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4.08.31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典故由来
这个典故最早见于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本此。
缺心眼一词的由来
人们经常把什么都不懂,干傻事儿的人称为“缺心眼”,之所以用“缺心眼”来称呼这类人和比干被挖心的一个故事有关。
据(封神榜》记载,商朝封王被旭己所迷惑,丧德败行,荒淫无道,颠倒伦常,再加上轻信奸臣的话,导致朝政腐坏。丞相比干身为封王的叔父,责无旁贷,所以经常劝导封王,于是被坦己等人视为眼中钉。
一天晚上,比千应封王之命赴鹿台迎接群仙降临,酒过三巡之后,他发现担己及其所请来的神仙全是妖狐化身,于是暗中请镇国武成王黄飞虎诛杀姐己的狐族。这样一来更是令姐己含恨在心,于是想设下毒计杀害比干。
一天,封王正与姐己饮酒作乐,突然姐己面带病容地对封王说自己心病复发,绞痛难当,活不了多少时辰了。封王一看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忙问姐己有什么解救的办法。姐己一听正中下怀,急忙说自己年幼发病的时候,曾经有一个神人搭救她,用玲珑人心一片,煎汤吃下,病马上就好了,但是如果没有这个玲珑心治她的病,恐怕此命休矣。封王一听,马上答应说,只要能治好姐己的病,用谁的心都行。姐己见封王中计,便说这普天之下长有玲珑心的人没有几个,宰相比干是一位忠贤之臣,其心必定是七窍玲珑,我可以借一片吃了治病,病好了就还给他。这个昏庸的封王信以为真。立即命人急召比干。
比干接到圣旨之后,既愤怒又惊恐,突然想起了姜子牙留给他的一个锦囊。急忙打开锦囊查看,里面藏有符诀及救命的法术:将符烧灰入水,饮服于腹中可护住五脏六腑;剖腹摘心之后,在路途中若见有人卖“无心菜”,你就要问:“人若是无心如何”卖菜人若是答:“人若无心还活!”你便不死;但卖菜人回答:“人若无心即死!”你就即死矣!比干顾不得那么多,马上依照锦囊内的方法去做。
比千来到朝殿之上破口大骂:“姐己贱人!我死冥下,见先帝无愧矣!”又泣,“成汤先王!岂知封断送成汤二十八世天下,非臣之不忠耳!”遂即拔剑剖腹,但是并不流血。比干将手把腹内的心摘出,掷在地上,掩袍不语速往城门外去。比干一言不发,骑马飞奔了好几里路,忽然听见一妇人(妇人是申公豹变的)大声叫卖无心菜,比于勒马即问:“人若是无心如何”妇人回答:“人若·无心即死!”比干登时大叫一声,血如泉涌,一命呜呼了。
到了宋代,开始有人把贺年之词写到名刺上,从此名刺开始有了贺年的性质。南宋人张世南的《游宦纪闻》里记载,其家藏有北宋元祐年间“敬贺正旦”的墨迹。“正旦”就是正月初一,“敬贺正旦”就是现在贺年卡上印的“恭贺新年”的意思。
俗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来历和典故:
人们常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来形容一时弄不清事情的原委和底细。为什么有此说法呢这是因为这里"和尚"其实应该为"金刚",即"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金刚是指寺庙里的佛教雕像,通常高一丈二尺,人们当然摸不到它的头脑。
关于这句俗语的产生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古时苏州要建一个罗汉堂,负责设计和建设的是一个和尚。人们都不知道他的法号,见他身材高大,便都叫他"丈二和尚"。
丈二和尚的施工方式与众不同,施工中一没有图纸,二不将施工计划告诉工匠,只是现场指挥工匠们干这干那。他不仅指挥,还亲自动手,让工人跟随着他,忽而往左,忽而往右,忽而向东,忽而又向西,工匠们被搞得暈头转向,稀里糊涂,不知所措。因此,工匠们都议论说,摸不到丈二和尚的头脑。
就这样,他们稀里糊涂地干了好些天,待工程完成以后,"八卦"罗汉堂造型美观,布局合理,玲珑剔透,众人都赞叹不已,无不佩服丈二和尚的技术精湛和本领高强。于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话便传开了。
俗语“天要下兩,娘要嫁人”的由来和故事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这句俗语被我们广泛应用,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毛主席的首创,当年林彪坐飞机出逃苏联的时候,毛主席就曾以此句来表达当时的心情。其实"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出自古代的一个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名叫朱耀宗的书生,天生聪慧,满腹经纶,进京赶考高中状元。皇上殿试见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长得一表人才,便将他招为驸马。"春风得意马蹄疾",循惯例朱耀宗一身锦绣新贵还乡。临行前,朱耀宗有一个心愿,想请求皇上,他对皇上提起自己的母亲如何含辛茹苦,如何将他从小培养成人,母子俩如何相依为命,请求皇上为多年守寡一直不嫁的母亲树立贞节牌坊。皇上闻言甚喜,认为状元一片孝心,于是准奏,为其母树立贞节牌坊。
