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过“开国大典”的清徐葡萄酒到底长什么模样——“证明我是葡乡人”小长假之旅在我县葡萄文化博物馆举行
一展厅:葡乡葡萄酒溯源清徐有葡萄相传于汉朝我们首先来到博物馆的一展厅。眼前的汉苗藤条披红挂彩,从脚下沿墙而上,蔓延成展厅边框,使人如入汉代,仿佛听得张骞引进西域的汉苗,正拔节抽枝,从远处走来。一展厅第一个看点,是清徐葡萄酒历史,通过汉代张骞、唐代刘禹锡、宋代司马光、元朝马可波罗、清代路宜中的诗文记载,图文并茂地追寻着我县葡萄与葡萄酒文化历史脉络,令人品之如甘露,余味无穷。第二个看点,是清徐葡萄酒古老酿制图,从图中可见葡乡先人酿制葡萄走过的历程。沿展厅绕行,古老的百年橡木桶、酒坛、葡萄钉酒缸古朴厚重,熬酒用的嚭锅下面,红红的火苗将葡乡人旺旺的日子照得亮亮堂堂。第三个看点,是博物馆主人花5万元高价,从古董商手中淘回的一件宝物——益华公司简章,文字记载了1921年民国十年10月10日,清徐县益华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进入规模化大工业生产葡萄酒的最早资料。
四展厅:葡乡葡萄文化镰刀斧头的信念在葡乡光彩锹下升华在这个展厅我们可以看到,墙上的图片是我们清徐葡萄的古老品种,到现在一直种植的还有龙眼和黑鸡心。下面玻璃瓶子里面是葡萄标本。清徐有记载的葡萄品种160余种,本展厅收集到的标本60多种,中间这几种是酿酒专用的,有霞多丽、赤霞珠、蛇龙珠、品丽珠、烟73、烟74等。这些葡萄地的地契,是乾隆52年的,距今230年历史,当时清源属徐沟管辖,地契都是徐沟县印章。千年万筐造型,这是一百年前清徐葡萄的运输工具,厚道的清徐人以前卖葡萄按筐计算,一筐筐卖,从不在斤两上计较。站在葡乡光彩锹造型下,你会发觉镰刀斧头的信念,会在你的拳头间攥得更紧,宣誓吧,我是葡乡人!一个个动人的音符,让“清徐的葡萄甜盈盈”余音绕梁。好吃的清徐葡萄干,须得要清徐熏葡萄的制作工艺。清徐熏葡萄是省级非遗,与新疆葡萄干不同的是,我们用火来熏干烤干,新疆是用风干。旁边这些出售熏葡萄的契约,上面的印花税还是民国的,外蒙古还在里面。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西人及太原,平阳皆作葡萄干,货之四方”,就是指咱清徐的葡萄干。
五展厅:葡乡民俗文化+农耕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第五展厅有葡乡民俗家具大小60余件,民俗生活用品500余件;第六展厅陈列着的是:葡萄农耕文化犁、耧、砘、耙、扇车、纺车、织布机、风箱、斗、司、秤、驴驮、粮仓、推车等,在时光的浸淫中,这些葡乡民俗与农耕文化符号,时而厚重,时而婉约,时而诙谐,叙述着葡乡人的烟火生活,再现清徐特有的民俗风情。弹棉花、磨豆腐、摇纺织布、拉风打铁,这些儿时曾听祖辈挂在嘴上的亲切乡情,如今在清徐葡萄博物馆满满当当,令人一饱眼福,乡愁浓郁。
六展厅:品酒厅我是地道清徐人,就喝炼白葡萄酒!品酒器皿、品酒顺序、葡萄酒的分类、品评标准、营养,在第七展厅集中呈现。做回品酒师,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喝酒体清淡的,后喝酒体丰满的;先喝年份新的,后喝酿造陈的;先喝甜度低的,后喝糖分高的,端起红的、白的、桃红的葡萄酒,有冰葡萄酒、贵腐葡萄酒、雪利葡萄酒,特别是出席过开国大典的清徐炼白葡萄酒,那份家国情,葡乡爱,该是品之不够的温馨,品之缤纷的色彩,品之浓郁的人生味道。小伙伴们,今天咱这趟清徐风味的小长假文化之旅到此告一段落,让我们挺胸抬头,拍拍胸脯举起拳头,一起在“葡乡光彩锹”下再次宣誓:“我是葡乡人,我是自愿者,听清徐故事,到清徐旅游,我来为你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