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课题一: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P72的内容,练习十五的第1-4题,认识图形。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别这些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

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同样大小的正方体8个。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体。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拿出一个纸盒)。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数一数纸盒有几个面?教学生有顺序的数法:上下,左右,前后各两个面,一共是六个面。

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学生看一看长方体的各个面和相对面有什么特点。

这样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

2.初步认识正方体。

出示一些正方体的实物。问: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板书:正方体。让学生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并且指出正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

3.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

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辨认。

课间活动。

5.做P72的“做一做”

二、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五的第1-4题。

三、小结

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面一样吗?

正方体呢?

认识图形

设计说明:

小学生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生活中也到处都是这些形状的物体,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本节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图形。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比较弱,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针对上述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获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

3、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前准备:

积木教具箱子两个盒子学生准备积木球各种形状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喜羊羊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师: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喜羊羊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师: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

【设计意图:本节课以“玩积木”引入,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内容。这一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探究新知

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

师:小组汇报,请同学们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来研究。(出示按形状分组的情况)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师:(问一名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学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手中不同的球,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师:请同学们把球放在桌子上。

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怕它掉在地上)

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

师:对,球是能滚动的。(板书球是圆形的,易滚动)

【设计意图:通过把球放在桌子上,使学生发现球易滚动这一特征。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再到立体图形球是圆形的,易滚动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二)圆柱的认识

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硬纸板上,滚一滚,问学生)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不是)为什么不是?

师:球是圆形的,易滚动请同学们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板书:圆柱)

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着图画中堆积在一起的形状相同的积木,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

师: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2.列举学生不同的发现。(学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

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大?小结: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体会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平的,并且大小一样,亲身感受正方体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四)长方体的认识。

师:(教师指着图画中长方体的积木)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师:请你从桌子上的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

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为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研究正方体的方法独立研究长方体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装回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

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四、巩固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展示各种图形)

五、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六、板书设计

球会滚动

圆柱会滚动能直立

玩、看、摸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是平的

长方体有6各面,是平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安排:

(1课时)

课时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教学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教学准备:

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学具、橡皮泥一盒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各一个,PPT课件

板书(场地)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及预期达成目标一.课前活动

比眼力

(出示两幅图)

师:认真观察,找一找两幅图有几处不同?

二.动手动脑,感受新知。

1.师: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出示立体图形图片)。你要是认识它们就和它们打声招呼,说出它的名字。(生说说立体图形的名字,师贴在黑板上)

2.把这四种图形分成两类,你怎么分?

学生分一分说一说。

3.课堂活动二:

感受立体图形。

(1)看一看

师:(拿出长方体实物)请大家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先数一数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数)

学生自己数正方形的面

(2)比一比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

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评价。)

2.展示学生的比较方法。

3.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4.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圆柱体和圆

(3)课堂活动三:摸一摸

师:闭眼睛,摸一摸,四种立体图形,有什么感觉?再说说他们的名字

三、课间活动

四、课堂活动四:

认识和欣赏生活的图形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们与所学四种立体图形连线。

2.数一数

3.认一认,数一数

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和哪些图形成了好朋友?评价你的表现(你能到到几个水滴娃娃?)

六、课堂活动延伸

用你认识的立体图形设计一幅画。

在比眼力、比记忆力的游戏活动中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几何图形很抽象,而抽象知识需反复感知才能逐步转化为理性认识。我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学习活动中,初步感知四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只有20分钟左右,课间活动可以让他们缓解疲劳,重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形式简单的课后练习,却给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很有帮助。

自我评价让孩子们学会思考自己,感受学习中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教训。简单的评价形式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教学反思:

这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教学时采用大量的课堂活动,有比眼力、比一比、摸一摸,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虽然放手让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但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特点,本节课也有不到之处,说立体图形的特点时,孩子们想到的不够全面、说得不够准确,我也及时给予指导,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培养他们探索性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我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一定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各种能力。

36—37页的内容,《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教案。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

课件、小圆印章,三棱柱、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模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联系实践、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出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从物体中“印”下来。

2、能不能找到长方形呢?

