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统筹做好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前不久,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国及各地区、各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等工作,确立了组长、副组长以及日常工作组,这意味着国家层面的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成立,
统计核算工作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主要负责同志共同担任组长!
有关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国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能源局、国家林草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
工作组日常工作由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承担。
延伸阅读:
1、什么是碳核查
2、碳核查方法学
一个组织(机构)、一个区域(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数量如何判定,有监督测和核算两种方法。核算的话,要分行业,按照一定的标准体系方法学去盘查。那国内主要的温室气体核算方法有哪些呢?
1
国内温室气体核算体系
I.《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省级指南》共包括七章内容,与《IPCC指南》一致同样是按部门划分,分为能源活动、工业和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及废弃物处理。不同部门的清单编制指南分布在第一至第五章,对碳排放计量工作提供指南。除此之外还包括不确定性方法以及质量保证和控制的内容。
1.《省级指南》制定机构
我国政府层面组织的省级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工作源于2007年地方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编制。直至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文件要求启动审计清单编制工作。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气候司响应工作,组织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以及多所著名研究所、研究中心等多位专家进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的编制工作,以更快地满足各地方指定清单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
2.《省级指南》适用对象
《省级指南》与其他国际上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相比更适合我国在进行区域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工作时使用。主要表现在指南对于温室气体核算所使用的碳排放因子与《IPCC指南》中推荐的缺省排放因子不同。《省级指南》中给出的碳排放因子是针对我国国情进行修改,更加符合我国能源消耗结构具体情况的。即使是没有给出具体的碳排放因子时,《省级指南》给出计算碳排放因子所需的具体数值以及核算步骤,这些具体数值也更符合我国国情。例如省级指南中的化石燃料碳氧化率有具体针对不同部门有不同的氧化率,而《IPCC指南》中的碳氧化率则全部统一视为完全燃烧的情况,不具针对性。因此,《省级指南》完全是针对我国具体国情而编制的清单指南。
2
中国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1.制定机构
2.适用对象
该系列行业企业指南依据每个标准的不同,适用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或者其他独立核算的法人组织,企业需要核算和报告在运营上有控制权的所有生产场所和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该系列指南的行业分类是依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每个行业指南中都给出相应的适用范围供核算企业参考,且针对国内具体行业的特点给出了温室气体核算注意事项说明,因此该系列指南更加适应我国国情,是专门针对国内行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核算指南。
《CECS347:2014建筑碳排放计量标准》
《CECS347:2014建筑碳排放计量标准》(下文简称《建筑计量标准》)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机构等专家一同编制完成,于2014年12月1日开始施行,并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得到了应用和验证,为国家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申报管理平台以及建设建筑样本数据库打下了坚硬的基础。
1st:
1、《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2、《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3、《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4、《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5、《中国电解铝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6、《中国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7、《中国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8、《中国水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9、《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10、《中国民航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格式指南(试行)》
2nd:
1、《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2、《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3、《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4、《中国煤炭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3rd:
1、《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2、《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3、《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4、《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5、《矿山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6、《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7、《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
8、《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9、《氟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10、《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公共建筑运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
3
区域性核算方法
......
4
国外温室气体核算体系
I.《2006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2006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简称《IPCC指南》)是属于国家层面的核算指南,可以针对国家、企业、项目等不同核算对象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核算的标准和编制温室气体清单的指南。它是当前适用性比较广泛的标准,世界各国在制定本国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大多都以《IPCC指南》为准,为各国制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有较大的贡献。
《IPCC指南》由五卷组成,清单中涵盖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烃、全氟碳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第一卷是其他卷的综合指导的综述,给出了总体的清单编制步骤,包括为从初始的数据收集到最终的报告,并为每个步骤所需的质量要求提供了指导意见,属于一般性指导意见。第二卷至第五卷则属于详细指导,分别对应四个不同经济部门清单编制工作,包括能源、工业、农业土地利用、废弃物。第一卷与其他几卷形成交叉参照、互为补充的关系。
