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最全老字号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3.22

苏州的老字号有很多,它们历经风雨的洗礼,见证苏州的变迁。每一家都能找到一种或几种“宝贝”。本文挑选了几家较为知名的老字号,分门别类的为大家展示苏州百年老店的风采与历史变迁。

说起苏帮菜,脑子里蹦出来的老字号就是得月楼,可以说是闻名海内外的高档餐厅,连上海人也喜欢开车过来吃,吃的就是一个正宗。

必点:松鼠鳜鱼、响油鳝糊、清炒虾仁、莼菜银鱼羹

地址:苏州市平江区太监弄72号

必点:酱汁肉(每年春天才有)、酱肉、酱鸭、鸭舌

地址:平江区观前街8号(近长发商厦)

说到糕团,不得不讲到黄天源,苏州人吃糕是一种文化,黄天源就是随着这种文化一起成长的。糕团一般当天售完,新鲜度比较高,糖度适中,不会太腻,也没有太多添加剂,满满的猪油香。

必点:糕团、玫瑰松糕、薄荷糕、青团子、酒酿饼、海棠糕

地址:平江区观前街86号(玄妙观旁)

原来名字叫“叶受和茶食糖果号”,光这个名字就能勾起人的回忆吧?叶受和的门面相当古朴,橱窗里现做的现烤的猪油松仁枣泥麻饼好吃,酸梅汤还有淡淡的中药味。

必点:袜底酥、云片糕、枣泥麻饼和酸梅汤

地址:沧浪区观前街69号(近采芝斋)

杜三珍也是和陆稿荐一样,是苏州有名的卤肉店,能流传百年,必须以卤菜味美取胜!酱鸭,牛肉,焖肉,鸡爪,好吃的不要不要的,每年春夏季节,走过他家的门口,绝对会被那阵阵香味吸引。

必点:猪头肉、烤鸡、五香小肉

地址:平江区阊胥路807号(近矮脚楼馄饨)

这里的蜜饯糖果真心是圈主从小吃到大的,粽子糖、酥糖、话梅、橄榄、陈皮.......太多的回忆都在这些苏式蜜饯糖果里挖掘出来。采芝斋的东西经久不衰,依然能适合当代人的口味。仅仅是松仁软糖,就有十几种口味,却一个价格。

必点:粽子糖、酥糖、话梅、橄榄、陈皮

地址:平江区观前街91号

升美斋,据《藏书镇志》记载:是姑苏城内第一家堂吃羊肉店,几经历史变迁,是目前藏书最有历史、也是最豪华的羊肉店。羊羔店是用羊蹄熬汤加上羊肉制成的,吃口Q弹爽滑,白汤羊肉也是鲜美可口。

“藏书羊肉魅力名店银羊奖”、“藏书羊肉第一家、名满江南誉天下”。

他们家的羊肉不腥不膻,羊肉蒸饺是店里的“大红人”,很多人专程为它而来。据说整条羊肉街上这里的蒸饺最好,面皮筋道,里馅微甜十分适口。

必点:白汤羊肉、红烧羊肉、羊羔

地址:吴中区木渎镇藏书穹窿路88号(近穹灵路)

石家饭店位于木渎古镇的中市街上,靠近翠坊北街,在一座古色古香的老房子里,门口一堆石狮子和门头一个大大的“石”字很气派。旧上海的黄金荣、杜月笙每年游太湖,都要光顾石家饭店,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要喝一碗鲃肺汤。

必点:鲃肺汤、酱方、清炒河虾仁、三虾豆腐

地址:吴中区木渎古镇中市街18号(近翠坊北街)

必点:鲜肉包、豆沙包

地址:苏州市东北街30号

来昆山,不吃奥灶面怎么行?之所以叫“奥灶面”,据说是因为奥妙全在灶上,老灶的汤很浓郁,面条很细,双料随便搭配。

奥灶馆的面重头是红汤面,鲜美无比,又比普通苏式面要清爽一些,没那么油腻,让人喝起来欲罢不能,一碗喝完不是问题。面也要大赞,口感独特,吃到最后都不会坨的。

必点:奥灶面、爆鱼面、

地址:玉山镇亭林路155号(近柴王弄)

新聚丰菜馆

110岁

新聚丰也是一家苏帮菜的老字号,领班说1904年就有了。它藏在太监弄里,位置没有得月楼、松鹤楼醒目,但去他家吃过的“没有说不好的”。据说这家店的老板是会亲自盯菜的,吃起来口味各方面都比较放心。

洞庭饭店

99岁

洞庭饭店民国六年(1917)就开了,许多老东山人对它感情很深,很多人在上初中时就把它当食堂了。去年它老店新修,外表变了,内容却依然如初。

▲陆稿荐秘制酱鸭

陆稿荐

主营熟肉(五香酱肉、蜜汁酱鸭、苏式叉烧、酱头肉、砂仁腿胴、酒焖汁肉、百叶包肉等)

总店地址:观前街8号

陆稿荐创于清康熙二年(1663),开设于东中市崇真宫桥堍。道光年间《吴门表隐》载“陆稿荐蹄子”最著称。陆稿荐熟肉素有盛名,在苏城肉业独树一帜。光绪二十七年枫桥人倪松坡从陆姓后裔租下陆稿荐,又盘下阊门吊桥杜三珍,翌年将设在观东醋坊桥肉铺易名陆稿荐(后称大房陆稿荐),又将西中市皋桥肉店易名老陆稿荐,并在临顿桥堍开设协兴肉店,倪氏委四个儿子各营一家,一时成为苏州肉业中巨商。