3、汇报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用摸、描、印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长方体等有什么不同

5、汇报交流,说一说图形形的样子。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探索与实践。

1、淘气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淘气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淘气的不一样。

五、课内小结与课后延伸。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2、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学生回答

互相说一说

学生说

摸一摸,说说感觉,看一看形状,

在纸上印出来。

说一说长方形的样子。

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讨论,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涂一涂。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探究每种图形的特点,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4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找到每种图形的特点并用语言描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都搭过积木吗?喜欢搭积木吗?老师这儿有几个小朋友用特殊的积木拼搭的作品,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用一句完整、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学生汇报)

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师:他们搭的好不好啊?你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物体也来拼一拼、搭一搭?但是,在拼搭前老师有几个要求:

1.请小组4个人把积木放在一起拼搭,先商量好拼搭什么,再动手拼搭,拼搭完成后为你们小组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2.在拼搭的过程中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三、形成表象,建立观念。

师:小朋友们真是爱动脑、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在我们的作品中用到的物体的形状相同吗?刚才我们的发现就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系。

现在请同位两个人把你们的物体放在一起,按形状把他们分分类吧!开始动手。(学生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们已经分完了,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你们分成了几类?你们是怎样分的?找小组上前展示)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都可以成为小数学家了,按形状我们可以把这些物体分成4类。让我们认识一下每一类形状的名字吧!师:(手拿模型)像这样的形状我们叫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像这4种不同的形状,画出来就是4种不同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4种立体图形吧!(板书:认识图形)

四、游戏活动,体验特征。

师:在小朋友们的发言中老师发现大家都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孩子。你们想不想成为小数学家呢?要想成为小数学家得先认识每种图形长的什么样子才可以。要想知道每种图形的特点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我们仔细看、动脑想、认真说,咱们比一比谁发现的特点最多、谁说的最好。

1.认识长方体: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长方体的物体,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拿对了吗?请你轻轻的把它放到桌子上。下面请你动手摸一摸、看一看长方体长什么样子的呀!然后同位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同位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来说一说长方体长的什么样子的呀?(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师带生一起感受长方体的特点)用手摸一摸面是平平的、滑滑的,角摸上去有点扎手,样子是长长方方的。

师:现在请把手中长方体的物体放到一边,请动脑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呢?(学生汇报:XX的形状是长方体)2.认识正方体:

师:小朋友们说的非常的好,离小数学家更进一步了,我们再来看看正方体吧!现在请大家拿出正方体的物体,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拿对了吗?请你轻轻的把它放到桌子上。下面请你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正方体长什么样子的呀!然后同位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同位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来说一说正方体长的什么样子的呀?说给大家听听你的发现。(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师带生一起感受正方体的特点)用手摸一摸面是平平的、滑滑的,角摸上去有点扎手,样子是正正方方的。

师:迅速把你手中的物体放到一边,看谁的坐姿最美丽。请动脑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的呢?(学生汇报:XX的形状是正方体)3.认识特殊长方体:

师:老师这有一个积木请你仔细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呢?(学生汇报交流)

(分别让两种说法的孩子,说一说为什么?)

师拿特殊的长方体与正方体模型让学生找不同。

小结:你说它是什么形状的啊?4.认识圆柱和球: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再过最后一关就要成为小数学家了,现在请你拿出圆柱再拿出球,看看你都拿对了吗?请你轻轻地、慢慢地把它们放到桌子上,请同位两个人一起摸一摸、看一看圆柱长的什么样子?球长的什么样子?看谁发现的又多,说的又好。

师:谁能来说一说圆柱长的什么样子的呀?说给大家听听你的发现。(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师带生一起感受圆柱的特点)用手摸一摸面是滑滑的,立起来像个柱子,躺倒会滚动。

师:谁能来说一说球长的什么样子的呀?(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师带生一起感受球的特点)球是圆圆的,可以来回滚动。

师:既然圆柱和球那么好玩,可以滚动,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学生汇报:XX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球?(学生汇报:XX的形状是球)

五、全课总结,拓展升华。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把4种图形的样子都记住了,恭喜你们现在已经是小数学家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认识了哪几个立体图形啊?你都记住他们的样子了吗?

这节课啊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一起看看是谁吧!(课件展示机器人)谁呀?这个机器人是用我们刚刚学的立体图形拼成的,现在请你数一数他们分别用了几个?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同位讨论)

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几个?

