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论文范文大全(推荐15篇)

“hwl”投稿了15篇中药论文范文大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中药论文范文大全,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临床中药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患者为对象探讨中医辨证实质及其与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的关系,从而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应用学科[1]。

1研究现状

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需要对中药进行加工、配伍、调配、临床效验的评估以及指导临床应用的一门应用型学科,是中医临床与中药应用联系的纽带,也是中药学学科中的核心和基础,既古老又年轻[3]。

因此,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体系,对临床中药学的术语标准化研究、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2临床中药学术语特点

2.1具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

中医起源于远古时期的中国,古汉语文有言简意赅、句式对称、语法灵活等特点。历史上的医家多为儒医,故形成具有浓厚的中国儒家文化的临床中药术语,特别体现在中药学中的①药物命名,如泽泻、灵芝、胡椒、车前子等;②炮制方法命名,如酒蒸、酒泡、润透、煅等;③药物功效阐述,如《草本求真》记载:“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止痛。殊不知痛因血癖而疼作,血因敷散而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癖”。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临床中药学的语言描述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2.2研究重点偏向于文献

临床中药学术语有其不同于其他自然学科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它形成于古代,在这点上与其他大量的中医术语都一样,有的甚至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构成了自己的体系。临床中药学术语的标准化从文献入手,能使中医中药理论相互渗透,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中医药理论对临床中药运用的指导作用。从文献中收集临床中药学的词条,例如“酸甘化阴”等词,是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首次体现的,故可以将这些具有学科特色的术语列出再进行标准的规范整理。通过广泛的了解和深入的归纳总结,将具有学科特色的术语进行规范化整理。所以,临床中药学的术语标准化具有研究重点偏向于文献的特点。

3临床中药学术语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3.1临床中药学术语体系复杂性高,标准化工作难度大

在中医学的发展历史中,临床中药学的术语是汉语语言文字伴随中华民族的发展始终处于动态演变之中的,临床中药学与其他传统学科有相似之处,有些术语保持其原始的含义,在当前工作中普遍使用;有些术语在内涵上发生了本质转变,不经常使用;甚至有些术语已经完全被弃用。随着中医事业千年历史的发展,中国人对中医的信任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于临床所用的中药的主观印象是治根本且副作用小。但是在百年以前,就有大量的西医学术被引进到国内,这样使临床中药学术语体系与现代医学术语体系相比较为复杂,也决定了临床术中药学术语标准化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任务。

3.2与科学实验研究和临床相结合不够

临床中药学术语标准化研究应该从中药的功效、传统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应用以及现代基础研究等方面与临床相结合,与西医药学理论相结合,与生物技术理论相结合,与实验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3.3与临床中药学发展趋势相结合不够

在未来的发展中,临床中药学是学科发展的重点之一,其发展的趋势也是学科发展重点的预测,为了响应临床中药学现代化、科技化、全球化的要求,应做好临床中药学术语标准化的工作。在临床中药学术语标准化发展过程中,与临床中药学发展趋势相结合不够,不能充分运用规范的语言去探讨临床中药毒性与药物基源、服用方法、用药剂量、个体差异的关系以及体内代谢过程中毒性成分与毒性效应的关系,成为临床中药学术语标准化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5]。

4对临床中药学术语标准化建议

4.1进一步加强临床中药学术语名词的规范整理

临床中药学术语,是经过长期医学实践发展而来的,作为新时代中医药的接班人,首先要深刻认识中医药文化,更好地挖掘中医药宝库带给我们的财富并将其发扬光大。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特点也是临床中药学的特点,所谓特点都是本身具有的创新点,保持自己应有的特色,分析和巩固现有的术语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术语。

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制定的《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规范正名。临床中药学也涵盖于科学技术中,所以在进行术语标准化定名过程中还应遵循这些原则[6]:①术语的准确性;②术语的简明性;③术语构成派生词的能力;④术语的单义性。此外,从事临床中药学术语标准化工作时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术语不能与日常使用的语词有过多的联系,容易产生歧义,也容易沾上作为术语所不应有的感情色彩;(2)从几个同义称谓中挑选标准术语时,要优选派生能力强的词;(3)术语有约定俗成性,己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术语,不能因其“理据错误”或“理据不足”而被轻易更换。(4)术语的概念要国际化,形式也要尽量国际化。

4.2重视中药功效名词的整理

中药的主治、功效是临床中药学最为密切的环节,由于中药功效的定义区别,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在患者身上所用的中药,在完善临床中药学术语标准化的工作当中,应对中药功效名词的定名和定义作相应的重视,可通过对该术语的传统理论、传统临床应用、现代基础研究和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中药功效名词术语进行整理,更利于反映其科学内涵。

4.3建立临床中药学术语数据库

5结语

临床中药学术语标准化的研究需要长期、大量的专业人员的细致工作,应以中药功效为线索,遵循临床中药学特征,通过基础研究,可修正药性认识的偏差,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药性理论。对中药功效的统一,中药功效的表述规范化研究是关键。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系统地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为临床中药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临床中药学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医药全面走向世界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1]高学敏,钟赣生,张建军,等.临床中药学学科界定要点[J].中医教育,,23(4):43-46.

[2]粟武宾,于欣丽.术语学与术语标准化(三)[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4):13.

[3]魏赟.临床中药学:古老学科的现代化命题[N].医药经济报,-12-15(A05).

[4]王璟,包·照日格图,却翎,等.临床中药学术语规范化研究与中医全球化[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0(5):8-9.

[5]高学敏,钟赣生,张建军,等.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趋势[J].中医教育杂志,(2):1-4.

[6]潘书祥.汉语科技术语的规范和统一[J].科技术语研究,(1):10.

[7]唐志国,却翎,包·照日格图.浅论“酸甘化阴”—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探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6-8.

教学中涉及的计算问题较多,并且是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从事药学专业必须掌握的要点知识,也已成为本专业各类考试,尤其是国家执业药师考试中的亮点内容。

本课程中重点的计算内容主要有:混合表面活性剂HLB值、水提醇沉法加醇量、栓剂置换价问题、注射剂中调节等渗问题、中药片重及丸剂起模用粉量的计算问题、药剂有效期及半衰期问题等,这些内容的讲解时均涉及了计算。本文就上面这些问题谈一下解题时如何分析及关键环节,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1混合表面活性剂HLB值的计算

表面活性剂是指能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的物质,其分子较大且结构同时具有亲水基与疏水基两种性质不同的基团。这种特性使其在药剂制备中应用广泛,可作增溶剂、乳化剂、润湿剂、发泡剂与消泡剂等。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以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来决定选用种类,通常为了更好地满足药剂的制备,多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种类混合使用,效果更好,尤其是制备乳浊液时。要正确计算各组分中的量必须熟记公式:HLB混=(Wa×HLBa+Wb×HLBb)/(Wa+Wb),式中HLBa、HLBb分别是a、b两种乳化剂的原有的HLB值,Wa、Wb分别是二者的重量。两种以上的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时计算方法与上相似,即用各种表面活性剂各自的HLB值与其重量乘积的和再除以各自的'重量和。

例:取3g司盘-80(HLB=4.3)与1g吐温-80(HLB=15.0)混合,求混合物的HLB值?

解:HLBab=(Wa×HLBa+Wb×HLBb)/(Wa+Wb)

=(4.3×3+15.0×1)/(3+1)

≈7

答:混合物的HLB值约为7。

例:取乳化剂OP(HLB=15.0)40%与司盘-80(HLB=4.3)60%相混合,求混合物的HLB值?

=(15.0×0.4+4.3×0.6)/(0.4+0.6)

=8.58

答:混合物的HLB值为8.58。

2水提醇沉法中加醇量的计算

水提醇沉法是先以水为溶剂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再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沉淀除去杂质的方法。此方法在中药制剂生产中较为常用。操作时常根据药物成分的性质决定最终需调整乙醇的浓度,并且必须把需加入高浓度的乙醇的量计算好,然后采用“慢加快搅”,冷藏静置沉淀杂质。解此类问题关键是利用“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的原则,此时溶质是以乙醇为准。

例:现有中药水煎浓缩液1000ml,用欲调整其含醇量达到75%,问需加95%的乙醇多少?

