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分析图书馆开展古籍宣传推广工作的现状,提出要着力加强古籍大众传播,并分析了当前图书馆开展古籍大众传播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提出加强古籍大众传播的策略和建议,包括强化“大众传播”理念,挖掘古籍内容,创新传播形式,拓展传播“朋友圈”,构建图书馆自媒体传播矩阵等。
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做好古籍普及传播。加大古籍宣传推广力度,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做好古籍大众传播。”[1]笔者认为,图书馆开展古籍宣传推广工作有许多方法,其中最重要就是开展古籍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2]。图书馆开展古籍宣传推广工作需要强化“大众传播”理念,依托大众媒介,面向大众开展古籍宣传推广工作,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黄凌分析图书馆古籍推广现状后指出,目前古籍宣传推广仍然存在内容缺乏吸引力,推广内容趋于简单化,以读者为主体的意识不强,推广范围较为狭窄等问题[7]。陆思晓等人认为,图书馆古籍保护宣传工作仍存在活动零散、宣传效果差、活动形式和内容单一、缺乏对读者反馈的调查等问题[8]。笔者认为,图书馆开展古籍宣传推广工作,存在对做好古籍“大众传播”工作不够重视的问题,宣传推广成效有待提升,图书馆要强化以古籍“大众传播”为导向的古籍宣传推广活动。
图书馆开展古籍宣传推广有多重目标:一是面向社会公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二是提升古籍利用率,发挥古籍的积极作用;三是展示古籍工作成绩,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要实现这三个目标,特别是实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目标,图书馆古籍宣传推广工作必须面向全社会,不能局限于校园、学术圈、古籍圈、图书馆界等特定范围,必须采取更富有吸引力、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广方式。
图书馆主要依托大众媒体进行大众传播,当前党和政府重视弘扬传统文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公众需求不断增加,大众媒体对开展古籍宣传推广工作具有更强的主动性、积极性,这些都为图书馆做好古籍大众传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其对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古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深邃的先哲思想、道德精神、历史智慧……近年来学校教育不断增加传统文化内容,大中小学生对古籍的认识不断加深,学习了解古籍的愿望、需求不断增强。大众媒体推出了一批优秀的传统文化节目,如《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等,引发了收视热潮,社会公众对承载中华文化精髓的古籍的兴趣不断增强。
图书馆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条件,以“大众传播”理念指导古籍宣传推广活动,加强对古籍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内容的挖掘,加强与大众媒体的合作,加强自媒体平台矩阵建设,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地做好古籍“大众传播”。
社会公众了解认识、阅读鉴赏、学习利用古籍存在门槛,图书馆准备宣传内容、宣传素材时,要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词汇、学术表达、干瘪式语言,这样的内容只会让普通公众无法理解,对古籍失去兴趣。要立足于社会大众的认知和感受,挖掘古籍内容、典故、名句、作者等的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内容,用当代大众能够接受的通俗、生动的话语进行传播。图书馆可以邀请媒体一起策划,新闻媒体对公众的阅读喜好、新闻产品的传播力等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帮助图书馆挖掘古籍传播的“亮点”“看点”“新闻点”。
图书馆要着力开发古籍传播形式,借助新媒体平台,利用新传播形式开展工作。首先,可以加强古籍短视频创作。短视频创作门槛不高,资金投入相对较小,具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加强古籍活动的视频直播。通过多媒体、多平台进行直播能够有效扩大古籍活动的受众面。新闻媒体对古籍类展览等高品质文化活动也很感兴趣,图书馆可以主动邀请媒体进行直播。最后,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古籍“活起来”。结合智慧图书馆建设、古籍数字化建设,设立专门项目,对古籍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建设古籍知识库、AR/VR体验项目、互动游戏,以可视化的方式活化古籍知识,以互动游戏的方式增强体验感,激发读者的兴趣。
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语境下,做好古籍大众传播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图书馆界在开展古籍宣传推广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大众传播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图书馆要利用当前宏观政策的支持、信息技术的支撑、公众需求的增加等良好条件,着力强化古籍大众传播,以“大众传播”理念指导重构图书馆古籍宣传推广工作,遵循大众传播规律,推进古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