(小朋友们你们的眼睛真是太亮了。)

总结:小朋友们你们这节课高不高兴啊?认为自己的表现好吗?你们表现的真是太棒了!下课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是让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有关图形的知识。主要是认识立体图形,能够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初步学会辩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辩认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现“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若干、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图片:美丽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种城保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来认认:说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的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教师出示图片字: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认识的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教师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兖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是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漠,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在摸一摸找到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老师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示范在黑板上画一画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就住在立体图形上面。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面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个要求具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也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振、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可能措、画等方法)

(充分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板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与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通过学生闭眼想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接

(变式图样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的进一步了解。)

2、找一找:在教室里有这样的图形没有

先由教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有这样的图形。

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一、设计思想

"认识图形"一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具体概念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形状概念。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为此,我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设计学生能亲自参与又有兴趣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同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设计活动程序,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巩固。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这是一堂复习课,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回忆旧知―――练习巩固―――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哪些图形在哪里看到过……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生活中的图形。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三、学情分析

这是一堂物体和图形整合的复习课,学生基本能说出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的练习,使学生从生活中能很快找到相应的图形。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很快地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分、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建立空间观念。

五、重点难点

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六、教学策略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七、课前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卡片(装入礼物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快把眼睛闭上吧。(伴着音乐,老师发礼物)

师:小朋友们摸摸看,礼物是什么形状的呀?

(学生兴高采烈地摸着各自的礼物,并说出四个物体形状)师板书:"立体图形"

师:摸得真准。老师想考考大家,摸着这些物体,你能想到哪几个图形。

(生回忆旧知,说出四个图形)师板书"平面图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这些礼物都归大家了,不过,老师有个要求,把袋里的礼物分一分。可以怎么分?(师看情况,可做引导,指点板书)

生:物体和图形。

师:那赶紧动手吧!

(伴着音乐,生动手分礼物)

(二)练习巩固

师:大家个个都是小能手。礼物分好了,把它们放进抽屉吧!现在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些朋友,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各种图形一一出现)

师:它是?……

生:正方体……

(师点击,生说名称)

师:真棒,接着我们给他们安排房子吧!(课件出示8所房子)

(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反馈)

师:老师找来了一些有趣的组合图片,看看他们由什么组成?(课件出示图案—卡车和蜻蜓)

师:小朋友们看仔细,数清楚,完成作业纸反面的作业。

师:大家做得既对又快。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刚才的礼物袋,用里面的物体,我们也来搭一件最喜欢的东西,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允许学生下位欣赏)

(师拿几组好的作品,加以表扬)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这8个图形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

九、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贴实物)

平面图形(贴实物)

十、作业设计

1、我会把他们送回家!

2、我会数

有()个有()个

十一、镇街交流意见

十二、教师使用体会

问题讨论

让学生画一画几个立体图形,或许对空间的概念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只是难度比较大。

教学内容

P27例1,P29课堂活动第1题,P29练习六第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一、导:

1、出示P21的单元主题图。

教师:这是在第二单元学习时我们看到的'一幅图,那时小朋友们在图中找到了很多有关方向和位置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看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看到一些图形吗?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行道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人行横道是长方形的,吊牌也是长方形的,岗亭的顶上是圆形的,还有玻璃窗也是长方形的。

教师: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得非常普遍。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一些图形了,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

2、揭示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学生根据P27例1的要求独立自主学习、深思。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习,学会了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长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六、检: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七、练

1、P29课堂活动第1题。

2、P29练习六第1题。

认识图形(一)

主题图例1

(图略)(图略)

长方形正方形

课后反思

认识图形(二)

P28例2,P29课堂活动第2题,P30练习六第2、3、4题。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圆柱的学具和钉子板。

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辨认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吗?

学生辨认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辨认的。

教师:你在上节课是怎样认识这些图形的呢?

学生自由地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作以下的板书。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图形分类—物体与图形的联系—说生活中的图形。

教师:这节课就小朋友们掌握的这些方法来认识新的图形:三角形和圆。

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

2、学生根据P28例2的要求独立自主学习、深思。

出示P28“议一议”。

教师:除了有的交通标志牌的面是三角形,圆桌的面是圆形外,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说几个例子来大家听听。

学生自由地说。

教师:你们在说的时候都到一个“面”字,能说一说这个“面”字是什么意思吗?不要这个“面”字对不对呢?