1.《IPCC指南》制定机构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简称IPCC),由世界气象组织(World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简称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NationsEnvironmentProgramme,简称UNEP)共同组建成的政府间科学技术机构。该机构主要负责获取关于应气候变化的各类科学和社会经济信息,包括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等。IPCC在碳排放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提出和构建碳排放量核算的范式与框架,公布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报告以及出版温室气体排放源的指导性清单并分别附带计算方法,这些研究成果影响甚广。
《IPCC指南》的编制由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特别工作组联合主席带领世界各国250多名专家组成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导小组,经两次专家评审后形成终稿,自发布后沿用至今。IPCC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各缔约方指定采用的国家清单编制方法,目前已得到国际的广泛认可。
2.《IPCC指南》适用对象
《IPCC指南》主要面向国家和区域层面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其中所采用的排放因子以及活动数据属于国家以及区域层面的数据。《IPCC指南》的碳排放方法是分五个经济部门计算碳排放的方法,目标是为帮助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履行汇报温室气体源的排放和汇的清除清单以及提交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义务,使各国在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时采用透明、可比较的方法,使之在进行计算时既不会高估也不会低估,并尽可能降低计算时误差。
II.温室体系核算体系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reenhouseGasProtocol)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核算体系,是由一系列为企业、组织、项目等量化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服务的标准、指南和计算工具构成,这些标准、指南、工具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是企业、组织、项目等核算与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础,以帮助全球达到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温室体系核算体系中温室气体涵盖京都议定书中的六种温室气体,能为企业或者减排项目提供温室气体核算的标准化的方法,从而进一步降低核算成本;同时也为企业和组织参与自愿性或者强制性的碳减排项目提供基础数据以及核算方法。
1.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制定机构
2.温室气体核算体系适用对象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是针对企业、组织或者减排项目进行温室气体核算的方法体系。体系的组成中最主要的是以下的三大标准:《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2011)》(下文称《企业标准》)、《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产品寿命周期核算和报告标准(2011)》(下文称《产品标准》)、《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价值链(范围三)核算与报告标准(2011)》(下文称《范围三标准》),这三个标准主要针对的对象在细节上有一定的差异,如表2-1所示。
《范围三标准》是《企业标准》的相互补充,增进了企业在核算和报告其价值链间接排放时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因此这两个标准的适用对象一致。而《范围三标准》和《产品标准》都采用价值链或者全生命周期的方法进行温室气体核算。这三大主要标准的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与相互补充的关系。首先,《范围三标准》是以《企业标准》为基础,补充规范企业标准中划分的核算范围中第三范围的温室气体情况,两者属于补充关系。其次,《产品标准》是面向企业的单个产品来核算产品寿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可识别所选产品的寿命周期中的最佳减缓机会。是前两个标准中作为企业价值链的核算角度上的补充核算标准,如图2-1。这三项标准共同提供了一个价值链温室气体核算的综合性方法,来进一步制定和选择产品层面和企业层面上的温室气体减排战略。
III.ISO14064、ISO14067
ISO14064目的在于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促进温室气体的计量、监控、报告和验证的标准化,提高温室气体报告结果的可信度与一致性。组织可通过使用该标准化的方法明确组织本身的减排责任和风险。以及帮助组织对关于减排计划与行动的设计、研究和实施。而《ISO14067: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和信息交流的要求和指南》是关于产品层面的标准,它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产品碳足迹的量化和产品碳足迹的信息交流。编制该标准的目的是通过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去量化一个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对结果进行标准化的信息交流。
1.ISO14064、ISO14067制定机构
2.ISO14064、ISO14067适用对象
ISO14064-1对面向组织层次上温室气体清单的设计、制定、管理和报告的原则和要求起到详细的指导作用,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温室气体排放边界、量化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清除、温室气体清单的报告和质量管理,组织内部审核的要求以及企业管理温室气体情况的具体措施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导。ISO14064-2是面向温室气体减排或清除项目进行温室气体管理工作的指导,包括确定项目监测基准线的确定、温室气体监测与量化的原则、项目绩效报告的要求以及帮助减排项目审定和核查。
ISO14067标准为产品碳足迹的量化与交流提供详细的原则、要求以及指南,核算的主要对象是产品或者服务在全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温室气体清除量。产品的种类可包括服务类、软件类、硬件类、加工材料或原材料。该标准也可以应用于部分产品碳足迹的量化与交流。该标准为政府或者组织提供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清晰、一致的量化和交流产品碳排放情况的方法。
IV.《PAS2050:2008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
1.《PAS2050规范》制定机构
《PAS2050规范》主要是由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StandardInstitution,简称BSI)为指导评价产品或者服务在全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而编制的规范。PAS(PubliclyAvailableSpecification)意思为该规范是公开给公众使用的规范,是一个严格遵循BSI规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指导性质的公开标准规范。制定《PAS2050规范》是为了实现一种用于评估各种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的统一方法,满足社会各界进行温室气体管理的需求。
2.《PAS2050规范》的适用对象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2022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
2022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英文:CleanEnergyExpoChina2022,简称:CEEC2022)是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氢能联盟、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中国贸促会建设行业分会、中国贸促会电力行业委员会、北京泰格尔展览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国际性清洁能源大型会展平台,定于2022年4月14日-16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馆)隆重举办。
本届博览会聚焦清洁能源,助推双碳目标,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生态圈”为主题,设置了八大展示区,分别是:光伏发电、光热发电、风力发电、氢能源及燃料电池、储能、输配电、综合智慧能源、绿电交易展示区,全面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生态圈大型会展活动,促进能源行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