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审计促进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研究——以R集团为例监督审计报告

近年来,R集团内部审计部门顺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结合集团决策部署,逐步转变工作理念,把研究型审计作为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效、更好服务于集团发展的重要举措,将研究理念贯穿审前调查、项目实施、审计报告、问题整改及成果运用的全过程,在实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审前调查阶段

1.立足宏观,提高政治站位,做到心中有“标准”。

2.聚焦微观,精准画像,摸清底数,锁定重点。

R集团内部审计部门注重从多维度研究审计对象,全面梳理其内部制度、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业务运行及管理模式,将各类信息关联、具象化展示,更加真实、系统地反映审计对象状态,做到知己知彼。

3.宏观微观相结合,制订实施方案,做好项目统筹。

(二)审计实施阶段

1.研究工作务实化,严谨周密,切实提升审计质量。

近几年,R集团内部审计部门持续创新完善审计工作方式方法,针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事项,前移审计关口,以跟踪检查的方式,充分发挥“监督+服务”的双重职能,助力集团财政专项资金规范管理。

(三)审计报告阶段

现场审计结束后,R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将发现的问题按类型分类,进行再研究,重点研究问题定性、责任认定以及审计建议是否可行,认真听取领域内专家和审计对象的意见,站在不同角度审视有关问题和结论,最终形成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定性准确、言简意赅的审计报告。

(四)审计整改及成果运用阶段

2.研究审计成果转化,总结分析,提升成果转化利用水平。

在审后阶段,R集团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内部审计成果转化,以研讨会的形式复盘项目全过程,使内审人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同时,建立动态政策法规库,筑牢审计质量基础,促进集团依法经营和合规管理。

(一)研为先导,扎实做好理论研究,夯实内部审计工作基石

企业应准确把握新时代内部审计的职责定位,持续开展理论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企业依法依规经营水平。要体悟好内部审计精髓和真谛、及时跟进审计前沿理论,并用以解决内部审计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推动研究型审计的学术研究与项目实施相融合,着眼实际应用,围绕实践经验加强理论性总结研究、针对性前瞻研究,构建审计研究闭环链条,切实发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理论的作用,为研究型审计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二)研以致用,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效

1.建设审计数据资源平台,赋能企业内部管理。

(2)通过数据贯通穿透,构建好企业的“价值再造”中心。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可将平台数据横向贯通、纵向穿透,通过对比各家公司收入利润、考核指标完成率、人均创利、合同签约情况等关键指标,深挖各家公司业务线及单笔合同详细信息,帮助集团直观了解分、子公司是否认真落实重大战略部署、聚焦主业,是否及时发现分、子公司运营管理的不足,并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分、子公司动态管理。

2.打造审计动态专题数据库,提升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水平。

(1)研究建立审计对象基本信息库。在审计数据资源平台已有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集团内各家公司的组织架构、治理结构、业务流程、重大决策事项、重点工作任务、内部规章制度、年度工作报告等主要信息,并根据各自情况,研究其历史沿革、发展现状与趋势、改革方向、主要问题与短板及潜在风险点,增加对集团各家公司的系统性认知,为开展审计工作提供全面、连续的参考。

(2)研究建立审计对象审计成果库。内部审计部门应全面梳理审计对象历次内部与社会审计结论、外部监管机构的检查结果及所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按审计对象、审计事项、问题类型分类汇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审计成果库;通过多维度分析审计成果,综合研究问题产生的体制机制原因、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一方面拓宽同类型问题的审计思路,另一方面提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建设性意见,及时提示集团预防风险、强化管理,全面提升审计成果的质量与层次。

(3)研究建立审计技术方法及经典案例库。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总结提炼成熟通用可行的审计技术方法,推广学习优秀工作案例,为审计实务提供实践指导,在高质量推进审计全覆盖的同时,有效提升审计效率,推动审计成果进一步转化。

(三)研学相长,强化研究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审计能力

1.强化培训交流,拓宽学习渠道,全方位创造研学环境。

企业应围绕开展研究型审计的目的目标、特点特征、方法内容、组织方式、实施类型、步骤路径等内容开展专题培训,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内外部交流,引导内审人员准确认识和把握研究型审计的重要意义及内涵实质,培养其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逐步建立并筑牢“把审计项目当作课题来研究”的学术意识。

2.完善培养机制,丰富培养手段,多举措加强队伍建设。

研究型审计是提升企业审计质效的重要抓手,是我国审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将研究思维贯彻于内部审计的全过程,建立研究型审计工作推进机制,实现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互促互进,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监督+服务”的双重作用,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THE END
1.研究型经济责任审计范例6篇各层次的审计教学的蓬勃发展,专业课程相继设置,审计类专业通常开设“审计学、财务审计、内部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审计案例及审计理论专题”等课程。会计类相关专业通常开设“审计学基础、财务审计实务、审计案例”等课程。审计教学内容多有重叠、交叉。且不同层次审计教学课程体系几乎相同。https://www.baywatch.cn/haowen/188169.html
2.烟草企业烟叶生产供应链ESG研究型审计项目案例烟草企业烟叶生产供应链ESG研究型审计项目案例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工作“要紧紧抓住服务国家建设这个主题和诚信建设这条主线”重要批示及蓝佛安部长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湖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按照《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纲要》要求,努力构建诚信自觉、http://www.hbicpa.org/bak/hygll/zyjgl/10567.htm
3.研究型审计案例报告.ppt研究型审计案例报告DOCS可编辑文档DOCS研究型审计案例的背景与意义0120世纪80年代初期,研究型审计案例开始出现随着审计实践的不断发展,审计人员开始关注如何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研究型审计案例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法,逐渐受到审计人员的关注和应用20世纪90年代,研究型审计案例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审计技术的不断创新,研究型审计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618/5334334332011230.shtm
4.审计署研究型审计案例.pptx审计署研究型审计案例概述01研究型审计案例的定义以审计项目为基础,通过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的案例不仅关注审计结果,更关注审计过程和审计方法的研究和改进研究型审计案例的特点针对性:针对特定的审计项目,具有明确的审计目标和问题导向实践性:来源于实际审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20906240.html
5.审计学案例案例(通用8篇)案例1 广生公司2011年12月31日财务报表显示,其应收帐款余额为20万元备抵坏帐6000元。注册会计师小王国运用所有的审计程序审核了上述两个帐户,认为表述恰当,(1)小王应如何取得证据这一损失发生在 2011年,而不是在2012年? (2)那些证据将成为调整2011年财务报表的依据?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5l3cnac.html
6.审计案例分析论文6篇(全文)审计案例分析论文分享 摘要:通过对医院经济责任内部审计的案例分析,阐述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包括审前准备、审计范围和重点、审计过程等,分析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的启发及成果利用。 关键词:经济责任 范围和重点 成果利用 案例介绍 2011年8月,县卫生局对下属某乡镇卫生院院长任责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卫生局将此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xemphv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