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败屡战:郑州早餐工程不敌路边小摊
2012-05-3010:33
河南郑州日前启动第六次早餐工程,验收合格的早餐示范店可获政府补贴,最高不超过20万元。
据了解,此前的15年,郑州曾推行过5次早餐工程,但均以失败告终。早餐工程“屡战屡败”的症结到底在哪里?这次启动的早餐工程如何才能取得成效?
市民吃上放心早餐不容易,政府补贴建设20家早餐示范店
“能让人放心吃早餐、舒适吃早餐的地方,真是难找。平时只能在‘路边摊’凑合”,这是很多郑州市民共同反映的一个问题。
5月28日早晨7点半左右,记者跟随郑州市民刘振国,来到一家街边流动早餐点吃早餐。
记者看到,在道路两侧,很多流动早餐摊点前都挤满了人。在刘振国就餐的小摊点,一辆三轮车装着煤火和锅灶,旁边摆了几张简陋的小桌,盛胡辣汤、八宝粥的大锅敞着口摆在路边,地上散落着旧塑料袋、餐巾纸等。
“明知道可能不卫生,但也没办法。”刘振国边吃边对记者说。
随后,记者又分别来到金水路、未来路附近的3个摊点。这些摊点有的在公交站牌旁边,有的在繁华路口,就餐的市民都不少。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他们都觉得早餐要想吃得放心、舒适还真是不容易,现在只能是像打游击一样在“路边摊”凑合。
针对市民吃早餐难的问题,郑州市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今年将在全市五区内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规范化、现代化的要求,建设20家以上早餐示范店,以经营早餐为主,兼营中餐、晚餐和其他食品。
经过申请并批准创建的早餐示范店,每建成一家且经过市级验收合格的,市财政按照实际投资额50%给予资金补贴,最高不超过20万元。
据了解,如果这一目标能实现,郑州市内五区将有200家以上的早餐示范店供市民选择。
15年内5次推行,“早餐工程”红火开张却经营惨淡
高起点、高标准、规范化,政府力推“早餐工程”,似乎让市民看到了吃上放心早餐的希望。然而,记者了解到,郑州市15年来已经推行了5次“早餐工程”,但均以失败告终。
2009年10月29日起,郑州推行了第五次早餐工程。此项工程是商务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的“放心早餐工程”的一部分,决心和力度空前。最终经过竞标,由民生、民乐、哈桑和商都4家品牌早餐企业牵头实施早餐工程,并运行至今。
然而,3年过去,记者调查发现,早餐工程中标的4家品牌早餐企业经营状况惨淡。“说实话,我们到现在仍处于亏损状态。”郑州民生早餐工程有限公司厂长许二奎说,网点上不去,销售量就上不去,但是投入却不会减少,直接后果就是成本上涨,每个月的亏损都达10多万元。
早餐工程企业为何斗不过路边摊?
一边是市民对放心早餐的企盼,一边却是多次“早餐工程”的惨淡收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其次,政府扶持政策不够到位。比如,早餐企业大规模生产中心的建设、早餐销售网点设置、企业的税收和有关费用的减免等,都需要有足够力度的政策扶持。
一位早餐公司负责人说,早餐经营成本高,企业要想赢利必须要形成一定规模,销售状况好的网点和差的网点还要能相互弥补。但好地段的网点往往难以得到批准,即便批准了,也不好经营,因为那些网点往往位于物业大楼或企业、市场门口等,会被要求缴纳各种费用,造成经营成本过高。
此外,由于早餐工程企业较为重视质量,面粉、食用油、肉等原材料都用品牌货,产品全程消毒,实行配送,成本远比小摊小贩高。因此,早餐企业的早餐车斗不过路边的小摊小贩。
据了解,此前的早餐工程是由郑州市政府牵头成立早餐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全面协调,郑州市商务局是早餐工程牵头单位。但部分辖区牵头单位不尽一致。各部门各自为政,谁都可以管,又都可以不管。
网友大多不看好早餐工程,专家认为政府不应该包办
当地网站对郑州第六次早餐工程所做的网络调查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对这次早餐工程前景并不看好。
今年2月,郑州市商务局局长朱河顺曾通过当地媒体表示,商务部门将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早餐工程产品健康、卫生、放心、安全。同时还将不断扩大放心早餐覆盖面,加快建设布局合理、覆盖城区的销售网络。
“放心早餐工程绝不只是颁发一个放心牌子那么简单。”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早餐面向工薪阶层,不但要快、有营养,还要便利、价位低。政府对企业要求过多,就意味着成本增加,早餐价格过高就必然会失去市场,最终会造成好政策流于形式。
河南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海林则认为,早餐问题实质上是市场问题,政府不应包办,尤其是试图依靠几家餐饮企业来包办几百万人的早餐问题,更是不大可能。早餐店也是饭店,属于市场的一部分,不适合搞什么工程。早餐工程鲜有成效,原因正在于此。
据了解,从全国范围看,早餐工程的尴尬并不是郑州所特有。市民“吃早餐难”,已成为各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全国已有上百个城市实施了“放心早餐工程”,包括北京、天津、重庆、西安、武汉等地。然而,不少“早餐工程”似乎难逃“闪亮登台,黯然收场”的困局。
对此,有专家表示,早餐工程是一项涉及上下游产业链的系统工程。能否在市场行为与民生诉求之间找到契合点,是“早餐工程”能否成功的关键。同时,政府工作的重点应该更多放在食品安全、市场秩序监管和税收减免扶持等方面,让市场在解决老百姓早餐问题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观察:早餐市场天生就适合个体经营
省商务厅公布了一组数据:近年来河南省在放心早餐工程上争取国家扶持资金2198万元、省财政资金1600万元,今年前两个月,安排就业6000人、销售额4060万元。光政府投入的资金就接近4000万元,还不算前几次商家投入而亏空的成本,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是否过低?把这些钱投入到对路边餐点的卫生质量监管上,效果是否更好?此外,靠政府资金扶持几个早餐店,即使运营成功也不能称为“示范店”,因其不具备推广意义,政府哪有那么多钱个个投入?早餐工程在展现卫生优势的同时,暴露出诸多缺陷。
这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政府不能过分干预市场,而是要提高公共设施服务水准,加强质量监管、反垄断、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好的营商环境。这方面我们有做得好的例子,比如推出交通补贴,压低公交价格,既引导群众出行多采用公共交通,缓解交通压力,又让百姓得实惠。过分干预市场,就有可能“好心办坏事”,如前几年一些政府主导的,曾经风风火火最后事与愿违的风电机组、新能源汽车等项目。
再回到早餐问题上来,早餐市场固然蛋糕大,但利润微薄,没有雄厚的资本形成规模效应,就很难与路边摊点竞争,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快餐巨头早就瞄准这块蛋糕,但多年来也收效甚微,早餐市场天生就适合个体经营,马路“餐桌”价格合理、便捷实惠,也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缺点之一就是卫生状况差,作为政府应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卫生质量监管与规范经营引导上,而不是砸到对若干企业的补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