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解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与生成逻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发展靠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增长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可见,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都离不开各行各业能工巧匠的人才支持。而培育大国工匠,需要大力弘扬工匠新精神。

工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对产品更优产品、更高品质、更好生活的切实追求,是工匠们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追求极致的精神理念。

执着专注:踏实的做事态度

执着专注是踏实的做事态度,是当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执着专注”是对作品精雕细琢的坚持,是干一行、爱一行、术业有专攻的追求,是大国工匠最显著、最可贵的行为特质,更是对新时代的工匠们提出的首要要求。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决定品性。工匠精神是一种执着专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脚踏实地、勤勉奋斗的实干精神,也是广大劳动者千百年来实践而得的经验概括和总结。优秀的工匠完成任何事情都不是凭运气、靠投机,而是认真对待、执著追求、慎终如始。只有一如既往地潜心钻研、脚踏实地,坚守永不懈怠做好一件事的职业信念,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匠人”。

精益求精:敬业的职业品质

精益求精是敬业的职业品质,是当代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精益求精”是对产品质量、性能的高标准、严要求,是干一行、专一行的价值追求,是质量上的完美、技术上的极致。精益求精,从字面理解就是已经很好了,但还要追求更完美。工匠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能仅仅停留在技艺精湛的技能层面,更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敬畏之心,是职业精神和人生追求的完美统一。在优秀的工匠心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追求完美永远在路上。精益求精意味着在职业道路上没有终点、只有起点,需要永远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奔跑。每一个工匠在精益求精的过程中,职业技能得到提高、产品品质得到提升,从而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自我超越。

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习惯

一丝不苟是严谨的工作习惯,是当代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丝不苟”是恪尽职守、认真履职尽责的工作习惯,是追求完美细节的严谨,是做事认真细致的坚持。细节决定成败,工匠们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是他们对职业的高度负责和尊重,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丝一毫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只有认真对待、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步,才能制造出完美的产品,才能为世界提供中国精品制造,打造出优秀的民族品牌。“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工匠们精湛绝伦的技艺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职业生涯中用真心、细心、耐心磨练出来的。

追求卓越:开拓的创新思维

追求卓越是开拓的创新思维,是当代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追求卓越”是超越自我的理想信念,是不断进取、勇于突破自我,敢于开拓的创新思维。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意味着工匠要摒除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匠气”,胸怀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匠心”[1]。一个民族的进步离不开技术革新,技术革新离不开创新思维。执着专注的做事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是工匠们精益求精的基础,开拓的创新思维是工匠们追求卓越的关键。在精益求精的过程中提升产品品质,需要更先进的技艺支撑,而先进的技艺需要不畏权威的开拓创新意识,需要不断挑战、改良和创造,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工匠精神的生成逻辑

工匠是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殊制造技能”的手艺人或特定阶层。工匠精神的产生不是凭空出现的,其产生与发展和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工匠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有自己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工匠精神生成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工匠精神形成的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起源于劳动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成就是中国人民用劳动创造的。工匠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与劳动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在长期劳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职业素养,是劳动过程中产生的精神品质的沉淀。无论是千年历史中出现的建筑工匠祖师鲁班、制鞋业祖师孙膑、缝纫业祖师黄帝、制笔祖师蒙恬、造桥匠师李春等各行各业“能工巧匠”,还是现代文明中涌现的“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等大国工匠,都用劳动创造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中国共产党人的劳动观是工匠精神形成的理论之基。在百年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将工匠精神首批纳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最有力的彰显。是广大劳动者必须继承和弘扬的优良传统和职业素养;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主流价值观,形成了劳动光荣、勇于奉献的良好氛围,打造了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

工匠精神生成的历史逻辑

技艺经验的传承是工匠精神的源头活水。古代中国长期重农抑商,主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受传统社会文化价值观影响,工匠地位低下,被迫奴役为匠。工匠为了生存,通过父子相承、兄弟相助将毕生的经验传授给子孙后代,技艺的代代相传是工匠精神最朴素的体现。工匠阶层尽管受到社会的鄙夷与排斥,依然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古代在冶金、纺织、制瓷、造纸等领域的工艺技术得到了较大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科学史家乔治·萨顿指出“那时和如今一样,最出色的专家既不是博学之士也不是语言大师,而是如铁匠、陶瓷制作者、木匠和皮革匠等这样的手艺人,这些人可能掌握了十分丰富的技艺经验与民间知识”[5]。世代积累的经验、技艺通过祖辈相传、师徒相授、兄弟相助不断传承和发展,是工匠精神的起源。