民国时期,苏州肉业中以陆稿荐为名号的店铺多达近20户,唯有大房陆稿荐所制熟肉、卤菜最为得法,并以“大房”为自己的商标。大房陆稿荐讲究选料,肉选用“湖猪”(太湖流域良种),头尖爪细,皮薄肉嫩,烹煮易烂,肉味香糯。鸭,选用娄门大鸭,体大形美,胸宽颈短,肉质肥嫩。烹制精工,尤其是卤汁的配制煎熬成为业中绝活,五香酱肉、蜜汁酱鸭、酒焖汁肉、糖蹄、酱蹄筋等誉满苏城。解放前夕,大房陆稿荐经营艰难,衰落下来。1958年,大房陆稿荐工场撤并归平江区食品厂,传统产品大受影响。1963年平江区食品厂撤销,又恢复陆稿荐工场。1966年,大房陆稿荐更名苏州熟肉店。1979年恢复陆稿荐老字号,传统产品不仅很快恢复,并根据市场变化和现代人口味,由单一酱卤类10多个品种逐步扩大烧烤、糟制、熏制及酱卤4个大类100多个品种。

杜三珍

主营卤菜(糟肉、酱鸭、猪头肉、酱汁肉)

总店地址:苏州阊胥路807号

苏州市杜三珍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原名老三珍,创建于清朝光绪十二年,即公元1886年,由陆炜所创,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倪松坡以洋银七百三十二元的绝价从陆炜手中买下阊门吊桥堍“杜家老三珍”(即杜三珍)的牌号及生财家什。民国九年(1920年)倪松坡将老三珍交给儿子倪慎安经营,并将老三珍更名为杜三珍。

1956年公司合营,杜三珍并入苏州食品公司。1981年改革开放后改造扩建,杜三珍重新从苏州食品公司复出,由张安君掌管。2002年,由于种种原因,杜三珍关门歇业,从此这家百年老店退出了苏州百姓的生活,成为上了年纪的苏州人的封尘记忆。

2005年周斌感怀着对杜三珍的那份记忆,用杜三珍注册了商标,并用历时多年的苦心研究和反复试验,2010年在杜三珍原址恢复营业,一个歇业近三十年的杜三珍终于以全新的面貌,熟悉的味道敲开了老苏州人尘封已久的记忆。

▲采芝斋松子软糖

采芝斋

主营糖果(各式松子软糖、乌梅饼、九制陈皮、沉香橄榄以及炒货类)

总店地址:观前街91号

采芝斋清同治九年(1870)开办。光绪年间,名医曹沧洲赴京为慈禧治病,随带采芝斋贝母糖助药。慈禧病愈后将贝母糖列为贡品。采芝斋便在店堂悬“贡糖”市招,苏式糖果名震一时。80年代中期建采芝斋苏式糖果厂,采芝斋糖果商店列为厂门市部,苏州糕点三厂并入,1987年兼并苏州食品饮料厂。生产传统苏式糖果,兼生产糕点食品及饮料,增西式糕点、裱花蛋糕等品种。

1997年5月,停止西式糕点、裱花蛋糕等生产,主抓苏式传统食品,创新苏式糖果品种,改进包装,同时在市区车站码头、园林旅游景点设连锁店。1998年9月,推出“松子喜糖”新品种,成为中国第三届国际食品博览会“推荐品”。1999年进行改造,营业面积600多平方米,设计成苏州园林厅堂风格,营业员以蓝花布服饰头巾体现吴地特色,门口烘炉常供现做现卖时令酒酿饼、鲜肉月饼等,生产的苏式食品已发展糖果、糕点、炒货、蜜饯、咸味五大系列300多个品种,其中苏式糖果就有明货、炒货、软糖、特味四类150多个品种。同年10月,在养育巷设采芝斋分店。

2000年1月实行改制,建立采芝斋食品有限公司。2003年实现转制,国有股退出。2005年共有古吴路、山塘街2个加工生产基地,观前街、养育巷、北寺塔、拙政园4家门店。

黄天源

主营糕团(桂花白(黄)糖年糕,四色猪油膏)

总店地址:观前街86号

黄天源创于清道光元年(1821)。业主黄启庭(浙江慈溪人)初在东中市都亭桥堍摆粽子摊,后租赁桥边房屋开办糕团店,经营五色汤团、挂粉汤团、咸味粢饭糕、咸味猪油糕、黄松糕、灰汤粽、糖油山芋等糕团小吃。黄启庭父子相继去世后,店务由寡媳黄陈氏主持。同治十二年(1873),店中牵烧师傅顾桂林以银洋1000元、招牌年租大米12石为价接盘。民国初,黄天源迁观前玄妙观东角门,租借观产神州殿房屋营业,后又租观前街一楼一底为店面。20年,顾桂林将店交其子顾紫封经营,都亭桥黄天源称西号,有职工7人;观前黄天源称东号,有职工13人。30年代,黄天源应东南亚侨胞要求,曾增设糖芋艿、糖油山芋装箱邮购业务。36年,顾紫封病故,由其领养孙子顾念椿继业。37年,顾念椿以100石大米之价购下观前所赁之房产,虽店面仅能容6只半桌子,因市口好及糕团质量优良,营业居同业之冠。

解放初,顾念椿带职工去无锡王兴记馄饨店参观学习,回店后增加炒肉面、虾肉大馄饨等经营品种,面浇头用夹心精肉配以黄花菜、黑木耳、天目山扁尖、河虾仁等精烹而成,一时众口称赞。1956年公私合营时,天源利、冯秉记2家糕团店并入,人员、资金、技术力量大为充实。糕团师冯秉钧研创了许多新花色品种,并培养出新一代糕团师。60~70年代,糕团业网点多次收缩,黄天源供应任务繁重,特别是每年春节期间,年糕供应量激增,常在10万公斤左右。“文化大革命”中,黄天源曾改称苏州糕团店,花色品种减少,只供应数种大路货糕团,声誉陡降。

改革开放以来,黄天源努力恢复传统糕团品种,供应量逐年递增。1982年,投资23.4万元翻建生产工场、更新设备,1983年又投资11万元翻建位于今址观前街88号的营业大楼。1984年6月新楼落成,辟有外宾餐厅,有观前和玄妙观2个堂口,日接待顾客5000余人次。糕团花色品种多达200余种,每天应市60余种。1983年,黄天源桂花糖年糕、五色小圆松糕获江苏省优质产品称号。80年代,先后在北京、南京、上海及新疆、安徽等地设立专营点(店)。应新加坡华侨要求,又恢复糖芋艿海外邮购业务。1985年,黄天源糕团店营业额达97.9万元,为1976年的3倍。80岁高龄的糕团大师冯秉钧,将毕生经验整理成10万字的《苏州糕团》书稿,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糕团制作技艺。