朱耀宗骑着高头马,众人吹吹打打、前呼后拥地回到了家乡,真是风光无限。当朱耀宗向母亲述说了树立贞节牌坊的事情后,原本欢天喜地的朱母却露出了不安的神色,于是说出了自己想要嫁给朱耀宗的恩师张文举的想法。毫无思想准备的朱耀宗顿时被击倒了,14扑通"一声跪在娘的面前说:"娘,这千万使不得。您要是改嫁了,叫孩儿的脸往哪搁呀再说,欺君之罪会招来杀身之祸啊。"
正在左右为难、无可奈何之际,朱母不由长叹一声:"听天由命吧。"她随手脱下身上一件罗裙,告诉朱耀宗说:"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干净,一天一夜晒干。如果裙子晒干,我答应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天意如此,你也不用再阻拦了。"朱耀宗按照娘所说的,把裙子洗了晾在院子里。这一天,晴空朗曰,谁知当夜阴云密布,天明下起暴雨,裙子始终是湿漉漉的。朱耀宗心中叫苦不迭,知是天意。朱母则认认真真地对儿子说:"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天意不可违呀!"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朱耀宗只得将母亲和恩师的婚事报告皇上,请皇上治罪。皇上连连称奇,降了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她去吧!"
后人便将朱母说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和皇上的御旨"由她去吧!^放到一起形成了今天常说的俗语"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俗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什么意思
你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不看看自己的条件!"这是一句让人听了很不舒服的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用来形容一个人不自量力,不切实际地去奢望自己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这种奢望来自于两者的差距,就如同丑陋的猪戒想娶貌美如花的嫦娥为妻是一个道理。
关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句俗语,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召开蟠桃盛会,也不知道是不是孙悟空参加的那次,反正王母娘娘邀请了各路神仙。蟾蜍仙虽然相貌丑陋,但也是名列仙班,所以也在被邀之列。
这位蟾蜍仙来得比较早,恰好在王母娘娘的后花园内遇到了天鹅仙女。天鹅仙女美艳绝伦,大放异彩,蟾蜍仙被其美丽迷惑得神魂颠倒,大动凡心。
在天庭,神仙是不可以谈恋爱的,所以才有许多仙女来到凡间和常人婚配,而且是冒着重罚的危险。这个蟾蜍仙显然巳经顾不了这么多了,他向天鹅仙女表白自己的倾慕之情,想得到天鹅仙女的垂爱。
那天鹅仙女自命清高,即使没有天规的约束,她也不会看上这其貌不扬的蟾蜍仙,更何况她是一个中规中矩的神仙呢所以天鵝仙女不但当面回绝了蟾蜍仙,还大声地呵斥了他。可是蟾蜍仙并不识趣,还是死缠烂打,这点有些像天蓬元帅。
天鵝仙一怒之下,状告至王母娘娘处。王母娘娘大怒,随手将嫦娥月宫中献来的月精盆砸向蟾蜍仙。罚其下界为癞蛤蟆,那月精盆化作一道金光侵人癞蛤蟆体内。王母娘娘又悔将月精盆失手砸出,失却了一件宝物,令癞蛤蟆磨难结束后完璧归赵,方可重列仙班,并命雷神监督。这便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来历。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句俗语形容得非常贴切。天鹅是飞禽,高高地飞在天空。癞蛤蟆虽是水陆两栖,但终究脱离不了陆地。所以癞蛤蟆只能抬头望着飞翔在天空中美丽的天鹅流口水了。
俗语“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由来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有时也被说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或"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从字面意思上看,是指为了打到狼就得舍弃自己的孩子,现在常用来比喻为了达到自己的某一目的,或获取更大的利益,就必须先付出高昂的代价。
