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从购物天堂到新消费之都的进化史

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住在南京西路梅龙镇酒家的弄堂内。有一天,她到离家不远的“张记裁缝店”,要求师傅为她做一条大红裙子。

张裁缝上下打量了一番,觉得她身材瘦长、皮肤白皙,不宜穿大红色的裙子。但张爱玲坚持说:“我小时候没穿过好衣裳,所以想要穿得鲜艳夺目些。”于是,一条猩红色丝绒镶金丝的高腰长裙做了出来。张爱玲穿在身上,哈哈大笑道:“我这身红裙,真要妒煞石榴花了!”

高兴之余,张爱玲想给裁缝店取个名字。这家店已经开了十几年,先是开在静安寺附近,后来搬到南京西路国际饭店附近。裁缝名叫造寸,张爱玲觉得大名当店名也蛮好,“造寸,造寸,寸寸创造,把我们女人的衣裳做得合身漂亮”。

就这样,南京西路的“造寸时装店”,成为不少老上海人的回忆。

张爱玲说从小没穿过好衣裳,这话倒是值得思量。其实1921年,她出生的第二年,上海街头就已经有人身着旗袍,不过,其中大部分是妓女。从烟花的时尚到全国女性爱美意识的觉醒仅仅花了四年。四年之后,旗袍就流行开来。1925年有人记载,“上海妇女无论老的、少的、幼的,差不多十人中有七八人穿旗袍”。

改良旗袍开始在上海滩出现,整体趋势是制作工艺由繁变简,版型由宽松变为紧身。旗袍更大众化,也能体现女性身材。但还有两点不行:一是长度太长,二是袖口肥大,不方便行走和工作。上海人虽追求时髦,却也要考虑自身需求,因此开始了漫漫改良路。

1927年,上海女人还不敢直接剪短旗袍,只能先给裙尾打个蝴蝶结,袖口再稍微卷一卷,以此来“掩饰真意”。第二年,就有人大胆地做出了短款旗袍,长度几近膝盖,还出现了以袜代裤的风潮。

这可以说是报章上“要风度不要温度”在百年前的同款问号。

再后来,旗袍继续缩短,袖口随之缩小。除出现花边运动(即在旗袍四周加上花边)外,旗袍左襟和袖口都开起了叉,渐渐地还有了短袖。总之,怎么时髦怎么来。

旗袍原本是满人服装,上海女人不愿穿上衣下裙的旧式旗袍,只因一片布料裁制的旗袍,可塑性更高。像是蕾丝花边、丝须边、盘扣等时尚元素,可以随意添加,正所谓“一件旗袍,千面女郎”。难怪现在新媒体编辑,常常想出《张爱玲是最早的时尚博主》这种标题。

后来旗袍成为了张爱玲的符号,而张爱玲则成为了旧上海的符号。在她的身后,则是中国消费者不断觉醒的消费需求。20世纪上半叶,她住的南京路上,不但有造寸时装店,还有广生行等化妆品公司,先施等四大百货公司。建国后,又出现了永久自行车等生产厂家。90年代外资商超入华,选址也首先考虑南京路。

某种意义上说,上海重塑了中国的消费景观。上海滩每诞生一个新的品牌或业态,背后都是中国消费需求的集合与象征。无数中国民族品牌从上海滩出发,成为服务全体国人的新品牌。

随着百货公司落幕,今天,中国的新消费不再只是南京路和老字号。但借助上海滩的互联网公司,人们仍然频繁买到更多的新鲜玩意儿,只不过不再只是“产自上海”,而是“来自上海”。

国货与本土零售

1909年,中美两家大公司因为一瓶花露水对簿公堂。

美国林文烟公司觉得广生行刚上市的双妹花露水,抄袭了自家公司久负盛名的佛罗里达水。双方就商标等问题展开论辩,法院还请了专门的化验师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两者用料相同,只不过广生用料更重,林文烟之香附六日,而广生之香则耐至十二日。

中国公司输了。

1903年开在南京路的广生行,是中国第一家工业化生产化妆品的公司。清末,土产化妆品制法简陋,而且香粉中的铅质有害于皮肤。洋货用料考究,还兼具润肤、杀菌等多重功效。走在时尚前沿的上海人,分分钟想弃国货而去,只可惜洋品牌太贵。

以雪花膏为例,1920年法国孩儿面售价7角5分,美国夏士莲售价1元。彩妆的价格更贵,30年代一支欧美口红2元左右,而上海女工月均工资为6~20元不等。有钱人才用得上欧美货,大部分人只能咬牙用日货。市场亟需价格低廉、质量过得去的国货品牌。

功效明确、价格公道的土货很快赢得了消费者的注意。而负责零售的百货公司们也很快闻风而动,不仅积极引进了这些惹人注意的货品,还在零售方式上做出了属于自己的创新,帮助上海在世界零售行业拥有了一席之地。

如果你在1934年走进上海南京路上的永安百货公司,你会看到面前摆着一堆白色的碎皂片和香精。短短几分钟内,这些原料经由四五台机器,接连变成皂粉和皂条。最后被切成小块,打上形状和花纹,包上黑纸金带,成为最后的润肤香皂成品。

这是永安的新式制皂机器表演。当天,凡是进店购物的顾客,都可以免费领取一块香皂。

当时,南京路有四大百货公司——永安、先施、新新、大新。作家白先勇儿时从未见过这么多高楼大厦聚集在一个城里,他童年时代最兴奋的经验,就是逛这四大公司。其中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永安公司门内,挂着一幅霓虹灯制成的英文标语:Thecustomerisalwaysright。(顾客永远是对的)

永安创始人郭乐认为,“得罪了一个顾客,就等于赶走了十个顾客;接待好一个顾客,等于拉来十个、一百个顾客。”