万福兴

主营糕点(炒肉团子,糕团、汤面)

总店地址:东中市12号

清宣统三年正月(1911年),万福兴带着自家炒肉团子、糕团走上历史的舞台,如今存放在店堂里的三只斗糕模具,是开店之初所用工具,已有九十五年历史,苏式糕团仅存于世的“孤品”,可谓镇店之宝。

万福兴以精制四色汤团、糖年糕、黄松糕、肉团子闻名。1988年营业额40万元左右。1999年4月,实行改制,成立万福兴糕团食品有限公司,先后开设齐门、东吴、桐泾等连锁店。

乾生元

主营糕点(枣泥麻饼)

总店地址:观前街123号

苏州乾生元食品有限公司始创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原店名为“费萃泰”,以生产松子枣泥麻饼8而蜚声海内外,被列为宫廷御膳点心,清光绪七年(1881年)更名为“乾生元”,以乾坤八卦为首称。“乾”乃乾坤,指天下;“元”即第一,意为乾生元生产的麻饼天下第一,具有200余年历史的乾生元麻饼虽几易其主,但历代技师之原料帅配方和制作工艺被完整继承至今,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

乾生元麻饼以形如满月、色泽金黄、入口香甜、甜而不腻、香而不焦、油而不溢、松脆可口而著称。

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将行宫设于灵岩山下,每天总听到山寺里和尚的念经声。有一天,乾隆皇帝没有听到念经声,便查问起来,原来是木渎乾生元生产的麻饼甜香四溢,老和尚闻到了,念经也没心思,便一个个趴在围墙上张望,香味是从哪儿飘来的?对此,乾隆也为之诧异,就命左右到镇上买来麻饼尝试,果然名不虚传,香味扑鼻,鲜甜可口,龙颜大悦。自此,木渎枣泥麻饼也就被列为宫廷御膳点心之一,其声名更著。

乾生元麻饼馅心以上等乌枣、白砂糖、胡桃肉、松子仁、玫瑰花、芝麻、精制油制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脂肪油酸、磷、钙、镁等多种营养成份。整个加工过程要有十几道工序,基本上都是按照传统加工工艺以确保产品风味的独特一格,由于乾生元的松子枣泥麻饼有悠久的历史,又是有很高的知名度,故外地游客和海外华侨到苏后,都要寻找正宗苏州乾生元食品有限公司的“乾”牌产品。

叶受和

主营茶食(小方糕、云片糕、四色片糕、婴儿代乳糕)

总店地址:观前街69号

叶受和茶食糖果号,创于清光绪十二年,创始人叶鸿年,浙江慈溪人。叶氏本系富绅,一日,游玩至苏。在观前玉楼春茶室品茗,至稻香村买糕充饥,遭店伙冷落,并口出恶言:“除非自己开店,方可称心。”叶某一气之下,出资5000两纹银,果真在稻香村隔壁开了“叶受和”,以“和气生财”为宗旨,坚持童叟无欺,在苏城名声渐起。

叶受和创业之初,雇稻香村歇伙为“把作”师傅。光绪二十一年后,聘用宁波人任经理,于是叶受和茶食品的苏式糕点夹有宁式糕点特色,自成一格。为与稻香村争高低,叶受和在店堂陈设上化番功夫,用铜皮包裹柜台,比稻香村石柜台更富丽堂皇。民国18年翻造成三层楼房,特塑“丹凤”商标,图案为两只凤凰口衔稻穗(稻香村商标有稻穗)、足踏荸荠(野荸荠为著名茶食店),可见同业竞争剧烈之状。19年,叶受和在景德路设分店。23年国货商场(今人民商场)开业后,叶受和又在商场内设专柜,声誉与稻香村相并提。

叶受和著名的产品有小方糕、云片糕、四色片糕(玫瑰、杏仁、松花、苔菜)、婴儿代乳糕、豆酥糖、芙蓉酥等。1956年公私合营后,又创出“开口笑”等新品种。1966年后,叶受和更名“东方红”茶食糖果店,工场撤销并入糕点厂。1979年后许多老字号恢复了,唯独叶受和心有余悸,怕涉嫌为叶氏“树碑”,一度使用稻香村店名(1986年才恢复叶受和老字号,并扩大工场,称叶受和糕点厂,此时恰好开店100周年)。今址在观前街69号。

义昌福

主营包子(鲜肉大包)

总店地址:东北街30号

义昌福创于清光绪九年(1883)。创始人张金生,祖籍武进县,14岁在虎丘斟酌桥畔著名酒楼三山馆当学徒,学得一手烹饪技术,满师后即在宫巷内开义昌福菜馆。张依靠在苏州府衙当官厨的姐夫,经常接得衙门当差的来义昌福就餐,因而生意兴旺,积资渐丰。

清末,沪宁铁路和自平门外火车站经阊、胥、盘门的大马路修筑,同时清末会办商约大臣盛宣怀出资修筑阊门外石路,张金生颇有远识,预感石路必将兴起商市,于是趁修路之时,择址重金另建义昌福菜馆,称西号,宫巷义昌福称东号。石路义昌福以正宗苏帮名菜馆而闻名。门悬“京苏大菜”、“承办筵席”、“随意小酌”、“应时名菜”招牌,因经营有方,独占鳌头。张因拥有城里城外两爿义昌福名菜馆而名声大振,成为菜馆业中头面人物。民国11年张金生病故,石路义昌福店务由其内弟唐松林接替,16年唐去世后,由帐房钱林海接替。26年,石路一带遭日机轰炸被夷为平地,石路义昌福被炸毁。27年,义昌福集资在原址复建。