让学生理解圆桌的面是指上面的一个图形,而整个圆桌不是一个平面图形,而是一个物体了。

教师:这样一来,小朋友对三角形和圆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一些了。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习,学会了辨认三角形和圆,知道了圆柱体的上下面都是圆。

师出示带有三角形和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物体,指着一个面,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图形?

1、P29课堂活动第2题。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3、练习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辨认所学的几何图形

一、认识图形

二.认识钟表

三.游戏:

四、课堂小结

1、出示第106页第3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4)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5)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09页第12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有几个?

(2)并填写在书上。

3.完成书上第109页第13、14题,集体订正。

1、拨钟

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

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

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

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

老师拨时,学生用电子表形式表示出来。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总复习:

复习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经验,感受分类思想。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型】

新授课

【学习重点】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并加以识别。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学习难点】

能根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对物体进行精准的区分。

【学习方法】

讲解法、观察法、讨论法。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各种形体实物。

【教学设计】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神秘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大家喜欢它吗?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机器人的到来。

师:悠悠为我们准备的物品可真多,其实在这些物品身上都藏着许多小秘密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认一认、看谁在这节数学课上的收获最多,好吗!

二、合作学习,认识图形。

1、给图形分类。

师:看到小朋友们这么积极,机器人很高兴!它想请你们把这些物品按照形状分分类,看看哪些物品能归为一类。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么分,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分了几类,是怎样分的

2、揭示名称。

师:大家自学了微课,能给这几类物品起个名字好吗?像牙膏盒、墨水盒这样长长的方方的物品叫做长方体(一边演示教具,一边板书名称);像魔方这样正正方方的叫做正方体;

像茶叶筒这一类物品叫做圆柱;像篮球、乒乓球这样圆圆的叫做球;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

(板书课题)

3、了解特征。

师:刚才通过分一分、认一认的活动我们认识了新的几何体,我们用手可以摸到这些图形的轮廓,感受到它的厚度,它们是立体的,这些图形又叫做立体图形。

师:课前让大家自学了微课,相信同学们对立体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大家也带来了很多物品,对吗?它们是帮助你今天学习的好朋友,下面请听活动要求: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好朋友长得是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赶快行动吧!

(学生活动)。

(每小组的学生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摸摸、看看、玩玩、说说。老师参与小组活动和学生一起玩。)

师:谁愿意上台来介绍你的好朋友。愿意介绍哪一种都可以,说一说它们长的什么样。其他的同学要仔细看、认真听。

生:这是我的好朋友球,它长得圆头圆脑的,摸起来圆乎乎的,没有平平的地方,它爱滚来滚去的。我很喜欢玩球。

师:你真会观察,让它滚给大家看看(在实物投影上滚一滚),请同学们从你带来的物体中拿出这位同学的好朋友球。我们的下一个好朋友是谁呢

生:我的好朋友有点圆,又有点长,直直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圆的,要它站它就站,要它滚它就滚,它站着不会滚,只有躺着才会滚。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让你的好朋友在台上表演一下好吗(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

师:请同学们拿出他的好朋友。

生:我的好朋友它长长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有点扎手,有尖尖的角,它有六个面。

师:你能有顺序地数给大家看看吗大家都来数数。

生:六个面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面大。有的面小。它很听话,它不会乱滚,我很喜欢它,我家里有很多东西跟它长得一样。

师:你真聪明!对你的好朋友非常了解,请同学们拿出他的好朋友。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吗你们还有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吗

生:我的好朋友是方方正正的,也有六个面,六个面是一样大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是平平的,

有的地方有尖尖的角,有点扎手,它也不会滚。

师:你真了不起,请同学们拿出他的好朋友。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吗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仅会听、会看、还会说,真了不起!掌声送给自己。老师把大家刚才的发现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读一读,记一记。

4、辨析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不同之处。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长得很像,那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小结:长方体长长的,方方的。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但长方体有些面大,有些面小,正方体每个面都一样大。

师:圆柱和球长得也很像,那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小结:圆柱可以直直的往前或后滚动,但球可以四处自由滚动。

5、找朋友。

师:看来大家都认识了立体图形的特征,请帮这些好朋友拉起小手。

6、猜图游戏。

师:看着图形我们一下就能认出来,看不到图形你还知道吗?来一组猜图游戏好吗?

