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沉迷刮刮乐的秘密,藏在这堂彩票课里湃客Talk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继盲盒、上香之后,这届年轻人最近又迷上了彩票。

以往彩票店的回头客往往是中老年人,为何突然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作为高校的一门课程,彩票究竟还有多少被公众低估的“学问”?

今天,《湃客Talk》邀请了两位嘉宾:体彩爱好者、五星体育《超G竞彩》节目责任编辑曹智元,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讲体育彩票管理课程的史小强副教授,一起来聊聊彩票这回事。

看球的时候买张体彩,相当于一碗菜旁边多了一瓶调味剂。——曹智元

我在电视台做“竞彩”节目,平时自己也有买彩票的习惯。大概从2019年开始,我和单位同事组成了“购彩搭档”,平时我俩做节目比较聊得来,对足球又都有兴趣,抱着玩玩的心态,就试着一起合买。

我们买的都是足球的竞彩,一般当天如果有比较焦点或熟悉的球队比赛,我们就会挑两场,组一个二串一、三串一,买一单,一般投入在30-50元。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慢慢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周七天,大概四到五天都会买一单。

对我来说,买彩票就像花钱买杯奶茶,一周也就花费150元左右。至于网上说的极度痴迷彩票的人,我身边的朋友里没有,但听他们说过,有些人的投注金额会比较大。

其实,我觉得在看球的时候买一张体育彩票,相当于是一碗菜旁边多了一瓶调味剂。大家在看球的过程中会聊,“你领先了,我这个彩票要中了,你落后了,你这个彩票好像没戏了。”这种跌宕起伏的过程,让大家在看球的时候乐在其中,除了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还有另外一份期待。

比方说,比赛结束以后我中奖了,那我会立马找一家彩票店兑奖金,请大家喝奶茶。那如果没中奖,有的人就会开玩笑说,第二天吃食堂的时候少点一份红烧肉。这样一个环境,大家都很轻松愉快,看球的氛围也更好了。

比如,去年大赛期间,我们所在的楼层也有一台彩票机,我每天负责打票,接触到一些平时不太交流的同事。他们不管懂不懂球,都会来凑个热闹,打个彩票。

彩票管理这门课程,带给年轻人很多颠覆性的认知。——史小强

我从上大学后就开始买彩票,在上海体育大学,我的部分研究方向也在体育彩票。

上海体育大学从2005年起就开设有“体育彩票营销”这门课,2008年把16课时的“体育彩票营销”改为了32课时的“体育彩票管理”,内涵和外延更大了。

上这门课的时候,我会要求学生们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去买一注体彩大乐透或者体彩顶呱刮,我再在体彩各种玩法中随机赠送他们一张。课程结束时成绩好的学生,还会再送他们一组彩票,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很多。

彩票管理这门课程内容很多,希望让学生们对体育彩票、福利彩票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在实践上也希望他们能够参与到体育彩票营销方案的策划当中。

课程中我们采用了很多实践教学,比如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线下营销、2019年上海市商超便利店的线下自助销售终端调研,以及2020年高频快开游戏取缔之后的市场调研。今年我们在虹口做了一个中心城区体育彩票销量调研,调研包括地理位置、购买人群等因素。这门课程带给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颠覆性的认知,每次选修的人特别多。

年轻人为何突然爱上彩票?

跟着短视频玩刮刮乐,“愉快”的成本比较低。——曹智元

今年这波彩票风潮,我觉得和短视频的发展有一定关系。刮刮乐的直播视频可能对年轻人产生了一些影响,他们看到主播刮中几十、几百块钱,感觉平时也就是到便利店顺手买一张,刮起来又不费事,挂中了心情还会很好,那种“愉快”的成本比较低。

我也曾去体彩店跟“老爷叔”彩民聊天,他们买彩票和年轻人买刮刮乐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年轻人爱上彩票,还可能是一种羊群效应。——史小强

彩票的发展和人类“以小博大”的心理还是挺有关系的,也是一种心理成瘾的机制。但彩票和赌博还是不一样的,赌博是一种非法行为,而彩票是我们国家指定发行的一种合法手段。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突然就爱上了顶呱刮、刮刮乐?我个人认为,95后到00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Z世代,他们出生于互联网时代,社交需求非常旺盛,经济上又可以做到独立自主。所以,他们坚持娱乐至上,消费观念也比较自由,花十几、二十甚至是几百元钱去刮一张彩票,也是非常开心的。

现在的年轻人买彩票,还可能是一种羊群效应,看到短视频后我也去跟风凑热闹、打卡,尤其是现在一些网红体彩店也做得非常好。

为何中奖的不是我?

