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厅特供”“××会堂专供”“××局专用酒”……在金钱与权力交织的迷雾中,一些不法分子筑起“特供酒”“内供酒”的海市蜃楼,借此诱导人们消费、疯狂敛财。
近期,在“昆仑”专项行动中,浙江台州警方破获一起非法制售“特供酒”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捣毁生产、仓储、销售假酒窝点11个,查扣“特供”“专供”等假酒20余种1300余箱,摧毁了一条辐射全国的“特供酒”包产批销犯罪链条。
“所谓的‘特供酒’不仅侵犯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更损害国家机关声誉,无形中滋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从公安部获悉,针对当前冒用党政机关、军队等名义生产、销售“特供”“专供”等假酒犯罪突出问题,近期公安部已部署开展“净风”专项行动,有力遏制非法制售“特供”假酒犯罪活动,净化社会风气,维护党和政府、军队良好形象,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制售假酒地下网络浮出水面
某知名品牌商标、醒目的“特供”字样、配套的包材设计、相应的瓶身造型,二维码轻扫即现商品价格,纪念版礼盒增添一丝神秘感……犯罪分子精心设计这些要素,让一些消费者踏入陷阱。
“我花了140多万元囤货,竟然买到了假酒!”台州玉环居民李某从黄某处多批次购买百余箱高档白酒,后经鉴定均为假酒。接到报案后,台州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集中开展侦查工作。
经查,黄某为一家中小企业主,以“有外省特殊渠道直供酒”的名义对外销售假酒,销售金额巨大。
民警循线深挖,黄某的上家孙某进入警方视线。孙某是一家制酒公司老板,表面上正规经营自产酒品牌,实则“挂羊头卖狗肉”,通过转销“特供酒”等假酒牟利。
“孙某通过其上线白某拿货,白某通过寄递物流方式将货品销往全国各地。”玉环市公安局办案民警吕漳说,警方循线深挖,在外省发现一处制假窝点正在订单式生产多种假冒知名品牌白酒。
至此迷雾拨开,一个制售假酒的地下网络逐渐浮出水面,整个网络形成了涵盖货源组织、库房管理、话术营销、收款发货全流程的犯罪链条。
揭开“私人订制”销售假酒套路
“瞧瞧,××单位特供酒!这可是我一个朋友特意拿来送我的!要不是今天老哥在,这种好酒我可真舍不得拿出来……”
经查,孙某与白某的寄递物流往来,均没有采用真实身份,且收件人分散;当事人大量使用现金交易,嫌疑人还借用周边人的银行卡进行收账,具有多重隐蔽性。
多地同步收网摧毁犯罪网络
“这是酒厂领导亲属和挚交费尽心思才到手的非卖品”“这是酒厂专为特定单位定制的专享佳酿,市面上难觅其踪”……这是销售商惯用的话术。
近年来,对于市场上出现的所谓“特供”“专供”“内供”酒类,有关部门持续开展清理整治网络销售和宣传“特供”“专供”标识商品专项行动,持续加大打击力度,但依然有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摸清此案基本情况后,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专案组在全国多地同步开展收网行动,摧毁了这一犯罪网络。随后,专案组针对该案的又一生产窝点和包材供应源头开展第二波次收网行动,案件侦办全面告捷。
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维护好市场良好秩序。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要从正规渠道购买所需的酒品、食品,不要因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中国警察网北京4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