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蓼科多年生藤本植物,本名交藤,块根入药,多黑豆炮制,名制首乌。何首乌原为人名,祖父何能嗣,祖孙三代皆因久服交藤而多子,此药功效自何首乌才被人知,因此直称交藤为何首乌。因首乌有补肾之功,后世望文生义治疗白发,而轻其解毒、截疟之功。首乌过量有损肝脏,请慎用。
何首乌是一种藤类生长的植物,缠绕生长,原名为交藤,现在它的藤仍单独入药,叫做夜交藤,以后小永会单独讲到。藤类草药我们以前讲过山药、党参,今天的何首乌样子可以和之前的山药互参,公众号回复“山药”即可。
何首乌的叶子是心形的,花序圆锥状。
何首乌是多年生,药用是它的块根,年代久的首乌根,形状各异,常有人挖出人形状的何首乌,因此也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誉为又一仙药。
生何首乌外表棕色,入药需要经过黑豆炮制,目的入肾,蒸煮之后,变身黑色。质地特别坚硬。
何首乌的来龙去脉
因为何首乌也被誉为仙药,小永就给你扒一扒它的历史。
何首乌是人名
故事发生在元和七年三月十八日,公元812年。有个白胡子老头看到某人相貌不凡,授予他一个秘方,这个秘方就是何首乌。说何首乌,得先从他的爷爷说起……(本段图文不符)
何首乌的爷爷叫做何能嗣,广西人,嗣者,子孙的意思,看这名字,姓何的能生孩子。但何能嗣最开始不叫这个名字,原名何田儿。他天生就不能生育。58岁那年,有一次喝醉了酒,露宿野外,看到野地有两棵植物,虽相隔很远,藤枝却能自己爬行,缠绕到一起,许久又自己解开,如此缠绕、解开三四次,心中诧异。
何首乌原名交藤
后来有人告诉他这种植物叫做交藤,常服长寿,能活一百六。后来何田儿真的活到了160岁,得子女19人,因为他太能生了,于是改名叫做何能嗣。何能嗣的一个儿子叫做何庭服,也天天吃交藤,也活到160岁,得子女30人。何庭服的儿子叫做何首乌,还是天天吃交藤,活到130岁,得子女21人。
何首乌默默无闻
上文的故事有些夸张,因为思想家、文学家总是爱用夸张手法吗,况且唐朝人还有这个偏好,白发三千丈嘛。但是食何首乌能有子的功效,还是引起了当时医学界的重视,分别记录在了《日华子本草》和《开宝本草》中。《日华子本草》称:久服令人有子;《开宝本草》称:黑髭鬓,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这是何首乌第一次跨入中医圈。
《开宝本草》是在《唐本草》基础上修订而成,算是当时的官方药典了,成书于973~974年,《日华子本草》成书五代十国之吴越国,具体年代不详。但大约推算官方记载何首乌较李翱《李文公集》的记述晚了150年。还是能说明何首乌确实有过一段很传奇的故事,并佐证了何首乌因李文公记载在先,由民间转入官方。不过,何首乌并不是一帆风顺,虽然跨入了中医圈,但没有遇到好的导师,一直默默无闻。
何首乌名声大噪
何首乌虽然在唐朝末年被记录到了中医本草中,但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直到明朝嘉靖年间。嘉靖皇帝朱厚熜(生卒1507~1566年)14岁登基,60去世,在位45年,死后葬于十三陵永陵。嘉靖14岁登基后,1533年26岁时才得长子,两月夭折,1536年29岁时才得二子。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很晚的了。
即位不久,嘉靖苦于无有子嗣,曾令太医院百般医治。有个叫做邵应节的道士,估计是看过《李文公集》,知晓何首乌久服得子的功效。于是向嘉靖皇帝进献了秘方,方名“七宝美髯丹”,由七味药组成,其中君药为何首乌。髯(ran)胡须的意思,美髯代指强健的男子,七宝美髯丹颇有谄媚之意。
不过嘉靖吃后,于1537年30岁时连得三子,一生共得8子5女。嘉靖皇帝自然龙心大悦,重赏邵应节,而且向天下公布了七宝美髯丹,这样,何首乌在嘉靖皇帝的点赞下名声大噪。
查看嘉靖皇帝个人简历可知,他崇尚道教,重用道士,沉迷丹药,这也就是为什么七宝美髯丹本为药丸,却被名之为丹的原因了。但是嘉靖皇帝,不知节制,因此还差点被宫女活活勒死,造成历史上罕见的宫女弑君“壬寅宫变”。
何首乌进入名流
嘉靖皇帝在位时,中医药界一个伟大人物正在默默无闻的著书立说,他就是李时珍(1518~1593),关于七宝美髭丹之事,自然亲身经历。于是李时珍把这段故事完完整整的记录在了《本草纲目》中:“此药流传虽久,服者尚寡。嘉靖初,邵应节真人,以七宝美髭丹方上进。世宗肃皇帝服饵有效,连生皇嗣。于是何首乌之方,天下大行矣。”