这个比喻让人难以接受,因为孩子和狼相比,显然孩子比狼要珍贵得多,怎么可能用舍弃孩子的代价去打一只狼呢古人当然也不会这么做,其实是我们误解了古人,因为古人所说的"孩子"并非今天我们所说的"孩子",而是"鞋子"。
从前,一个小山村里经常有狼出没,叼走了村民们的许多家禽,大家十分气愤,便组织起来,翻山越岭,寻找狡猾的狼,他们不知跑了多少山路,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草鞋,最后终于找到了狼穴,捕到了狼。”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这句俗语便由此流传开来。
“炎黄子孙”称呼的由来
“炎黄子孙”这个称呼来自历史传说,即炎帝和黄帝的故事。
炎黄,即炎帝和黄帝,他们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两个大部落联盟的首领。
炎帝姓姜,号烈山氏。炎帝部落崇拜牛,生活在姜水流域(今陕西一带),以后向东发展至中原地区.黄帝姓姬.号轩辕氏.黄帝部落崇拜熊,居北方,后定居黄河流域。这两个部落联盟在汉民族发展史上居很重要的地位,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炎帝和黄炎被认作汉民族的始祖。后来推而广之,把中国人统称为炎帝和黄帝的后代,即全被称为“炎黄子孙”了。
俗语“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由来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意思是说人世变化无常,以前荣华富贵,几十年后也许就会负债满身;以前沿街行乞的,经过努力数年后也许就会丰衣足食了。关于"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有这样一个故事: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率兵南征北战,为平定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唐明皇因而把公主许配给郭子仪的儿子做媳妇,并为他建造了富丽堂皇的河东府。
一天,他来到河西庄,想起了自己三十多年前的乳母,便去寻访,在庄子的前后左右都问遍了,可是人们都说不知道,郭家孙子非常扫兴。眼看天就快要黑了,这时走来了一个农夫,他上前一打听,原来竟是乳母的儿子,他们一边说一边走,一会儿就到家了。进人院宅,放眼望去,只见粮囤座座,牛马成群。郭家孙子不解地问:"家财如此富有,你为什么还要自己劳作呢"主人说:"家产再大,也有吃空的时候。家母在世的时候,率领我们发愤创业,才得这些家产。勤俭持家,其中乐趣无穷啊!"郭孙听后非常惭愧。主人不忘旧情,执意留郭家孙子管账,无奈他对管账一窍不通,主人不禁叹息道:^真是三十年河东享不尽荣华富贵,四十年河西寄人篱下。"从此,"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便传开了。
44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也有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为何四十年变成了三十年呢这可能跟俗语的来历说法不同有关吧。
俗语“"解铃还需系铃人”的由来
我们常说:"解铃还需系铃人。"意思是谁惹出来的问题,仍旧由谁去解决。此语出自明朝瞿汝稷《指月录》:"虎项金铃,是谁解得"师曰:"系者解得。"
相传南唐的时候,有一位性格豪爽、举止洒脱、不拘小节的和尚,法号叫法灯。其他的和尚因为法灯性情散漫,不专心苦修,都看不起他,可是"法眼宗"的始祖法眼禅师对他却很器重。法眼禅师知道法灯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只要稍加开导,便能成为得道的高僧。
一天,法眼禅师问弟子:“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谁人能解下来呢"众和尚们听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都低下头来深思,谁也答不上来。正在这时,法灯从外面走了进来,法眼禅师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法灯听完问题,不假思索地说:“我看谁把金铃系上去的,谁就能解下来。"众僧深表佩服。其他弟子听了,懊悔自己思虑不及,不得不佩服法灯。法眼禅师语重心长地说:"法灯颇具慧根呀!"
