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建文教授、解放军第306医院院长、博士导师、中华医学会理事,全军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委;擅长脑、脊髓肿瘤微创手术,完成各类手术6500台。完成大量重大事件急救任务。
赌徒为何越赌越大?
一、现象:
许多赌徒债台高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还债妻啼哭,剜却心头肉”的情景屡见不鲜。因赌而盗、而抢、而离婚、而猝死、而杀妻宰子的时有所闻。更有爆娱乐圈广泛赌博,贵州深山野领数百人赌博,公安抓赌四散奔逃,下至16岁未成年人,上至72岁老赌棍,男女老少触目惊心。特别是许多农民工在外辛苦一年,一个春节回家,输的是家徒四壁,只得来年背井离乡走上打工之路。
二、原因:
为什么要赌赌徒答:“不赌手痒、心难受。”为什么会手痒心难受有没有生理上的原因这个问题一向是科学家、医学家所关心的。我国也有人在这方面作过努力。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赌徒为何越赌越大?
美国科学家发现,在嗜赌者的大脑中,那些控制兴奋或激情的化学物质都偏低,而在他们参加赌博时,脑组织中的去甲肾上腺系统却能够分泌出那些化学物质,使其心理得到平衡。嗜赌者在没有赌博活动时,往往会感到烦躁,精神萎靡,而每当赌博所引起的兴奋使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后,便感到舒适了。所以,有不少赌徒向研究者说,他们之所以赌博上瘾,并不纯粹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寻求刺激。赌徒为何越赌越大?
美国医学家指出,精神冲动失控的人都缺少5-羟色胺,而在嗜赌者身上却没有发现这种现象。他们相信,嗜赌是一种可以用药物治疗的病症。若能找到一种抑制体内内啡肽分泌的药物,则可打破赌博与快感之间的恶性循环,逐渐地消除赌瘾。目前,专家瞩目于一种阻滞剂,期望它能使赌徒“浪子回头”。
这是嗜赌成瘾的生理原因,罪魁祸首是“内啡肤a”。
格氏认为:赌历愈长,赌时“内啡肽a”分泌愈多,赌后心跳恢复正常愈快,因而赌瘾愈大,偶尔赌赌者则反之。赌徒为何越赌越大?
此情还常见于老烟鬼及老酒鬼身上。
马克·吐温说:“戒烟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我已经戒了1000次了。”马克·吐温的话处处显出与众不同的幽默,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了烟瘾真的是很难戒掉的,这绝对不能简单地用思想意识和自身毅力来衡量、来解释,因为这里可能有基因的左右,或许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先看吸烟
吸烟者吸烟后不久,便会对尼古丁的效应产生耐受性,就和吸用海洛因或可卡因一样很快产生依赖性。尼古丁一旦到达大脑,就像插进锁孔的钥匙一样钻进大脑神经细胞表面的尼古丁受容器,开始刺激脑细胞,并迅速生成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等有兴奋作用的化学物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当第一支烟吸完后,血液循环给大脑输送了大量血液,脑细胞获得了充分的氧气与养料,因而头脑清醒了,兴奋度提高了,使人产生了“吸烟能提神”的错觉。
此外,尼古丁还可以通过触发脑中本已存在的某些鸦片类物质——内啡肽的释放,而产生镇静效应。正因如此,吸烟确实能够导致两种精神状态:警觉与松弛。由于尼古丁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可使吸烟者的脸色变得苍白,四肢的血液循环减弱,引起双臂和双腿寒冷。
