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到4月15日,湖湘地理去往沩山、安化、沅陵、保靖、古丈、石门寻访湖南绿茶。茶盘中放置的茶正是来自这些地方,它们是沩山毛尖、安化松针、保靖黄金茶、古丈毛尖、沅陵碣滩茶。不同的品种和地域,不一样的工艺,造就了它们各自的味道。)
这一路饮下的春滋味有经验的茶农判断春茶的好坏,在我看来,相当于评价每一平方厘米的叶面上,积聚了多少清明谷雨的朝露,水雾和阳光,甚至,还有花香。如果,你在一杯茶里喝出一整片山林的清朗气息,一点也不会令我惊异。绿茶就是这么精微,博大。可以是最简单的日常形态,一撮粗叶,一把粗陶壶;也可以衍生出材质、器具、礼仪、程序……一整套文化体系。隐士、高僧、士大夫先是专注探究它的气质,尔后又期待这种气质能够被自己拥有。绿茶文化的背后,则是全世界的输入与输出。还是喜欢唐朝赵州和尚的“吃茶去”,他一连说了三遍。不就是让人专心去喝那一杯看似简单的茶嘛。我几乎没有在茶农的家里看到过精致的茶具。他们有时候拿一只缺了边的粗瓷杯,或者小碗,泡上新茶,盯着我喝上一口,然后急急问:“怎么样?”能怎么样呢?这一路饮下的春滋味,简直无法让人产生任何偏见。沩山毛尖、安化松针、碣滩茶、古丈毛尖……最新,最柔嫩的叶,还带着山林记忆,刚从枝头跌入人间,哪怕盛在最破的器具里,那里面也是春风浩荡,又一个簇新的自然啊。王砚
[NextPage]
(4月8日,沩山密印寺,90米高的千手观音俯瞰着一大片茶园——那里是湘茗茶业公司种植的几百亩“万佛灵茶”。)
(制作沩山毛尖的最后一道工序,用炭火烘烤茶叶。)
(吕洞村的龙先利和妻子杨梅茹在茶园采茶,他们家有五十亩黄金茶茶园。)
(访茶路线图)
(碣滩茶。)
(古丈毛尖。)
(安化松针。)
(吕洞村的黄金茶。)
(碣滩茶场位于湖南省沅陵县北溶乡碣滩村,大河沅江经此流过大河沅江经此流过。4月11日,当地村民正在忙于清明后的采摘当地村民正在忙于清明后的采摘。)
(4月11日,沅陵碣滩村,沅江边的这片碣滩茶茶园正是采摘的关键时期。)
(背着茶篓采摘青叶的村民。)
(放置青叶是有讲究的,需均匀铺开,透气。4制作碣滩茶的一道工序,用电锅炒青叶。)
(制作碣滩茶的一道工序,用电锅炒青叶)
(烘烤,通气管道上安装了温度计,以便精准地掌握气温。)
(4月11日,沅陵碣滩村制茶工作间。)
(要想安化松针冲泡时如银针般棵棵竖立笔直,手工搓茶整形是决定性的关键工序。“圆、紧、直,是基本标准。圆要圆得一点不能散开,直得像根针,才叫做到了极点。)
(4月19日,长沙韶山北路沁和会馆。对所访的沩山毛尖、安化松针、沅陵碣滩茶、保靖黄金茶、古丈毛尖进行品鉴。)
(1956年9月,安化县茶叶初制示范场全景。资料图片)
(安化,资江南岸。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里是大片的茶园。如今,安化黑茶给这座县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茶园变成了高楼。)
(中南大学茶文化教育示范基地主任曹进教授对我们所访的绿茶进行一一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