为河南酒头的熊玉亮会长是如何使河南省酒业协会成为最牛协会呢?
“豫酒抱团打天下”已经成为当今酒界议论的热点,成为豫酒振兴的经典案例,这不仅是一种战略,更是一场具体的实践。
谈起豫酒军团的崛起,作为豫酒军团总司令的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熊玉亮感慨良多:“抱团打天下,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对打造强势豫酒品牌形象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随着这种模式操作的日渐成熟,豫酒的‘抱团’战略也融入了新的元素,不仅仅要提升豫酒的整体影响力,更要让豫酒阵营中的成员逐渐恢复以往的雄风。”
豫酒在中国白酒发展史上曾经辉煌一时,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一大批名优产品——2个中国名酒、4个中国优质酒、9个河南省名牌产品和省部优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形成了闻名全国的豫酒板块。但对于一度沉寂,现正处于恢复阶段的豫酒来说,面对来势汹汹的川酒、苏酒、贵州酒等,单打独斗显然没有太大的优势。只有集体抱团出击,才能实现共赢!可谁来组织这些散兵骁勇呢?河南省酒业协会担起了重任。
近年来,在河南省酒业协会的号召下,豫酒军团开始集体亮相,其“抱团”的意识也在逐步增强。从2005年开始,众多豫酒品牌开始以集体名义出现在行业和消费者的视野当中。2005年广州举办的国际酒饮博览会、2006年的北京国际酒博会和西安全国秋季糖酒会、2007年的哈尔滨糖酒会和北京国际酒博会,每到一处,豫酒军团均召开新闻发布会,壮大整个团队的声势。经过几年的锻造磨炼,豫酒抱团战略可谓成效显著,下一阶段要力求实现“抱团”的升级,在提升豫酒整体影响力的基础上,为豫酒的每个个体锻造更健康有利的发展环境,利用现有的豫酒平台实现自己的跨越发展。
“豫满中国”奏响了豫酒回归与复兴的号角,怎样才能使豫酒走出中原,走向全国?
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熊玉亮说,近年来,协会为助力豫酒企业营销创新,与《河南日报》等多家媒体联合主办了“河南十大名酒”评选和豫酒营销创新系列活动:
2007年的思维创新正是延续了这一周期的发展轨迹,豫酒企业在思维模式上越来越现代化。正是有了这样的转变,豫酒品牌的营销水平得以在2007年显著提升,营销亮点接连不断。
四五酒业从2007年初的周华健携手四五郑州演唱会,到赞助河南足球队征战2007中超联赛,再到送出“喝四五,游香港”的重磅大礼,使这一悠久品牌身上越来越焕发出时尚活力的气息,在整个河南都树立起了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
2007年秋,张弓酒业组织百名经销商赴清华总裁班深造学习,文化、现代、共赢等多种理念都从中得以体现;
2007年哈尔滨秋季全国糖酒会,“豫满中国”再次吹响集结号,期间,伊川杜康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市场引导和推广工作,极富效率地将销售网点扎在了哈尔滨,从而将东北市场纳入自身市场网络。
为促进行业发展,提高技能,2007年3月31日至2007年4月3日与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轻工烟草工会联合举办“金星杯”全省啤酒品评技术大赛暨2007届省级啤酒评酒员换届考聘活动。2007年7月27日至30日在民权县举办了2007年河南省葡萄酒、果露酒评酒委员换届考聘。2007年8月27日至28日与省轻工烟草工会联合举办“赊店杯”全省白酒勾调技能大赛。
熊玉亮表示,通过前两年的积累,豫酒在人气与形象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豫酒的复兴壮大已成为市场的一种客观需要,要想充分利用这种市场需要进一步稳固本土市场,拓展省外市场,豫酒就必须在思维模式上寻求更新,积极地学习借鉴川酒、皖酒、苏酒等近年来在市场营销、品牌策划等方面的优秀经验,探寻适合豫酒自身的发展模式。围绕这一指导思想,河南省酒业协会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引导工作,使得2007年豫酒军团的竞争模式有了显著的良性转变。近年来,豫酒复兴的步伐稳健而迅速,至2007年,河南酒类产业已连续五年实现增长,产量跃居全国第二位,销售收入达233.65亿元,税金19.5亿元,利润20多亿元。
在2008年召开的河南省人大会议上,在河南省酒业协会的具体策划下,来自省内酒类行业的10位人大代表和4位委员共同提交了关于在商务、政务活动中宣传推介豫酒文化的建议,同时也向各界发表了《饮河南名酒,树河南形象》的倡议书。
据了解,在人大代表和委员提交的本次提案中,号召河南消费者在各级商务、政务活动中充分发挥“代言人”的作用,积极主动地传播豫酒文化,传递豫酒品牌价值,科学文明地饮酒,弘扬中原地区悠久纯朴的民风民俗。本着倡导节约的原则,建议各级接待活动中优先选用质优价廉的豫派名酒,公务、商务用酒要实施扶强扶优的名牌战略。珍惜豫酒形象,在全省广泛开展“爱河南、品豫酒、认名牌”的消费引导活动,共同抵御省内外假冒伪劣酒对豫酒名牌的冲击,为豫酒文化复兴和豫酒板块崛起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
熊玉亮表示,该提案是经过河南酒业内的14位代表委员认真讨论后慎重提出的,是符合当前河南酒业发展形势的。随着产销形势逐渐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当前豫酒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传播品牌文化,打造品牌形象,提升豫酒军团的市场影响力。协会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维护企业的权益,解决企业的问题,这样协会才有生命力。
2008年,随着奥运会的召开,世界的目光聚焦于中国,而豫酒文化作为中华文明数千年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也迎来了难得的展示平台。
由于种种原因,河南省的酒类市场始终存在大而不强的弊病,这不仅妨碍了当地经销商的壮大发展,也困扰着生产企业:坐拥巨大的本土市场空间,却难以全力施展拳脚,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脚下的暗礁绊了跟头。只有保证了流通领域的健康,才能使生产企业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寻求壮大。所以说,在流通领域寻求良性转变是全行业的呼声。
正是认清了这一形势,河南省酒业协会自2007年开始在流通领域发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二是自下向上,积极推动地区行业协会的建设和运转,通过对各地酒类行业协会、商会的统一规划,不断深化其合作的开展,利用这种圈内的舆论影响力,给扰乱市场者施加持续的、广泛的压力,达到促进行业自律,净化行业风气的目的。
熊玉亮表示,流通领域的思变具有双重含义,对内帮助经销商转型,引导企业科学开发市场;对外则要改变人们对河南市场的固有看法,用良好的市场秩序提升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度,这从客观上帮助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扩大了拓展的空间。
1992年12月30日,被评为河南省轻工业厅史志先进工作者;
1993年11月,被河南省轻工业厅评为河南省轻工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
2005年1月,被河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评为2002-2004年度河南省行业协会先进工作者;
2005年11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评为2005年度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工作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