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清溪镇自古就是贸易集散地,一辈又一辈的贸易人途经这里,为清溪留下了沿途设摊的习俗。清溪镇,是汉源县最为重要的花椒产地,也是大樱桃,苹果等水果的种植基地。守着国道108线的清溪人,沿袭了丝绸之路时期摆“路边摊”的习惯,并且将这种摆摊方式融入了生产生活之中,成为清溪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雅攀高速的建成通车,这些风景将会成为过往。
靠山吃山
一条木板搭起“路边摊”
经过了梨都九襄镇,就到了清溪镇的地界。一路上都是充满生机的绿色,郁郁蓊蓊,还有潺潺的小溪从山上汩汩流下,溅起点点水花,飞向路边的岩石。过了建黎乡往上走,一路上有很多大大的遮阳伞,伞下都是清溪老乡堆得整齐的特产。五月有大樱桃,八月花椒正当季,苹果和梨也上市了,一直持续到秋季,冬季也有红红脆脆的红富士。清溪人的水果花椒就是靠本地独特的气候环境发展起来的,而使清溪的水果花椒走出去的,还是穿镇而过的国道线。
王明佯正是众多沿路摆摊的清溪人之一。王明佯今年50出头,是土生土长的清溪人。自从翻越泥巴山的国道线修好后,他就在清溪收费站往泥巴山方向的路边修了一栋三层楼房。房前靠近公路的位置,支着一把大伞,两排砖头砌成的墩子撑起一根宽宽的木板,木板上摆满了各种水果和干货。
“我家花椒都是自己种的,自己摘的,自己晒的,连花椒油也是自己做的。”王明佯指着公路对面的一片林子说,“现在花椒上市了,很多过路人都会停车问价。今年花椒比去年贵,新鲜的花椒要12元一斤,干花椒要50元一斤。主要是因为今年雨水太多,影响了收成。而且下雨天也不适宜摘花椒,所以货源不是很稳定。”
谈话间,有顾客上门,王明佯的儿媳妇李慧芳熟练地给客人介绍花椒,上秤,筛籽,装袋,一笔生意就做成了。
诚信和品质
决定“路边摊”成败
清溪的路边摊主要消费者有两类,一是驾车路过清溪镇的外地人,二是驾车出门的本地人。作为本地人,很多都是照顾熟人生意;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则会货比三家,边走边询问价格。
缺斤短两,品质低下是某些路边摊的“常见病”,也是消费者最怕遇到的。
王明佯并不忌讳记者问及“斤两问题”,他表示自己做的是诚信买卖,主要靠回头客赚钱,所以品质和斤两都是有保证的。
“我们常年在此做生意,并不是流动摆摊,如果在产品中弄虚作假很容易毁掉招牌,现在很多成都来的客人都认我的牌子。”
李慧芳告诉记者,今年大樱桃成熟的时候,有成都来的客人专程到家里买樱桃,李慧芳就带他们到公路对面的樱桃林里,让客人自己采摘。最后顾客买了一百公斤樱桃带走。“这样虽然会损伤一点樱桃,但顾客买得放心,玩得开心。
可大可小
“路边摊”生意时好时坏
王明佯家卖的水果大多数是自家种的,属于自产自销。“我们不像水果批发商,到市场上去进货,再卖给顾客。我们一年四季都在自家田里忙碌,除了种水果,花椒,还种点蔬菜,家里还养了两头大猪,六只小猪仔。在路边摆摊只是作为副业,如果做得好,会比地里的收入高。但是这种生意,说不清好坏,也许几天都开不了张,也许一天就可以卖好几千。”
这几天是桃子、梨子上市的季节,家家户户的摊位前总少不了这两种水果,有的还卖瓜子、核桃、清溪盐菜...
王明佯摆摊8年了,刚开始生意不是很好,每年只能卖三四千元钱。现在生意越做越顺利,收入能达到3万了。“摆摊的收入说不清楚的,有时候很难卖出去的,毕竟竞争比较激烈,我们家的位置又在最上面,很多顾客都是在收费站下面就买好了。”
王明佯的妹妹也在王明佯房子旁边修了一栋楼,跟哥哥王明佯一样,也做土特产生意。两家人互帮互助,除了摆摊零售之外,还发展了新的业务——代收代购。很多成都的火锅店和中餐馆,都通过他们批发新鲜花椒和花椒油。
遭遇尴尬
“路边摊”何去何从
从丝绸之路开始,清溪就在中国的文化贸易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随着道路交通的发展,建成竣工的雅攀高速公路将使汉源到雅安市区的车程缩短为1个多小时。高速公路的通车,无疑会给汉源的发展和腾飞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很多新鲜水果蔬菜都能够通过高速公路及时运到雅安或者成都。
“高速公路将取代原有的国道线成为主要通道,所以国道108线清溪段沿途摆摊出售自家土特产的情况基本将面临消失,高速公路上不能摆摊设点,车辆也不能随便停下。”谈到正在修建的雅攀高速公路,当地村民姜以明感叹道。姜以明夫妻在清溪镇富明村摆了一家路边摊,一家人靠此为生。
“高速公路通了,大车小车到雅安基本不会走这条国道了,这一路上摆摊卖土特产的估计都要关门了。苹果、桃子、梨子可能只有自己背到市场上去卖,大樱桃的潜力比较大,可能会有商贩上门收购。”姜以明一边炼花椒油一边说:“到时候不摆摊了,肯定会不习惯。现在我们也没有仔细考虑将来的出路,到时候先看看其他人怎么做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