何首乌自然也给李时珍留下了好的印象,他称赞何首乌“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冬诸药以上。”自《本草纲目》之后,何首乌真正进入了名流社会。到了现代,更是推到了养生保健前线,誉为仙草。而且因为它名为首乌,和头发还产生了不解之缘。
何首乌的药用价值
何首乌的药用价值不言已明。继李时珍之后,1624年出版的《本草汇言》提出了质疑:“前人称为补精益血,种嗣延年,又不可尽信其说。”
在《开宝本草》的记载中写着何首乌的另一种功效“治瘰疬,消痈肿”。瘰疬类似于颈部淋巴结核,痈肿就是化脓感染。这个功效和之前的补肾生子功效大相径庭。《本草汇言》也客观的提到:“但观《开宝》方所云,治瘰疬,消痈肿……其作用非补益可知矣。”
现在的《中药学》论述何首乌的功效为:补肝肾,益精血,润肠通便,解毒,截疟。解毒就是对“治瘰疬,消痈肿”的概括;疟,疟疾,是一会儿热一会儿冷的传染病,截疟就是截住这种冷热交替的意思。
大家往往只知道何首乌补肝肾,而轻视它解毒、截疟的功效。生何首乌偏于解毒、截疟,可以外用外洗,治疗疮癣;截疟则有《景岳全书》何人饮,民国盐山张锡纯常常用何首乌治疗疟疾。
制何首乌偏于补肝肾,益精血,但现在的炮制都已经不得古法。古法何首乌炮制需要和黑豆一起九蒸九晒才可。现在可能就简化成一步了。古法炮制何首乌如下:米泔水浸三、四日,瓷片刮去皮,用淘净黑豆二升,以砂锅木甑铺豆及首乌,重重铺盖,蒸至豆熟取出,去豆、暴干,换豆再蒸,如此九次。
何首乌怎么应用
七宝美髯丹
前文已经提到七宝美髯丹由七种草药组成:何首乌、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现在已经做成了有很多中成药,现代药典说它的功效:滋补肝肾,用于肝肾不足,须发早白,遗精早泄,头眩耳鸣,腰酸背痛。请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首乌的名字,让何首乌和头发结下了不解之缘,各种洗发水层出不穷,因此还闹出了一段duangduang的笑话。首乌洗发如何?可以,但别被过分夸大……
何首乌有毒性
古代本草都说何首乌无毒,这个“毒”指是眼睛能看到的毒,吃了就死人或重伤。但中医也得和时代同步,现在说何首乌有毒,这个“毒”指是对肝肾有损害,不能马上被人察觉,常常因被忽视而酿成大祸。
何首乌含有蒽醌类衍生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了肝毒性物质,引起肝细胞坏死。过量或长期服用对引发肝炎黄疸甚至危及生命。生何首乌则毒性更大。
其实何首乌伤肝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见国内报道,但直到2006年,英国发布了有关何首乌导致肝炎黄疸的不良反应后才逐渐引起重视,并规定何首乌必须遵医嘱使用。但与之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各类何首乌保健品仍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每年都有很多人因为大量服用何首乌导致肝炎黄疸,甚至牺牲生命……
别再吹嘘何首乌
可气的是,现在还有很多养生专家,仍在不断的吹嘘何首乌。每年都会有人形何首乌被人挖到,每次都会引起媒体报道,然后群体围观,大家啧啧称赞,仙药啊,仙药啊。常服何首乌的不乏其人。您光想着补肾延年了,追求文学家吹嘘出来的160岁,难道忘了嘉靖皇帝炼丹着迷,虽然在位45年,但才活到60岁啊。
2014年,国家明文规定保健食品生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1.5g,制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3g,并且规定含何首乌保健食品,标签标识中不适宜人群增加“肝功能不全者、肝病家族史者”,注意事项增加“本品含何首乌,不宜长期超量服用,避免与肝毒性药物同时使用,注意监测肝功能”。
请您正视中医药
老百姓看中医,说中医治本,中药没有副作用。老百姓说无妨,但很多专家也跟着说中药没有副作用。请您别再胡说八道了!!!