解:设需加95%的乙醇为xml

则95%·x=(1000+x)·75%

X=75×1000/(95-75)

x=3750

答:需加入95%的乙醇3750ml,可以达到要求。

3栓剂的置换价中的计算

置换价是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即f=药物重量/同体积基质重量=药物的密度/基质的密度。准确理解此概念,在栓剂实际生产中能准确地计算所用基质与药物的量,以保证投料的准确,保证药剂的质量。解决此类问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置换价的含义,即加入栓剂中的药物相当于基质的量,加入的药物可以置换出多少基质。

例:制备含鞣酸栓剂100粒,每粒含鞣酸0.2g,模孔重量为2.0g(可可豆油基质),鞣酸对可可豆油的置换价为1.6,求鞣酸与可可豆油的理论用量各是多少?

解:第一种方法:由鞣酸对可可豆油的置换价为1.6,即f=1.6

药物重量:0.2×100=20g

则鞣酸可置换可可豆油:20/1.6=12.5g

需可可豆油的量:2×100-12.5=187.5g

第二种方法:先求出一粒此栓剂中需加入鞣酸和可可豆油的量

0.2/1.6=0.125g2-0.125=1.875g

则所需鞣酸与可可豆油的量为:

0.125×100=12.5g1.875×100=187.5g

答:制备此栓剂需加鞣酸12.5g,可可豆油187.5g。

中药鉴定论文

中医药论文在交流中医药学术、推进中医药事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中医药队伍的日趋壮大、知识层次的逐渐完善、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中医药期刊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改善,中医药论文正呈现出逐年增多和提高的趋势,这是十分可喜的事。但当前中医药论文在撰写和编辑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笔者结合近年来审读中医药科技期刊的情况,就以上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1、论文类型单调,缺乏学科特色

2、论文设计粗糙,缺乏科学依据

一篇好的论文,首先来自一个好的设计。以应用性论文为例,无论是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重复测量设计,都必须能真实反映出研究目的和过程。不少作者不懂得这些基本方法,而是以简单的分组代替设计,绝大部分论文都是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具有前瞻性设计的可谓凤毛麟角。其中虽有一些论文在名义上是冠以“前瞻性”的,事实上遮不住从回顾性内容中人为制造的痕迹。以上情况基本是当前中医药学术论文存在的.通玻更有甚者,个别作者随意编造、删改实验数据,更改病例发生的时段,使论文失去真实性和可信性。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下面是关于中药药剂学论文,欢迎借鉴!

关键词:中药制药;现代化;中药药剂学;发展

一、我国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制剂学发展

中药药剂学的现代化发展主要依赖于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中医理念中,对于中药的基础研究仅停留在中药的表面药效上,无法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进行深入研究。而现代化的药剂学研究中,其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对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了解,这样就能够了解中药材的主要药效和副作用,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同时了解其中的有效成分构成,还能够使中药制药现代化的发展更进一步,有效提纯和萃取中药材中的精华,增加药材的使用效率。另外,对于有效成分的了解还能够使生产工艺得到有效提高,增加中成药的种类,降低中成药中的毒性副作用物质的含量,提高患者对于有效成分的吸收率,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2]。

二、国外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一)德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在德国,其也有着较为悠久的植物类药物使用历史,在德国的生物学药品种类中有超过40%的植物类药物,有超过70%的德国人在使用植物类药物。同时德国人在大部分感冒、消化不良等常见疾病中使用植物药物,随着中医中药的传入,德国对于本国的植物类药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时至今日,德国每年都需要从我国进口大量的中药材进行治疗,而我国也从德国进口了大量的外来药材。

(二)美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美国作为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医疗技术也名列世界前茅。在上个世纪时期,美国药监局对于药物成分的要求非常高,其规定了国内出售的每种药物都需要在包装上注明其中的有效成分,对于外国申请进入国内销售的药品更是需要解释每种有效药物成分在治疗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还要说明这些有效成分之间是否存在相冲关系,或与哪些药品存在相冲关系,由此可见美国的医疗管理工作的严格性。但由于我国中药成分较为复杂,难以清晰阐述药物作用的机理,因此在上个世纪我国中药在美国市场中发展较为缓慢,受到了较大的制约。但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完善,对于中药中有效成分的了解程度越来越深入,同时由于美国医疗研究者对于植物类药物有效成分的了解,使得其对于我国中药的销售制约逐渐减弱。美国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主要是依靠化学家来进行,对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研究较为先进,但由于其对于中药的认知还不够深入,因此美国中药的发展仅停留在单独有效成分药品的制造商,对于复方类药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三)日本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三、我国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药剂学的未来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未来我国中药制药和药剂学的发展必然会朝着高技术化发向发展,对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的研究也会逐渐深入,同时对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对其有效成分之间的毒副作用进行详细分析。在我国未来的中药发展过程中,对于动物类和昆虫类中药的研究必然会更加深入,了解动物类和昆虫类中药的治病原理,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医中药的利用效率,扩展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范围,同时以绿色中药为发展契机,减少农药对于中药药性的影响,提倡对环境的保护[4]。

结语

参考文献:

[1]杨明.中药药剂学学科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J].中药与临床,,02(04):1-2.

[2]朱广东.浅析制药新技术与重要现代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08):51-52.

[3]王莹.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与研究方法[J].中国民间疗法,(10):52-53.

[4]周文杰.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讨论[J].中国实用医药2012,09(28):270-271.

中药一枝黄花药理作用论文

1、一枝黄花的成分

一枝黄花属植物品种多,有120多个种类,主要生长在北美洲,其中中国有4个品种:毛果一枝黄花,一枝黄花,钝苞一枝黄花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对一枝黄花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在西欧国家比较多,不同品种的化学成分也有差异,一枝黄花(主要含黄酮、皂苷、苯甲酸苄酯、当归酸桂皮酯、炔属化合物、苯丙酸等。

1.1黄酮类芦丁(Rutin)、山柰酚-3-芦丁糖苷、异槲皮苷、山萘酚-葡萄糖苷。

1.2皂苷类一枝黄花酚苷(leiocarposide)。

1.3苯甲酸苄酯类2,3,6-三甲氧基苯甲酸-(2-甲氧基苄基)酯、2,6-二甲氧基苯甲酸-(2-甲氧基苄基)酯、2-羟基-6-甲氧基苯甲酸苄酯、2,6-二甲氧基苯甲酸苄酯。

1.4当归酸桂皮酯类当归酸-3,5-二甲氧基-4-乙酰氧基桂皮酯、当归酸-3-甲氧基-4-乙酰氧基桂皮酯。

1.5炔属化合物(2E-8Z)-癸-二烯-4,6-二炔酸甲酯、(2Z-8Z)-癸-二烯-4,6-二炔酸甲酯。

1.6苯丙酸类咖啡酸(Caffeicacid)、绿原酸(Chlorogenicacid)。

1.7其他谷甾醇(sitosterol)[5]、δ-杜松帖烯(δ-cadinene),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其中Ca2+,Mg2+含量较多。

2、一枝黄花的药理活性

对一枝黄花Solidagodecurrens药理活性的研究,国外未见报道,国外对同属的毛果一枝黄花研究比较深入,报道较多,药理活性有抗炎、抗菌、利尿、抗肿瘤活性等作用。在国内,早期对一枝黄花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有如下记载:

2.1抗菌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对红色癣菌及禽类癣菌有极强的杀菌作用。一枝黄花水煎醇提液有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其疗效与制霉菌素相当。

2.2平喘祛痰作用对家兔实验性支气管炎(吸入氨蒸气法),内服煎剂,可解除喘息症状,亦有祛痰作用。

2.3其他作用动物实验证明能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对急性(出血性)肾炎有止血作用,提取物经小鼠皮下注射有利尿作用,但大剂量反可使尿量减少。

