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包括贵州茅台、山西汾酒、水井坊、顺鑫农业、金徽酒等一众白酒上市企业披露了首份ESG报告、在资本圈保持了多年热度的ESG浪潮,正成为诠释新时代中国白酒“产业之善”的一面新镜。
从被正式提出,到风靡全球,ESG理念实现了从边缘到主流,从理念到约束性的规则,并成为具有强实操性的金融投资工具,“这是一个华丽的蜕变,应该说是过去几十年里最成功的理念之一。”
5月20日,中国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北京博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俞建拖在他的财新专栏中如此评价道。
但在中国酒企纷纷踏上ESG航程的同时,这一理念本身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
先是前贝莱德ESG首席投资官TariqFancy直言ESG已经成为危险的安慰剂,是“向癌症患者出售小麦草”,后有被DWS基金辞退的首席投资官DesireeFixler公开举报该基金的“洗绿”行为。
5月6日,在世界新能源企业第一巨头特斯拉的2021年影响力报告前言,出现了对ESG评价体系的尖锐批评:“当前市面上的ESG评估方法存在本质上的缺陷,ESG需要改进其衡量评估真实状况的能力。”
对白酒这个传统的行业而言,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当我们穿越企业单方面履行社会责任的叙事体系,站在ESG时代的门前时,却感受到了这个时代落幕的端倪。
但也许正因为立足于这个传统深厚的行业,我们可能更能理解,ESG作为一种行动理念而非投资工具,对我们产业价值体系的建构,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以共享为号
ESG如何帮助我们寻找价值“初心”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存在一些迫切的挑战需要解决,人们对企业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需求也更高和多元化,而不仅仅是一个收入机器。”
在他的财新专栏中,俞建拖如此解释ESG理念能成为过去二十年内,国际投资市场上“最为成功的理念”的“外因”。
与传统CSR理念不同,ESG不仅从投资视角的考量标准扩散到企业主体社会意识的觉醒,它似乎也暗示着以一种更体系化的视角,激励企业立足于长期主义的价值战略实现与自然和社会的“价值共生”。
面对当下ESG理念所遇到的种种困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在2022年7月10日的财新夏季峰会上提出了他的观点:
“ESG不应该是一个外在的标准和规范,成为一个新的约束,而应该成为一个内在的驱动力,要形成利益的一致性。”
“共享价值的概念可以推动商业思维的下一轮重大转变。”
相较而言,在共享价值的理念支撑下,收入和利润的蛋糕会做得更大,农民和向农民采购的企业都可以获得更丰厚的回报。
十一年后,面对这一分析框架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展现的种种不足,欧盟商会全国副主席,In3actSrl联合创始人、总裁贾可尼在财新夏季峰会上也着重提到,许多研究发现,ESG合规企业相比不合规企业的经营利润高出50%,有的甚至高出3倍。
只有当企业与社会的互动,真正能成为催动企业自身发展的动能而非阻力,ESG所倡导的这一系统性概念,才找到了它出发的原点。
如此,当我们以一种方法论和工具包的立场出发,审视这种将企业自身治理(G)成绩,与环境(E)、社会(S)等诸多因素紧密联系的分析框架,对我们这个传统行业当下所面临的问题时,有着比将之当做资本市场传入的新名词更现实的意义。
“碳寻”ESG
重构传统产业振兴的杠杆
在7月10日举办的这场财新夏季峰会上,一份ESG2.0倡议的发布,引起了各行各业的瞩目。
财新传媒副总裁、财新智库执行总裁高尔基在解读面对ESG理念的危机,这份倡议所具备的三大意义,其中之一就是:
对包括酒业在内的各行各业而言,ESG已经从A股上市酒企的独角戏楼,变成了全行业参与的大舞台。
在7月15日泸州酒博会上召开的碳寻——中国酒业生态发展论坛上,宋书玉理事长亦谈到了“双碳战略”与酒业发展之间紧密的互动关系:
“自然生态对酿酒微生态的影响,酿酒微生态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微妙关系,都关乎着酿酒产业未来发展,二者既是产品的品质支撑力,也是酒业赖以生存的生命之力,更是酒业实现永续发展的本源之力。”
诚如宋书玉理事长所言,对我们这个高度依赖自然环境的产业来说,构建生态友好的生产方式,不仅意味着社会责任的履行,更意味着产品力和品牌表达力的持续赋能。
但这份来自世界顶级智库,亦是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报告同时指出,良好的企业治理水平,可以大大推进环境绩效的实现。
一个首正而向新的行业大循环,即由此达成。
“获得消费者认可的可持续发展品牌在消费者和资本市场均更获青睐。”王幸在财新夏季峰会上对国内的可持续发展消费环境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而在无时无刻不关切着消费者精神追求的酒业市场,这样的趋势会在未来更加显现。
从名酒复兴到酱酒风起,世纪初年以来的高端化浪潮已经成为白酒行业强劲的时代强音。但近些年来日益加重的VUCA迷雾,高端化道路上风正帆悬的整个白酒行业如今已经到了重新诠释自身品牌价值、重塑产业链与消费者价值认同的关口。
金东集团董事长吴向东在2008年接受时任《新食品》杂志社社长汪歌采访时曾提出,“未来的商业竞争将不再是一个企业和另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条价值链和另一条价值链的竞争。”
尽管当时他亲口描述的那条价值链与今天的金东集团相比,显示出浓厚的“原生态”色彩,但十五年后的今天,面对规模、结构、资本以及产业地位都不可同日而语的金东,我们还是可以用这样六个字来定义它:“酒业新价值链”。
