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的企业销售额实际增长超过20%、78%的企业销售额有不同程度增长、近三分之一的品牌商认为今年的销售额能增长50%以上……哪个行业的发展有那么夺目的成绩?答案揭晓后并不意外:孕婴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孩子的钱好赚”。
前几天,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的第17届CBME中国孕婴童展、童装展(以下简称CBME中国)上人头攒动,除了专业参观者外,也不乏现场“打样”的娃爸娃妈。琳琅满目的参展商品让人颇有购物欲望,主办方针对近3500个孕婴童品牌、代理商和经销商的调查也显示出,业界普遍看好孕婴童产业的发展前景。
不过,虽然父母们愿意为孩子花钱,甚至准父母也不惜早早为未来投入,但消费升级和“新零售”已经给孕婴童产业带来了变化,“创新”成为绕不开的关键词。
消费升级需要产品升级
欣欣向荣的市场背后,是消费者对更好产品的期待。
惠氏营养品大中华区总裁瞿峰以婴幼儿奶粉为例分析,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契机,预计2020年行业年销售额将突破千亿元大关。但是,市场容量增长也伴随着消费者要求的提高,传统产品未必能赢得那些“把最好的给孩子”的父母的心。以婴幼儿奶粉为例,不仅越来越多的妈妈坚持母乳喂养,即便不得不选择奶粉,也对奶粉的构成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惠氏也于近日启动了“赢变2020”计划,核心就是产品和运营模式的创新。
瞿峰还举例说,惠氏最近上市了“启赋有机”这款新产品,是全行业第一个OPO分子结构接近母乳配方,通过“亲和人体科技”,使奶粉配方更接近母乳,从而为追求高品质标准的消费者以更多选择。
生产童车的乐瑞婴童中国区副总裁郑展望则认为,现在的消费者注重个人化,自我意识强,追求时尚。消费水平提高后,对母婴用品也提出了新要求,比如要有适合出游的轻便可上飞机的童车等。针对这些市场需求,乐瑞也在做探索,新研发的轻量型折叠推车系列是他们对这一市场新需求的迎合。
“非传统母婴”需求见长
与此同时,孕婴童产品的内涵也在扩容,奶粉、纸尿裤、童装等已经不足以代表孕婴童市场,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发现,一些“非传统母婴”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量在增加。
在展会现场,非传统母婴商品专区非常热闹。根据主办方的布局,这里有活色生鲜、乐活美妈、乐教体验、乐享户外四大板块,提供的服务也让人惊叹:孕婴童市场的产业链居然那么长。
比如,在乐活美妈方面,除了针对准妈妈、新手妈妈的营养品、服饰外,还有各种身体保健、产后修复等服务。云南登康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能才说,这些服务体现了新生代妈妈群体消费需求的变化。吉林省米氏孕育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米洪峰也表示:“顾客的要求越来越细化,门店自身也有拓展商品的需求,我非常看好这些非传统模式的商品。”
在乐教体验方面,有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宝宝的教育产品或服务,包括智能机器人、线下线上教育课程等。iBaby中国区CEO徐永认为,家庭消费正迎来“智能时代”,婴幼儿教育也需要软(服务)硬(硬件)结合,所以他们这次带来了全新设计的婴幼儿互联网智能教育产品。
“新零售”中母婴店商机会不小
与销售其他产品的实体店不同,母婴店商受电子商务的冲击没有那么明显。在CBME中国主办方进行的调查中,母婴专卖店仍旧是消费者选购孕婴童产品的首选渠道。一些受访者表示,这么选择是因为品质可靠是他们对母婴产品的最基本要求,而他们感觉实体店的产品质量更有保障,同时有专业导购推荐产品,容易买到称心的产品。
但孕婴童品牌方透露,近年来在电子商务的投入增加,通过线上店铺实现的销售额也在增长。在这一背景下,母婴店商有必要用好原有优势,再结合“新零售”所涉及的互联网技术,保持自身在行业中的引领地位。
诸多孕婴童品牌商预测,今年孕婴童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点:新品牌还会不断涌现、更加注重品质和消费者需求、更加专注细分市场。与之相对应的,需要零售商加强和提高消费者体验和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并对门店进行升级和调整。
其中,针对市场对“非传统母婴”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线下店不妨引入健康营养(女性、成人营养品等)、非婴童专用零食或进口食品、美容美妆、月子会所、产后修复、孕产服饰等产品和服务,拓展原先的经营范围,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