近年来研究还发现有以下药理活性:

2.5胃黏膜保护作用给消炎痛前2h腹腔注射一枝黄花煎剂,6h后处死动物,发现和对照组比较,溃疡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2.6能明显增强动物平滑肌的运动一枝黄花煎剂对炭末在小鼠小肠内的推进率有明显增强作用;用不同浓度的一枝黄花煎剂均能提高大鼠回肠平滑肌的.活动,且随浓度增加,活动也增加。

3、一枝黄花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华本草》记载有早期的临床应用报道:

3.1治疗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3.2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3.3治疗真菌性阴道炎。

3.4其他应用早期报道还有治疗手足癣、带状疱疹、口腔溃疡等皮肤黏膜真菌感染;近年来对一枝黄花在临床应用的报道也有不少,如黄飞翔等对心衰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用一枝黄花煎液预防口腔霉菌感染有效。

4、小结

一枝黄花资源丰富,临床应用广泛,而对一枝黄花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国内外报道却不多。近年来国内对一枝黄花的药理活性研究开始重视,并有了新的发现,但要利用药理活性开发出新的产品,以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还必须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提取有效成分,阐明其与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才行,这是我们所期待的。

[1]刘临,邓琴,肖道安,等.中药一枝黄花、黄连、天麻、蛇床子中8种微量元素的测定[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13(6):30.

[2]薛晓霞,姚庆强,仲浩.毛果一枝黄花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06.25(3):16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7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965.

[4]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中药志.第4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45.

[5]江涛,黄保康,秦路平.一枝黄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4):430.

[6]郭晓庄.有毒中药大辞典.第1版[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3.

[7]裘名宜,李晓岚,刘素鹏,等.一枝黄花对心血管系统部分指标的影响[J].医学信息..18(12):1730.

[8]裘名宜,李晓岚,刘素鹏,等.一枝黄花对消炎痛所致大鼠胃溃疡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267.

[9]刘素鹏,裘名宜,吴正平,等.一枝黄花对动物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151.

[10]黄飞翔,叶盈,周一薇,等.一枝黄花预防心衰患者的口腔霉菌感染[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1(12):1139.

中药制药技术研究论文

中药制药技术研究论文【1】

摘要: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是中药传统技艺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所在,是在历代中医药长期医疗实践中产生,并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中药炮制技术

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是中药传统技艺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所在,是在历代中医药长期医疗实践中产生,并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其治疗“目不瞑”的秫米半夏汤中就有“治半夏”的记载,表明当时预治疾病已经使用了药物常规炮制品。

到了汉代,据有关资料记载,炮制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煅、炮、炼、煮沸、火熬、烧、斩断、研、锉、捣膏、酒洗、酒煎、酒煮、水浸、汤洗、刮皮、去核、去翅足、去毛等。

同时,炮制理论开始创立。

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序例写道:“药……有毒无毒,阴干暴x,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勿合用也”。

明代时期,中药炮制发展得较为全面,在理论方面,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曾系统地论述了若干炮制辅料的作用原理,记载为:“酒制升提;姜制发散;人盐走肾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难化增益元阴;陈璧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至令平和……”。

他还强调:“凡药制造,责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著名的医药学者李时珍集诸家之大成,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专列了“修治”一项,收载了各家之法。

二、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中药多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药用部位含有一定的药物成分,但也常带有一些非药用部分,而影响疗效,并且不同药用部位药效有异。

而原药材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就需要通过炮制,调整药性,增利除弊,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

所以中医临床配方用药都是用炮制后的饮片。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常常是一药多效,而中医治病往往不是要利用药物的所有作用,而是根据病情有所选择,因此,需要通过炮制对原有性效予以取舍,权衡损益,使某些作用突出,某些作用减弱,某些不利于治疗的作用消失,力求符合疾病的治疗需求。

疾病的发生有多种原因,病情的发展变化多端,症候的表现不一,脏腑的属性、喜恶、生病病理各异,故立方遣药及炮制品的选用都应考虑这些因素。

如:女贞子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清虚热,且药性较平和,养阴而不腻,清热而不损阳气,实为滋阴补肾之良药。

但生用或制用与病情变化有关,当患者肝肾阴亏,兼有肠燥便秘者,可选用生品,既可补肝。

肾,又可润肠燥,二者兼顾,且用量宜大;当便秘已去,肝肾阴亏之象尚未完全消除时,除调整处方外,女贞子则宜制用,增强其补肝肾之力,避免过用生品又引起滑肠。

由此可知,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要求,所以炮制是中医运用中药的一大特色。

2、炮制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

炮制方法的确定应以临床需求为主要依据。

炮制工艺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1)中药净制与疗效

中药净制的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对药效的影响很大。

因此,中药在用于临床之前,基本上都要经过净制处理,方能人药。

从古至今,医药学家对中药的净制都非常重视。

中药亦要求以净制后的“净药材”人药,《中国药典》炮制通则把净制列为三大炮制方法之一。

2)软化、切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切制之前,需经过泡润等软化处理,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

切制时,饮片不均匀,厚薄、长短、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药用成分溶出不一。

若需进一步加热炮制,还会出现受热不均,生熟不一,药效有异的情况。

如: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方中桂枝以气胜,白芍以味胜。

饮片的干燥亦很重要,切制后的饮片因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干燥,就会发霉变质。

干燥方法和干燥温度不当,也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特别是含挥发性成分或对日光敏感的成分,若采用高温干燥或曝晒,疗效会明显降低。

3)干热炮制与临床疗效

干热炮制,主要是用火加热。

既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药效有明显的影响。

干热炮制的各种方法中以炒制和煅制应用最广泛。

药物炒制,其方法简便,但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减少毒副作用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许多中药炒制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气,收到启脾开胃的作用,如炒谷芽、炒麦芽、炒扁豆等。

中药经炒制处理后,能从不同途径调整药物的功用,满足临床不同的用药要求。

煅制法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或者需要制炭的植物药。

此外,煨制、干馏等法对疗效也有明显影响。

尤其是煨制后,药效常有明显的变化,干馏法则常用于制造新药。

如木香生品行气止痛作用明显,煨木香则专于实肠止泻。

3、炮制与药性的关系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2例门诊患者,男17例,女25例;年龄32~67岁,平均49岁;病程1~,平均4年;早期患者11例,中期患者23例,晚期患者8例,全部患者按中医辨证原则分为:风湿性6例,虚寒型22例,痰瘀互结型8例,寒热夹杂型6例。

1.2诊断标准

1.3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生黄芪30g、当归15g、熟地15g、白芍15g、鸡血藤30g、制川乌10g(先煎)、桂枝15g、细辛6g、羌活15g、独活15g、威灵仙15g、透骨草30g、羊藿叶24g、乳香10g、没药10g、乌蛇15g、蜈蚣3条、土元10g、炙马钱子0.3g、白芥子15g、生甘草6g,每日1剂。煎药方法:将上方药物用冷水浸泡30min,每剂煎2次,每煎煮沸后30min,每次煎留药液200ml,将两次煎留药液混匀备用。服用方法:早、晚各服药液200ml,3个月为1个疗程。加减:阳虚甚者加制附片、鹿角胶;寒盛痛剧者加制草乌;关节肿胀者加防己和生薏仁;瘀血明显者加血竭和地龙;关节僵硬变形者加炮山甲和蜂房;低热阴虚者加丹皮、秦艽和石斛;局部灼热,寒热夹杂者加生石膏、知母和黄柏;气虚者加党参和白术。

2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痊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正常,实验室检查均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减轻,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或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有减轻,关节功能活动有改善,实验指标有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关节功能活动均无明显改善,实验检查无变化[4]。

2.2治疗结果

本组42例中临床治愈26例(61.9%),显效11例(26.2%),好转2例(4.8%),无效3例(7.1%),总有效率为92.9%。

3典型病例

患者,男,51岁,农民,9月3日初诊。由于患者长期居住湿热潮湿之地,导致双膝、踝及脚关节肿痛,继则手腕及手指关节肿痛,已经确诊为RA。现双膝、脚踝、腕、手指关节肿大变形,疼痛僵硬已3年,舌淡苔白润,脉弦细,血化验:血沉60mm/h,类风湿因子阳性。西医诊断为RA,中医诊断属“顽痹”、“厉节风”范畴,证属肾虚寒湿、痰瘀凝滞、痹阻经络关节而致,治宜补肾散寒祛湿、疏风活络止痛。处方:桂枝30g、制川乌10g(先)、细辛6g、羌活15g、独活15g、熟地15g、鹿角10g(化)、淫羊藿24g、威灵仙15g、透骨草30g、当归15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鸡血藤30g、乌蛇15g、川芎18g、白芍15g、蜈蚣3条、、生黄芪30g、生甘草6g、炙马钱子0.3g、蜂房10g、炒白芥子15g,水煎早晚服。二诊,12月8日,已服上方90余剂,现四肢关节疼痛消失,肿胀消失,四肢屈伸自如。

4讨论

[参考文献]

[1]王金法.自拟乌蛇葛根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例[J].光明中医,,24(1):62-64.