佛家很讲究因果循环,"解铃还需系铃人"就是因果关系的一个体现,是谁把铃铛系到老虎脖子上去的,也就是谁是事件的原因制造者,那么这个解开铃铛的结果当然就应该由谁来承担了。
俗语“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意思和由来
一个人辛辛苦苦地做一件事情,可是到后来却没有收获,这时候人们常常用"竹篮打水一场空"来形容。这句话形象直观,一听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但其背后隐含的一个故事更是值得世人沉思的。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梁齐的人一心修行,想得道升仙。这件事被八仙之一的蓝采和知道了,他便来找梁齐,告诉他如果真的想成仙,就拿着一个竹篮每天三次到河里提水,当竹篮能提满水的时候,就能成仙了。梁齐心想,竹篮到处是孔,怎么能提起水呢可是,他又想蓝采和是神仙,肯定不会骗他。就这样,梁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拿着竹篮到河边打水,整整过去了十年,渐渐地篮子里居然能存住些水了。梁齐看到了希望,更加努力地拿着竹篮到河边打水了。
一天,梁齐又到河边来提水,刚到河边就听到有人呼喊救命,原来是一个小孩不小心落人了水中,眼看就要淹死了。梁齐心想我还是快提水吧,千万别耽误了我成仙的时机。于是,梁齐将竹篮放入水中继续提水,而没有去救落水的小孩。当梁齐把竹篮向上提的时候,他感觉竹篮比往常重了很多,仔细一看满满的一篮水被提了起来。他高兴得不得了,心想马上就要成仙了,可是突然感觉一轻,满满一篮子水又都漏光了。这时,蓝采和突然出现在梁齐的面前,非常遗憾地对梁齐说:“你本来快要成仙了,可惜你见死不救,没有慈悲之心,是成不了仙的,还是留在凡间吧。"说完蓝采和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原来,那个落水的小孩是蓝采和变的,他见梁齐整整十多年坚持用竹篮打水诚信可嘉。那天是蓝采和想最后考验一下梁齐,可惜梁齐没有经受住考验,白白提了十几年的水,错失了成仙的机会,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此后,人们就常用这句话来比喻计划落空或白费力气,一无所获。
俗语“无巧不成书”的意思和由来
相传,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的时候,写到武松打虎这一节,总是写不好,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打虎,只是凭空猜测,不知道怎样描绘打虎的场面。
只见阿巧敞胸露怀,抡起拳头朝大黄狗的脑袋打去,大黄狗轻轻一闪,掉过头来又向阿巧扑来。阿巧怒不可遏,一把抓住大黄狗的腿,飞身骑在了狗的背上,举起拳头在狗的头上打了三拳,大黄狗便瘫趴在地上,无力反抗了。
回到家里,施耐庵一边在脑海里回放阿巧打狗的过程,一边写武松打虎的情节。写完武松打虎这一节以后,他仔细读了一遍,非常满意地感叹道:"要是没有阿巧打狗,我就写不成这本书了。"此后,"无巧不成书"这句话便流传开来,被人们广泛运用。
俗语"鲁班门前耍大斧"的由来和典故
鲁班,无人不知,乃是中国木匠的袓师爷,在"鲁班门前耍大斧"当然是不自量力,自讨没趣了。而"鲁班门前耍大斧"这句俗语的由来和另一个人也有着重要的关系,这个人不是木匠而是诗人,他就是被称作"诗仙"的李白。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这是明朝一个诗人作的《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这首诗就表达了诗人在李白墓前作诗,心中有"鲁班门前耍大斧"的感觉。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俗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