(1)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

(2)正正方方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

(3)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

(4)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

7、欣赏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师:这些图形是不是很神奇啊,其实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它们,不信我们来看一看吧!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四种立体图形,图形王国给我们发来了邀请卡,只有答对了问题,才能开启图形王国的大门,有信心吗?

1、师:这不是我们的机器人悠悠吗?它的身体也是由不同的立体图形组成的,快数数每种图形分别有几个吧,请大家拿出课前发的邀请卡,完成第1题。

2、师:看来刚才的题目没有难倒大家,下面一道可有点儿难度的哦,完成邀请卡的第2题。

3、师:还是没难道大家,你们太聪明了!看来我必须要提高难度了,请同学们思考,可以和同桌说一说。

师:我们成功地打开了图形王国的大门,图形王国中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立体图形外,还有很多神秘的图形等着我们去探索呢!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识了哪些图形朋友呢?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今天回家找一找自己家里哪里有我们今天学过的图形,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一听,好吗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还小,知识面窄,生活经验不足,构成了概念教学中的障碍。作为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图表等直挂教具,以及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把纯粹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知识与能力: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只管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嫩个识别这些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化形象为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初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体会“体”与“面”的关系,知道面来自于体。

老师:多媒体课件,牙膏盒一个,魔方一个,水彩笔笔筒一个(圆柱形的),长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各一张,磁铁

学生:一盒积木

一:复习旧识,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我们经常用到的生活用品或玩具。提问:你们都用过这些东西吗?他们的形状属于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图形朋友?

老师出示实物(牙膏盒、魔方、水彩笔笔筒)。请同学分别来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谈话:同学们都带来了一些积木。请拿出相应的物体,向大家介绍介绍它的名称,好吗?

这三位好朋友呀看到我们的小朋友这么热情,所以又给我们带来了几个新的图形朋友。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提问:你们认识吗?(学生口答后,把图形卡片贴在黑板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操作领悟,探究新知

1.摸一摸。

谈话:刚刚我说今天的这些朋友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它们带来的,可它们到底藏在哪里呢?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手中的积木,看谁先发现其中的奥妙。

学生在几何体上找图形,教师巡视。

组织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摸这些物体面的感觉。

2.画一画

谈话:刚才我们分别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面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如果它们能从物体上走下来跟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小朋友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学生可能想到下面的方法:

①把这些图形从纸盒上剪下来;

②把这些图形描下来(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描,再示范)……

谈话: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像老师那样把这些图形画下来。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再组织全班交流。

3.找一找

谈话:其实我们生活的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只是我们平时没注意罢了。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谈话:多媒体出示课本第17页的“试一试”,你们能说一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的吗?

三:操作练习,巩固新知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动手创造这些图形,好吗?

1.围一围“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组织反馈。

提问:你是怎样围的,怎样想的?

追问: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帮助学生体会圆的边是弯曲的,在钉子板上围不出圆)

2.画一画“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图形。

3.涂一涂“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能用三种颜色分别涂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吗?请小朋友们按要求涂上颜色,并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涂色,并填表。