[2]李昕秀.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因分析[J].光明中医,,3(22):82.

[3]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25.

[4]张军辉,温振宇.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2):61.

[5]王念莲,徐阳.五苓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4):416.

[6]高征.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726-1727.

[7]来淑梅.中药口服加熏洗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68.

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融合论文

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融合论文【1】

【摘要】:中药医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千百年的医学实践和改革,如今已经逐步走向中药医学的现代化形式。

与此同时,临床医学已经立足于医学界的主导地位。

那么,如何让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发挥出比较强大的力量以保障人类的生命安全,已经成为医学家及医学工作者。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临床医学相互融合

中药现代化就是把传统的中药医学所展现的优点、特色融入到现代社会的技术和趋势,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而让中药医学走向社会市场,并使之得到进步和提高。

但是由于临床医生和普通百姓对中药现代化的概念和理念没有明确的想法和意识,致使不能普及中药现代化,更不能把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进步地融合,以致不能发挥出两者所蕴含的力量。

那么,如何加强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进度,下面笔者就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1提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目的和意义

1.1、提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目的。

一方面我们期待能够利用中药现代化的进步空间,合理地把中药成品对于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特殊优点——如治疗效果的优点、低成本消耗的优点以及环保卫生的优点——发挥到最大限度,使国内的生命健康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并为广大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利用中药现代化的影响力把中药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提高其在市场中的影响力,进而推动中药界的国际化的发展,为减轻广大人民的经济压力提供助力。

这两个重要目的提高了医药界的传承和创新的精神,充分运用了当今科学技术的优点,进一步加快了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速度,从而体现了中药现代化的意义。

1.2、提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简单的说,中药现代化的模式是适应国内环境、国际形势以及中药特点的。

积极地实现中药现代化不仅是中药医学本身的需求,而且也是在21世纪新兴世界的背景下解决严重的社会健康安全问题和医药企业的发展问题的需要,它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一项造福人类的重要举措。

2、创建临床医学的重要目的和意义

2.1、创建临床医学的目的。

临床医学简单的说就是亲身面对病人的医学,是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的各种专业性学科的统称。

其理念是:临床医师通过视诊、听诊、触诊、叩诊以及问诊等临床手段来获得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而通过恰当的治疗措施治疗病人,以使病人的痛苦得到缓解或消除。

2.2、创建临床医学的重大意义。

临床医学过程本身就是一门把实践与理论相融合的过程,它不仅可以在实践中巩固和验证临床理论知识,提高临床工作者的操作技能,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的目的和意义

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使中药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关系更加紧密、有效,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就两种形式的结合状态来看,它符合了临床-基础理论-临床的模式,反复应用,为以后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当代日渐中药现代化的潮流下,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不仅是未来之星,而且将会大有成就。

也就是说,一方面这种融合有利于临床医学对中药的标准型的研究,促进了使中药现代化的优势逐渐融入国际化的临床医学,推动了中药临床的治疗和用药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临床医学上关于中医药学的研制,推进中药临床的新药不断供应,为病人提供更有效、更便宜的新药,达到省钱、省力、省时的目的。

下面笔者根据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手段及其优势作简单介绍。

3.1、根据临床医学实践时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研制中药,体现中药现代化的优势

我们知道,新中药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优点:药效性强、疗效指数高、安全保障优等。

例如,在研发肝病新中药的.过程中,有这样三种考虑:(1)根据历来前辈的经验,采取较科学的民间方法研制中成药;(2)根据临床医疗时所获得的经验,发扬创新精神,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验,最终研发出新型中药;(3)根据已经制得的但药效并不显著的中药,经过探索、实践找出新改进的出路。

3.2、重视临床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加以研究,实现中药现代化

一切药物有益就必然有害,所以临床医师必须重视临床医疗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良反应,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步实现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系统性的融合,更好地将中医药界打入国际市场,实现全心全意为人类的生命健康服务奉献。

例如,对葛根素注射液的副反应进行探究研讨,并明确这种副反应的发生机理,在实践研究中逐渐改善这种副反应的发生率和反应度。

然而,由于这种副反应机理的工作开展的比较晚,研制体系不够完善,以及医疗设施的不够完备,致使制约着这种副反应的研制工作的进步。

因此,医学工作者应该对中药副反应加以重视,并可以借助国外的临床实例,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共同智慧,为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做好准备。

3.3、根据社会的需求,加大对创新中药的建设以及临床医学知识的结合,强化中医药界的创新意识

社会的进步在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建立完善的新型中药的创新体系和临床医学知识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发展的趋向。

但是由于这种中药的研究体系并不完善,比如人才的缺乏、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及设备、设施的欠缺等,都是中医药学的脚步滞留的原因。

所以必须加大以上客观和主观等的因素的改革,结合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建立创新型的基础平台,实现中医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知识和实践的融合,以达到医学中一个新的高度。

3.4、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加强中药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医学的课题,推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中药制成品的重要起步点是中药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的共同配合,把中药的机理和作用应用到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

由于中药理论和机理的抽象和繁琐,因此人们对中药的态度总是在接受与不接受的矛盾之间徘徊。

关于中药前景发展分析论文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文化底蕴丰富,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然而,由于对中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不够,使人们对中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医疗保健的重大意义缺乏全面深刻的了解,导致对中药存在许多错误的认识。长此以往,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无疑是十分不利的。为此,我们要追根溯源,全面剖析、深挖底蕴,推动中药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

1追根溯源,加强对中药的认识

2全面剖析,加强中药材的应用与保护

在我国的辽阔大地和海域,分布着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古代本草书籍所载,已逾3000种;经整理,则达8000种左右。中药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历史悠久,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1)做好炮制,降低毒性,发挥中药最大功效。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在制备各种剂型之前,一般应根据医疗、配方、制剂的不同要求,并结合药材的自身特点,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才能使之既充分发挥疗效又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临床用药的目的。药物炮制法的应用与发展,已有很悠久的历史,方法多样,内容丰富。中药加工炮制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有如下几类:炒制、烫制、煅制、煨制、燎、炮、炙,其他方法:豆腐制、酒蒸、拌、淬等。

3加强鉴别,注重应用,选择道地正品药材

4深挖底蕴,弘扬传统中药文化

中药方剂之所以有数千年的生命力,决不是偶然的,我们在本文中所提及的其一、其二、其三的内容,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知识和文化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掘。在世界药学理论和文化中,都是独具特色、独一无二的。它们不仅融汇了我们祖先在药学上的唯物辩证的睿智,而且形成了中药学必须遵循的圭臬,还具有极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因些我们更应该取其精华,祛其糟粕,在学习中进步,在发展中传承,使中国这块瑰宝发出闪耀世界的光芒。

