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我家的有关名字的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说想说的亊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讲几个与名字有关的故事
我从小就对人的名字感兴趣,这大概与父亲有关。
在家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父亲生前一直是文化人里的领军人物,所以,受请为人取名也是常有的事。曾经,父亲也要我为之代劳过,直到今天,每每想到这世间也有人在使用我取的名字,一种满足感便油然而生。
今天有兴致,就讲讲我熟悉的几个与名字有关的故事。
先说说我那亲亲的老外婆。
外婆是位文盲,但文盲也有取名的权力和机会。
外婆的名讳”王振”,就产自她自己。
当年,本是教书先生的外公因为太能干被国民党吸收为党员。解放后便成了历史反革命。镇反运动中被投入监狱。那以后本是在家织布纺线、挑水浇园的外婆便独自承担起养育子女的重负。能干的外婆天不倚地不靠自已找了份工作,有工作就得有个大名,大字不识几个的外婆取名时弃“珍”呀“芝”的就已难能可贵了,能取个那么嘎崩多脆的名字反正是让我这有文化的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还没完……
二十多年以后。外婆有了第一个孙子,出于敬重,舅舅请我外婆给我的表弟取名字。在外公这位文化人面前,文盲外婆当仁不让,平生取了第二个响当当的名字——“雷”。
祖孙俩的名字都硬的像金刚石。而璀璨的金刚石也正折射出她光彩的人生及其刚强的个性。
我祖父的名字也有意思。
一百多年前,一平凡百姓家的小婴儿竟被冠名“震寰”。是名震寰宇还是威震寰宇就不计了,反正是背负了这么个连秦皇汉武都不敢当的名字,祖父一生活得很辛苦。
再来说说我弟弟的名字。爸爸原本叫他“燮”,这个名字曾遭到包括妈妈、姑姑在内的许多人的反对。但骄傲的爸爸并没为之所动,直到弟弟上学的前一天这个燮字终于被彻底否决。
按我父母的约定:“谁主张谁作为”。名是爸爸取的,写当然要由爸爸教了。那几天我真见识了原来爸爸也有“臣妾做不到”的时候[呲牙]。一位有大学问的人,竟教不会儿子书写自已的名字。奋战三二日,那个憨憨的小男孩写出的名字还是严重的缺斤少两,眼见第二天就上学了,小男孩写出的燮字还是丢胳膊少腿的,面对看热闹的妈妈,爸爸被挫败感和弟弟折磨得几近崩溃。最后一咬牙,在纸上划出一横,问弟弟:“这个会写不?”
刚才还一脸懵逼的小男孩立马雀跃:“会”。话音未落,起笔也划了歪歪斜斜的一横。
“好了,这个字是‘一’,你不叫”燮”,叫“一”了。
从此,我家多了一个关于弟弟名字的典故。
最后说说我四表姐的乳名——“满桌”。
当年我姑姑连生三个女儿,第四胎祖母热切地盼着姑姑给她生个男孙,结果又是一女孩,祖母那叫一个失望:“够了,凑满一桌,我们不再要了”。
祖母本以为一桌四个丫头片子再没地放了,不料,她儿媳的第一胎又来了我这么一个不受待见的小丫头硬生生地挤上她的小炕桌(为可怜的奶奶心碎一地)。
其后,提起“满桌”姑姑和爸爸就伤心。作为儿女,姐弟两在祖母生前都没能让老太太看到男孙。
唉,“欲说还休”。
世上的名字何止千千万,有故事的名字又何止万万千……
前几天吃完午饭,散步回办公室,@康康说:我们真的好喜欢东看西看啊。确实除了聊天的时候,我们都在东张西望,看看路上的招牌,逗逗街头的宠物,偶尔遇到写得有趣的店招、文案就拍下来。不仅拍,有的还要念出来。
其实成都有好多好听中文店名也很美,让人一看到就心尖一动。
1.成都带云的店,都有30多个,大部分都是餐饮,私房菜和日料,名字中间还要加一个·作为间隔或者补充,或许是有云就有会营造一种缥缈仙境之感。
元古云境、临江宴·云、云不知·私宴、云门锦翠、松云泽、云居·日料、云说·花、云浮·幻影酒店、入云屋、白云阁。
2.云不知·私宴是引用了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有留白的意境。
大名鼎鼎的松云泽,原来名字是取自感恩师傅张松云恩泽之意。
图/松云泽
3.成都所有带云的店名里,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应该是白云阁。有云又有阁,会以为是银杏金阁那种,结果是个破破烂烂的店。
白云阁水饺的历史应该有40年了,最早开在牛市口,后来因为拆迁搬到现在田家炳中学对面。现在的老板夫妇是原来店里的杂工,原店主几兄妹不做了,就把店给了工人。
味道不错,但是材料是真不行,肉馅儿竟然是纯肥肉。现在经营的夫妇也不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只是接下来做起走。
吃的时候我在想,或许是白云阁老一辈的创始人觉得饺子像云?
