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这是《深夜食堂》里我最喜欢的菜了诶。”
“真的做不了。光是大米我就试过十几种,味道总是不对。”
这位会为了一碗黄油拌饭费尽心思的年轻人,其实是一位作家,曾出版作品《我可是你故事里那个人》;这家菜品全部来自《深夜食堂》的小馆,其实藏在一家书店里,店名取自毛姆的小说《刀锋》。
老板江凌,在几年前放弃了稳定的外企工作,执意去追寻自己开一间有书有酒的店的梦想;正是这样在旁人看来有些任性的决定,让我们有机会来到这个梦想落地的地方坐一坐。
如果你在一个傍晚走进这家叫做刀锋书酒馆的小店,建议你先选好一本书再落座。读书到肚子饿了,老板的深夜食堂也如约开张,面前是热气腾腾的食物,背后是层层叠叠的书架,享受着文字与美食的双重治愈,胃与心都无比熨帖。
店里的书籍都由老板亲自挑选,其中不乏绝版;每种书只有两本,一本用来阅读,一本用来售卖。
书背上是特制的贴纸:
“ONEFORREAD,ONEFORSALE.你所买的每一本纸质书,都有可能不再出版。”
店里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个人,店员说,每当客人找我要Wi-Fi密码的时候,我都告诉他们:去读书吧,Wi-Fi密码在2000年以后的诺贝尔获奖作品里找。
系着围裙戴着眼镜的老板,看我们在读他写的故事,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对,我什么都会一点儿。”
阵阵香气透过一排排书柜,把看书的客人引到餐桌边。翻开菜单,菜品寥寥,却都是老板围着围裙按照《深夜食堂》的做法,一道一道摸索出来的。从味道到摆盘,都百分之百还原。
《深夜食堂》赋予了每一道菜特别的意义,而这里不需要。读与吃,足矣。
一碗地狱拉面,有没有把你拉回那个熟悉的场景里?
“这碗面的汤底,别的地方都是买现成的酱料,我们这儿可是专门的拉面师傅熬一整天熬出来的。”
介绍起这道招牌菜,老板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
这个味道,确实应该骄傲——
面条劲道,这种手工拉面特有的口感是机器模仿不来的。配菜爽口,每一种蔬菜都饱吸汤底的醇香,搭配得刚好。汤底鲜辣相宜,从舌尖流过,暖到心底。
如果你一肚子饿就容易寂寞,那不妨点一份定食。肚子里和心里的满足感,豚汁定食能一次性都提供。
“全重庆能做好这道豚汁定食的也没几个人,我们这儿就算一个。”
作为《深夜食堂》片头的经典菜式,它没有让我失望。
看似简单的一小碗菜,在端上桌前,经过了一整个下午的炖制。
九种食材被最大程度地保留着自身的味道,感受不到油与盐,清淡而不寡淡。
搭配着颗粒饱满的米饭,口口回甘。
一个人来吃饭也没在怕,这份乌冬面,让『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不再是空谈。
我是被这道菜的名字吸引的,”乌冬一人食”。
还有什么菜名比这更适合深夜书店里藏着的小食堂呢?
最好的是面——筋骨刚刚好,被酱料均匀地包裹,每一口都咀嚼得出麦香。
蔬菜丝潜藏其中,与面一同入口的瞬间,千金不换。
鲫鱼丝和海苔片让整道菜的口感和味道丰富得出乎意料,在它们的中和之下,原本互不相容的辣味和鲜味握手言和。
鸡蛋与煎饺热情相拥,最家常的味道也能尝出惊艳。
如果不喜欢清淡的食物,那么这道抱蛋煎饺就极力推荐给你了。
恰到好处,每一个细节都恰到好处。
煎饺外皮煎至微焦,被蛋液吸住,轻轻一夹,面皮、肉馅与蛋饼一起入口。
蛋饼的滑嫩让人惊喜,虽然是煎出来的却丝毫不腻,而是让“香”发挥到了极致。
读书至酣处时,来一壶桂花酒佐兴正好。
这壶酒是拿来佐书的。
本以为卖酒只是噱头,像无数开在书店里咖啡馆一样,巧立名目地赚钱罢了。
谁知这款酒太令人惊喜了,桂花酒入口清甜如蜜,后味是酒的醇厚与微苦,回味无穷。
一小口一小口地抿着喝,不会醉,却真的想醉。
夜更深了,昏黄的灯光下还坐着三三两两的食客,像在家一般地放松自在。这家同时有着故事和酒、诗意与生活的店,就像我们常追寻的梦想与现实间的平衡点。
若你也爱书爱酒,就来店里看一本书,温一壶酒,边吃着深夜食堂的定食边和老板聊聊天吧,相信你会有温暖又美好的体验,就如同店里的小黑板上写的那样:有趣的灵魂终将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