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茅台酒酒瓶背标有两串数字,一串是有机码、一串是物流码。大家别小看这两组编码,它们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接触过茅台酒的朋友都知道,茅台酒背标上有一个小标签,上方有茅台酒的物流码,下方标有有机码,是茅台身份的象征。
那么这两串数字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如何从茅台的物流码、有机码辨别酒的真假呢?
茅台的物流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茅台的物流码,就是指茅台酒瓶标签上条形码下面的一串数字,它记载了茅台的身份,是鉴别茅台真假的重要工具。
物流码集防伪、追溯为一体,可以追溯该瓶茅台酒的出产信息以及相对应的经销商。通常情况下,一箱茅台酒箱子上的物流码和酒瓶上的物流码是一致的。如果有损坏,则会用全是零的条码代替,但是一箱不会超过两瓶。
物流码是手工贴上去的,揭开物流码表层可看见一串蓝黑色数字,共16个数。这组数字具有唯一性,且不可重复查询。由蓝黑颜色组成具有唯一性、且不可重复查询的16位数字,如下图:
通过这串数字,不仅可以轻松辨别茅台酒真伪,甚至能查到是哪个经销商卖的。
所以千万别小看这小小一串物流码,其实大有作用,它可是一瓶茅台身份的象征。
另外,今年1月底,茅台已经启用了新版物流码标签。与旧版物流码标签(瓶码箱码相同,均为10位)相比,箱码升级为12位,瓶码升级为16位、为一瓶一码,箱码对应绑定箱内所有瓶码,以上信息在出厂前均已记入系统。在销售终端,销售人员通过扫码设备可识读茅台酒箱、瓶绑定信息。
在保证加密算法以及现有的数码规则的基础上,新版物流码标签的使用,让每一瓶茅台酒拥有单独的、唯一的“身份标识”。
什么是有机码?有机码的作用?
有机码是有机产品必须要展示的一个东西,这个是国家强制规定的。任何企业只要获得了有机产品的认证就必须要遵循。
每一瓶茅台酒的有机码都是独一无二的,茅台有机码从2012年10月份左右开始使用,一直延续至今。
茅台有机码一共由17位数字组成,那么这些数字究竟代表什么呢?
1、认证机构代码(前3位)
认证机构代码由认证机构批准号后三位代码形成。
其中,内资认证机构为该认证机构批准号的3位阿拉伯数字批准流水号;外资认证机构为:9+该认证机构批准号的2位阿拉伯数字批准流水号。
2、认证标志发放年份代码(2位)
3、认证标志发放随机码(12位)
该代码是认证机构发放认证标志数量的12位阿拉伯数字随机号码。数字产生的随机规则由各认证机构自行制定。
另外,在有机码前面必须备注上“有机码”三个大字。
每一个有机码都是独一无二的,相对的每一瓶茅台也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发现一箱酒里面有重复的有机码,那一定是假酒。
如何从物流码、有机码辨别真假?
茅台造假严重,每一处细节都有可能称为辨别真假的关键。通过物流码、有机码鉴定茅台酒真假,主要检查以下九点:
1.检查标签上的logo上是否有网格
从2011年下半年年开始,物流码标签上logo的蓝色部分有清晰的网格,如果没有网格或者网格不清晰,则可能为假酒。
2.有机码在2012年6月后才开始出现
2012年6月之前,所有的茅台(包括飞天茅台和五星茅台)都是没有印有机码的,直到2012年下半年瓶身才出现了喷印的有机码。
所以如果是2012年以前的茅台上出现了有机码,那一定是假酒。
3.不同时期的有机码数字粗细不同
2012年到2013年的有机码都是细一点的字体的喷码,也是大家俗称的细码,从2014年才开始使用加粗字体来喷码。
但是2014年到2017年间,茅台有机码是粗细交叉使用的,这一阶段的茅台酒不能依据粗细直接判断真假。
4.有机码和物流码摸上去有凹凸的立体感
茅台瓶身上的物流码与有机码的字体都是由茅台公司特别制作,为了防止其他人造假,有机码和喷码数字上特别设计了颗粒感,用手摸上去能感觉到凹凸的立体感。
假酒的有机码是由机器平面印上去的,通常都没有立体感,摸上去也没有凹凸的触感。
5.“大肚7”大多为假酒
2009年2月23日茅台物流码开始启用,数字7竖线部分由弧度,俗称大肚7,一直沿用到2010年下半年。但是从2010年底,茅台物流码的数字7部分全部改为直线,俗称直线7。
所以如果你买到2011年以后物流码、有机码上还是大肚7,则是假酒。
号外:不懂酒的四种表现。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酒作为中华民族历史和精神文化的载体,在国人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中国是酒的故乡,白酒伴随了中国人一生的成长。一年一生,中国人始终离不开酒。可是,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喝懂酒。
表现之一:“我要真酒”
一般喝酒的人心里最爱想象的就是“这是不是假酒”。越是知名品牌越是不放心。也对,买了假酒,不仅经济上受损,面子上更受损。
对于假酒,在中国经济不发达的时期,确实出现过喝假酒致死人的重大事件。那时候,经济不发达,买酒靠指标的时代,酒是奢侈品。在市场经济初期,酒被放开,但是在粮食依然匮乏的情况下,受高利润的诱惑,工业酒精勾兑的假酒的确让很多人谈酒色变。