4.以形赋意的食物,有一家云丝卷好听又好吃。这种一层层的面食在宜宾叫燕窝丝又要银丝卷,香竹笼大观楼这家做得最好。
成都也有不少店在做,但最像模像样的一家是在驷马桥,老板加了点自己的故事在里面:自己的外婆住在宜宾的云顶山,云顶山常年云雾缭绕,所以把这个取名为了云丝卷。
它确实像云,完整的时候像积层云,散开的时候像卷云,一丝一丝。吃的时候不能咬着吃,要从头上拈起来一圈圈的吃。
云丝卷卷轴的字更是如云一般,走过都忍不住多看两眼。要是配上刚出炉的蒸汽,更会仙气缈缈吧。
5.堂前燕、南寻歌、半雨溪这几家店,虽然还没吃过,但名字一下就让人记住了。
堂前燕,一听就是用了那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半雨溪是一家吃鱼的店,取自黄庭坚的: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6.大概五六年前,成都还没有那么多网红茶铺,第一次听到扫雪煮茶这家店的时候,还是被名字打动了。
最近听到的松春拾菓也觉得好雅致,这是一家主要卖和菓子的店,老板说这个店名是取自元代张可久: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图/@松春拾菓
7.现在越来越多人,用好听的植物名、中药名给孩子取名字,熟地、当归,单独读起来也觉得好听,当归又名秦哪、涵归尾、文无,连别名都好听。
第一次听到熟地当归这个店名的时候就猜到应该是一家和中药有关的店。果不其然,这家在新南门附近的小店,道道菜都以药入膳:当归牛肉面、党参青椒兔、石菖蒲佐茄子........
8.好听好记不一定是有诗意的名字,灰面、双下巴、不要相信后视镜、怎么才来、吐真剂,这几家也取得巧,看了名字就让人好奇。
灰面是一家郫都的日式面包店《管它呢,面包还在烤》,很乖的双下巴是一家轻食店,怎么才来是一家陶艺手作店,吐真剂是一家酒吧。
不要相信后视镜最早是在外卖平台上看到,售卖咖啡,结果线下是一家有调酒、有黑胶、有旧书的店,每本书都用白色的书皮包好,等你翻开才知道内容。
9.有两家咖啡店就在办公室附近,人生几两、山逢留白,都是让人过目不忘的名字。
山逢留白咖啡造办处,不知道老板是不是取自苏轼的: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店里氛围确实有很多留白。
他们的特调咖啡名字,落云冰滴也好听。
人生几两的老板来自厦门,家里做茶叶生意,不过现在改名了。
新京报讯10月31日,由杨旭文、杨志刚领衔主演的志怪单元探案剧《唐朝诡事录》(以下简称《唐诡》)正式收官,编剧及原著作者魏风华在社交媒体发长文,揭秘创作幕后。
《唐朝诡事录》由杨志刚(左)和杨旭文主演。
魏风华首先表达了对观众的感谢,然后阐释了在编剧角度下,这个剧及整个系列的类型和方向。