老百姓吃药看说明书,绝大多数中成药在“不良反应”一栏中写着“尚不明确”,而西药在“不良反应”中会列举很多条,伤肝、伤肾或者影响造血等,越是进口药不良反应越多,于是便得出结论:西药副作用多,中药没有副作用……。我会告诉他们,越是进口药,不良反应多的,用着越应该放心,因为经过了严格的临床试验,你可以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西医为什么反对中医?因为他们亲眼看到很多人吃中药吃出来肝功异常、肾脏损伤,国际医学界对中药也越来越慎重,英国已经全面禁止了中成药的销售……
有人说了,西药的副作用不更大,伤肝伤肾的不在少数,就连小儿发烧喝个美林就能导致药物性再障……的确,西药副作用很大,但它的化学成分明确,不良反应标识的也很清楚。但中药则不然,虽然搞不清化学成分,但你得正视自己啊,有不良反应为啥不及时标出来啊?还在哪儿吹嘘中药没有副作用,呸!
大家常说西医让你明明白白的死,中医让你稀里糊涂的活,还自以为这是好听的话。别再做梦了,说你稀里糊涂,你就真稀里糊涂吗?
还有人更说,你研究中医不对,我中医就是好,没有必要非得让别人认可。大哥,你生活在清朝吗?你是北朝鲜人吗?别再做井底之蛙了。
有很多人对我讲,小永,你每天写一味中草药真好,现代人都知道养生保健了,中医肯定会大有前途。对此,我持保留意见。
在养生保健的大潮下,中医只是一个噱头,从官方到民间,更多的人是在利用中医,吹捧中医。也正因为此,才造就了张悟本等各种神医,才出现了电视台等各种养生讲座,才萌生了孢子粉等各种仙药。
现在网络上反中医人士越来越多了,尤其是新生一代,没接触过中医,但先被反中医洗脑,看到中医就骂巫医、骗子,看到老一辈吃中药,就过去直接扔掉,说吃中药如服毒药慢性自杀。
唉!反中医不可怕,他们能鞭策我们前进。真正的反中医是我们中医自己人,学中医不信中医的大有人在,这些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医迎合社会,追逐利益,自己吹捧自己……
如果说灵芝把所有中医都变成了骗子,冬虫夏草给所有中医扣个屎盆子,那么何首乌就是给每个中医心头刺了一把利剑。醒醒吧!
请大家正视中医药!!!
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下边这段话是给学医人看的,明白的自然明白。
《日华子本草》:久服令人有子,治腹藏宿疾,一切冷气及肠风。
《开宝本草》:主瘰疬,消痈肿,疗头面风疮、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黑髭鬓,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疾。
《本草衍义》:兼黑髭鬓,治肠风热多用。
《本草纲目》:白者入气分,赤入血分。肾主闭藏,肝主疏泄。此物气温,味苦涩。苦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冬诸药以上。气血不和,则风虚痈肿瘰疬诸疾可知矣。此药流传虽久,服者尚寡。嘉靖初,邵应苍真人,以七宝美髭丹方上进。世宗肃皇帝服饵有效,连生皇嗣。于是何首乌之方,天下大行矣。宋怀州知州李治,与一武臣同官。怪其年七十余而轻健、面如渥丹,能饮食。叩其术,则服饵首乌丸也。乃传其方。后治得病,盛暑中半体无汗,已二年,窃自忧之。造丸服至半年余,汗遂浃体。其活血治风之功,大有补益。其方用赤白何首乌各半斤,米泔浸液,竹刀刮去皮,切焙,石臼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空心温酒下五十丸。亦可末服。
《本草汇言》:何首乌,前人称为补精益血,种嗣延年,又不可尽信其说。但观《开宝》方所云,治瘰疬,消痈肿,灭五痔,去头面热疮,苏腿足软风,其作用非补益可知矣。惟其性善收涩,其精滑者可用,痢泄者可止,久疟虚气散漫者可截,此亦莫非意拟之辞耳。倘属元阳不固而精遗,中气衰陷而泄痢,脾元困疲而疟发不已,此三证,自当以甘温培养之剂治之,又不必假此苦涩腥劣,寒毒损胃之物所取效也。
《重庆堂随笔》:何首乌,内调气血,外散疮痈、功近当归,亦是血中气药。第当归香窜,主血分风寒之病,首乌不香,主血分风热之疾为异耳。故同为妇科要药,兼治虚疟,并滑大肠,无甚滋补之力,昔人谓可代熟地,实未然也。
《药性解》:味苦甘涩,微温,无毒,十二经络无所不收。观其藤夜交,乃补阴之剂也。消瘰疬,散痈肿,疗五痔,止肠风,乌须发,美容颜,补劳瘦,助精神,长肌肉,坚筋骨,添精髓,固腰膝,除风湿,明眼目,及治妇人产后带下诸血,老年尤为要药,久服令人多子延年。春夏采鲜者,赤白合用,兼补气血。茯苓为使,畏猪羊血、无鳞鱼、萝卜,忌铁器。按:何首乌大能补益,全在蒸晒如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血液内科|辽宁省中医院
服务数265回复率83.00%好评率100%
擅长:脾胃病: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长期便秘等;血液病:贫血、缺铁性贫血、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冠心病,偏头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