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白酒行业研究框架: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的长期逻辑白酒新浪财经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白酒行业”不包括低端白酒。白酒的竞争是分价格带的错位竞争,理解这一点对认识白酒行业至关重要。我们可将中高端白酒和低端白酒视为不同子行业,两者增长逻辑迥然不同,低端白酒场景单一、难以向上突破,不得不淡化品牌转向追求销量和份额。

如果我们把这头部八家白酒企业视作一家虚拟集团,这家企业集团从2013年至2023年间营收增长282.78%,拆解一下:销量从748052吨增加到873647吨,小幅增长了16.79%;均价从每瓶59元增长到193元,大幅增长了227.75%,即有1+282.78%=(1+16.79%)*(1+227.75%)。

再看净利润:虚拟集团十年间净利润增幅343.39%,高于营收的增幅282.78%,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净利润率从35.22%提升至了40.80%。

因此,从微观的企业层面看,白酒企业业绩的增长由三部分贡献:销量、均价、净利润率。

一、销量:销量的自然增长不言而喻,也是所有消费品的共同特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消费品牌会寻求从地方走向全国化甚至国际化,白酒渗透率在提高,名优白酒的市场占有率也在提升。多数白酒企业受益于销量增长,如茅台增长191.02%、水井坊增长155.38%、汾酒增长487.80%,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则经历了产销量的深度调整。

三、净利润率:很多投资者把净利润率的提升简单归因于提价,其实驱动净利润率提升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毛利率提升,二是期间费用率下降。虚拟集团的毛利率从十年前的75.61%提升至2023年的83.68%,同时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占营收比重即期间费用率从18.45%下降为13.10%。

2

第二个层面:行业供求

接下来的问题是,中高端白酒企业销量、均价、净利润率齐飞背后的主导力量是什么?

从需求侧来看,中高端白酒需求规模=人口总量*渗透率*客均消费单价*客均消费量。其中,对销量产生影响的是人口总量、渗透率、客均消费量三个因素,对均价和净利润率产生影响的是客均消费单价。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白酒行业需求增长背后的主导力量不同,如改革开放后的20年,总的来说是人口和渗透率的故事,21世纪的前20年则主要靠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客均消费单价和客均消费量双升。

再从供给侧来看,结构性矛盾突出,必须从价格带的视角去审视白酒行业。越往上的价格带,竞争对手越少,越符合本文的逻辑。酒企通过不断推新品、升级换代来挤进上一级价格带,实现拉升均价和净利润率的目标。当一家企业宣布提价时,其它竞品会陷入“跟还是不跟”的两难境地。若以销量论,近年来真正挤进次高端以上价格带的只有1935、习酒君品等少数产品。

越是塔尖的品牌越有韧性。高端、次高端、中端品牌下探的过程类似踩踏,在下一价格带内品牌必然更加拥挤。

投资者要重点观察:

1)整体价格带是向上还是向下迁移趋势?

2)某个价格带是否在被上下两级的产品所挤压?

3)某个产品在某个价格带上是否占据强势的地位?

4)有没有新品正进入此价格带?

为了完成增长指标、争夺市场份额和抢夺渠道资源,白酒企业有强烈的扩产动机,白酒销量自然随着需求增长水涨船高。然而,中高端白酒难以真正过剩,原因是供给侧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第二,出厂价的调整具有易涨难降的特征。竞争是利润的死敌,然而在行业非景气周期中,酒企不会轻易主动降价倾销,因为一旦落入低一级价格带,意味着要接受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降价能否换来市场份额存疑,而且品牌形象受损就再难扭转。在“保量”与“保价”的抉择中,酒企只会选择后者。如果观察到出厂价下调,那应该引起投资者警惕。

其它行业的供给出清往往是猛烈的价格竞争,而白酒行业企业深知品牌第一的道理,通常会坚守中高端出厂价,控量、补贴、通过经销商调节批发价进而试图稳住零售价。投资者在判断周期位置时,除了观察市场零售价外,还可以观察头部白酒是否开始控货,一旦最有韧性的头部白酒也开始了控货,这意味着新一轮渠道去库存周期已确认,行业正在筑底。

3

第三个层面:根本驱动

先看供给端,为什么中高端白酒供给格局稳定?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频频提价,而其它消费品就很难?

