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3.08广东
将尾酒通过净化器把酒尾所含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类及杂味去除,使尾酒液澄清透明无杂味,再将净化后的每吨酒尾加入35~40kg的醋酸(98%)使之成为半成品醋。
在每吨半成品醋内加入2-3kg的食糖及140kg的米色,然后进行卫生理化分析,加入8%调香醋调味醋,先贮存15天,然后再按0-2%的重量比加入调香醋调味醋再贮存15天后,转入错流式微过滤器杀菌过滤即为成品醋。
酒头,即最先从甑锅流出的酒,度数很高,酒花较大,消失迅速。这一部分的酒醛类物质多,暴烈味大,算不上好喝,一般都被舍弃。
酒尾,即最末从甑锅流出的酒,度数很低,酒花细碎层叠。这一部分的酒酸类物质多,邪杂味大,算不上好喝,低于50度就不要了。
只有中间部分的酒,中酒是品质最佳的,酒精度在50-60°左右。所以,传统时代人们常通过看酒花大小来判别老师傅是否取的是“中段酒”。
过去,酿酒师傅常用这招“看花摘酒”,选择从甑锅流出来的最好喝的酒。他通过看酒花大小,判断“酒头”“中段”“酒尾”。
扩展资料
鉴别一款酒酒质的方法:
1、感官评价法:评价一款酒的好坏,真正的做法就是品鉴。从观色、闻香到入喉,真正的好酒纯净无杂质,香气愉悦,入口醇厚有余香,没有多余的邪杂味,苦味不明显。
而那些假酒则恰恰相反,无论它的外形做得多么逼真,一旦入口就知道味道不对,泛苦味,回甜太失真,粘腻不够爽口,暴烈呛人,喝了还上头。
2、光谱分析仪鉴定:还有一种科学的方法鉴别酒的好坏,是通过仪器分析其中的成分,观察酸酯是否平衡,各种有害物质是否超标。这种数据是最直观的,比看酒的颜色、挂杯程度更靠谱。
我们普通人很难有这个资金与技术去进行分析,但是如果一个厂家敢于提供真实的酒体信息数据,那么它无疑是大胆且值得信任的
参考资料:凤凰网-你还用错误方法鉴别白酒?下一个被骗的就是你
做泡是可以的,不过不管用什么做泡菜,都必须要盐哦。增加香气、防腐杀菌和去除白膜
1.方面是利用其中的酒精和泡菜中的醋酸反应产生乙酸乙酯,增加泡菜的香味
2.另一反面是抑制杂菌生长。
3.是为防腐,如果泡菜长了白膜,倒点酒很快就会消失。
茅台酒酿造遵循“12987”工艺,即端午制曲、重阳下沙、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总结下来,酿造工艺主要分为四个大的工序:制曲、制酒(第一轮下沙、第二轮下沙、七次取酒)、贮存勾兑、包装。
一、制曲
每年端午,一个新的茅台酒生产周期正式开始。
(1)踩曲
端午之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节,制曲车间里的温度经常高达40℃以上。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
茅台酒厂制曲是以小麦为主要原料,先将小麦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搅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茅台至今还在坚持传统的人工制曲,用女性的双足踩出中间高,四边低,松紧适宜的“龟背型”大曲,这种形状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后期发酵。
(2)装仓、翻仓
小麦经过踩曲做成像砖头一样的曲块,用谷草包起来,进行装仓。大约10天后再进行翻仓,就是把曲块上下翻转,让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触微生物。前后一般要进行两次翻仓。
(3)出仓、切碎
再过30-40天,曲块就做好可以出仓了,但是要使用的话还需要存储40天以上。在使用之前,要将曲块“切碎”,越碎越好。经过这样一番工序,生产一块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5个月。
二、第一轮下沙
茅台镇当地管红缨子高粱叫“沙”,下料也叫“下沙”。在茅台的酿造过程中,因所下“沙”的完整程度不同,而产出不同的酒。重阳下沙,是因为重阳节前后,赤水河水由浑浊变为清澈,满足酿酒对水质的要求,而且恰逢红缨子高粱成熟。
(1)润沙
下沙的第一步是“润沙”,即用90℃以上的开水清洗几遍,泼水时边泼边拌,使原料吸水均匀。茅台酒在润沙阶段会添足水,除了润沙之外,其它工序不再添加水。
(2)蒸煮、摊凉、加曲
高粱经过润沙后,需要上甑蒸煮大约两个小时,然后散在地上摊凉,由工人用铲子不停地翻开,温度降至35℃左右开始加酒曲。高粱与酒曲的总体比例为1∶1,酒曲用量特别大,但是要分9次加入,每次加的数量都不一样。
(3)堆积发酵
第一次加曲搅拌后要将酒糟堆成一个两米多高的圆锥,进行堆积发酵。茅台酒讲究高温发酵,一般外层温度达到50-60℃才结束这一环节,酿酒师把手插进堆子,依据烫手的程度进行判断。
高温堆积发酵是茅台酒的独创,是工艺的核心。茅台酒高温大曲的曲糖化力低,并且几乎没有酵母菌。通过高温堆积,微生物在消长过程中相互利用,以达到代谢产物具备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和,回味悠长的目的。
