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伏牛山、鹳河边长大的我,对田野里的花花草草特别亲近。春天,我常采一把野草编成帽圈,插上几朵小花带在头上,感觉自己就是花仙子,比公主漂亮美丽。
我在薅草掐花时,小心翼翼,害怕碰到有毒的草,家乡的田间地头到处可见到半夏,那时不知道它的学名,村里人说它有毒,我们称它毒草。泼皮的男孩把它的茎块挖出,取名“闹狗蛋”。据说,狗吃了就叫不出声,淘气的男孩去谁家偷桃摘梨带上几颗,赏给看门的狗,就可以放心地在树上吃个饱。
我7岁那年秋天,去姑姑家走亲戚,看到院子里晾晒了一地小芋头。表姐说,不是小芋头,是中药,名字清清凉凉的,可好听了,叫半夏。半夏有毒,炮制后毒性降低,可治疗咳嗽、呕吐等。俺村里的老中医说,清末名医张锡纯老先生曾用半夏、生姜治好洋人的呕吐,那鹰勾鼻子、深眼窑的洋人,是英国人,呕吐多日,让小日本、美国的医生都看过,吃了一大堆西药,也不见轻。张锡纯老先生用两副中药就把那洋人的呕吐治好了。洋医生们惊叹中医中药的神奇,敬佩张老先生的医术,个个翘起大拇指……我每年秋天都去田野挖半夏,晾晒干送老中医家,他儿媳妇用称一称,就给我钱,一个秋天能挣20多块呢。你看我这个纱巾多漂亮,这是我用卖半夏的钱,自己去街上供销社买的。我摸摸表姐好看的纱巾,很是羡慕。
我从姑姑家回来后,每年的秋天挎着篮子,拿着铲子去田间地角、山落荒地挖半夏,晾干后送到姑姑村老中医家。我清楚记得,挣来的第一笔钱是肆元六角零七分,一路上手紧紧攥着钱,唯恐跑掉了,回到村里,径直走进小卖部,花四块三毛钱,买了条粉红色的纱巾,比表姐的更好看。
端阳半夏五月天。我在中医学院学习中药时,对半夏非常感兴趣。《祀记。月令》云:“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故名。”长在田边,会意守田;叶子水汪汪,油绿绿,因形水玉。诗意的名字里散发着清爽和草木的芳香。性味辛温,微苦有毒,入心脾胃三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清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嗽、痰饮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腔痞闷等。
我在临床上用药偏爱半夏,中药房人昵称我“半夏姑娘”。半夏与不同药物合理配伍,可治疗不同疾病,疗效很好,病人也比较满意。病人回到村子里,一传十十传百,村民来看病,到挂号处就说,挂半夏姑娘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