解放后,宫巷义昌福在公私合营后撤并,石路义昌福菜馆不断扩大,传统特色得到全面继承和发扬,名厨辈出,红、白案名师在苏帮菜馆中久负盛名。

改革开放以来,位于石路1号的义昌福翻建一新,4层大楼面积1240平方米,可设60桌;底楼、二楼外厅供应普通菜肴,三楼、四楼为中档宴席厅,二楼内厅为高档雅室。2001年10月,因规划建造石路中心广场,义昌福菜馆拆迁。转制后由江苏亚细亚国贸集团有限公司资产管理中心发展加盟店。至2005年末,义昌福菜馆已开设苏福路、葑门路等分店。

津津食品

主营豆干(卤汁豆腐干)

总厂地址:北园路75号

苏州津津食品有限公司由原苏州食品厂改制而成,主要生产苏州著名特产“津津”豆腐干,玫瑰腐乳等系列产品,乃其前身为解放前“老津津牛肉干工厂”首创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津津”商标于1982年申请,1983年获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批准使用。津津食品先后荣获:苏州知名商品、江苏省优质产品、商业部优质产品、中国名牌商品、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及国家新产品金龙奖。津津商标连续多次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并荣获第二批全国中华老字号称号,津津豆腐干为国家原产地标记产品,卤汁豆腐干制作技艺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生春阳

主营腌腊肉(火腿)

总店地址:观前街洙泗巷口

原名巨成祥腿栈,浙江绍兴籍祝氏创于清同治年间。光绪十五年,祝氏病危,委幼女未婚婿许瑞卿经理店务,许父为绍兴来苏烛商。当时观前大东阳腿铺生意好于巨成祥,许瑞卿求得隆兴寺主持资助,从东阳、金华、义乌及如皋等地购进火腿,其进货严格,所售火腿均打上黑色圆章店号印记,营业遂与大东阳相匹敌。祝氏后裔因急需用款,退出股金,许瑞卿独资经营后易店名为生春阳腿铺。光绪三十三年,生春阳加入苏州商务总会。

民国初,市面萧条,生春阳将火腿运销香港,时价火腿仅2元银洋一只,生意不胫而走,争购一空,获利颇丰,从此开始火腿批发业务。大东阳则因生意下跌萎顿,无力从产地直接进货,改向生春阳随进随销,后终因维持困难,出盘给生春阳。生春阳在苏州腌腊渔腿业中跃为首富,购进大儒巷东口房屋一所作库房,储火腿常在10万只。同时,许瑞卿继父业经营烛号、桕油行,生意伸向香港、江西、河北、汉口、镇江及关东各地,抗日战争爆发前达全盛时期。民国26年日军入侵苏州,许氏举家逃亡吴县东山,生春阳、大东阳被洗劫一空。待抗日战争胜利,许氏年事已高,生春阳已无法恢复旧业,解放前夕仅能勉强维持。

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称生春阳腌腊商店,并进了隔壁金芝斋茶食糖果店门面,并扩大营业范围,由火腿、咸肉等腌腊商品,扩大经营水产干货。1966年曾更名东升腌腊商店,1979年恢复老字号。80年代,进行翻建改造,添置冷藏设备,扩大经营品种,营业蒸蒸日上。

得月楼

主营餐饮(苏帮菜、水晶元菜、千层桂鱼)

总店地址:太监弄27号

得月楼位于太监弄27号,以苏州菜馆(烹饪学校实习基地)原址兴建,1982年4月正式开业。菜馆外型古朴典雅,内部雍容华贵,建筑面积850平方米,两层楼面设7个餐厅。二楼有广寒、琼瑶、玉宇、和合4个雅室,能同时容纳近千人就餐设宴。得月楼以经营苏帮名菜名点为经营特色。有水晶元菜、千层桂鱼、南腿菜脯、三虾豆腐、阳澄大蟹、鲍肺氽汤、鸡油菜心、香酥肥鸭等数十种名菜,尤以得月童鸡、甫里鸭羹、西施玩月等为独创名菜点。其宴席所用苏州船点,皆以苏州园林景点造型,如拙政园枇杷园、荷花池,别具匠心。60年代,以松鹤楼为原型的影片《满意勿满意》,曾虚拟苏州得月楼菜馆。

1984年,上影厂摄制《小小得月楼》(《满意勿满意》续集)便以得月楼菜馆为实景。两部影片,使得月楼知名度陡增。自开业以来,接待了大量慕名而来的国内游客,及来自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来宾。应天津饮食业之邀,1985年元旦,苏州得月楼菜馆在天津南市美食街开业,苏帮名菜受到天津市民的欢迎。1995年9月兼并京华酒楼,改称满福楼,开设苏州小吃园。1997年4月建店15周年,推出“百鱼宴”,鱼鲜类菜肴350多种,每天轮供108种。1998年始,又与阳澄湖蟹王有限公司联手连年推出“金秋蟹节”。

2003年6月实行转制,建立得月楼餐饮有限公司。2005年,在苏州工业园区李公堤筹建得月楼园区店。

元大昌

主营酒(黄酒、冬酿酒)

总店地址:宫巷93号

初名元大昌绍酒栈,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创办。1988年10月,元大昌酒店移至宫巷93号。除经营散装、瓶装酒类外,增添卷烟、饮料、冷饮、副食品、调味品等类品种。1992年12月,元大昌酒店改为元大昌酒家。1995年4月,与中国香港伟明贸易公司合资,成立苏港合资苏州元大昌酒家,注册资本金20万美元。次年9月,港方将股份转让给苏州方。1996年11月,改组为国营苏州元大昌酒家。1997年,先后在干将西路、东环新村开设连锁分店。2001年11月,实施改制,建立元大昌酒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50万元。经营酒类、饮料、调味品、食用油、南北货、小百货等,批零兼营,其中散酒有20多种。2002年2月,注册“元大昌”商标,生产“元大昌”牌瓶装和袋装黄酒。2003年7月实行转制,成立元大昌酒业有限公司,年销酒类逾600吨。

稻香村

主营糕饼(苏式月饼、八珍糕)

