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网上传出茅台降价消息后,白酒股一片风声鹤唳。事实上,随着行业分化的加剧,以及连续三年价格上涨后亟待消化,非一线白酒企业正面临增长难题。今年上半年,西北地区的三家上市酒企就集体遭遇了业绩困局。
上市酒企业绩增速不及去年,“茅五洋”赚走七成利润
“茅五洋”作为国内最赚钱的三家白酒企业,赚走了A股酒企76.6%的净利润。其中,贵州茅台今年上半年净利润199.51亿元,同比增长26.56%。五粮液上半年净利润93.36亿元,同比增长31.3%;洋河股份上半年净利润55.82亿元,同比增长11.52%。与去年同期的业绩增速相比,“三巨头”的净利润增速均出现两位数放缓。
就行业业绩增速大面积放缓的情形,伊力特在半年报中的说法有一定代表性:“2019年上半年,行业内白酒消费已逐渐回归品质、回归理性的趋势。白酒企业之间的竞争体现出市场化、专业化以及细分化的趋势。公司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严酷市场环境。”
助推业绩涨价不是万能的,部分区域酒企掉队
某种程度上来说,白酒龙头的业绩增长与他们掀起的“涨价潮”有一定关系。5月20日,五粮液第五代普五出厂价上调,并且新旧普五终端建议零售价都达到千元以上。洋河也在5月下旬向经销商发出提价通知。
早年被称为徽酒“四朵金花”之一的金种子酒,今年上半年亏损3178.34万元。在公告中,金种子酒表示,亏损原因主要是由于白酒收入下降:一是消费快速升级,市场消费主流价位产品上移,导致公司百元以下价位产品市场份额萎缩,销量下降。二是主推产品金种子系列年份酒尚处于培育期,销售未突破上量且对公司整体业绩贡献度有限。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最近一轮白酒行业整合中,业绩分化已经由上市与非上市公司转至上市酒企之间。品牌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此消彼长的挤压式竞争很难避免。
西北地区三家A股酒企,两家业绩下滑一家暂停上市
上半年业绩出现下滑的三家酒企中,新疆伊力特、甘肃金徽酒两家出自西北地区。其中,伊力特净利润2.02亿元,同比下降6.38%;金徽酒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降14.37%。
一直以来,伊力特、金徽酒(603919.SH)、青青稞等西北酒企都不曾放过向外拓展的机会,只不过扩张进度不太一致。疆酒龙头伊力特近两年开始进军甘肃、浙江、西安和河北等疆外市场,不过从营收结构看,疆内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今年上半年,伊力特75%的酒类销售来自疆内,上半年其高档酒和低档酒收入有所增长,但中档酒销售收入同比减少33.09%。
在上市前后曾创造增长神话的金徽酒,今年也遭遇了业绩下滑,而且下滑幅度仅次于金种子酒。半年报显示,受市场开拓成本增加、中低档酒营收下滑影响,金徽酒上半年净利润为1.35亿元,同比下降14.37%。而事实上,金徽酒在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也在不少投资者的预料之中。毕竟在今年一季度时,这家公司就已出现了增收不增利。
*ST皇台(甘肃皇台酒业)是另一家西北地区的上市酒企,由于连年亏损目前正在努力“保壳”。在2016-2018年,*ST皇台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审计的净利润连续为负,且2017、2018年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连续为负,*ST皇台5月13日起被深交所暂停上市。如2019年无法达到恢复上市标准,皇台酒业将被终止在A股上市。
资深白酒营销人士黄宁表示,这几家上市酒企遭遇的业绩瓶颈是行业现状的缩影:一方面今年白酒行业的两极分化在加剧;另一方面西北白酒品牌在中档产品过于集中。就前景来看,中档白酒的竞争十分激烈。随着中间部分群体消费能力透支,中档白酒的需求也在放缓。
曾经要当“西北王”的金徽酒,陷入中档产品陷阱