“编剧不认为类型是重要的,它只是一个外部视角下为方便起见而做的分类,就作品本身而言最重要的是风格化。如果一定做类型划分,《唐诡》是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以志怪为线索的古装悬疑探案剧(公路探案剧是它的细分)。如果从现代侦探小说的概念出发去定义,那么石桥图属本格;甘棠驿怪谈是变格;长安红茶、众生堂和鼍神可归于社会派;黄梅杀案情不复杂,气息却比较迷离,姑且算杂糅了变格和社会派的新本格;至于人面花和参天楼,可视为传奇。其中,甘棠驿怪谈和众生堂,又带有惊悚和微恐的意味。就是说,《唐诡》整体上偏社会派,画风则具有变格的特点。坦率讲,绝对的复杂和烧脑并非这个剧的特点和着力点。编剧最在意的,是‘奇趣’和‘古意’,更看重的是将奇人、异事、诡案融入到唐朝的世情、民俗和风物的长卷中。换句话说,奇趣和古意所形成的风格化,是《唐诡》在剧作层面上的美学追求。”
《唐诡》是一部以志怪为线索的古装悬疑探案剧。
魏风华接着解释了他眼中的“奇趣”,“《唐诡》有现在的局面,极重要的因素是来自题材本身的加持。被湮灭已久的唐志怪,看上去虽没唐诗那么耀眼,但只要沉浸其中,就会发现它别样的高妙。这其间,收到一位业内资深人士的私信,他指出从志怪入手是本剧跟其他古装探案剧最大的区别。确实,剧中故事大多都能从唐代志怪笔记中找到线索或原型,哪怕这个线索只有几句话、几十字,却可以激发创作的灵感,成为一个单元案的发动机。”
“再说古意。中古是个史学概念,也是个美学观念。故《唐诡》从故事、视觉、气象和意境层面上,都想努力展现出一种中古美学。故而,当看到有弹幕说这个剧拍出了古意时,编剧觉得这是对唐诡团队最大的奖赏。古意除了来自于风物,更来自于深情。编剧出过一本书,叫《魏晋风华》,是写魏晋名士的,结尾处写道:‘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人生的真相;我们怀念,是因为我们的祖辈曾经拥有远远比我们纯粹的深情。’我觉得,苏无名下南州时,蹲在路边记录新鲜的植物是深情,卢凌风橘县去职后跟苏无名月下酣醉的那场戏也满是深情:‘今后,我当行江湖之远,江湖之远哪!’”
魏风华强调了“夯实故事的土壤”,是实现“奇趣和古意”的关键,“唐,有独属于自己的特质和风尚。只有坚实了它的社会土壤,志怪这个元素才能‘落地’;反过来说,从历史的纵深感中生长出来的故事,哪怕是志怪也不会悬浮,进而才具有文学的真实性。”
杨旭文饰演卢凌风。
他在文中也阐释了剧中人物存在的意义:”在《唐诡》世界里,有探案团的卢凌风、苏无名、裴喜君、费鸡师、薛环和樱桃。另外,还有刘十八、冷籍、欧阳泉、公主、太子、胡十四娘、独孤遐叔、轻红……接下来,还会出来更多。人物视角下,某些突兀处,编剧同样会在后续中加以完善。探案团之外的某些单元主角,编剧也会努力想办法叫他们适宜地再现。这个世界,也不乏后备军:薛环、牛肃和杨稷(长安少年)都会长大。狄公可收苏无名为徒,那么多年后苏无名经考察没准也会收牛肃为弟子。如果真收的话,最主要的应是觉得这小子有可培养的潜质;其次,大约才会暗示他去写志怪笔记《纪闻》,不然谁把老苏的名字传给后人?当然,更不能少了灵魂导师狄公,他仿佛探案天地间的赫赫大帝,坐在小板凳上俯视着探案团环游大唐,一路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