"鲁班门前耍大斧"这句俗语除了讽刺之意以外,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三生有幸是什么意思?成语三生有幸的由来
人们结识了一位好友,常说"真是三生有幸啊!"强调认识对方实在荣幸之至,把此事比喻成有特殊的缘分。成语词典的解释为"三生:佛教指前生、今生、来生。三生都觉得幸运。"为什么不说两生四生呢此语中的"三生"有一段趣闻。
据《传灯录》记载的一个传说,唐代有位高僧名为圆泽,他有个好友叫李源善,二人一起在外旅游之时,突然见到一个妇女正在河边打水,圆泽停住脚步对李源善说:"没办法了,我一直想避开这个女人,现在避不开了。我见到她后,自己就要死了。"
“有眼不识泰山”的由来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意思是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现在,我们一般用这句话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此句的出处为《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关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俗语的来历,传说与我国西汉时期的大将李广有关。坑水变酒嫌无糟”
说。
传说明代洪武初年,广东揭阳的一个村庄有一个大娘开了一间小食店。大娘虽然手脚利索勤快,可生活却十分清苦。一天中午,一个头戴斗笠,身穿破衣烂衫的邋遢老头来到离小食店不远处的一块大石上坐下,敲起渔鼓,唱了起来。老汉唱累了,就用手在旁边的水坑里捧一些脏水喝。小食店的大娘
觉得这老头子十分可怜,便盛了一碗粥给他喝。老头喝完后笑着说:"好!好!好人必有好报!',随后便脱下了破烂衣服来捉虱子,送进口中嚼着吃。
从此以后,这怪老头每隔两三天便来一次,每次大娘都送一些粥给他喝。有一次,老头问大娘要不要卖酒。大娘说,她也想过,只是没有本钱造酒来卖。老头一听,叫大娘取来一个大水缸,自己到后面的山坑引来清水,流进水缸里就变成了酒。从此,大娘就卖起酒来。坑水整天流不完,家境也渐渐宽裕起来。
随着家境的好转,这位大娘也就不像从前那么勤快了,竟买来奴婢帮她干活。有一天,村里有人来向她买酒糟养猪,而她却没有酒糟可卖,于是她便埋怨老头只给了水酒,不给酒糟。她想要是两件都有,就可多赚钱了。
第二年春天,老头又从这里经过。大娘一见,急忙走过去拉住他,要他再给酒糟。老头笑着说:"好!你要糟就糟。"说完便向后山的水坑走去。大娘等了很久,还不见老汉回来,就派人到后山去看,只见大石头旁边堆着一堆酒糟,并留有一行字:“婆心比天高,坑水变酒嫌无糟。”下边落款"虱母仙',这才知那老头原来是虱母仙。从此之后,大娘的酒缸里流进的不是水酒,而是原先的坑水了。"坑水变酒嫌无糟"作为一句俗语在广东揭阳县一带流传至今。
俗语“有眼不识金镶玉"的来历和典故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人们常用“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这句话形容本来想占小便宜,结果便宜没占着,反而自己吃了亏的行为。原来这句俗语的来历还跟现在有名的一道菜^"醉鸡"有关呢。
相传在很久以前,在一个小镇上有两个小混混,成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有一天,他们看见了镇上姓王的一户富人家里的一只养了多年的大公鸡,哥俩心想:要是晚上把它偷出来,拿火烤着吃,味道该多美呀!