与金东一样,近二十年来,众多的白酒企业,正是通过一道道价值链的打磨,完成了自身治理体系的塑造,形成了如今中国酒业应对动荡、不确定、复杂而混沌的局面,贯通企业绩效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的根本范式。
这是我们这个行业在调整之中不断自我革新的杠杆,也是对整个世界经济叙事体系下,ESG理念的补充与完善。
从企业出发
共谱产业与时代精神共鸣新篇
2008年,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在欧洲考察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中国酒文化历史悠长,却没有一座真正的白酒庄园,郎酒要为中国打造一座世界级的白酒庄园。
如今,郎酒庄园已成为中国白酒产区表达的一面旗帜,“赤水河左岸庄园酱酒”的品牌口号,使郎酒进一步巩固了其品牌地位。
在不同场合,汪俊林反复强调过这样的观点:“在有价值的地方和有价值的伙伴创造更大的价值。”
通过与社区共享,找出企业与社会价值共振的频率,成为深度赋能郎酒品牌价值的重要楔入点,亦成为白酒行业企业发展与社区进步的旗帜与标杆。
郎酒庄园,不仅是一座集世界最大天然储酒溶洞群、露天陶坛储酒库、五星酒店及品酒中心的赤水河岸新地标,更是为当地带来经济消费的舞台,也是郎酒“以酒助农、以农护酒、多向赋能、智慧发展”的重要支点。
据统计,在郎酒庄园不远处的吴家沟生态酿酒区,郎酒为当地新增了4000个就业岗位,并通过一二三产业联动,带动10万革命老区农村人口实现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
与郎酒一样,众多酒企要谋求长足发展,绝难在社会与自然的广阔网络中独善其身。
另一家酱酒企业贵州珍酒,今年的原粮收购面积达到38万亩,贵州高原上优质的糯红高粱,成为美酒丰盈的血肉,而酒企为了收购这些粮食,对当地农业社会的赋能与构建,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现在农户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珍酒所在的贵州省遵义市,在中国的文化版图上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在中国白酒产业版图上,遵义以及它下辖的仁怀、习水等县市,也扮演着愈加突出的角色。
如今,在这座城市,通过酒厂的管理制度触达,以酒厂员工为支点的社会生态文化群,成为引领当地社会风貌的先锋力量。
当ESG理念伴随着它本身运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而遭遇危机,回到企业为主体的角度,重构企业治理、社会进步与生态保护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挽救”这一指引了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核心理念的重要契机。
而在酒业这个立足于大地的行业,我们正在见证这一改变的来临。
向善而行
重拾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路径
二十年来,ESG理念的不断推广,使得社会各界对企业赋予了全新的期待场景:企业搭桌子和大家一起吃饭。通过治理绩效的实现带动了上游生产企业与产区社会、上下游合作伙伴更健康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动了一个更加和谐向善的社会运行体系的培育和养成。
当年,这只基金的核心策略是将酒精和烟草类的企业从资产组合中剔除掉,这构成了社会责任投资传承至今的核心概念:即通过负面筛选,排除与个体或团体价值观有冲突的投资对象。
但如今,世界各国酒业正在重写自身关于社会责任、共享价值的新通路。世界第一酒业巨头帝亚吉欧在2021年的ESG报告中,提出了关于其自身的五大议题,包括:
防止使用有害酒精;确保负责任的酒类营销、零售;缓解或适应气候变化;包容并赋予妇女、少数群体和代表性不足群体的权利;确保获得清洁水、环境卫生。
而在帝亚吉欧2019年提出的Society2030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亦包含了促进积极饮酒、支持包容性与多元化、倡导从粮食到酒瓶的可持续性三大领域共24项具体目标。
作为帝亚吉欧在白酒行业的成员企业,水井坊今年首次发布的ESG报告,亦围绕34项实质性议题,以丰富的内容、详实的数据和真实的案例,全面、完整地披露了水井坊在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等领域的非财务管理绩效。
文化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正是作为一种精神补充剂的酒水行业与其他消费品行业在ESG方面凸显更重要价值的契合点。
白酒作为一个盘桓在中华文化滩涂的古老产业,其数千年来的历史传承,在当下如何被续写,也直接关系到未来千百年白酒的风貌和形态。
而在这套普适的ESG分析框架之外,中国酒业以其丰厚的文化遗产,深植的文化根脉,七十年如一日地与社会呼吸的强互动,形成了对当下这场“理念危机”强有力的补充叙事。
始于ESG,超越ESG,重构一个文化、美学之外,白酒产业向善而行的叙事体系,这也是这个深处危机中的分析框架,能在这个产业显现更高价值的核心落点。
它不再单纯是资本市场用以衡量企业经营外部性价值的参考系,而是指引一个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在宏大的社会表达网格中找到自身位置的风向标,更是每一个从业者衡量自身行为,在产业冬天里找到恒久破局之道的指路灯。
正如陈道富先生在财新夏季峰会上提出的那样:“ESG重点在于提供一个机制或框架,站在系统角度看个体的同时,微观个体也能有足够的选择空间。ESG必须是承接了全球对价值的一些公式,同时必须结合本国的发展阶段和诉求,并且充分找到所处行业和公司的特点。”
ESG指引着企业的行为,企业与行业的潮起潮落,也在为这个独具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提供冲破迷雾,向前发展的动能。
这也将是我们这个古老行业,面对日日常新的商业社会,一份新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