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分析论文

【摘要】传统的中药鉴别方法,以其成本低、简单迅速等优点,为现代方法不可取代。水试法是经验鉴别法中比较重要又较为科学的方法。水试,又称入水,即利用某些中药材遇水后或在水中产生的各种比较明显或特殊的变化以鉴定其品种真伪、优劣的方法。

【关键词】中药水试鉴别

一、显色反应

1、水溶液显色某些中药材遇水后,所含水溶性色素或其它成分溶入水,使水溶液呈现特定的颜色。

苏木豆科植物苏木CaesalpiniasappanL.的干燥心材。取苏木块投入水中,水液呈现桃红色,后转为红色。加氢氧化钠试液2滴,呈猩红色,再加盐酸数滴使呈酸性后,溶液变为橙色。

鸡血藤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suberectusDunn的干燥藤茎。取鸡血藤块,投入沸水中,可见有似鸡血的红线散开。

墨旱莲菊科植物鳢肠EchiptaprostrataL.的干燥地上部分。遇水后茎叶显黑绿色,搓其茎叶水呈墨绿色。

2、药材显色有些中药材遇水后,所含成分发生水解氧化,而使药材本身颜色发生变化。

3、其他某些中药材由于结晶水或其他的变化引起颜色变化。

胆矾三斜晶系胆矾(CuSO45H2O)的矿石。为蓝色半透明结晶,加热失水后变为无色,遇水又变成蓝色。

天竺黄,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textilesMcelure或华思劳竹SchizostachyumchinenseRendle等杆内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天竺黄为象牙色,遇水逐渐变为淡绿色或天蓝色,并产生气泡,有较强的吸舌力。人工竹黄色泽为灰蓝色、灰黄色、灰白色或纯白色,遇水不变色。

二、膨胀现象

一些干燥药材,吸水后体积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1、胖大海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lychnophoraHance的干燥成熟种子。水浸后膨胀为海绵状,可达原体积的6~8倍。同属植物圆粒苹婆水浸后膨胀较慢,至原体积的3~4倍,为伪品。

2、燕窝雨燕科动物金丝雀CollocaliaesculentaL.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或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水浸后体积能膨胀15倍。其他用琼脂、银耳等加工的伪燕窝不膨胀或稍膨胀。

3、蛤蟆油蛙科动物中国林蛙RanatemporariachensinensisDavid.或黑龙江林蛙RanaamurensisBoulenger的干燥输卵管。经热水泡后能胀到10~15倍;其它伪品只膨胀3~6倍。

三、沉浮反应

1、沉水现象有些药材质地致密,相对密度大于1,或由于吸水性较强,放入水中出现沉水现象。

丁香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将其放入水中浸泡,丁香萼管下沉直立。劣质去油丁香则漂浮于水面。

2、浮水现象若实验的`药材质地疏松,与水的界面张力大或疏水、密度小,药材则浮于水面。

蒲黄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angustifoliaL.,东方香蒲TyphaorientaisPresI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鲜黄色细粉,质轻易飞,手捻有润滑感,入水不沉。玉米粉等掺伪物质则沉水。

浮海石火山喷发岩浆所形成的多孔状石块。具多孔性海绵状结构,体轻,投入水中浮而不沉。

四、粘液反应

药材含有粘液质,遇水发生膨胀。

1、菟丝子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Lam.的干燥成熟种子。经沸水浸泡后,手摸粘滑,种皮破裂时,露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其它同属植物的种子的胚为黄色,螺旋状。

2、北葶苈子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apetatum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水湿后,外表形成一层透明的粘液层,厚约为种子宽度的1/2;南葶苈子播娘蒿Descurainiasaphia(L.)WebbexPrantl湿水后粘液薄层厚约为种子宽度的1/5~1/4。

3、小通草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StachyurushimalaicusHook.f.etThoms.,中国旌节花StachyuruschinensisFranch.的干燥茎髓。遇水吸水滑腻。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Helwingiajaponica(Thunb.)Dietr.的干燥茎髓也当小通草使用,但遇水不粘滑。

五、乳化反应

树脂类药材中的树脂、色素、树胶等成分与水与水共研,形成颜色固定的乳化液。

1、乳香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BoswelliacarteriiBirdw.及同属其他树种植物渗出的油胶树脂。加水共研,呈白色或黄白色乳浊液。

2、没药橄榄科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myrrhaEngl.或爱伦堡没药树BalsamodendronehrennbergianumBerg.的干燥树脂。加水共研,呈黄棕色至棕褐色乳浊液。

3、阿魏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sinkiangensisK.M.Shen及同属他种具有蒜样特臭植物的油胶树脂。加水共研,呈白色乳状液。

六、泡沫现象

因含有皂苷、蛋白质、树胶或其它高分子化合物,加水振摇产生泡沫。

1、远志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iatenuifolia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iasibiricaL.的干燥根。因含有皂苷水浸液振摇可产生持续性泡沫,且10min内不消失。

2、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干燥根。因含有人参皂苷水浸液振摇可产生持续性泡沫以区别其他伪制品。

七、小结

致谢

本论文在xxx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法、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本人影响深远。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析论文

摘要:中药化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这门课程中,中药化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对中药化学实验进行了教学改革,其重点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改革;主观能动性

0引言

中药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是中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与炮制学、药剂学等专业课程有着紧密关系,职业药师考试中,中药化学也是必考科目,所占分值很高。但是中药化学的理论知识比较难理解,难消化。需要实验课程来帮助理解,巩固理论知识,突破理论学习难点[1]。作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就业方面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具备细致的观察能力、开阔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看出,中药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对独立学院的重要性。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验改革之前,实验教学是预先准备好仪器、药品,老师示范,实验过程中学生看着讲义实验,导致学生对实验内容思考不够彻底,学习上得不到提高。因此在实验教学改革中争取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验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具体采取了以下相应措施。

1抓好预习

2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观察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4积极进行实验室开放

4.1建立对照比较实验法

为了使学生尽可能地掌握多种提取、分离方法,建立了对照比较实验法。如柱层析分离大黄中大黄素有干法装柱和湿法装柱2种分离方法;槐米中芦丁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法和碱溶酸沉法等。在课堂实验中,学生采用其中一种提取分离方法进行操作,开放实验中采用另外一种提取分离方法,学生通过操作和总结比较2种不同的提取分离方法的优缺点。比如槐米中芦丁的2种提取方法,溶剂法常用是沸水提取法,用沸水提取比碱溶酸沉法操作简单、节省溶剂,最主要的还有水是最环保的不污染环境。通过对照比较实验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环保意识[4]。

4.2科研带动教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也可以采取让科研带动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科研活动。比如由校级或院系级组织的科研活动、实验室或课题组召集的研究活动、教师个人进行的课题等,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到实验室参加科研活动[4]。在参加科研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更多的提取分离方法,比如中压制备、高压制备等仪器的操作使用,而且能更加熟练掌握如何查阅文献资料,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变为教学成果。

4.3自主探究实验开放[5]

5抓好实验考核环节

[1]张芸.中药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1):102-103.

[2]夏根水.浅谈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技风,(24):1.

[3]赵强,沈芝,柳文敏.药物化学实验在地方高校转型中的改革研究[J].广州化工,(6):187-188.

[4]张雅,曹蔚,王剑波,等.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2(6):1171-1173.

[5]刘丽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J].中外企业家,(9):143.

[6]严志红,董宇静.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药学院学报,(4):511-512.

[7]陆维丽,彭磊,程文明.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生物学杂志,(5):100-102.