于是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去偷那只鸡,但是那只公鸡非常机灵,只要看见这两个不怀好意的家伙,老远就咯咯直叫,还做出要进攻的样子。一连几天,这哥俩都没能得手。这天,二人正在镇上郁闷地逛来逛去,忽然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绊了一个
跟头,爬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醉倒在酒楼门口的醉汉。这两个家伙眉头一展,计上心来,也不找醉汉的麻烦了,快步跑回老窝。二人找出一个碗,在碗里放了一些米,然后往碗里倒了二两老酒。他们想用泡过酒的米来喂那只鸡,这样鸡就会大醉不醒,他们就可以把鸡偷到手了。
果然,那天晚上公鸡吃了泡过酒的米,失去了警惕性,被这两个家伙抓到了。这二人迫不及待地拿着鸡跑到郊外的树林里,用匕首把鸡脖子一砍,放了血拔了毛,内脏都没清理,就急不可待地烤了起来。看着慢慢烤熟的鸡,闻着越来越浓的香味,哥俩心里乐滋滋的。可是,哥俩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转过头一看,好多人正朝这边走来,其中就包括鸡的主人,那位姓王的富人。原来是这烤鸡的香味,把大家给吸引过来了。
这两个家伙一看见鸡的主人来了,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吓得撒腿就跑。那镇上酒楼的厨师当时灵感突发,花大价钱买下了那只烤熟的鸡,回家精心研究了半年后,终于研制出了"醉鸡"这道菜。于是,他怀揣醉鸡的菜谱离开了小镇,踏上了去远方大城市的路。从此以后,各酒楼的菜单上就多了醉鸡这道菜,那厨师也成了当时天下皆知的名厨。
"人心不足蛇吞象"
中国有句俗话:"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一个人贪婪无比,欲望永远难以满足。这句俗语与下面这个故事有关。
传说,从前有个书生见路边有一条快要冻死的小蛇,便带回家将其放在温暖的地方,小蛇起死回生。开春后,书生将蛇放归山林,正要转身离开,忽然听到蛇张口说话:14多谢恩人救我性命,今年科举考试相公必定高中榜首。"
果然,书生进京赶考中了状元,衣锦还乡。他来到放蛇之处跪倒在地,口中念念有词:"多谢蛇仙指引。"忽然,眼前出现一条巨大的蟒蛇,书生吓得魂飞魄散。蟒蛇开口说:"相公不必害怕,我就是当年你救的小蛇,救命之恩,永生难忘。"书生这才恢复了镇静,说:"短短一年你怎么变成如此大了"蛇仙说:"这是我的本来面目,如今我法力已经恢复。相公若是想官居一品,可将我的眼珠拿去献给皇上,一定可以如愿以偿。"
书生心想:这正是我想的,这蛇仙似乎知道了我的心思。可是书生口中却假惺惺地说:"这万万使不得,使不得。"蛇仙说:"若不是相公相救,我哪里有今天,快拿去吧,不必内疚。"推辞再三,书生还是动手挖出了蛇仙的眼珠,
原来竟是一颗硕大的夜明珠。
书生把夜明珠献给皇上,龙颜大悦,马上封他为一品宰相。不久太后得病,久洽不愈。皇上下诏:44谁能治愈太后,便官封九千岁。,'宰相心里一动,心想:若找到蛇仙帮忙,定能治愈太后的疾病,到时候我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宰相又来到山林找蛇仙,说明来意。蛇仙看在他当初救命之恩的分上,便说:"你进人我的腹中,将我的心脏用刀切下一寸,拿去给太后吃,太后的病就能治愈了。"宰相非常高兴,从蛇仙的口中钻入了肚子里,他看到蛇仙的玲珑心,拿刀准备切下一寸。可是,他突然贪念大发,心想:如果一寸不够岂不是前功尽弃,不如把全部的心脏都切下来吧!于是,宰相举起刀猛地向蛇仙的心脏挥去,蛇仙发觉了宰相的举动,见此人如此贪婪,便将其困死在腹中。宰相的贪婪最终葬送了他的性命。
《水浒传》又叫《忠义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差不多同时出现,是施耐庵根据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而成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了水泊梁山108名英雄好汉起义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忍与腐朽,歌颂了好汉们除暴安良的英雄行为。
唐人街的由来:华侨和中国血统的人在国外一些大城市的聚居处,被称为“唐人街”。“唐人街”这个名称并不是外国人叫出来的,而是中文译名。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就称这种街为“China-town",译为中文就是“中国镇”或者“华埠”,而大多数人习惯地把它译为“唐人街”。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兴盛的朝代,当时中外交流特别活跃,外国人常把中国称为“唐”的缘故。