总店地址:观前街72号

1994年,稻香村以店址土地使用权及产权全部作价入股,与上海豫园商城联合建上海豫园商城苏州商厦,稻香村食品商店迁至临顿路451-2号。1996年1月,稻香村食品商店迁观前街72号。1998年7月,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注册资本金58.575万元。次年,稻香村进行恢复性重建,保持原民国建筑风貌。稻香村食品以茶食、糖果、炒货、蜜饯四大类为主,兼营西点、饼干、乳品、饮料、罐头食品,苏式传统食品酸梅汁、枣泥麻饼、松仁粽子糖、云片糕、虾子鲞鱼等成主营产品。

松鹤楼

主营餐饮(苏帮菜、松鼠桂鱼、清炒虾仁)

总店地址:山塘街198号

苏州王四酒家

主营餐饮(常熟菜、叫花鸡、爊油鸡)

总店地址:太监弄23号

王四酒家于1984年9月22日开业,营业面积800平方米。初创时,聘请常熟王四酒家名厨前来指导,经营正宗常熟特色菜点叫化鸡、冰葫芦、爊油鸡、鸭血糯、银耳血糯、桂花酒等。1987年7月,王四酒家在东园开设王四酒家碧涵楼餐厅,为首家进入园林营业的饭店。1988年,获准苏州市旅游涉外定点餐厅。同年营业额为176.9万元。1990年起推出50多种广帮菜点,并形成以苏帮做工,配用广帮调味新菜,如油润鳜鱼、果汁鳜鱼、菠萝鸡片、椒乳通心菜等。所用海鲜贝类、虾蟹等原料,从中国香港、深圳、广州等地直接空运到苏州。

新聚丰

主营餐饮(苏帮菜、清炒虾仁)

总店地址:人民路615号

新聚丰原名聚丰园,1940年改称新聚丰。1986年3月10日,翻建后重新开业,营业面积446平方米,台位30桌。新聚丰擅长宴席菜,同年接待港澳旅游团队客人26159人次。90年代,市区旅游饭店增多,接驾桥一带兴起多家餐馆,新聚丰营业滑坡。1996年营业额223.7万元,利润仅9.1万元。1997年,新聚丰并入黄天源糕团公司,同年12月原址改设老聚丰食府,主要供应糕团点心小食品。同年5月,原新聚丰厨师在太监弄13号开办新聚丰阿福炖品馆,营业面积260平方米,员工20人。1999年观前地区整治时,复称新聚丰菜馆。2004年8月,注册“新聚丰”商标,专用于“年夜饭”等半成品包装盒。

石家饭店

主营餐饮(苏帮菜、太湖三白)

总店地址:古镇木渎中市街18号

石家饭店创业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初名叙顺楼菜馆,又名经营时,初具规模,为两楼两开间木结构房屋,店石叙顺。创始人石汉,原是夫妻老婆店,小本经营,至本世纪20年代,石汉的重孙石仁安堂与厨房隔街分设。该店善用太湖淡水鱼鲜烹调,历经数代,形成了以十大名菜为主的独特的菜肴体系,世有石菜之誉。民国18年(1929),李根源为该店更名为石家饭店,并题写了店招及鲃肺汤馆匾额。以后叶恭绰、邵元冲分别为该店书写了上、下岸店招。民国年间,来店品尝石家名菜的社会名流很多,如于右任、李宗仁、李济深、沈钧儒、张治中、邵力子、叶楚伧、沙千里、史良等都曾到石家饭店进餐。李宗仁还为该店书写“平等博爱、与民同乐”的题词。旧上海的黄金荣、杜月笙每年游太湖,都要光顾石家饭店。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周信芳,评话艺术家金声伯,著名画家张大千等都曾来店进餐。

观振兴

主营面食(苏式面、馄饨)

总店地址:景德路348号

观振兴原名观正兴,创于清代同治三年(1864),初位于玄妙观正山门西照墙脚边。民国初改称观振兴。后数易其址,80年代位于观前街123号,向以游客、香客为服务对象。1999年观前地区整治改造中拆迁,后在景德路黄鹂坊桥西堍复业。观振兴传统面浇头有蹄髈、冻鸡、卤汁肉、面筋、素交等。创新品种有虾仁、三虾、虾爆鳝、鳝糊、细什锦、三鲜、清肉丝、腰花、猪肝、肚片、鱼块、甩水、葱肉、卤鸭、红烧和咖喱鸡、鸭块等。苏式点心有松色、半松色、紧酵、炖粉四大类,节令佳品有油氽紧酵、鲜肉小烧卖等也别具一格。

功德林

主营素卤菜(素鸡、素鲍鱼)

总店地址:西园弄5号

功德林民国15年(1926)创办,位于石路。1981年原址翻建为上海老正兴菜馆。1984年6月,功德林素菜馆在太监弄重建开业。1986年10月,移至太监弄11号,后于1987年7月复业。常年供应苏式素菜达400多个品种。以菌藻、豆制品、时鲜瓜果三大类为基本原料,仿荤菜肴几可乱真。如花菇类“响油鳝糊”“菊花鱼”等鱼菜;豆制品为原料的素爆鳝、素鸡、素鸭、素鹅、素肠等。名点有“桂花马蹄糕”等,素馒头曾创下日销4000只纪录。1991年年营业额177万元、利润20.5万元。1998年2月,迁至西园弄5号。次年始生产苏式素月饼。功德林素菜卤菜、冷盆,长年供应苏州寺院,还向园外楼、得月楼、王四、五福楼等菜馆饭店专供。

绿杨馄饨店

主营面食(馄饨)

总店地址:碧凤坊86-88号

绿杨馄饨位于邵磨针巷42号,清嘉庆七年(1802)始创,1963年7月在观前街北仓桥重建。80年代末90年代初,年均营业额250万~280万元,年均创利30多万元。1996年6月,因邵磨针巷改造,总店迁至娄门桥西堍,在临顿路设立分店。1999年观前地区整治改造,规划碧凤坊美食街,绿杨馄饨店择址老店重开,增加小吃品种,午市增设快餐盒饭供应。同期建立苏州市绿杨餐饮有限公司,发展连锁经营。至2005年,在市区各街道、居民新村发展连锁店30多家。