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论文

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论文【1】

2.2、创建临床医学的.重大意义。

例如,在研发肝病新中药的过程中,有这样三种考虑:(1)根据历来前辈的经验,采取较科学的民间方法研制中成药;(2)根据临床医疗时所获得的经验,发扬创新精神,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验,最终研发出新型中药;(3)根据已经制得的但药效并不显著的中药,经过探索、实践找出新改进的出路。

而如果把中药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机理融入到临床医学的研究课题之中,利用临床医学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可以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

因此必须强化中药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医学的课题研究模式,使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发展,进一步实现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最终融合。

中药拉丁语教学质量方法解析论文

摘要:“中药拉丁语”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从强调“中药拉丁语”学习的重要性、剖析“中药拉丁语”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中药拉丁语”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中药拉丁语”提供帮助,也为同行们提高“中药拉丁语”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拉丁语;难点;教学方法;学习兴趣;自学能力

1中药拉丁语的重要性

中药拉丁语课程设置包括绪论、字母与发音、语法、生物命名法、处方等部分内容[1-2],“中药拉丁语”的学习能够为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等中药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拉丁语起源于公元前前后,其发展历史悠久,对现代医药学影响深远[3]。拉丁语因其具有读音简单、语法严谨、词义确切、构词丰富等特点成为生物命名的国际统一语言[3-4]。目前,植物学、中药学、解刨学、生理学、病理学、寄生虫学等学科的专业术语以及临床用语、药物、制剂的名称均为拉丁语。中药拉丁语的学习对于中药、药学、医学等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国际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中药拉丁语的教学难点

2.1双元音、双辅音和特殊字母及其组合发音

2.2名词的特征与分类

学生需要掌握名词的特征,才能更好地理解名词在语法中的意义。名词的特征是:有性属的差别、数和格的变化。名词具有唯一不变的性属,从语法上一般词尾为“us”或“er”多为阳性(m.),“a”多为阴性(f.),“um”或“u”多为中性(n.)。名词有单数和复数两种变化,同时有主格、属格、宾格、夺格4种变格形式。根据其单数属格词尾的不同将名词分为五类。单数属格词尾分别为-ae、-i、-is、-us、-ei,依次属于Ⅰ、Ⅱ、Ⅲ、Ⅳ、Ⅴ变格法名词。名词词干的确定方法为“单数属格形式去掉单数属格格尾”。明确阐述名词的特征与词干的获得,引导学生掌握名词的应用[1,2,4,5]。教学时,通过与英语人称代词的主格、所有格、宾格形式(如he,his,him)类比,使学生理解拉丁语的主格、属格、宾格、夺格形式。

2.3形容词特征的特征与分类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特征的品词。在拉丁文中,形容词的使用频率仅次于名词。形容词“一词三性”,即一个形容词具有阳性、阴性、中性3种变化;另外形容词性、数、格的变化是随着所修饰名词的变化而变化的,要求必须与名词保持一致。形容词本身没有特定的变格词尾,而是按照名词各格词尾进行变格。根据其变格所用词尾的不同分为两大类[1,2,5]。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形容词和名词作比较,使学生自己体会发现拉丁语语法的规律、认识到拉丁语语法结构的.严谨。

2.4同格定语词组与非同格定语词组

同格定语又称一致关系定语,是指用形容词所作的定语,说明名词的特征与特性,与被说明的名词始终保持性、数、格的一致,并与其共同构成同格定语词组,如MisturaFusca棕色合剂(形容词和主语名词均为单数、主格、阴性)[1-2]。非同格定语又称非一致关系定语,是指以属格形式做定语修饰另一名词,说明其所属关系、性质、特征等,并与其共同构成非同格定语词组[1-2]。中药材名中属格名词置于被修饰名词之前,如EphedraeHerba麻黄;制剂药物名中属格名词植物被修饰的名词之后,如SyrupusSchizandrae五味子糖浆。在此部分教学中,引导学生区别理解非同格定语和同格定语,有助于学生理解中药材、制剂等的命名。

2.5生物命名法

由于语言和文字的差异,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民在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经验交流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和障碍,出现“同名异物”和“异物同名”现象。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消除语言和文字障碍,国际上统一使用拉丁文给每种生物命名。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植物学名采用采用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倡导的“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加词,另外为了方便印证和核查,还应附上首次合格发表该名称的命名人名。所以实际上一个植物完整的学名包括属名、种加词和命名人三部分。动物命名同样采用“双名法”[1,2,4]。实际教学中,不仅需要讲授“双名法”的命名规则,还要向学生介绍一部分常见的动植物、中药材、中药制剂、药品剂型的名称,以具体的名称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各类命名格式。为中药学、药用植物学等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做到学以致用。

3激发学生兴趣

3.1联系实际

在讲解绪论部分拉丁文的起源和发展时,向学生展示现代社会生活中所保留的拉丁文,拉近拉丁文与学生们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拉丁文其实并不陌生并且拉丁文悠久的发展历史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3]。引导学生了解处方上“Rp:”、“t.i.d.”等处方用语是拉丁语,使同学们认识到“中药拉丁语”的学习对于自身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以实际存在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使同学们认识到拉丁文命名的严谨性和必要性。如:玉米在我国还有有很多别称,玉蜀黎、包谷、玉榴等等,虽然叫法不同但指向的是一种植物,这就是一种“同物异名”的现象;再比如“白头翁”,特指毛茛科的一种药用植物,然而仅在我国不同地区共有13科植物均被称作白头翁,这即是一种“同名异物”的现象。

3.2与其他药学学科联系

学习“中药拉丁语”可以为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5]。特别是在生物命名法部分的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拉丁学名与对应的植物或中药材相联系,课件中大量展示植物或药材的图片,从植物或中药材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性味功能等方面向学生讲解拉丁名的命名依据,使抽象的拉丁学名变得“可视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该植物(中药材)的命名规则,而且使学生提前了解药用植物学、生药学等课程的知识。

3.3促进英语学习

3.4学校植物挂名牌

建议中药学等专业的学生利用校园中的大量绿化植物学习拉丁语。校园中的植物不乏大量的药用植物,引导学生通过查阅专业书籍或网站了解认识各种药用植物的用药部位、功效与作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并且查证该植物的拉丁学名,开展为校园中植物制作名牌的活动。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们见到植物就会联系记忆其拉丁学名的习惯。此类活动能够调动同学们学习“中药拉丁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提升“中药拉丁语”的教学效果,为后续的专业课打好基础。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要从意识的改变出发,引导学生意识到主动学习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9-10]。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仅仅是课堂里的听众,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讲述不与学生互动,学生很快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教师应从实际出发,通过举例、提问和练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活跃课堂学习气氛。除此之外,学生们在学习一门新语言时容易产生胆怯、缺乏自信、不敢表达的心理特点。另外,学生们都逐渐成熟起来,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和赞赏,情绪较为敏感,容易产生抗挫折感。这种非智力的因素往往是学生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阻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多肯定和鼓励学生,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多给学生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从而消除学生们在拉丁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1]李峰,巢建国.中药拉丁语[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2]谈献和.中药拉丁语[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

[3]FranoiseWaquet.拉丁文帝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6:8.

[4]沈显生,AntonioZiosi.植物学拉丁文[M].3版.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0.

[5]任艳,李佳川,姚春梅.基于专业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药学拉丁语教学实践与探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6,38(1):48-49.

[6]严玉平,吴兰芳,郑玉光.药学拉丁语教学难点释疑[J].卫生职业教育,,35(17):41-43.

[7]信德麟.拉丁语和希腊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陈德懋.生物学拉丁文[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1.

[9]罗晓铮,纪宝玉.《医药拉丁语》教学实践与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7(6):49-50.

[10]罗晓铮.提高学生学习《医药拉丁语》兴趣的教学方法[J].医药教育,,18(28):134-135.