由于尼古丁不能在体内贮存,大约半个小时过后,吸入的尼古丁便消耗殆尽,上述有效影响逐渐消失,人的精力随之一点点减弱。这时,吸烟者不得不点上第二支烟,以保持血液中尼古丁含量的相对稳定。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尼古丁促使脑细胞生成了更多的尼古丁受容器,迫使大脑只有在尼古丁的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才能正常工作,一旦停止吸入尼古丁,脑子便不好使了。
香烟就是这样一步步地将吸烟者诱进了它的圈套。科学家指出,吸烟者每天大约要吸200~400口烟,以使体内的尼古丁不断得到补充,而且这一过程是自我调节的,它控制着吸烟者的情绪和行为,这就是吸烟者容易成瘾的原因。
烟瘾犹如毒瘾,一旦开始吸烟,也许就再也不能停止。统计表明,第一次戒烟成功的人仍有75%会故态复萌。这一比例与酒精及海洛因成瘾者戒断后的复发率相似。
一项新的研究认为,总怀着不友善的敌对情绪或者富有侵略性的人,可能在基因倾向上就是“天生喜欢吸烟”的。研究人员对志愿者进行了普通精神个性测试,他们将志愿者分为两组,一组具有高度愤怒、侵略和焦虑倾向的特征,而另一组则相反。在两组志愿者中,都包含着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研究小组让他们贴上尼古丁贴片,并进行脑部图像扫描。扫描结果显示,那些低敌对倾向者的脑细胞没有新陈代谢变化,但高敌对倾向者的反应却很明显。
研究人员指出,具有敌对倾向吸烟者需要更大剂量的尼古丁刺激,才能产生与非吸烟者相同的反应,这表明他们已经对尼古丁产生了适应性。基于脑部尼古丁的明显反应,无论你是否接触过香烟,如果你具有敌对、侵略性个性倾向,则很可能容易吸烟上瘾。
再看酗酒
大脑化学物质指的是神经传递质多巴胺、血清素、单胺氧化酶,以及氨基丁酸等。大脑化学物质失调就是指上述物质分泌过多或不足,而酗酒成瘾是导致失调的重要原因。此外,科学家又发现,此类大脑化学物质失调有许多还是遗传所致。
不久前,科学家们首次识别了一个与酗酒成瘾有关的特定基因,它就是多巴胺感受器基因。他们还发现酗酒者中间有77%的人都带有这个特定基因。有人认为,这个特定基因可能通过增减脑细胞中的感受器位点而起作用。如果它改变感受器位点,就会由一定的饮酒量影响到多巴胺的分泌量,从而引起嗜酒,而渴求大量饮酒的直接后果就是酒精中毒。
常言道:“烟酒不分家。”烟和酒自古以来就相伴而行。科学家们最近发现,这两种化学物质都对大脑里的同一种蛋白质产生作用,这就是为何一个烟鬼几乎同时又是酒鬼的原因所在。据科学家们研究,酒精能对大脑里的乙烯胆碱受体产生影响,使它们对尼古丁的作用不那么敏感。由于这种受体也使人对吸烟产生“好感”,所以人们就需要更多的尼古丁来获得同样的满足感。
再看吸毒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人更容易养成吸烟、酗酒、吸食毒品等危害健康的生活习惯,其中就有着基因上的根源。牛津的一个医学研究小组以46项有关基因和人类行为的研究为基础,发现有两个基因会使人在性格上更倾向于滥用烟酒、毒品等,其中一个基因是负责传递血清素的基因。分析发现,如果该基因属于一种较短的类型,就会导致体内血清素活性降低,变得更加焦虑、神经质。另外一个基因是控制多巴胺的一种受体物质的基因,该基因的不同,会使大脑对多巴胺的反应不同。由于这两种基因的存在,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去尝试新东西,对烟酒或毒品更容易上瘾。
最新的研究表明,吸毒成瘾后,人脑的一个特定部位发生了器质性病变。这种器质性病变与成瘾有关,通常不可逆转。科学家们通过在小白鼠身上做实验,验证了这一结果,也从科学的角度揭示了吸毒成瘾实际是一种脑部疾病,解释了为什么吸毒成瘾后戒断特别困难的原因。新的研究成果提示人们,简单地认为吸毒是违法行为、戒不断是没有毅力的认识是片面的。这将促使有关部门重新思考对待吸毒问题的政策和策略。
三、对策:
总之全社会要提高高尚生活志趣,弘扬正能量。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把高尚美德比作人生的"第二个太阳"。我们若想升起我们人生的这个第二个太阳,我们是要付出代价,我们只有做到了宽容和奉献,才能攀登到高尚品德之颠峰;我们只有做到了宽容和奉献,才能点燃我们人生的第二个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