01

朱鸿兴食头汤面

行文不过几页纸,就出现了苏州人最引以为傲的特色之一——苏式面。苏式面种类丰富,曾凭518种浇头创造了一项全新世界记录,被认定为“世界上浇头种类最多的原汤面”。不仅如此,硬面、烂面、宽汤、紧汤、重青、免青、重油、过桥等,每一种说法都是门道,老食客吃面吃的就是一个地道与讲究。

要说苏式面里最讲究的,还是这朱自治一睁开眼就吃的头汤面。天还蒙蒙亮时就赶去面馆,为的就是清晨第一锅水煮开的面,汤底清澈,汤头鲜美,寒冬腊月食之也能冒汗。

苏州面馆众多,朱鸿兴这样的老字号虽常见却也是苏州的招牌之一。朱鸿兴最早一家门店开在1938年3月,当时是不足30平方米的面馄店。后凭着一碗肥而不腻、酥而不烂的招牌焖肉面,深得食客们喜爱,门口的黄包车天天排成一排,成了一条显著的风景线。

现如今大家对面馆各有喜好,一枝独秀的情况似乎不再出现,但苏州人好面的习惯却是根深蒂固地保留了下来。

02

阊门石路登茶楼

不是只有北京才有茶馆文化,苏州大街小巷里的茶馆也不在少数。

老茶客是没有懒觉睡的,泡茶馆要从一大早开始。一壶热茶下肚,适适宜宜地吃早饭、讲咸话,东家长西家短,旧事新事皆可谈。“孵茶馆”、“孵茶馆”,讲的就是一个“孵”字,嘈杂中求清净,俗世里寻心静。茶馆,就是这么个亦俗亦雅的地方。

老早的时候,茶馆里供应的茶叶只有红绿两种,都以本地茶叶为主,于是许多茶客会自备名贵茶叶;茶馆里精美可口的小吃也令人难忘,蟹壳黄、生煎馒头、绿豆糕、鸡头米,不时不食,小小茶馆里的菜单也是会因时而变的。

03

早茶饮毕挑菜馆

新聚丰的名气似乎没有松鹤楼那么响,但它也是家正宗老字号。新聚丰创立于1904年,距今已有113年。最开始叫聚丰园,店面设在苏州古城第一高塔——北寺塔旁边,当时只不过两开间门面,是一家小馆子。

不过,开张之时,一锅母油船鸭就成为看家名菜,名贯姑苏。1940年聚丰园改名为新聚丰,2004年新聚丰移至太监弄9号,至今仍是性价比极高的正宗苏帮菜馆。

提起义昌福,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就是随处可见的“义昌福包子”,老字号包子不知拯救了多少工作党饥肠辘辘的早晨。实际上,义昌福菜馆也是清末始创的苏州老字号。《吴中食谱》记道:“吴中菜馆虽多,要以苏式为最占势力,苹花桥之天和祥,宫巷之义昌福为一时瑜亮。”

义昌福菜馆创于1883年,创始人叫张金生。张14岁在虎丘斟酌桥畔著名酒楼三山馆学红案,满师后即在宫巷144号开设义昌福菜馆。

松鹤楼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苏帮菜金字招牌,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乾隆始创的松鹤楼在当时只是面业公所中的一家面馆而已。后来松鹤楼也兼卖快餐,招牌改成了“面菜馆”,可也断然没有现今的气派。

当时令松鹤楼名声大噪的是一碗夏季时令面——卤鸭面。农历五月下旬新鸭上市,松鹤楼就开始供应时令佳肴“卤鸭面”。农历六、七月,有一些市民喜欢吃素食在开始素食前夕有“封斋”的习俗,很多吃素斋者就上松鹤楼吃卤鸭面“封斋”。卤鸭面很早就采用“过桥”的形式,咸甜咸甜,惹人欢喜。

04

名馆吃厌寻周边

石家饭店创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初名叙顺楼菜馆,因乾隆下江南时曾在这里用膳而闻名,据说当时他吃的就是鲃肺汤与活炝河虾。1927年中秋,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游览太湖赏桂花的归途中,到木渎石家饭店吃饭,作诗一首:“老桂花开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尤堪记,多谢石家鲃肺汤。”

民国年间,来石家饭店品尝石家名菜的社会名流很多,如沈钧儒、张治中、叶楚伧、史良等都来这里用过餐。李宗仁还为该店书写“平等博爱、与民同乐”的题词。旧上海时,黄金荣、杜月笙每年游太湖,都要光顾石家饭店。

现位于木渎的石家饭店又用回了“叙顺楼”的原名,想尝尝看的朋友可别走丢了。

枫桥镇大面

枫镇大肉面可是苏州夏季最出名的一碗面。枫镇即枫桥镇,据传是太平天国时期苏州市郊枫桥镇一家面馆创制的。相传枫镇大肉面闻名江南是因乾隆帝品尝后的夸赞,细数苏州美食,还真有不少使龙颜大悦过。

《舌尖上的中国2》的播出,让枫镇大肉面更是家喻户晓。猪骨、鳝骨熬制而成的汤底鲜美无比,再用酒酿吊香,汤清无色,醇香扑鼻。今年夏天快过去了,你吃过几碗了呢?

常熟叫花鸡

05

把酒言欢元大昌

元大昌初名元大昌绍酒栈,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创办,每年开拷冬酿酒的消息一出,便有老人家凌晨三点就去排队。一年一次,盛况不减。

元大昌以前是个酒肆,卖的酒分代售和自产。到店的顾客基本都带着容器零拷自酿酒,也有像朱自治这样在店内喝上几杯的。但下酒菜没有,最多一些豆腐干、兰花豆、辣白菜,于是便有了下文走街串巷买小吃的故事。

06

走街串巷买小吃

陆稿荐初创于康熙二年(1663年),当时只是一家普通的肉铺,它的店名由来也很有意思。

据说有一年“轧神仙”时,肉铺来了一位乞丐,背着条破稿荐(草席)。陆老板见其可怜,就让他借宿一晚。次日凌晨乞丐不告而别,只留下一卷破草席,烧肉的伙计见到后便拿来塞进灶堂,谁知煮出来的肉竟异香扑鼻,肉铺之后名声大噪,老板遂将店名改为“陆稿荐”。