彩票资金流向,其实都是非常公开透明的。——史小强

大家对于彩票资金的流向一直有猜测,其实彩票资金大概分三类,主要包括返奖资金,中奖后反馈给彩民;还有彩票公益金,福利彩票更多用于民生事业,体育彩票则用在教育、卫生、养老等行业,当然很大一部分也在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全民健身、奥运争光计划等;另外还包括业主发行费等体育彩票的发行费用、刮刮乐纸张的印刷费用等。这些资金流向都是非常公开透明的。

网上一些负面信息,包括有人说自己彩票买了十几年没有中大奖,产生负面情绪,是因为没有认识到中奖的概率是非常非常低的。

大乐透、双色球等中奖的概率,就相当于在标准足球场上蒙着眼睛,拿着一根针去扎足球场上的一只蚂蚁,概率微乎其微。

一些中老年彩民认为自己可以算出中奖概率,其实是犯了一些认知上的错误:

一类是“差点赢”的心理作祟。比如,这一次买彩票和一等奖只差三四个号,那就坚信下一次肯定能中;

还有一类是迷信思想。觉得自己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相信下期一定中奖。当然对于病态彩民,我们也有一部分救助机制,包括药物和心理上的治疗。

最后一类是“沉没成本”谬误。买了二三十元中奖了,错误地认为之后再投入一两千还可能中奖。其实按照概率算,这是不成立的。

怎么看待购彩这事,说到底还是心态的问题。——曹智元

如果买彩票的时候留意,可以发现每一张彩票上都会写明具体多少金额投入公益中。部分彩民的一些所谓“阴谋论”的想法,可能是心态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彩票中奖肯定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有时候一两个月可能都不会中。大多数的情况,钱花出去还是自己好玩,平时和同事能有一个聊天的话题,至于中不中奖,我其实并没有很关心,有时甚至半个月后才想起彩票没兑过奖。

我负责的竞彩节目会邀请专家分析,曾有人私下问我专家靠不靠谱,到底能不能跟着推荐跟单。在我看来,首先你需要享受解析的过程,喜欢足球,希望了解足球,然后再参与到足球竞猜的购买。

如果中奖了,成就感会高一些,如果没有中奖,那就一笑而过,调侃一下说“这支球队怎么表现得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我觉得买彩票可以作为饭后谈资,不必对概率特别较真。

我还曾经去一些体彩店和彩民聊过,我问:“爷叔,你这么算的话,觉得真能算得出来?”他说,算算其实就是玩玩,自己平时也没事,就到彩票店里坐坐,和店主聊聊天,没有真把它当回事。怎么看待购彩这事,说到底还是心态的问题。

年轻人投身彩票业,是好出路吗?

未来几年,年轻的店主会越来越多。——曹智元

近两年,彩票店开进了商超、地铁,还出现了彩票快闪店,彩票业也需要一些新鲜血液。

原来的传统体彩店,除了购彩之外,更多的是卖杂货。最近我参观过的几个体彩店,布置装修比较年轻时尚,更容易吸引00后、95后到店。

这两年年轻人也在寻找一些新的创业方式,开彩票店也是创业的一种。随着短视频的发展,大家购彩的热情高涨,有人也想去尝试销售彩票。

不过,目前的彩票店还是传统居多,店主以中老年为主。年轻的店主也有,但多数是85后、90后。特别年轻的,比如95后的店主,我还没有接触过。

85后、90后可能有一些生活上的焦虑,而经营彩票店可以提供自由的空间,相对996或者007,生活体验上可能稍微好一些。而对于更年轻的95后、00后来说,他们的思想更加奔放、自由,想到什么就会去尝试。未来几年,我觉得年轻的店主会越来越多。

每个周期的世界杯、欧锦赛,大家的购彩热情普遍比较高。彩票店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周期盈利不少,但这还是现象级的。一旦过了世界杯,销量可能还是会维持在一个比较普通的水平。

如果你想尝试进入这个行业,还是要调查清楚,比如,一个周期遇到大赛的时候销量情况如何,淡季销量又如何,而不是冲动地认为开个彩票店肯定能赚钱,这就不太理智了。

无论是什么行业,创业都有风险。——史小强

当下,彩票营销希望拥抱年轻人,让他们能够健康购彩。在此前提下,出现了很多新的宣传和渠道。比如,彩票店进驻核心商圈、办公楼宇、工业园区,在商业综合体内开设体彩展示体验中心、开展线上线下各种营销活动等。

相比福彩,体彩的空间可能更大,因为每一年都会有各种赛事,比如,在虹口龙之梦附近,虽然申花主场搬走了,但总体氛围还是很好。年轻人作为销售业主,在店面布置、营销手段和彩民沟通、包括对体彩竞猜型彩票的熟悉程度上,都非常专业,让彩民有更好的服务体验。