作者:郑梦迪张彦张寒单位:西安医学院药学院/西安医学院药物研究所

中药炮制的发展实践论文

1中药炮制的目的和意义

传统的中药炮制,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经过不断补充和逐步积累而发展起来的宝贵经验,配合中医治疗,保证用药安全,在提高药物疗效上起了重要作用。意义在于:

1.增强疗效的发挥:中药经过制成薄片,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可增进疗效的发挥。如:当归含挥发油,古人多用酒制。此外,具有相同功效的药物在一起炮制,自然增强了单用时的作用。

2.减轻毒性与副作用:药物用水漂、火炮或与其它中药共制后,可减低它的刺激性与毒性,而增强了药物在临床应用上的安全度。如:乌头类、附子的毒性经过炮制以后,它的毒性明显减低,与此同时,其强心效果却有增强。

3.改变药性:炮制能使中药的某些性能增加或改变,而适应各种临床需要。如:生地性凉,经过反复蒸晒后变成性温的熟地;蒲黄生用则性滑,炒炭后具有收敛止血的功效。

4.便于应用:由于生药在采收后难免夹有杂质,或夹有不快的腥臭、苦辣气味,或因原药材不易应用,所以必须要通过除杂、洁净、矫味、赋色、去臭、切片等手续,才可使用。

2中药炮制的现状

目前中药炮制全国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操作规范,而使部分药学人员没有指导理论,部分继承师授的炮制技术,不能够很好的确保临床的需要。古老而悠久的炮制,还有不足之处,现代科学迅速发展,中医药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实现现代化,对中药需要定量、定性的分析研究。

3炮制新论的机理

中药炮制的好坏,以及是否符合科学原理,直接关系到药物的疗效。近来,探索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其内在成份的变化方面,已做了许多工作。现已肯定,有些中药在炮制前后,其成份确有很大改变。如:

1.对生物碱,它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药材内。具碱性、味苦,游离生物碱一般不溶于或难溶于水,而能溶于有机溶剂中,通过加工使之游离生物碱转化为生物碱而溶于水,易被水煎煮出来,增加疗效。如元胡主要含有延胡索甲素、乙素及丑素等生物碱成分。其有效成份为生物碱,但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醋制可使生物碱生成盐,易溶于水,提高煎出率,增强疗效,证实了醋制元胡的科学性,与传统认为醋制增强其止痛作用相吻合。

2.对挥发油类,挥发油通常也是一种具有治疗作用的活性成分,它是指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具有芳香气味,常温下自行挥发,含挥发油成分的药物在炮制过程中经加热等处理,使所含挥发成份显著减少,如麻黄蜜汁后,挥发油减少1/2,使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止咳平喘的作用;肉豆蔻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而引起腹泻,经煨制后,能减少挥发油约20%,而能实肠止泻,实验对家兔离体肠管的蠕动有明显抑制作用。

3.对苷类,它是由糖和苷元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含苷的药物往往含有相应的酶,可使甙分解,通过炒、禅、煮或蒸等炮制方法,可杀死酶而防止苷的分解,有利于药物的长期保存。苷的溶解性没有明显的'规律,一般易溶于水和乙醇,溶解度受糖分子数目和苷元所含极性基团的影响。苦杏仁经过加热炮制后,可以杀酶保苷,使苦杏仁苷在体内胃酸作用下,缓缓分解,产生适量氢氰酸,只起镇咳平喘作用而不致引起中毒。因此苦杏仁炮制有利于保存药效,降低毒性,保证用药安全。

4.对鞣质类,这是一类复杂的多元酚类的衍生物,有涩味及收敛性,鞣质广泛存在与中药中,如地榆、石榴皮、虎杖、侧柏、萹蓄等含有大量鞣质。在医疗上常作为止血药和收敛剂。鞣质能溶于水,特别是热水,故应尽量“少泡多润”,不宜用热水泡洗;又能与铁产生鞣酸铁盐,尽量要避免铁器,以防变色变味。经炮制后,能增强收敛作用。大黄酒蒸或酒炒后其鞣质变化不大,蒽醌甙的量显著减少,使大黄致泻作用减弱,止泻作用增强:“酒炒缓和泻下”。地榆炒炭后则鞣质被破坏,故宜生用,以便增强疗效。

5.对有机酸,这是含有羧基的化合物。在具有酸味的中药中大都含有,有机酸对人体营养及生理上有重要作用。低分子有机酸大多能溶于水,在水中长期浸泡也会降低含量,因此在水制时要少泡多润,防止有机酸溶解流失。加热炮制可使有机酸破坏。如山楂经炒焦后,部分有机酸被破坏,酸性降级,从而减少了对胃肠道的刺激。炒炭后,耗损更多,可使其增强止血、至痢作用。另有机酸可腐蚀金属,应减少或避免接触金属,以免腐蚀容器和药材变质。

6.对无机成份,它们大多与组织细胞中的有机酸结合成盐而共存。炮制后对矿石介壳一类影响较为突出。如炉甘石煅后可增强其消炎、止血、生肌之效,因炉甘石主要成份为碳酸锌、经煅后变为氧化锌,除去有机杂物而变的更纯。代赭石煅后醋淬,可产生醋酸铁等,增大疗效。

4中药炮制展望的初步探讨

根据以上所述,药物经过不同炮制法后,可使成份和理化性质发生质变和量变,而中药的治疗作用,取决于中药的有效成分,由于目前大多数中药有效成分尚不完全清楚,因此要根据用药情况,医疗需要,有目的地选择相应的炮制方法,使之更突出药物的疗效:对于传统的炮制,吸收合理部分,去其繁琐,择用切实而有效的炮制手段;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研究改进中药炮制旧有的传统技术,发展中药炮制的新技术、新工艺;研究中药饮片炮制的质量和鉴别标准,以科学理论来指导炮制工作,使中药炮制更加科学化,标准化。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针对当今社会对中药及药学人才的培养和重视,结合地方院校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以及当代中药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对地方本科院校中药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并从教学方法,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摸索。为进一步深化中药化学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地方院校;中药化学;教学改革

1建立符合地方院校和企业需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

2编写符合地方院校实验条件和学生素质的中药化学实验讲义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在中药化学中的应用,能有效的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不仅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还能提升学生在学习方面应具备的能力。中药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深入了解反应机理,并识记各类药物的作用,如果单纯的靠老师讲,这些机理晦涩难懂,学生理解的效果并不明显。但如果结合信息技术,如制作PPT课件、观看机理反应动图及实验操作视频等方法,能够很好的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现代教学,大多数以老师讲,学生记的方式进行。如果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采用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团队协作,自己准备教案,自己组织语言,独立的完成一节课的教授,再由老师点评,这样经过一节课的锻炼,学生不仅能对课程有更好的理解,加强语言组织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授课能力。

4创立科研小组和创新实验增加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在事物的表象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中药化学的学习本身就需要人们在不断的学习中探索与研究,创立科研小组,可以鼓励他们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文献,设计实验方案,经过老师允许后实施方案,并积极讨论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6],必要时候将企业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来作为科研小组的发散思考问题。通过这种方法,能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能在互帮互助的情况下共同学习与进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也是中药化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课程的学习中,适当的删除一些陈旧的实验,增加一些新型的、创新的、贴合现实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将理论学习应用于指导实践,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同时可以协助老师完成科研课题,感受科研创新的乐趣,大大的加强了学生的科研和学习兴趣。

5双语教学,强化专业英语的使用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6结语

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中药化学课程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表现。但依然存在不足的地方,为了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还需要各位同行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

[1]邹忠杰.《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医药导报,2008,14(3):104-105.

[2]陈宏降,夏苗芬,等.高职院校《中药化学》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中医药导报,2018,3(6):132-133.

[3]吴德玲,王刚.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安徽医药,2012,16(5):714-715.

[4]易运红.中药化学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东化工,2008,38(2):93-95.

[5]杨春,严丽,吕霞.高职中药化学微课资源开发[J].广州化工,2018,2(3):202-203.

[6]贾琦,刘祥兰.中药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2):113-114.