无事不登三宝殿
比喻没有事不会登门造访,只要登门,必是有事相求。
"三宝殿"源自佛教。"三宝"是指佛教中的佛、法、僧,以佛讲法,僧保守之,此三者有互相联系的神圣关系。通俗些说,佛指大知大觉之人;法即是佛所说的教义;僧指继承和宣扬教义之人。三宝殿"即是佛教寺院中佛、法、僧的三个主要活动场所。即佛教信徒登场做法事的地点"大雄宝殿";佛家珍藏经书、经典之所"藏经楼";还有僧人"燕息(即和尚等出家人睡觉之意)"的"宁静禅房"这三处地方,是清静高洁的佛教重地,不可随意乱闯,这是中国这个具有浓重佛教传统国家的习俗。
照礼教说,发生了什么事才应去三宝殿呢初一、十五拜佛诵经当然要去;新年、节日祈福祭天必定要去;战争、灾荒、婚丧、生日、病痛……常要求神拜佛肯定要去;法事、仪式、招魂必要拜佛上香、请僧人出庙,也必然要去;躯体康复、考试中举、生儿育女因许愿还愿也要去宝殿……可见,无事的话,谁会去"三宝殿"骚扰呢所以就有了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句俗语。
145、存十一于千百——指亡多而存少。146、东西南北客——指居处无定之人。147、东窗计——指谋害忠良的阴谋诡计。148、东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149、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150、东风吹马耳——风吹过马耳边。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151、东风压倒西风——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152、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153、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树倒猢狲散"
"树倒猢狲散"的意思是说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了。这句话比喻作恶的头目一倒台,跟着他一起混的帮凶们就会自顾自地逃跑了。
"树倒猢狲散"的出处为宋朝庞元英的《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
宋高宗时有一个叫曹咏的人,非常善于逢迎拍马,他依附奸臣秦桧,并深得秦桧的欢心,所以官运亨通,连升三级,当了朝中的大官,做到侍郎的位子。
曹咏当了大官后,有很多人来巴结他,曹咏非常得意。唯一让他感到气恼的是,他的大舅子厉德新却从不向他献殷勤。原来,厉德新头脑清醒,他知道曹咏并非凭真才实学,而是靠依附秦桧才得以升官的,料定曹咏这种人没有好下场,所以不肯与他同流合污。对此,曹咏耿耿于怀,一心想找个茬儿整整厉德新,无奈厉德新洁身自好,曹咏也无从下手。
很快,这句话便在临安传开了,直到现在,人们还用"树倒猢狲散"来比喻有权势的人一旦倒台,依附他的人便纷纷散伙。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出自北齐杜弼《檄梁文》中的一个典故:"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意思是说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从前,有个地方的城门附近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无忧无虑地游着。突然有一天,城门着火了,一条鱼儿看见后大叫道:"不好了!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的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无论那条鱼儿如何劝说,其他的鱼儿都继续游着,甚至还有的鱼儿嘲笑它是杞人忧天。