组织全班交流。

4.游戏。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随着音乐的节奏,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形,把它们分别放入相应的盒子里。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朋友?你们对它们熟悉了吗?(先让学生总结,然后教师归纳)老师希望我们能在数学课上结识有越来越多的朋友,一起快快乐乐学习长大好不好?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长方形正方形圆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一、谈话引入: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l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THE END
1.图形设计的概念是什么?图形设计是一个视觉传达的过程,它使用视觉符号、图形、文字、色彩等多种元素来创造和设计视觉内容。图形https://www.jiaoyubao.cn/wen/73a4963f460e455c9b64455210305fed.html
2.谈现代平面设计中图形创意的艺术意境的研究论文成功的平面广告作品不仅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还要充分融入良好的文化底蕴,使观赏者体验不同的视觉冲击效果,体现产品个性,总之,需要创作者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创新,用图形充分表达文字概念,形成良好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孟春玲.中国“传统图形创意设计”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2010年.湖南师范大学 https://mip.wenshubang.com/yishuleibiyelunwen/856235.html
3.《品牌设计法则》读书笔记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标志,包含了“白兔持杵捣药”的图形识别和品牌名称,“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作为门店识别符号。 第一个受法律保护的现代概念品牌是英国威廉·巴斯酿造公司的Bass(巴斯)。 第一个应用品牌视觉识别系统是德国电器公司。 消费大众,即消费市场的想象社群,这群人虽然彼此并不相识,却有相似的审https://www.jianshu.com/p/abd4a7fb15b5
4.VI包含元素解析:详细解读VI设计中常见的元素与符号标志和标识在VI设计中具有不同的概念和功能。标志是一个独立的图形元素,通常以图标的形式存在,用于代表品牌的身份和形象。标志可以是一个简洁而具有辨识度的形象,能够在不同的媒体和平台上使用。而标识则是一个包含文字和图形元素的设计,用于识别和表示特定的品牌、企业或组织。标识通过文字和图形的结合来传达品牌的https://www.rhtimes.com/brand/packing-design11831.html
5.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所有专业知识都在这儿了在中国与世界上很多国家,视觉传达设计一词被等同于平面设计,在大学专业划分里,这也是平面设计方向的学科而广于图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的设计师一般也称为平面设计师,并且与工业设计师、服装设计师、网页设计师和IT工作者有区别。 一、专业由来 很多人认为艺术设计(视觉传达)就是“平面设计”、“图形设计”,这样的认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279527866&efid=jBYtdPZtGpWe0QH8GrjyPA
6.手绘设计软件有哪些?应用领域有哪些?3. CG/电影概念设计 如今我们看到好莱坞各式各样的大片,都是先有这些图片再有3 d模型啊~ 4.平面设计/图形设计/图案设计/插图/漫画 图案设计包括许多,如字体、图形、排版、摄影、资料、海报设计等都可以用到手绘技巧哦~ 5.比赛 这个游戏需要很多手绘,人物,场景,道具等。许多实践者都是艺术院校的科班生~特别情景https://www.yutu.cn/news_35716.html
7.新媒体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特征及趋势2.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与特征 “视觉传达设计”于20世纪中叶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有计划的设计。信息传递大约有三分之二是依靠视觉传达来实现的,因而视觉传达的设计非常重要且必要,直接决定了人们信息传递的效率。视觉传达设计是以视觉信号为根本传导形式来传递事物的内容,因为它在各个https://www.dangbaotoutiao.com/rhfz/c_121818.html
8.第一部分设计的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艺术设计既不同于借助概念逻辑思维,又不同于借助艺术形象的形象思维,艺术形象思维是再现现实世界的人物和现象,艺术设计思维体现想象的形象,但是这些形象在现实世界中并没有直接的类似物。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都是商品的设计,商品设计调节以商品为中介的社会关系,所以说,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都具有社会性。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325/16/6442249_104542732.shtml
9.《图形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具有明确指向的设计概念。 2.具有明确语意的图形设计。 3.由概念到设计的转换途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概念到图形化的表达。(也是难点) 第6章 图形设计的拓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并掌握图形设计在具体设计中的拓展途径。 [教学内容] https://kcsz.zwu.edu.cn/b2/38/c6444a176696/page.htm
10.轴对称图形的研究关键词: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生活中,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而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在学习轴对称这一知识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一部分形象思维不敏感的同学,在观察、寻找轴对称图形和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时感到无从下手。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对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的描述和呈现方式存在https://www.fx361.com/page/2020/0704/6825931.shtml
11.几何图形在设计中的表达与应用未来趋势:几何图形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将会继续扩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创新的几何图形设计方式和应用场景,为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 几何图形作为设计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具有丰富的表达方式和应用场景。通过几何图形的简洁、规则和对称特点,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具有现代感和美感的设计作品,表达出抽象的概念和情感。希望本文所探http://www.youlipin.com/article/5458.html
12.图形创意设计图形设计训练,就是帮助学生打破局限,从对每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中获知解决问题的各种潜在因素和设计方案的多样性,鼓励用概念来发展技巧,冲破传统的习惯性的思维方法,摆脱简单的对与错这样的作业答案,让学生直接面对各种各样的开族式问题,主动自觉地去寻求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为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开辟一个新天地。 https://baike.sogou.com/v174456057.htm?fromTitle=%E5%9B%BE%E5%BD%A2%E5%88%9B%E6%84%8F%E8%AE%BE%E8%AE%A1&ch=ch.bk.a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