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下列多组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
A.发挥作用发展经济发扬形象
B.保卫祖国保护联系保持视力
C.改进工作改正缺点改善生活
2.甲、乙、丙三人都说地上的水多,说得最形象的是()
A.甲:地上真湿
B.乙:地上的水真多
C.丙:哈哈,可以行船了
3.“有益身心”中“益”的正确的解释是()A.增加B.好处
C.更加
4.下列各组字全部由五画字组成的是()
A.尼成电弗
B.凸央边弘
C.凹冯存闪
5.下列话说得比较得体的是()
A.“我很想参加你们的活动,可今晚实在没功夫,太抱歉了!”
B.“晚会就要开始了,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大家别着急,先等一等。”
C.“老大爷,您别这么磨磨蹭蹭的,行不行?”
6.辨析句子,你认为正确的句子是()
A.今天,我光荣地参加了少先队。
B.今天,我光荣地参加了少先队员。
C.今天,我参加了光荣的少先队员。
7.下列各组词中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A.称赞称呼赞叹赞美
B.沉思深思凝思思索
C.鼓励勉励激励奖励
二、填空题。按要求填写正确答案。
1.下面每个成语都缺一个字。请填充出来。
一见如()胆小如()()如泰山
一贫如()料事如()()如反掌
2.分别以成语“万无一失”中的每个字作为另一个成语的头一个字,便可写出四个成语。
万无一失
3.写出由四个字组成的表示高兴的词语
、、、。
4.在下面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中。
远客说客游客顾客刺客茶客稀客生客
游山玩水的客人叫()远道而来的客人叫()
素不相识的客人叫()去茶馆喝茶的人叫()
不经常来的客人叫()购买东西的客人叫()
专门搞暗杀的人叫()帮别人说情的人叫()
5.中国是个礼仪之邦,用词造句很讲究,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请教打扰恭候劳驾拜托失陪久违留步
(1)请人指教用:(2)麻烦别人用:(3)等候客人用:(4)好久不见用:(5)请人帮忙用:(6)托人办事用:(7)请人不要送用:(8)中途先走用:
6.选一个符合下面意思的字填在括号里。
丘峰岳峦
(1)又高又大的山。()(2)又小又矮的山。()
(3)连绵不断的山。()(4)又高又尖的山。()
7.猜字谜。
(1)一口咬掉牛尾巴。谜底()(2)明日走。谜底()
(3)记一半忘一半。谜底()
三、连线题。
动物可以巧妙地与形形色色的人“挂钩”,下面的动物和人该如何“挂”?用线连一连。
变色龙代人受过的人书读百遍百年树人
纸老虎暂时失势的人拳不离手不长一智
中山狼见风使舵的人十年树木只怕有心人
替罪羊外强中干的人不经一事曲不离口
落水狗恩将仇报的人世上无难事其义自见
铺天盖地的,朦朦胧胧的大雾笼罩着整个大地,像一个巨大的纱帐挂在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了。
近处的房子被晨雾环绕着,若隐若现,好似海上仙山中的楼阁,飘飘渺渺,仿佛在随着雾波飘动。道路两旁的树木更显得生机勃勃,树身湿漉漉的,微风一吹,树上的水珠落到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对面走过来的行人,仿佛在半空中飘飞,如神话中腾云驾雾的神仙。稍远的公路上,一辆辆开着雾灯的汽车似乎是船在云雾中飞行,给人以无限遐想。
周围的群山,已经极淡极淡了,映入眼帘的仅是模模糊糊的影子,它们也穿上了一件神奇妩媚的纱衣,展示着优美的身姿。
1.我认识这些生字。(注音)(8分)
()()()()()()()()
笼罩稍远腾云驾雾若隐若现
2.我知道和下面的例子是一类的词语。每组写三个(24分)
朦朦胧胧:
湿漉漉:
生机勃勃:
铺天盖地:
3.我会把“神奇妩媚”这个词语按音序排列()。(4分)
4.我能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10分)
5.我给短文想出了一个好题目。(3分)
6.我从短文中积累了下面这些好词。(6分)
7.我最喜欢短文中的这个句子。(5分)
五、我会写作文。(40分)
1.爸爸妈妈过生日时,我给他(她)准备了一个小礼物,她们看到我的礼物时,高兴得都流泪了,……就是那次生日宴会,让我特别难忘,我想把它写下来。2.我最爱看童话故事了,也经常自编故事,今天,我想以《和》(如小溪和大海,绿叶和红花,牙齿和舌头,铅笔和钢笔……)为题,展开想象的翅膀,再给大家编个童话故事。
注:以上两题任选一题,注意写清事情的经过。
三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卷
一、用“望”字组词填空。4%
1.登上月球去旅行,是我的美好的()。
2.他把生的()留给别人。
二、照样子写词语。12%
1.左抵右挡———————————————————
2.深入浅出———————————————————
三.照样子,对对子。8%
山清对(水秀)鸟语对()黑暗对()酷暑对()桃花对()四.选择一组正确的音节,把正确的一组填在括号里。3%
正确的一组是()。
(1)似.的(sì)似.乎(shì)2.看.守(kàn)看.见(kān)(3)调.(tiáo)节调.(tiào)换4.等待.(dāi)待.(dài)着没事
五.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
1.“上海”人们把她称为“东方之珠”。……………………………………()
2.《西沙群岛》一文主要写那里风景优美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