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4场,主要向大家介绍2024年上半年商务高质量发展情况及下半年重点工作,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本场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烟台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由如林先生;烟台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宋晓文先生;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海怡女士;山东港口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东辉先生。
下面,请由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烟台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由如林: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今年以来,面对万亿之城开篇之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商务局瞄准在全国有更大影响、全省创更多经验、全市树更优品牌三个定位,聚力解决群众所盼、企业急需的实际问题,用心助企、暖心服务,争政策、夯基础、谋长远,推动主要商务指标稳健运行、稳中提质、稳中向好。上半年,全市社零额完成1776.3亿元、居全省第三,增长4.8%、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完成2174.8亿元、居全省第二,其中,出口1323.3亿元、增长3.5%;实际使用外资12亿美元、居全省第二,对全省贡献度达到15%、创十年新高。
一、上半年商务高质量发展情况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下步,市商务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以创新的理念、改革的思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开拓新路径,培育新动能,畅通双循环,奋力推动商务各项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为加快打造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贡献更多商务力量。
(一)在全域消费上再加力,全力惠民生、助企业、促发展。培育壮大消费市场,精心举办秋冬消费季、“网红烟台行”等大型消费活动50场以上,全面释放100场以上展会活动的消费潜能。大力发展服务消费,聚焦餐饮住宿、家政服务等领域,聚力提升服务品质,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加快实施以旧换新,全力推动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让群众享受更多实实在在的优惠。创新打造消费场景,放大2024山东夏日“以旧换新”消费季暨“国潮臻品馆”烟台周活动带动引领效应,携手区市打造富有本地特色、具有城市烟火气的消费场景,全力发展高品质、受欢迎、可持续、可夜留的消费业态,全面叫响“‘参’入烟台拥‘鲍’大海”消费季活动品牌。
(二)在固稳提质上再加力,全力优服务、拓市场、稳外贸。大力拓展市场规模,坚持深耕日韩、巩固欧美、拓展“一带一路”,攻坚突破东盟市场,持续放大外贸稳规模优结构、青岛海关支持烟台外贸30条等政策红利,助力企业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全力服务实体企业,深入实施“双百计划”,“一企一策”帮助解决难题,稳住百强企业增长面。鼓励更多中小企业上线营销、集体出海,全力开展产能合作、技术合作,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大格局。着力壮大新兴业态,以日韩消费品集散中心、公共海外仓建设为抓手,做大做强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推动更多企业开展跨境贸易。持续壮大金、银、铜、铁、原油、煤炭混配业务,加快打造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
(三)在区市一体上再加力,全力抓融合、强招引、提质效。全面推进“四链”融合,凝聚各方力量,组织区市、市管企业、“链主”企业精准开展境内外招商,办好系列展览会、招商会、研讨会,持续放大“引龙头、补链条、壮集群”效应,加速构建产业垂直生态。全面构建招商网络,积极组织参加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新加坡山东周等国家、省级招商活动,持续集聚新加坡、中东、东南亚、港澳等境外商协组织、侨商、友城等多方资源,拓展烟台朋友圈。全面落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系统集成,用好商务部首批、全省唯一外资政策直报试点平台,对重点企业市县一体跟踪服务,确保早落地、早到资;对有留存利润的企业进行梳理走访,推动企业增资扩股,为烟台发展、县域壮大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四)在改革创新上再加力,全力作示范、提能级、走在前。做大省级园区,加快实施园区“二次创业”,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瞄准1-2个主导产业开展招商竞赛。加快建设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为全国海洋建设趟出路子、作出烟台示范。做强自贸综保,全面放大自贸区、综保区政策集成效应,深化落实山东自贸联动创新,推动自贸区烟台片区与海南自贸港深化合作,开展海洋经济等集成式改革,力争制度创新成果保持全省领先;全力申建龙口综保区,夯实开放发展基础。做优特色园区,立足国别特色,进一步提升中韩、中日产业园、国际招商产业园发展能级,打造更具特色和竞争力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我的发布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感谢由局长的全面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名称。请大家举手示意我。
胶东在线:
烟台海关在服务烟台外贸高质量发展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烟台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宋晓文:
上半年,为积极应对外经贸形势变化,推动烟台外贸高质量发展,烟台海关强化政策赋能,积极争取青岛海关出台支持烟台外贸发展30条措施,深入开展“关企面对面”“三敲门”系列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强化政策供给,全力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关区首批实现跨境电商税款电子支付和担保电子化,率先开展跨关区退货试点,推动建成综保区退货中心仓,优化市场采购“通关一体化”模式,助推“全国日韩消费品集散中心”建设。积极支持争取扩大矿石混配品种及规模,深化“先放后检”“即卸即检”等便利措施,推进“智慧混铜”项目建设,协同打造“区域性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全力推进莱阳预制菜评议基地建设,推动栖霞水果评议基地加入黄河流域技贸基地联盟和上合组织国家基地联盟,为烟台优势农产品产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开拓国外市场保驾护航。探索“外轮维修+加工贸易”监管新模式,助力完成30万吨超大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船”修改造业务,支持我市海工装备及船舶制造业全产业链发展。引导企业发展游戏机全球维修业务,实现从“贴牌加工”向贸易服务延伸,打造游戏机全球制造维修双中心。
发挥职能优势,不断提升港口发展能级。先后与烟台港、烟台机场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建立健全常态化合作机制。助力烟台机场二期顺利投入使用,打造旅客通关全链条智慧监管体系,实现监管智能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旅客通关速度提升50%。推动机场公用型保税仓库正式揭牌,有效弥补烟台机场保税功能空白,促进航空枢纽建设。畅通中非双向物流通道,以“提前申报、船边直提”模式加快进口铝钒土通关效率,优化“件杂货出口监管”一揽子措施,实施件杂货分类监管、集中查验,助力烟台港稳居中国对非贸易第一口岸。支持“商品车物流基地”建设,量身定制“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中韩海上高速公路”政策组合包,探索实施“专用框架运输商品车出口”新模式,助力烟台港商品车国际转运规模居全国首位。
凤凰网:
今年以来,外汇管理局烟台市分局在丰富外汇政策供给、持续提升外汇服务水平等方面推出了哪些创新举措和外汇服务产品,取得了哪些成效?