与背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伊力特不同,金徽酒的历史颇具励志色彩。公开资料显示,金徽酒曾用名甘肃陇南春酒厂,是国内建厂最早的中华老字号白酒酿造企业之一。
2006年底,甘肃亚特投资集团对金徽酒业控股经营,并开始改革。2007年到2016年,这家在改革前几乎停产的酒企,营收从8000多万增至12.77亿元,业绩增长超过15倍,并在2016年3月,以每股10.94元的发行价登陆上交所。有人说,作为一家区域酒企,没有茅台的高端身价,又没有牛栏山的低端价格,金徽酒的发展的确要让人刮目相看。在兰州市场上,金徽酒一度处于垄断地位。
由于一路披荆斩棘,顺风顺水的金徽酒有意实施“西北王”战略,其是唯一一家明确提出深耕西北的上市酒企。不过,金徽酒的神奇并没能延续下去。2017年,一场媒体的数据作假质疑,打破了其高光形象。此后,金徽酒的舆论话题就没有停。今年其遭遇的半年度和一季度净利润下滑,均为上市来首次。
半年报中,金徽酒将净利润下降归于以积分、品鉴等非货币方式加大对渠道终端掌控及省外市场开拓,导致主营成本增加。此外,百元以下中低档产品占营收比重仍超过百元以上高档产品占比,且面向农村市场的中低档产品营收下滑,导致整体营收增速放缓。
除过开拓市场带来的成本增加,中低档产品营收下滑,是造成金徽酒业绩下滑的症结之一。据金徽酒公布的上半年经营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其低档酒和高档酒营收同比去年有所增加,而中档酒营收则同比下滑10.89%。
有分析认为,金徽酒将问题归咎于中档白酒,只说对了一半。更核心的问题是其在高档白酒方面布局迟缓,从而形成了产品结构“青黄不接”的现象。
金徽酒布局西北市场较早,“大本营”销售收入却下滑
客观来说,金徽酒对于西北市场的布局不可谓不早。三年前的招股说明书中,金徽酒就表示,已开始进入宁夏、陕西、青海、西藏等省外市场,正逐步成为西北地区强势白酒品牌。不过在甘肃以外,其面临的挑战并不像理想般美好。
陕西是酒品消费大省,西安则占到全省白酒消费量的20%以上,历来是众多酒水厂商争相竞逐之地。据金徽酒2018年年报披露,金徽酒在甘肃省外的销售子公司就包括西安销售公司、西藏实业公司等。那么金徽酒在西安市场上的表现如何呢?
华商报记者上周走访了西安市高新区、碑林区和雁塔区多家商超和烟酒店发现,金徽酒在市面上并不容易买到。相比铺天盖地的茅台、五粮液、西凤等白酒品牌来说,金徽酒的“存在感”较弱。
在高新区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内,烟酒柜面的销售人员表示“没有听说过金徽酒。”而在西安电子正街附近一家烟酒店,当记者问起金徽酒时,店主翻了货架又想了半晌后说:“以前还剩两瓶,卖掉以后就没再进货了,这个酒价钱不便宜,要的人也不多。”在兴庆路一家知名大型连锁超市的二楼,华商报记者在白酒销售区并没有发现金徽酒,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没有这个酒。”
这或许与金徽酒在西安市场采取的营销模式有关。据金徽酒一位业务代表解释:“在西安主要是针对合作经销商和店面,并没有全面铺货。”不过,作为一个冠以要冲刺“西北王”的“地区强势白酒品牌”,与实际上偏弱的“存在感”似乎不太相称。
尴尬之处在于,发力省外的同时,金徽酒在核心甘肃市场的营收却在减少。数据显示,上半年金徽酒在兰州周边、甘肃中部地区的营收都不及去年同期,分别减少6.14%和6.42%。
区域品牌面临突围战,陕西酒企应立足本土稳发力
黄宁表示,白酒的价值逻辑需要品牌支撑,也基于产品本身。如果只有悬在空中的营销,那么消费者不要说理解品牌价值,恐怕都没有真正消费过这款酒。因此,区域型白酒品牌要想让消费者认可,先立足本土市场精耕细作,然后再谋求稳健向外拓展。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白酒企业要担心的是新生代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挑战:“新生代首选啤酒,其次红酒,第三是预调酒,第四是洋酒,第五是黄酒,第六才是白酒。如何对接新生代,这是所有白酒企业早晚要遇到的最大挑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