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赛道上的新式茶饮品牌正在竞相发力,争做继奈雪的茶之后的“新式茶饮第二股”。
1月,古茗和蜜雪冰城先后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2月14日,沪上阿姨紧随其后;曾于2023年8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的茶百道,也在2月26日更新了自己的招股书。
对茶饮品牌来说,一边是扎堆飞奔IPO,另一边,则是难以安放的同质化烦恼。
“剩”者为王
茶饮市场现在很“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消费者的感知来看,最明显的就是“卷”价格。业内按照价格带划分,把新式茶饮品牌分为高价、中价与平价。高价指平均售价不低于人民币20元,以“初代网红”喜茶和奈雪的茶为代表;中价指平均售价低于20元、高于10元,此次提交招股书的三家品牌古茗、茶百道和沪上阿姨就在该分类中;平价指平均售价不高于10元,蜜雪冰城则在这个赛道一骑绝尘。
不过,从去年开始,人们发现茶饮变便宜了。
即便是位于高价区的“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以及同价位的喜茶,也都纷纷调整单价,从最初的30元以上,调整到20元左右。去年7月,奈雪的茶在全国启动了“周周9.9元,喝奈雪鲜奶茶”活动,直接把部分产品的价格打到了低价区。
此外,营销也越来越卷。仅仅在三月,不少品牌已经推出或即将推出联名周边,比如喜茶和光与夜之恋、茉莉奶白和未卡、古茗和时尚芭莎、乐乐茶和TYAKASHA纷纷进行联名。每个月推出新的营销活动已经是茶饮品牌的常态,试图抓住年轻消费者转瞬即逝的目光。
为啥茶饮品牌卷成这样?道理也很简单,消费者的选择变多了。
很多风味确实不是“仅此一家”。以“新中式茶饮”为例,当来自长沙的茶颜悦色在网络上红遍大江南北,许多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比如霸王茶姬、茉莉奶白、淡马茶坊,霓裳茶舞等,招牌产品大多都是茶底加上牛乳,有时候还配上奶油“雪顶”,再撒上一些坚果。至于味道,一位茶饮爱好者说,“普通消费者应该分不太清”。
鲜果茶也是一样,当消费者想喝一份葡萄风味的鲜果茶时,既可以在手打柠檬茶店里找到25元一杯的葡萄冰柠,也可以在喜茶店里找到18元一杯的多肉葡萄和霸气葡萄。当产品与服务越来越难以区分,品牌纷纷卷价格和营销,也就不难理解。
“茶饮最初是为了解渴而诞生的,是相互替代的关系,人们的胃口就这么大。”华福证券大消费首席分析师刘畅说。当品牌形象不突出,为了留住消费者,就要提供尽可能多的产品。而茶饮产品本身门槛低,易模仿,“所以各个品牌的界限一定是越来越模糊的。”刘畅表示。
这也是各家品牌如此迫切IPO的原因。
行业扩张期,正是消费投资市场火热之时,也是“消费升级”概念风靡之时。热钱随之涌入,门店不停扩张。现在,消费者更加追求性价比,茶饮市场的增速也无法与两年前相提并论。
而在现阶段一级市场略显疲软的时候,想要有所回报,二级市场就是大多数品牌的目标。“过度繁荣景气之后就会出现泡沫化,下一步就是过剩,目前茶饮市场正处于从泡沫化到过剩的转折点,最终一定是‘剩者为王’。”刘畅说。
“数门头”
资本不会做没有回报的投资。可以说从一开始,上市就是目的。门店数量则是重要的估值因素。
一方面,门店数量越多,品牌露出越多,消费者认知越强,存活的概率就越大;另一方面,门店越多,规模优势就越强。对供应链、数字化投入相同,门店更多时,产生的效益就越好。
业内人士称,在最疯狂的时候,市场给茶颜悦色的一家店估值就能够到一个亿。
如果去看目前这四家冲刺IPO品牌的招股书,不难发现他们有共同的关键词——瞄准下沉市场、扩充产品类别、采取加盟模式与强化供应链。这在“数门头”的逻辑下,也很容易理解。
其一,瞄准下沉市场,用更低的价格,开更多的门店。相比于一二线城市的成本,下沉市场的投入产出比要更高,下沉市场的门店数量相对也有更大的扩店空间。
其二,扩充产品类别,把咖啡纳入发展规划。当品牌定位不清晰,就要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想喝什么在这里都能够找到。
其三,采取加盟模式与强化供应链。加盟模式也成为业内几乎唯一的商业模式,道理也很简单,大家一起开,一定比自己开要快。由于加盟模式的盈利增长受供应链驱动,对茶饮品牌来说,想要有更好的盈利,降低供应链成本是一道必答题。
“低价王者”蜜雪冰城可以被视为一个典型案例。
不过,“我对大部分企业的长效管理和长臂管理能力,打一个问号。”刘畅说。
交给市场
IPO是结局吗?一定不是。对品牌来说,只会是真正接受资本市场考验的开始。
奈雪的茶也并不顺利。
2021年6月30日,奈雪的茶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新式茶饮第一股”。上市首日,奈雪的茶跌破发行价,开盘跌近5%。直到2023年6月,才在其财报中宣布“扭亏为盈”。
如何“扭亏为盈”,核心策略还是靠降价。根据2023年半年报,奈雪的茶平均每笔订单均价从36.7元降到了32.4元,降幅达到了12%,而平均每间门店的订单量,提升了大约5%。
产品价格的下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奈雪的茶创立时曾宣称“坚持直营”,在去年年中也开放了加盟模式。首次开放加盟时,最低加盟费在100万元;今年2月,奈雪的茶将加盟费调整为58万元,直降了42万元。
不难发现,奈雪的茶上市之后的策略变了又变,关键词就是“放下身段”。而这些变化都是市场的自调节。
据上海商情信息中心主任原立军介绍,这种奶茶属于第一代茶饮,来自台湾,还没什么品牌的概念;后来出现了coco、一点点等连锁品牌,开始追求健康,无论是奶还是茶都称采用天然原料;第三代则是以喜茶为代表,利用优质茶叶、鲜奶、新鲜水果等天然食材,手工现场制作的新式饮料,也正式开始了茶饮市场的品牌竞赛。
可以看到,这个行业的品牌和品类更新迭代速度一直很快。发展到第三代的茶饮,在原立军看来,已成为“00后”生活刚性产品。
正如曾经出现在学校旁边的各类“台湾奶茶店”已经难见踪影,茶饮行业的“流量担当”也一直在变。开业初期,喜茶门口门庭若市,现在这“泼天的富贵”也曾轻轻掠过一点点、茶颜悦色等品牌。
对茶饮品牌而言,同质化的烦恼难以安放。但正如原立军所说,就把这些交给市场,品牌可能会消失,但行业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