春天时苏州人少不了一块陆稿荐的时令酱汁肉,酱汁肉色如红枣,皮烂肉酥,入口而化,味甜鲜口,肥而不腻。

每当有外地游客询问去哪儿买苏州特产时,“采芝斋”这个答案总是首选。苏式糖果用料考究、制作精细,苏州人嗜甜的习惯在这里暴露无遗。

采芝斋最开始是个只卖粽子糖的小摊。清同治九年(l870年),采芝斋创始人金荫芝以五百个铜板的微薄资本,购置了熬糖炉子、小铜锅、青石台、剪刀等简陋工具和少量的糖果原辅料,在观前街73号原吴世兴茶叶店门口设摊。因剪出的糖块形似粽子,故名粽子糖。

玄妙观

如今的玄妙观门口是个干净的广场,但民国时代,苏州玄妙观小吃可是与南京夫子庙秦淮小吃、上海城隍庙小吃、湖南长沙火宫殿小吃并称为中国四大小吃的。

玄妙观的小吃种类繁多,如小米子糖、灰汤粽、氽鱿鱼、熏鱼、凉粉、藕粉、酒酿圆子、豆腐花、糖粥、梅花糕、海棠糕等等应有尽有,也难怪朱自治会差人去买一份油汆臭豆腐干了。

糟鹅

夏天苏州人的餐桌上总少不了糟味。鹅肉性凉,虽然肉质不如鸭肉细嫩,但没有鸭的腥气。鲜嫩清鲜又得不失点嚼劲,是非常不错的下酒物。至于文中提及的“某某老头家”,大概也是深藏于小巷的小摊贩吧。

马咏斋是常熟一家老字号,也是常熟出现的第一家熏腊店。创始人马永梅生平嗜吃,所以擅长烹调技术,长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鸡、肉、蛋一类创造出了一套独特烧法,被人称作“马鸡”、“马肉”、“马蛋”。

乾隆口中的天下第一食府

得月楼,创建于明嘉靖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得月楼用膳,赐名“天下第一食府”。小小得月楼这部电影又是多少父母辈心中永远的记忆?在得月楼基本可以吃到所有苏帮菜,做法地道,口味正宗这种话,老板娘就不说了。某种程度上,得月楼就是苏帮菜的代名词。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观前街太监弄

老苏州人“加菜”必选

地址:苏州很多地方都有

松鼠鳜鱼的鼻祖

松鹤楼始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如果你喜欢看《天龙八部》,你会发现金庸先生也超爱松鹤楼,被提到无数次。相传松鼠鳜鱼就是在松鹤楼诞生的,想吃最正宗的松鼠鳜鱼?要去松鹤楼!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太监弄72号

每年清明前后酱汁肉上市时,陆稿荐门口就会大排长龙!他家用的是太湖猪五花肉,肥瘦适中,肉色似樱桃,皮糯肉香,馋的口水流下来!冬至日里去他家买卤菜也是苏州人的一个必备曲目。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观前街8号

226年的老店

石家饭店善用太湖淡水鱼鲜烹调,最有名的是鲃肺汤,用斑鱼之肝,辅以火腿、香菇、笋片等,用鸡清汤烧制而成。味道超级鲜美!初尝可能会觉得有些怪,但越吃越喜欢。

地址:吴中区木渎中市街18号

118年的老店

老庆泰羊肉馆坚持活杀山羊,确保原汁原味。白切,红烧,羊排,羊杂汤,羊肉蒸饺,羊肉炒饭......全羊宴也不过如此。很多苏州人会专门去取车几十公里去藏书的老庆泰专门吃碗羊肉汤。

地址:吴中区穹窿路85号

120年的老店

“升美斋”羊肉店创始于光绪二十二年,据《藏书镇志》记载:是姑苏城内第一家堂吃羊肉店;当时客居苏州的章太炎先生也是“升美斋”的常客。

地址:穹隆路88号

83年的老店

地址:人民路1965号(近北寺塔)

20多年的老店

要说现在苏州的面馆哪家最有名,恐怕得属同得兴枫镇大面。每年枫镇大面上市的时候,不排早根本就别想吃到。

地址:十全街、嘉余坊都有店

苏州老店

苏州的老牌菜馆。这里虽不及松鹤楼、得月楼有名,但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苏州名菜,价格还很亲民!店内有种昔日国营饭馆的气息,也很是亲切。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凤凰街15号

阿福砂锅

地址:观前街东脚门74号

蒙自过桥米线

无论是从2元涨到8元的大排,还是过桥米线,味道从未变过。在老板娘心目中这里的过桥米线是地道,鹅油封面,汤汁滚烫,却不冒热气。

地址:富仁坊65号

号称苏州最正宗的奥灶面。胥城也是一朵奇葩,一家4星级酒店却有着胥城奥灶面和胥城肉月饼两大杀器。想想每年肉月饼上市那会,那排队是要吓死人的。奥灶面也不差,四五十一万的奥灶面,但吃的人是络绎不绝。

地址:三香路333号

146年的老店

粽子糖、酥糖、话梅、橄榄、陈皮.......太多的回忆都在店里的苏式蜜饯糖果里挖掘出来。最受欢迎的还是酒酿饼,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队买。

地址:观前街91号

130年的老店

叶受和的枣泥麻饼,真的是太真材实料啦,掰开之后就是满满的松子仁、核桃仁,吃起来薄而酥松,9元一个的价格其实非常良心!

地址:观前街69号

195年的老店

几乎老苏州人都有在黄天源排队买糕点的经验,大方糕、薄荷糕、重阳糕、绿豆糕、豇豆糕......最爱的还是桂花糖年糕!