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海怡:
今年以来,外汇局烟台市分局按照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要求,统筹促便利和防风险,大力推进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持续提升跨境人民币和外汇管理服务水平,切实提高用汇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助力烟台涉外经济在万亿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不断丰富外汇政策供给,让便利化新政更“硬核”汇税合作再扩围,在全省率先实现优质贸易企业税务外汇互认。在省内首创服务贸易对外支付税务备案电子化的基础上,外汇局烟台市分局与烟台市税务局就优质贸易企业互认达成协议,实现推送优质企业出口退税“绿色通道、更快到账”。目前,30余家享受外汇便利化的优质贸易企业成功“出圈”到税务领域,享受税务的绿色通道。系统性改革再升级,银行外汇展业试点业务量居全省首位。银行外汇展业试点是外汇局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的全新改革举措,是对银行外汇展业的基础性、框架性变革。客户可凭纸质或电子指令直接要求银行办理外汇业务,免于事前单证审核,实现外汇业务“秒申请、分钟办”。试点以来,辖区共办理试点业务5千余笔,金额12亿美元。
便利化改革再提速,各项改革业务领先全省。在科技金融领域,指导银行按照外汇新政为2家H股公司调回增发资金30亿港元,投入生物技术等领域。在普惠金融领域,持续推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增量扩容提质,前7个月推动全市9家银行支持380家企业办理便利化业务4.3万笔、金额112.6亿美元,金额稳居全省首位。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继续领跑全省,试点以来办理业务4729笔、金额25.1亿美元,业务金额占全省比重超过37%。在数字金融领域,在全省率先落地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试点,前7个月累计办理101笔业务、金额合计1642万美元。
持续提升外汇服务水平,倾力打造“爆款”产品
当好外汇“保姆”,大幅提升外币支付服务能力。打造“一区一圈两窗口”支付样板,组织银行、支付机构在黄渤海新区、重点商圈、机场、港口等场景深入推进综合支付示范服务区建设。截至目前,在四星级以上酒店等重点场所设立外币代兑机构27个,外币兑换服务点达到404家,实现外币兑换网点及代兑机构“双增长”。
打造智慧场景,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融资继续保持全省首位。依托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打造“融资+智慧+场景”模式,撬动海关、银行、信保、港口、铁路等六大数据源,提供“中欧班列齐鲁号”“港云仓”等5个场景融资服务。试点以来,辖区累计融资达167.6亿美元,占全省43%,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新增“源头活水”,外贸引导再贴现规模居全省第一。充分利用央行再贴现政策工具的低成本优势,为优质企业量身定制“便利化+金融支持”产品,支持外贸企业发展。前7个月,办理外贸引导专项再贴现金额39.1亿元,支持外贸企业103家次,大部分资金成本不超过2%。
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增量提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企业,拓展业务“首办户”,支持自贸区人民币跨境使用。前7个月,全市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756.2亿元,同比增长33.5%,在涉外收支中的占比为31.8%,同比提高10.4个百分点。
中国山东网:
2023年,烟台港打造的中非双向物流黄金大通道全程物流解决方案入选了“2023物流与供应链(中国)解决方案”优秀案例,今年以来,烟台港是如何依托该通道助力烟台市外贸高质量发展?
山东港口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东辉:
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建设的15个港口之一,山东港口烟台港紧跟国家战略发展,积极探索“海外拓展”战略,开创高水平合作模式,加速建设“一带一路”中非双向物流黄金大通道始发港和“中国制造”对非主力出海口,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铝土矿进口第一大港和中国对非贸易第一口岸,为烟台市高质量发展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了澎湃动能。
作为我国铝产业重要的进口原料,在烟台港与魏桥创业集团长期的合作过程中,铝土矿逐步发展成为烟台港的支柱性业务和压舱石货源,是烟台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重要支点。2014年,为保障国内铝土矿供应,烟台港会同魏桥集团以及海运承运商韦立集团三方携手几内亚UMS组建“赢联盟”,先后开发建设几内亚博凯港口项目、几内亚金波港口项目,分别于2015年、2021年正式投产,突破性构建以烟台港为枢纽,从非洲矿山到中国终端厂家的铝土矿“海河+海铁”全程物流链条,为我国铝业原料安全保供提供有力支撑,塑造了业界合作典范。2023年,烟台港铝土矿年吞吐量超1.2亿吨,稳居全球铝土矿进口第一港,西港区供应链枢纽型铝土矿码头入选“世界一流专业化码头”。同时,烟台港利用进口铝土矿船舶的返程运力,精准对接非洲经济建设需求,在“重来重回”上持续发力,将钢材、水泥、工程机械、小商品等生产生活资料运往非洲,成功开辟出一条非洲几内亚到中国山东之间的“海上丝绸之路”,稳居中国对非贸易第一港,“中非双向物流黄金大通道全程物流”入选“物流与供应链(中国)解决方案TOP30”优秀案例。
感谢黄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各位记者朋友!
商务工作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希望大家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充分发挥各自平台的传播优势,把这一系列务实举措和取得的亮点成效宣传好、报道好、解读好,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会后可以联系背景材料里提供给大家的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