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股东出1万元,五年内不分红、不退款
现在,一种以互联网思维建立起来的茶楼或者咖啡馆已经在杭州、北京、深圳等创业氛围浓厚的城市风靡起来。在资金筹集上,均采用“众筹”形式,一个茶楼或咖啡馆可能有上百位股东。
A
两天筹集到123万元资金
当晚11点39分,蔡华发出“众筹”邀约,“景区梅灵路灵隐路附近三层花园餐厅,还有六年租期,因朋友有其他事急转,现我们组织众筹入股10000(元)一人,本人可享受终生免费用茶,有兴趣加入的联系我,100人跨界认识一起玩。”
2月16日凌晨0点25分,居然已筹集了40万元。
当晚11点30分,蔡华继续发消息:“就这么多信息,敢确定投一万元一起玩吗?这个东东的玩法是这样的:1、120人,大家都是股东,2、120中选出10人左右组成股东委员会,3、由委员会聘请运营管理人员,4、管理人员也可以来自股东。”
2月18日,账户上多了120多万元。
前后48小时,“众筹”到123万元。
蔡华告诉记者,这123位投资者来自金融、房产、媒体、互联网等各个行业,2/3是朋友圈里的好友,剩下的1/3是转了一层的,好友的好友。其中约有20名左右的股东在外地,最远的在石家庄,会坐飞机赶到杭州开会。
B
玩法:不分红、不退股
如果和蔡华没有任何交集,光看那篇《一万块,你想干什么》,你会觉得对方极为无厘头。要人出1万元钱,却不给任何具体信息,只告诉你“不会被承诺任何东西,想玩?先打钱吧”,而且这笔投资五年里不分红、不退款,只能转让。
蔡华说,当初就想试试能不能找到一群可靠的合作伙伴,如果能在钱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后面的工作会容易很多。至于茶楼未来壮大了会不会分红,他表示,到时候大家再说。
3月2日,茶楼123位投资者在杭州第一次聚会。蔡华在介绍自己身份时特地加上了“有房有车”,想打消打款人的顾虑,并且给予最后30小时的退款期。至今,决定退出的人并不多,甚至仍有20多人想挤进初创团队。
“这件事本身就是理想化的,朋友转发了这条信息,我信任这个朋友就打钱了,这是产生自互联网的独特信任体系。”一位参与者说。
蔡华觉得,只要信息能让用户感知足够“温度”,200人(后期还会加入77个供应商代表)的圈子最终会辐射到20万甚至200万人。“这也就是互联网的魅力所在。如果只是一家普通的茶楼,我不会去做,其他人也不会来。”
现在,这123人的初始团队被分拆成了圈子、媒体、经营、商业等七个小组,由股东自愿承担起各项职责。
C
想供货的不少,同样暂无分红
记者了解到,这个还没确定名字的茶楼想玩点最新的花样。比如,鼓励移动支付,付现金的用户会有一笔额外支出。茶楼里小到花花草草,大到智能电视,都会贴上二维码,客人可以直接扫码购买。
当然,最近移动支付发展碰到了点困难,蔡华说,“如果国家对这个提出暂停,那我们就换个东西来玩。”
“核心还是圈子,茶楼只是线下的据点。对很多公司来说,我们可能还是线下的体验店,形式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有参与感,大家能够玩到一起。”
据了解,目前,茶楼还在选址中,有很多不错的物业都主动来联系,请他们入驻,有的甚至想送装修和家居。
对于预留的77名供应商席位,除了要出1万元资金以外,每年还要给茶馆免费提供1-2万元的产品。“供应商不是一定可以、也不是必须成为股东。”
即使是免费提供产品的供应商,五年内也没有分红,但茶楼可以成为他们产品的线下体验点和销售点。
D
股东这么多,事情怎么办?
股东一多,想法就多,容易影响进度。蔡华觉得,这也是这个茶楼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他的最大动力。“我就是想能不能干成这么难的事。有挑战,有乐趣!”
蔡华坦言,在实际过程中也是遇到了一些问题的,不过,“目前,我们节奏都控制得还好,既要让大家公开公平地发表意见,也要快速执行、形成最终意见。”
股东多了,工商注册也是一个问题,虽然即便是200个股东,工商也会给登记,但后期如果涉及手续变更,会很麻烦,必须所有股东都到场。所以,蔡华他们打算用股东委员会代持股份的方式去工商注册。
■提醒参与“众筹”要谨慎分析风险
“众筹”模式是在2011年进入中国的,这两年通过“众筹”而进行的创业项目不少,包括酒吧、咖啡馆、餐馆等。
互联网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钱海利表示,“众筹”因为草根化、平民化、发起与资助都与年龄、身份、职业等无关,所以很受投资者欢迎。而且它又是一个免费、有效的宣传途径,“现在出现很多演唱会、书籍、新产品的‘众筹’,有些其实不是缺少资金,而是看中众筹平台的传播与宣传价值,还能提前测评产品的市场反映情况。”
花较少的钱,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这一切看似如此美好,但钱海利提醒投资者,其实也存在不小的风险。“关于‘众筹’,国家政策所涉及的还是比较少的,特别是股权‘众筹’,很容易踩到非法集资啊,擅自分发股票之类的监管红线,而且众筹项目审核方面的流程、标准、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可能会让投资人受损。很多‘众筹’项目的回报说得很丰盛,但可能只是一个噱头,会存在资金挪用之类的风险。”
因为概念受热捧,所以2013年下半年冒出来好多众筹网站,“大多数都是翻版的,有的甚至连UI(用户界面)都一模一样。”有网站工作人员透露,“众筹网站做出来很容易,但运营起来难。不少项目看起来投资回报率丰厚,但基本上是不能落地的。”
某银行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众筹”模式最大的风险在于投资人之间素不相识,更谈不上了解和信任,商业运作能力也参差不齐。即使能够成功运行项目,在今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上都有很大风险。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杭州首家“众筹”咖啡馆怎样了?110个股东没变老板换了
去年5月,由110个股东集结成的杭州第一家众筹模式的咖啡馆——“聚咖啡”开业。
店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个月之前,这家店的经理换了,她就是那个时候来上班的。“股东没有变,还是原来那110个人,没有人退出,也没有人加入。原来的老板还是股东,但因为他有自己的事业,太忙了,没有精力打理咖啡馆,所以……现在的经理是股东的一个朋友,他也有自己的事业,但是对咖啡馆的经营比较感兴趣。股东们都有自己的事情,所以,现在咖啡馆是请专人管理的。”
该负责人表示,店里的经营状况和原来差不多,周末会办一些活动,比如看电影什么的,活动可能会偏文艺。
说到分红,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这110个股东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让“聚咖啡”永远开下去,大家对分红都不是很在意。
记者通过杭州市工商局的网站查询“聚咖啡”公司注册信息——杭州聚咖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是在册状态,公司的法人仍然是之前的老板杜淑芬,并没有变化。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因为众筹模式开设的公司,股东众多,所以在工商注册的时候,大部分都是选择代持的方式注册,由大股东或者股东委员会代持,并不会每个股东都登记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