地址:观前街86号

荣阳楼

对于很多老苏州人来说,荣阳楼就是自家的厨房,馄饨、面条、生煎、糕团轮着吃,怎么也吃不腻的,油氽团子更是姑苏独一家。

地址:山塘街329号

祥鑫饮食店

说详鑫带火了苏州的鸡脚热一点不为过。很多苏州人上学时必去的啃鸡爪店,就像是校外老食堂一样。赤豆圆子熬得超到位,咖喱味鸡肉卷一次能吃两个!10块钱4个的鸡爪香酥软嫩。

地址:锦帆路通关坊对面

潘玉麟糖粥

这家摊也是苏州的一大传奇。潘老爷爷几天不出摊,会有人四处去打听,甚至是电视台。每天12点开卖,只限量供应两百份。每碗糖粥都散发着淡淡的桂花味,赤豆糊黏稠香甜,白粥清淡润口,小圆子软糯可爱,吃不到真是太遗憾啦!

地址:皮市街172号花鸟市场北门外

老西白点心店

来吃的基本上都是附近的老街坊了,最出名是生煎包。他们家的生煎包汤汁十足,肉馅超级多,一份生煎包一碗馄饨,大满足!

地址:皮市街道白塔西路104号

阿坤卤菜店

酱鸭、虎皮鸡爪、猪耳朵......他家的卤菜样样都很好吃。号称苏州最好吃的猪头肉和猪耳朵,你早上五点去排队,不一定买得到啊。

地址:山塘街331号

新年点心店

这里的汤团是标准的小时候南方肉汤团的味道!小心咬开汤团的外皮,里面滚烫的汤汁便涌了出来,鲜中带甜,软糯又有嚼头。

地址:山塘街351号

杨招娣糕点

杨招娣两点开门,卖完就关门。只卖赤豆糕和赤豆猪油糕,这家用料超级足,大爱猪油糕,如果不是现买现吃,吃之前可以切片热一下再吃!

地址:皮市街277号

阊门姚记

无锡、上海人专程开车过来喝这一碗咸豆浆

24h营业,经常有开BMW、奔驰来吃夜宵的。招牌咸豆浆,味道醇厚,每一勺都能吃到很丰富的配料。糍饭糕三块,咸豆浆三块五,小笼包笼八块钱,良心价!

THE END
1.开一家40平米小茶馆我是如何打造它的美好空间我决定开一家40平米的小茶馆,是因为我一直梦想着有一个温馨的角落,可以让人们放慢脚步,品味生活。想象一下,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有那么一个小小的空间,光是进去就能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安详。 首先,我要做的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理位置。不是在繁华地带,那里人太多了;也不是偏僻的地方,那样来客少。我想要找个交通便https://www.36vvccrfk.cn/qing-cha/713558.html
2.开一家40平米小茶馆我是如何把它打造成生活的港湾记得那时候,我只是一个对生活有着无限憧憬的小小梦想者。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坐在电脑前,点燃一根烟,对着屏幕发呆。我想要做些什么?我想要成为谁?最终,那个答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开一家自己的茶馆。 为什么要开一家40平米的小茶馆呢?因为在这个喧嚣的城市中,我渴望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可以放慢脚步,品味生活。https://www.gztep.com/qi-ta-cha/652931.html
3.开一家40平米小茶馆蟑螂横行求解方茶香满堂虫害不生另外还有酒瓶诱捕法,将空酒瓶内放入糕点末儿并抹上麻油,然后倾斜放在墙角或者柜边即可捕捉到这些小虫子。而丝瓜诱虫法则是在老丝瓜络中塞入油条和面包屑,并放在蟑螂经常出没的地方,当它们尝试进入时,就无法再出来了。 桐油粘虫法也是一大好办法,将桐油加热熬成粘性胶涂在木板或纸板上,中间夹带着带有油腻和香味的食https://www.hxihbjwx.cn/cha-ye-yang-sheng/753280.html
4.5年级寒假作业答案9篇(全文)九、我是阅读小能手。 (一)课内阅读。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 保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A.龙须沟 B.上海屋檐下 C.雷雨 D.茶馆 8.( B )元杂剧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A.白朴 B.关汉卿 C.中央商场:560×0.65=364 360<364答:百货商场便宜. 2、s三角形adf=s三角形abe=160÷4=40(平方厘米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fngv8hz.html
5.(创业指南)创业项目分析“本本”美容店 3、太阳能小礼品专卖 4、创意格子家居装饰 5、网上农业经纪人 6、家宴厨师 7、情侣礼品店 8、老年服饰专卖店 9、开一家压面店 10、投资条件:①生产原料投资在 100元左右,每张成本在 元左右;② 店铺投入:可选择 6—8平方米的店面或临近大型百货商场、超市摆设摊点; 根据各地店铺摊位租金https://doc.mbalib.com/view/c22ccbbe14019c9fcd7fce1252770e6b.html
6.那点房事(难以齿口)比如,早出晚归的上班丁克族不必讲究房子的朝向;很少引客进门的人不需要40平方米的客厅;经常在家办公的人不能把电脑搬进卧室,要有工作间;花200万元以上买房子的人,三大一小的概念就要作废:一间放不下10平方米衣橱的主卧,怎么安放她浩如烟海的衣服? 把自己放在房子中假想着生活一下,你将会发现户型中掩藏最深的劣https://blog.csdn.net/iteye_17686/article/details/82374612
7.茶楼商铺茶楼门面转让出租描述:咸阳城区秦皇北路百达广场招商,项目地址:秦皇北路与珠泉路丁字路口(地上地下200余车位,直梯可直达2/3楼) 项目介绍:一楼零售百货已谈品牌数码精品 华X 、小X、 珠宝黄金 ;二楼餐饮教育目前已谈品牌老X烤鸭 小X鹅教育 等;三楼餐饮已谈阿X烧烤; 现在1,2,3楼各余一铺(200-600平可合并) 招租;品牌火http://www.zupuk.com/menu/C/id-24004/
8.商业步行街调查问卷(精选8篇)德化街上及各个小广场和商场店铺的出入口处均未设有盲道和缓坡,而且未设置老年人和儿童休憩娱乐的设施。对于一个成功的步行街来说,应该多关怀弱势群体,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真正体现人文关怀。 4.6人性化街道空间尺度设计不足 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指出:建筑高度(H)与间距(D)之比等于https://www.360wenmi.com/f/file559wbjh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