但在我的课上,我会让同学们尽量保持理性客观。虽然彩票业的进入门槛一直在降低,但要考虑到开店的地理位置、租金和人流量。我们曾接触过一个年轻人,他想在3号线东宝新路站口开一家体彩店,但租金成了棘手的问题。他要的店面虽然不大,但月租金也要两三万元。

目前,头部销售量比较好的体彩店或福彩店,只占10%到20%。而彩票销售人员的收入主要按照销量提成,为6%到8%。也就是说,月销十万元的彩票店,一个月的提成也只有七八千元。

相对普通的彩票店,专门的竞彩店可能销量比较好,尤其是在年轻人流量大的地方。比如虹口足球场附近的几家竞彩店,月销可能有二三十万元,一个月仅提成就有两三万元,这就可以维持创业期生存。

此外还有商超便利店的购彩点,不以售卖彩票为主营收入,另外一些花店、烟酒店支一台机器也可以售彩,成本相对比较低。

当然,我们也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年轻人进入彩票行业。比如“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就是彩票店中了头等奖1000万元,一些省市可能给彩票店1%或2%的奖励,那就有十万元。

所以说,无论是什么行业,创业都有风险,要理性客观对待。

THE END
1.2024年,烟酒店“倒闭潮”加剧!洛阳城事虽然市场对于整个行业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大,但对于生活中的那些零售烟酒店来说这些都和它们“无关”,因为https://www.lyshangdu.com/thread-265136-1-1.html
2.挣热钱的时代一去不返,酒企酒商如何创新破局?蓝鲸财经2024年,酒市调整给定位文创白酒的国馆酒业带来较大影响,其传统业务有所收缩。 伴随市场下滑,国馆酒业传统浓香白酒销售集中在河南、山东、新疆,酱酒销售主要集中在广东等省,战线逐步收缩。传统业务收缩之际,公司开辟新赛道,上线“老酒会”小程序积极发力C端。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400913.html
3.酒商不盈利?那是你打开方式不对!酒商可以拓展产品线,除了传统的酒类销售外,还可以考虑增加与酒类相关的配套产品,如酒具、酒文化产品等。同时也可以跨行业引入关联性较高的经营项目。通过多元化经营,增加收入来源。举例来说,烟酒不分家,市面上相当多卖酒的地方往往都会有烟草产品提供。这种模式虽然旧,却已经被证明卓有成效。那么受此启发开展茶叶、https://www.jiueasy.com.cn/article/29874514798
4.1919酒类直供加盟王凯军这样的传统酒水零售商看来,酒类即时零售如同一股汹涌的浪潮,正在席卷酒类零售渠道,“新旧渠道博弈之下,酒商再也不能躺平了”。时下,他正盘算着加盟一家酒水零售专业连锁门店,实现传统烟酒店的转型。王凯军着重关注两点:“一是专业酒水零售连锁店;二是能够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即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即时零售模式。https://www.jiamengfei.com/xm/131961
5.卷烟品牌形象市场营销(精选十篇)黄鹤楼品牌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律师、医务人员等)、个体工商者、自由职业者等;黄鹤楼品牌消费者选择购买地点的原则是:就近、固定,整条消费主要选择的零售业态是烟酒店和超市,零盒消费主要选择的零售业态是食杂店和烟酒店;固定消费主要选择业态是烟酒店和食杂店;从购买数量上看,整条购买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u3pgjy5.html
6.郑州烟酒店现状再调查:夫妻烟酒店面临“生死拐点”?“传统烟酒店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酒水上架费和门头费、酒水销售、团购。这两年,买酒的人越来越少了,靠自然性酒水销售根本赚不了钱;而大规模团购的客户也变少了,厂家的支持也不多,很多烟酒店情况都不乐观。”某业内人士向酒业家记者表示。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除了酒便利、酒运达等门店,http://m.9111.tv/news/20668.html
7.舍得酒业(600702)个股概要股票价格最新资讯行情走势经销商花式低价卖酒 “在消费者扫红包后,厂家会给店里返金币,可以用于进货等”,一位舍得的工作人员告诉酒周志,经销商/烟酒店在舍得掌柜宝(仅限舍得酒业签约门店内部管理使用)上扫码收货,再散瓶或整箱卖出去,只要消费者扫码,金币自动对应到你的账户里面,消费者扫码越多,返的金币也越多。 换句话说,只要经销商努力https://www.laohu8.com/stock/600702
8.“四风”问题案例警示经查实,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刘勇在主城区某烟酒店先后赊购17条高级香烟,价值15060元。每次,他都让单位财务人员龙某某付款后,把烟放在自己办公室,用于所谓的“公务接待”。刘勇在分公司是经理,是 “一把手”,财务报销他签字就行,缺乏有效监督。 刘勇身为仁怀市粮油收储总公司茅坝分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用https://jwjcc.snsy.edu.cn/info/1001/10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