中国发展到今天,工业酒精勾兑的假酒早已不可能出现,目前市场上的白酒造假主要有三类:即低仿、中仿和高仿。低仿酒就是用劣质酒冒充市场流通较快的低端酒出售;中仿酒主要是用低档酒冒充中高档酒出售。而高仿就是用尽量逼真的包装、尽量相近口味的中低档酒,来冒充高档酒。所以,所谓的“真”,主要是指品牌是真的,而不再指品质问题。
表现之二:“现在的酒都是酒精勾兑的”
首先,谈谈勾兑这个词。感觉大家真的冤枉了勾兑。说通俗一点,其实每个家庭每天都在勾兑,是什么?对,做饭。比如说一盘酸辣土豆丝,你不可能什么都不放,仅仅把土豆直接放到锅里干炒怎么行,必要的油、盐、醋、味精你必须要放吧。做饭就是在勾兑美味,难道勾兑出来的美味你就不吃了。所以,引用到酒行业,勾兑不是贬义词,它恰恰是白酒成品一道最重要的工艺,是中国酒道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那么白酒的勾兑还有什么神秘可言?!再举个例子,以大家熟悉的茅台为例。
看完茅台的勾兑,是不是感觉勾兑师和神厨、美味专家一样。其实,勾兑在每个酒厂都是非常重要的部门,没有勾兑大师精心的搭配,哪来这么多的美酒让人称赞。
有人又说了,听说哪个酒厂经常从外地拉酒,我想说,你家的味精、盐难道也是你自己生产的,不用买吗?每个酒厂烧出来的酒就像是你家地里种出的白菜,要做出美味,还必须要买很多的调味酒和陈年老酒,看到从外地拉来酒就是酒精吗?
表现之三:“这个酒喝了上头”
导致喝酒后头痛的原因很多,也是因为自身体质原因,还有一部分是酒体内微生物原因引起。在我们饮用的酒中,生物胺是大范围存在的,生物胺是生物活性细胞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调节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及生物膜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常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及食品中。经过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分析测试,在我国市场上常见的酒品分类中,白酒含有的生物胺含量最低,在1-2.5mg/L左右,而含量最高的黄酒中生物胺含量则高达39.27-241.07mg/L。这样我们就很好理解啦,大家经常说“黄酒后劲最大”,容易头痛,原因就是黄酒中的生物胺含量最高。
所以,不能因为喝酒后头痛就直接给判定是假酒或者劣质酒。往往喝酒之后让人头痛的酒才是真正粮食酿造的酒,因为生物胺存在于粮食中。
表现之四:“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
其实,这句话恰恰反映的是目前不正常的酒桌文化。
曾几何时,酒桌上谈项目、办事要靠吃喝等歪风邪气盛行,觥筹交错之中,潜规则、利益输送等暗度陈仓,出现“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的现象,“酒桌办公”成为一些干部对上争取项目和资源,对下吃拿卡要、寻租牟利的重要工作方式,有的地方甚至直言“接待也是生产力”。这种风气蔓延起来,社会上就开始流传“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以至于国家颁布了限酒令。似乎所有的问题都是因酒而起,这不免为中国的酒业经济产业蒙上冤屈。
再加上无论是商务接待还是各种场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等等一些流传语的运用,使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酒文化越来越被扭曲。
更要命的是酒行业本身也成了这种歪风的推动者,为了能卖出更多的酒,大口喝酒、各种干杯法的推广,看似豪爽,实则是加剧了酒风扭曲,不但没有把中国酒文化发扬光大,反而留下了很多污点。在这些不正之风的推动下,很多人都有过醉酒后的难忍,于是出现了各种对酒的反面言论,因此可以看出这些不正之风的危害。
那么,正确的“敬”和“醉”在酒风中是什么样的?
“敬”大概分为文敬、回敬、互敬、代饮、罚酒。其中,罚酒在酒桌文化上被大家利用最多。实际上,罚酒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也不免带点开玩笑的性质。为了劝酒,酒席上“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以至于“罚酒”被大肆利用,成为了很多人醉酒的原因,致使酒多了更多的罪名。文明罚酒,杜绝恶意罚酒,是酒道文化所提倡的一点。
“醉”,很多人都尝试过,相信没有几个人说“醉”后是舒服的。其实,在古代,“醉”为“陶醉”,美得感受,这才能真正叫饮酒的享受,体味人生的快感。老友见面一醉方休,不醉不归,均指喝美才止。
每年网络都会统计出当年的流行语,而且年年都不同,但是对于白酒的消费者群体,上面那些劝酒、饮酒语又是长久不衰的流行语,这很有一种讽刺意味。
中国酒文化发展到现在,白酒的真正魅力却被一些不正的酒风所曲解,正确科学的中国酒道文化从来没有被系统地的整理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