工匠精神生成的实践逻辑

工匠精神作为人的精神性成果,是对工匠们的劳动价值的肯定和鼓励,从根本上来讲,是人们实践活动的精神产物,所以工匠精神的生成逻辑其实就是其社会实践的逻辑。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工匠精神是伴随着社会实践而产生的,基于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在实践过程中发展壮大自己。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畜牧业、农业、手工业的分工。此后,手工业劳动者就成为了现在的工匠。人类最初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会寻找石头、木棍等自然物品加工制造成可以使用的生产工具、器皿,由最简单的打制石器变为磨制石器,再到有冶炼技术的时期,无不体现了早期的工匠精神发展历程是伴随着社会需求而进一步发展。春秋战国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工匠这个职业也有了自己行业的道德规范,崇尚以德为先、德艺兼修,工匠们不只要有杰出的技艺水平,更要端正德行。到了现代工业社会,手工艺便向机械技艺和智能技艺转换,工匠精神不再局限于技艺的传承、行规的遵守,而是传承和创新的完美结合,在传承中不断改进工艺措施、创新工艺方式、攻克难关、大胆革新,促进生产技艺水平的提升,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作者:李金玉,副教授;田丽心,硕士研究生;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培育项目“中国工业精神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编号:2022SW0075)阶段性成果。

THE END
1.科技人才与工匠(科技工匠精神文稿)科技与工匠精神的结合:成就未来在我们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科技的进步需要日新月异的创新,而创新的背后,离不开那些拥有工匠精神的科技人才。科技工匠精神的核心,不仅仅是追求技术的卓越,更多的是对科学事业的深刻敬畏与责任感。正因为这种精神,科技人才才会在面对困境时,依旧坚信:“只要坚守,便能突破。” http://www.81job.net/rc/21728.html
2.字里人生从“工匠”二字中看工匠精神回家的路之采兰子何为工匠精神?方块蕴含价值观,工匠精神就在“工匠”两个字里面。 “工”字叫“爱、敬、诚、善”,叫“信、戒、定、正”。“工”字是一个天地人,上面天,下面地,中间站着的是人。这个人遵道守德、爱岗敬业、德技合一才能顶天立地。“工”是做规矩之用,是木匠用的规、矩。表示道德、仁爱、礼仪、法律,这就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2689c420102z2gx.html
3.请你谈一谈对大国工匠精神的理解。题目: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的贺信中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请你谈一谈对大国工匠精神的理解。 https://www.edulxw.cn/news/index/detail.html?id=41463
4.5.1理解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课件+视频)工匠精神第二单元 践行职业道德 教学目标 2 教学重难点 3 重点 劳动精神、劳模精神、 工匠精神的内涵难点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意义 劳动精神、劳模精神、 工匠精神的内涵劳模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https://www.zxxk.com/soft/43895663.html
5.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六篇.docx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篇1 随着时代的进步,“工匠精神”被政府高度重视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大势所趋。并且在“供给侧”改革力推的前提下,淘汰落后及过剩的产能已经成为必然,但无论如何,就像政府今天所倡导的,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组织和个人是不会淘汰的,因为真正的“工匠精神”必然经得起时间校验,并成为世代传承的宝贵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204/7106043011006014.shtm
6.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下)(李德伟)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有了敬业精神企业家才会有将全身心投入到企业中的不竭动力,才能够把创新当作自己的使命,才能使产品、企业拥有竞争力。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在经济处于低谷时其他人也许选择退出,唯有企业家不会退出。 领导人说“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时代所必要的https://www.jianshu.com/p/9aac8243e9b2
7.学习工匠精神心得感悟(通用13篇)在新时期,社会公众对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员干部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工匠精神让我深刻的了解到,在工作中,要把自己放得低,把单位同志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要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热爱自己的事业,忠于自己的岗位,无怨无悔,持之以恒,做一个敬业、忠诚、有担当、敢作为的干部,时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jup5l5.html
8.刘延东: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本期展板 BENQI ZHANBAN〕 ———·职教动态·——— 李克强: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工匠精神"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社会热 议.http://tljsxy.cn/api/sys/stl/actions/download?siteId=1&channelId=101&contentId=3313&fileUrl=25Hi2G5FaQId0add0UweHefxIiUAjuxJpgdF2owihcXTRKRAeEM962A0slash0bw0equals00equals00secret0
9.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后下列关于《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这句话的意思是工匠精神是他毕生的追求。 B.“匠”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指木匠,意义变得更加深远和广泛。 C.坚守工匠精神的匠人要耐得住寂寞,同世界脱节,用自己的技能和手艺才能改变世界。 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0pt5317ct4981n107139.html
10.从三个层面分析“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他们认为,弘扬“工匠精神”将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https://www.360doc.cn/article/63682708_831327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