(4)入窖发酵
堆积发酵完成后,把酒糟铲入窖坑进行封存,即开始入窖发酵,为期一个月。窖坑有3-4米深,能装15-20甑酒糟。每次入窖发酵时会泼上一轮的尾酒,目的是调节酒糟的水分含量,再次发酵增香以及滋养微生物。
三、第二轮下沙
四、七次取酒
五、贮存勾兑
茅台酒分3种酒体:酱香、醇甜和窖底。七次取酒,酒体色、香、味各有区别。第一、二次出的酒酸涩辛辣,第三、四、五次出的酒最好,称为“大回酒”,第六次得到的酒为“小回酒”,第七次的酒为“追糟酒”,发焦发苦。根据不同轮次、不同酒度、不同香型、不同酒龄,可演变出100多种基酒酒样。
新取出的酒要装入陶瓷坛中封存,形成基酒。第一年进行“盘勾”,就是按照酱味、醇甜、窖底三种味道进行合并同类项,然后再存放3年。3年后,按照酒体要求进行“勾兑”,即使用不同基酒,按照不同比例勾兑。
勾兑时还要使用口味独特的调味酒和不同年份的老酒。茅台酒勾兑一直是酿酒过程中比较神秘的工序,酿酒师凭借自己的味觉进行搭配,把不同轮次的酒调在一起,寻找味道之间的平衡与层次感。
六、包装
如果有化验设备,按标准调就容易些;如果凭人口来尝,调整口感较难。你可以加入部分固态发酵酒,来增加酒的醇厚感;加入一些酒尾来调整酒中的酸。散装酒,调整到国标2级就行,指标比标准稍高一点
不能喝。自酿酒在原料选用、酒曲调配、发酵工艺、提纯洁净等工序上,都有可能存在不规范不正规的问题。而头酒和尾酒,又恰恰是酒体杂质和有害物质析出最多的两道环节。如果一旦工艺存在问题,则喝后轻者出现身体不适,重者还有可能引起酒精中毒等症状,非常不建议喝。
一般来说,酒精度在25到45度之间的白酒为低度酒,而酒精度在45到68度之间的白酒都可以称为高度酒。而诸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名酒所主打的高端产品都为50度以上的白酒,高度好像真的是优质酒的一个必备条件。且每种香型都有其经典的度数,如酱香酒的经典度数为53度,而浓香型的为52度等,其经典度数都为50度以上。
所谓经典度数就是指在这个度数时,乙醇分子与水分子缔合得最紧实,酒体最为饱和,而且结构也相对稳定,更适合存放,才能越存越香。故这也是众多优质白酒都为五十度以上,53度飞天一瓶难求,而43度的唾手可得的原因了。但是,并不是就能说明低度酒多为酒精酒,优质的低度酒其工艺要求要比高度酒更为繁琐!
二是有的白酒其因酿造工艺不同而导致酒的度数根本降不下去,如茅台酒,其所取的七轮次酒的度数都大于52度,但是大家都知道,茅台酒除了主打的53度飞天茅台外,像43、38度的低度飞天也有。而想要降度,就只能选择加浆即加水,并不会说是加入低度食用酒精去降度。
所谓加浆降度,就是加水,但是不仅对所加的水有要求,对加水后如何大程度上保存酒原有的风味也是有所要求的。由于白酒因加水降到45度以下时,酒液中的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等高级脂肪酸酯或杂醇油会被析出,使酒体变得浑浊。
而为了保持美观,使酒体恢复清澈透亮,需要通过吸附、过滤等方法来使酒体恢复原样。但是吸附、过滤也会将酒体中一些风味物质带走,故白酒就会缺香。而优质的低度白酒其所用的降度技术不仅能大幅度减少这个缺香问题,在最后还会加入酒样来对酒体风味进行补充勾勒,但是酒精与水的比例还是变了,喝了后感觉比高度酒水也是难以避免的。
故就此来说,高度与否跟是否为粮食酒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好酒多为高度酒而已。食用酒精的度数能高达98度,且加水、加香精也不会使它变得浑浊。想要多少度的白酒还不是手到擒来,那你也不能因为其度数高,所含的食用酒精多,就觉得它是粮食酒吧。
原酒是刚酿造出来的高度酒就叫原酒。
基酒又名酒基、底料、主料。在鸡尾酒中起决定性的主导作用,是鸡尾酒中的当家要素。完美的鸡尾酒绝不是基酒的独角戏,需要基酒有广阔的胸怀,能容纳各种加香、呈味、调色的材料。与各种成分充分的混合达到色、香、味、形俱佳的效果。选择基酒首要的标准是酒的品质、风格、特性,其次是价格。理想的酒是用品质优良、价格适中的酒做基酒,既能保证利润空间,又能调出令人满意的酒。如何选择什么样的酒来作基酒,是需要有一定的技巧。
酒尾是酿酒过程中,最后出的酒叫酒尾,由于度数过低,在搅拌酒曲的时候就当水用了。
原因有以下:
1、当地消费者习惯喝高度酒或者烧酒。
2、当地的酒中兑了食用酒精。
3、发酵时粮食表面的杂菌感染引起钝化作用,造成酒味淡。
4、由于催陈宝的陈化作用,所以酒味醇厚。
解决方法:
1、做50度以上故乡醇(看公司配方书)不催陈,对比当地传统酒;
2、加入酸类微量物质,如醋;
3、蒸酒时加入香料或中草药混蒸;
4、结合当地饮酒习惯,将传统工艺蒸馏完的一些新鲜酒糟放置酒度可调锅盖中放陶瓷球的地方,进行串香蒸馏(如米酒则加入锅巴或炒米串蒸);
5、酒基中加入增辣剂;
6、在发酵当天加入2%洗净去皮捣烂的芋头;
7、用20度左右的尾酒在发酵第八天加入酒醅一起发酵(用量为粮食重量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