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这条伤心的鱼儿只好独自顺着溪流游离了生活许久的池塘。而其他的鱼儿还是像往常一样,觉得没有什么可恐慌的。就在这时,突然听到了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然后是一个个水桶、水盆等等一些盛水的工具纷纷来这个池塘取水。原来是守城的官兵和百姓来这里取水去救城门的火,池塘的水急速下降,很多鱼儿挤在一起争着往外游。可是只有一条小小的溪流出口可以游出去,这些鱼都拼命地挤,出口被堵住了。更惨的是,不一会儿,池塘的水就被取干了,鱼儿再也没有办法游出去了。满池的鱼躺在池塘的底部,口里吐着气泡,奄奄一息,这时才想起那条鱼儿的话,可是已经后悔莫及了。
最终,整个池塘除了那条事先游出去的鱼以外,大部分的鱼都活活地干死在了池塘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火一水一鱼是有联系的,池塘的水能扑灭城门的火,这是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失火则是间接联系,它是通过池水这个中间环节而发生联系的。在生活中,我们看问题也是一样,一定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学会做那条懂得脱身的鱼。
千金小姐一词的由来
“千金小姐”是用来称呼女孩的,上文提到这个称呼也曾指过有才少男,那从何时开始“千金”从有才少男之称转变为专指代少女的称呼了呢这可能和搭救伍子胥的一位少女有关。
这是发生在公元前522年的一个故事,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被迫逃离楚国,投奔吴国。在途中,伍子胥饥困交加,眼看就要饿晕了。这时,他看见一位正在河边洗衣服的姑娘,在这位姑娘的竹筐里有一些饭食。于是,伍子胥顾不得颜面,上前向这位姑娘讨饭吃。姑娘问伍子骨为何如此落魄。伍子胥便把自己的身份和遭遇向姑娘讲述了一番。这位姑娘见伍子胥饿得可怜,顿生侧隐之心,便把饭食送给他吃。
伍子胥饱餐之后,担心姑娘把自己的身份和行踪透露出去,要求姑娘为他的行踪保密。姑娘答应了伍子青,但姑娘猛然想起,她和伍子胥孤男寡女单独接触是为礼教和舆论所不容的。再加上要让伍子胥确信自己不会泄露他的行踪,于是这位姑娘随即抱起一块大石头,投水而死。伍子胥看到姑娘投河自杀,悲痛万分,他咬破手指,在石头上用血书写道:“尔院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后来,伍子胥在吴国当了国相,吴王调遣劲旅攻人楚国。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终于报了大仇,他命人把楚平王的墓挖开,将他的尸体鞭打三百下,以解心头之恨。伍子胥在报了大仇之后,又想到要报恩,但是他并不知道当初救自己的姑娘家住哪里,无法报答她的家人。于是,伍子就把千金投到了姑娘当时跳水的地方。
这个典故可能就是千金小姐最早的由来,可是用“千金小姐”来比喻女子,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元代。元代曲作家张国宾所写的杂剧《薛仁贵荣归故里》里有:“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明、清以后的话本小说中称女孩子为“千金”的就逐渐增多了。时至今日,“千金”已经成为了一个称呼女孩的最流行词汇之一。
"活见鬼"是什么意
人们遇到发生在身边不可理解的怪事儿时,经常会说:"活见鬼了!"以此来表达不可思议,难以置信。探寻"活见鬼"的来历,其出自明朝冯梦龙①所著《古今谭概》的一个故事,原文如下: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人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人踉踉跄跄跑来,嘴里喊着"有鬼",也投奔到这家。这两个人相见后大为惊讶,心里都明白了,于是都笑了。
丈夫一词的由来
人们通常谈到夫妇时,女性的配偶被称为“丈夫”,男性的配偶则被叫做“妻子”。这两种叫法、习俗相沿至今。
原来,在我国有些部落里有抢婚的习俗。女子选择夫婿,主要看这个男子是否够高度,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当时的一丈约等于七尺(那时的一尺约合现在的六寸多),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根据这种情况,女子都称她所嫁的男人为“丈夫”。
看来身高不达标的男性会处于被女性选择的劣势,可是在“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的当今社会,身高不再是女性选择对象的最主要标准了,身份和地位反而变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