品牌是消费者愿意为产品所支付的溢价程度。白酒同牛奶、调味品等消费品的一个区别,是它有独特的使用场景。酒桌文化是中国人情交往和礼仪传统的生动体现。无论是在商务洽谈、喜庆婚宴,还是社交聚会、人情送礼等场合,白酒往往与个人的身份认同紧密相连。在选择酒品时,他们受到强烈的从众心理影响,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名牌酒品,而酒的口感和品质等实际特性则相对次要。

再看需求端,渗透率、客均消费单价、客均消费量背后,核心驱动力量是居民的消费力,消费力背后则是财富效应和收入效应叠加作用。

通常来说,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包括居民收入、消费意愿、资产价格波动带来的财富效应。过去的几十年房价剧烈上涨,叠加企业居民收入稳定增长,“财富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带来了消费和白酒消费的快速增长,随着基建和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资产价格下跌使白酒消费力的双轮驱动变为单轮驱动。尽管居民可支配收入维持增长,但更令人担心的是,资产价格的波动会影响消费意愿和消费信心。这解释了去年以来消费市场的不景气。

本文的白酒行业研究框架如下:

综上,白酒行业供给端的格局由品牌力决定,需求端的增长由消费力决定,而消费力背后是居民收入和财富增长。品牌是内驱,消费力是外驱。影响居民消费的三要素中,居民收入增长是决定性的要素,尽管消费倾向在下降,但过去10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依然增长了一倍,这决定了白酒行业的弱周期属性,也决定了客均消费单价和客均消费量终会企稳和复苏,而金字塔顶部的中高端白酒竞争相对良性,长期来看难言悲观。至于年轻人还喝不喝白酒,笔者认为这种社会习俗变迁是一个相当长期而缓慢的过程,暂时不被纳入框架中考量。

THE END
1.个独立的白酒圣销公司负责白酒的零售与批发,清泉酒厂以每箱400案例题 1.清泉酒厂主要生产粮食白酒,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的批发商,当地的消费者也到厂里直接购买。当地的消费者每年到酒厂以零售价格直接购买的白酒大约5 000箱。每箱市场零售价为480元,该酒厂销售给全国批发商的价格为每箱400元,每年约45 000箱。清泉酒厂每年发生业务招待费16万元,业务宣传费15万元,税前会计利润为200https://www.acc5.com/ask/question_5280545.html
2.10点播报茅台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05.2亿元;京东酒业提千亿零售渠道4月15日消息,截至2022年末,江津区共有酿酒企业39家,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带动上下游企业100余家,白酒产业链总产值达到近60亿元。 04 茅台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05.2亿元左右 4月16日,贵州茅台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经茅台初步核算,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91.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8%左右;https://news.foodmate.net/wap/index.php?itemid=658576&moduleid=21
3.茅台五粮液零售批发价骤降数百元市场遇寒流不过曾春智并不认为高端白酒全年的整体销量会出现大跌幅。“总体而言高端白酒作为高利润行业,虽然目前茅台和五粮液的销售都出现了一定下滑,价格有所回落,但企业出于保住市场份额的考虑,相信一定会通过加大广告、促销等政策拉动白酒消费,如此一来可能是企业利润有所摊薄,但销量未必会遭遇重创。”http://www.huzhou.gov.cn/art/2012/5/23/art_1229213701_54812048.html
4.白酒代理的利润率一般是多少?茅台镇白酒代理白酒代理之所以在我国如此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的利润很高,经营白酒代理的利润率在80%以上,白酒代理以某一时期茅台酒的价格为例,其出厂价为每瓶969元,还包括增值税。同时,自营店的销售价格为每瓶1499元,大型超市的销售价格为每瓶1399元。然而,市场批发价为每瓶2350元http://www.lingjiangjiu.com/h-nd-392.html
5.中国白酒悲惨世界:寡头割据弱者濒死,行业前五独吞90%利润经济、市场、人群,中国白酒将在这样的背景下长期进行品牌和规模的博弈。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商业要参”(ID:xinshangye2016),作者 黄晓军,36氪经授权发布。 2020年上半年,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和汾酒5家巨头营收,占据白酒上市企业总营收的80%,总利润占18家公司(不包含顺鑫农业)净利总和的92.4%。https://36kr.com/p/876916815512576
6.零食店市场研究报告8篇(全文)进口零食的平均利润在40%—50%, 与其他行业相比是比较高的。目前, 中国市场制造业的平均利润为15%, 零售业平均利润为20%, 餐饮业的平均利润为30%。进口零食中, 利润相对较高的主要包括:巧克力、糖果。60%的品种利润能达到50%以上。 二、投资指引:生意怎么样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4i7ub0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