THE END
1.中药专业文章网站大全,探索中医药知识的宝库,中医药知识宝库,中药本文旨在为广大中医药爱好者与工作者搭建一座中医药知识的桥梁,介绍中药专业文章网站大全,这里,中医药的智慧与传承汇聚一堂,为广大读者提供深入了解中药学、中医理论及其相关实践的平台,助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中医药网 中国中医药网(http://www.china-chinese-medicine.com/)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权威官方网http://www.xinyongkayuqi.com/post/63683.html
2.四库全书:《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全书首列总目、凡例、附图。卷一卷二为序例,主要介绍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等内容。首先列举《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雷公炮炙论》、《唐本草》等四十一种本草著作,并加简要评介,基本反映出明代以前本草学发展概况;另又附列引用医书二百七十七种,经史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NzAwNjA5MA==&mid=2649682439&idx=3&sn=c0d46d122d61e10104bf8712c4508607&chksm=f0105a40e34118dcfbeca958d68c09988f54a7ae58a044509c424652ab0560b7ad0b9b32dca6&scene=27
3.中国中医药网金世元:让中药炮制技术薪火相传 2024-11-18 10:57:50 三部门联合印发《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 2024-11-18 10:51:56 湖北唱响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品牌 2024-11-18 10:44:53 五运六气与临床应用研修班暨学术研讨会举办 2024-11-18 10:41:39 http://www.cntcm.com.cn/column.html?cid=62
4.草药宝库探索3000种传统草药的奥秘与应用草药宝库:探索3000种传统草药的奥秘与应用 在中国,传统医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以草药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据统计,中国共有3000多种常见草药,其中包括中药材、野生植物和其他自然物质。这些草药不仅在国外被广泛研究,而且在国内也是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草药的分https://www.fikyjuyw.cn/ke-yan-xiang-mu/411759.html
5.本草数典中药知识库(试用)在数字时代的今天,科学出版社面向国家重大科研需求,在融合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下,将全面、系统和权威的精品学术资源数字化,以《本草纲目》研究集成出版成果为基础,并扩展关联相关中医药主题专著的知识内容,构建了首个权威发布且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本草纲目》全药物信息数据库——本草数典中药知识库。 https://ilib.byau.edu.cn/2024/0926/c518a124845/page.htm
6.探秘中药宝库3000种中草药大全名字与精彩图片探秘中药宝库:3000种中草药大全名字与精彩图片 在中国悠久的医学传统中,中草药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黄帝内经》记载的“草本之品”至今仍是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3000种中草药大全不仅提供了一个详尽的参考资料,还带来了对这些古老植物智慧的深入了解。 中医理论与https://www.erxlghartq.cn/yao-cai-zhong-zhi/157582.html
7.神秘图书馆探索中国玄学宝库一、探秘中国玄学书籍大全 在浩瀚的图书海洋中,中国玄学书籍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哲理引人入胜。这些珍贵的文献不仅是研究者寻找真知灼见的宝库,也是文化爱好者追求精神寄托的心灵港湾。 二、神秘图书馆:探索中国玄学宝库 随着时间的流逝,古代智者的思想被记录成文字,在纸页上永恒化。《道德经》、《易经》等名https://www.xkn4bo5w.cn/dao-jiao-wen-hua/98132.html
8.药材大宝库揭秘中药市场最昂贵的五种珍品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传统医学的复兴,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也逐渐受到重视。在众多中药材中,有一些因其稀有性、收获难度高或者特定的功效而成为了市场上价格最高的商品。以下是我们根据最新数据整理出的“中药材最贵的前5名”: 金银花(学名:Rosa rugosa) 金银花,又称为牡丹花,是一种常见的小乔木https://www.pbxspfkxqg.cn/qin-lei-yang-zhi-bai-ke/347465.html
9.12000种中草药大全探索中国传统医学的宝库12000种中草药大全:探索中国传统医学的宝库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草药不仅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更是连接自然与人间、现代与古老智慧的一座桥梁。《12000种中草药大全》这本书籍汇集了数千年来的医学成果,是研究和应用中医理论的重要参考资料。 中草药之丰富多样 120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346828.html
10.带秋字的药材(含有秋的草药)中药药材名称大全:探索千年中医宝库的神奇世界你是否曾在药店的中药架前停下脚步,面对琳琅满目的草药,心中充满疑问:这些中药药材的名称都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神奇的功效?为什么它们能在几千年间屹立不倒,成为养生、治病的秘密武器? 其实,中药药材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神秘和深邃得多。它不仅仅是草药、矿物http://www.zfo27.cn/zhongyaocai/31863.html
11.中药对联蕴乾坤(附:常用中药名大全)在我国丰富多采的中药宝库里,那些中药名及成药名(注:成药,指现成可用、适应急需的中药药品),本身就含意深远,并有悠深的寓意。几千年来,不少文人雅士与祖国的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巧妙地运用药名拟定药联,给药物以活力,赋草木以生机。在表现手法上也颇为工整严谨,使人们读后即得到艺术享受,又增进中药、成药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029/14/619913_244452242.shtml
12.6大补元气中药材有哪些中国滋补药材的大全养生频道根据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性味甘平。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 鹿茸 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带茸毛,含血液,是一种贵重的中药。鹿https://yangsheng.120ask.com/article/132124.html
13.中医中药大全(安卓专用)有没有中药材炮制的软件这是一篇关于安卓专用中医中药大全软件的介绍,包括软件基本信息、下载安装步骤和中医中药的起源、发展、理论体系及中药学概述。文章详细阐述了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以及中药的来源、制备、作用和应用,适合对中医中药感兴趣或需要相关资源的安卓用户阅读。 https://blog.csdn.net/AnChenliang_1002/article/details/139363231
14.中医中药网中医药百科大全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医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药方、中药方剂、中药材、中医养生保健、中医药膳等信息。中医中药大全网致力于弘扬中医国粹,普及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推广中医药文化与特色,扩大中医药的影响,把中医中药推向世界!http://www.zyzydq.com/
15.梅全喜论中药全集·药史本草分册最新章节梅全喜著2.《本草纲目》中祛风湿药物归经情况 因《本草纲目》没有对中药归经内容收载,本文以现代《中药学》教材、《中药大辞典》等为标准对99味祛风湿药中归经进行统计,除菜部的白花菜(羊角菜)、兽部的木狗、果部的盐麸子、木部的松(节、叶)及石部的矾石、石硫赤、河砂7味中药归经未注明外,其余92味归经统计显示(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905200/10.html?showDownload=1%3Fivk_sa%3D1024320u
16.探索中药世界我来给你介绍3000种中草药大全名字和图片探索中药世界:3000种中草药大全名字和图片 在我们生活的今天,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自然疗法的重视,中草药已经成为众多人群所关注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想象一下,一本厚达几千页的大型图书,它里面的每一张图片,每一个名字,都背后藏着丰富而深邃的故事。这就是《3000种中草药大全https://www.6lj7bbqm.com/nong-ye-bai-ke/547680.html
17.www.qdxkff.com/mokaka94376.html“久悦九月”也是城市频道的一位记者,他告诉记者,昨天一个下午,他跑了新街口四家店,最终在女店员的帮助挑选下,购买了一个类似相框的礼物,“这个相框不但可以放照片,还兼具称体重和温度计的功能。”而“迪侃ing”给女同事购买的礼物则是“健康、知识和美丽”,“我送了一瓶牛奶、代表健康,一本字典、代表知识,还有http://www.qdxkff.com/mokaka94376.html
18.中药材大全名称39问医生中药材大全是由多种中药材组成的传统中药宝库。中药材大全中的许多药材具有滋补肝肾、健脾养胃等功效,https://wapask.39.net/question/116037154.html
19.农村山上中草药大全图片探索田野农村山区中草药的宝藏在中国乡村地区,尤其是那些被绿意盎然覆盖的山区,每一片土地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包括水源、矿产,还有着数以百计种类的中草药。这些天然之物对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疗领域来说具有重要价值,它们不仅能够提供有效治疗疾病的手段,也是研究新药物的一大宝库。 https://www.b9yemu9l.com/gong-qiu-shi-chang/271689.html
20./26人民网发布)新澳2024年最新版资料,典故注释解析_升级版87.79.75.46,2024新奥历史开奖记录香港,安全策略评估_EGR959.48本源神祗,每经AI快讯,11月26日,中药股盘中异动,精华制药直线拉升涨停,金花股份、葫芦娃此前涨停,大唐药业涨超5%,盘龙药业、羚锐制药、生物谷、粤万年青等跟涨。https://www.zhengdarenzheng.com/question/202411/26/id/35264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