零售的核心是解决信任问题,要想获取对方的信任,最佳方法就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一切。

而对于彼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洋人商行也讲顾客是上帝,但能成为上帝的却是极少数人。国产百货店的出现,第一次让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有了落脚之处。

刚开始,这主要体现在高端商品,比如康克令金笔的销售上。为了免去顾客弯腰试笔的麻烦,永安设计了高一截的圆形柜台。公司还专门派出一位懂漂亮的女售货员,用英文和上海话流利对答顾客提问。曾有记者专程花四元买笔,就为一睹康克令小姐的风采。

康克令小姐是最早的带货网红,堪称当年李佳琦,香皂表演则是最早的溯源地直播。活动重点,其实在于后半段,即展现皂条如何印上花纹,再包装上架的。永安一方面在现代化生产上秀肌肉,一方面缩短顾客和商品的距离,激发他们的购物欲。

但更重要的,郭乐是想告诉平民阶层:永安不专属上流社会,你们也可以进来看看。这正是中国百货行业的萌芽起点:平民至上。

要说百货公司的平民化,三件法宝起到了关键作用:玻璃橱窗、游乐场和一元店。

中国传统商店中,商品都放在店主身后的柜子里,顾客要买必须麻烦店主一一摆出来。兜里没多少银子的人,根本不敢上前问话。而百货公司大面积使用玻璃橱窗,店中商品一目了然。人们无需叨扰店主,就能自己拿东西试用,心理压力大大减少。

永安的橱窗随时令而变,花样频出。中秋节前夕,里面就是明月和古装宫女,展示商品为月饼;圣诞节则安置一个圣诞老人,旁边放着儿童玩具;冬令时分,橱窗里全是碎棉絮,鼓风机一吹,可营造出下雪的感觉来。

但是,收门票并非百货公司初心。怎么让这些人也买点东西呢?答案是一元店。它由外资百货公司的“一元货”发展而来,专门售卖5角和1元两种价格的商品。有些公司不单独开店,但也会在地下一层,专门设置一个“廉价部门”。物价之低,让寺庙主持也想一探究竟。

正是这些层出不穷的营销方式,塑造了30年代上海的四大百货公司。

也正是为了顺应国货运动,1937年永安的国货比例,从三年前的25%上升到60%。香皂表演背后,永安总经理郭琳爽还雄心壮志,计划着开设国货商场。可惜,几架飞机摧毁了这个愿望。此后十几年,上海四大百货公司陷入困顿,十里洋场再不复往日繁华。

可以穷,不可以丑

1937年8月,日本空军在南京路上扔下炸弹。

先施百货的二、三楼和东南角大门都被炸毁,永安百货新建大厦门窗玻璃全被震碎,从底层到四层的设备和商品几乎全成瓦砾。现场死伤店员、顾客和行人近千人。

自此,全国陷入了长达十多年的战争。这中间,旨在服务全国消费者的上海百货业也遭受重创。不到10年,物价上涨近500万倍。1948年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以一比三百万折合收回法币,掀起了民众最后一波抢购潮。民国时期的上海制造与零售历史,就此画上并不圆满的句点,只等下一个时代开启,重现这座城市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时,上海人口大约540万,仍然是世界第五大都市。

但整个国家的情况却不容乐观。50年代,每人每年只供应七八米棉布,而做一个双人被罩就要用掉3米布。

条件有限,但仍然希望给中国普通人创造超越生活本身的消费体验,上海人发明了一种极具设计感的“节约领”。这种假领子,虽然有前襟后片、扣子扣眼,但只保留了衬衫的上半部分。

当时上海的全泰服饰鞋业总公司,节约领只卖几毛钱,每天能卖出近千个。节约领60年代风靡大半个上海,又迅速蔓延到北京等地,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80年代,还拥有相当稳定的受众群。

直到现在,你还能在电商平台买到这样的“假衬衫领”。它们造福了一大批不懂职业正装搭配技巧,但又希望“看起来正经”的中国人。而现在国潮品牌的T恤、卫衣中广泛运用的“假两件”设计,事实上也是它的变种。

改革开放前夕,人们要么使用节约领假装有无数件衬衫,要么把宽松的裤腰往里缝上几寸来束腰。总之就是:可以穷,但不能丑。这时候的上海,用最本土的方式帮助中国人维持住消费的面子和里子。

70年代,新人结婚都要配备“三大件”,即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建国前的半个世纪,上海的工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一直维持在50%以上。“上海制造”就是品质的代名词。最知名的凤凰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和蝴蝶牌缝纫机,都产自上海。

那时,普通工人的月薪只有30多元,一辆凤凰牌自行车的价格是月薪的5倍,还得提前一年向单位申请,凭票购买。一台蝴蝶牌缝纫机的价格是月薪的3倍,二十几人一起抓阄。手表票平均100人才能搞到一张,哪个同事准备结婚,其它人就会把票证优先给他。因为有句俗话:没有上海牌手表,就没有姑娘愿意嫁。

为什么人民只认上海货?因为只有上海工厂以人为本,即使在计划经济时代,都力求围绕消费者需求去做产品。

凤凰牌自行车的生产厂家,曾专门派人到外地调研,翻山越岭、走访村户,收集用户需求。各地气候、路面条件不同,对产品的要求也不同。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居民身材高大,就推出适合身穿厚棉衣骑行的长车架、软边胎自行车。即便同在福建地区,南边比北边土质硬,闽南轮胎就更硬一些。

蝴蝶牌缝纫机也一样。19世纪末引入中国的缝纫机,完全是为工业革命时期的男性打造的,而70年代中国的使用者多为女性。因此蝴蝶牌缝纫机,设计之初就摒弃了美国产品的简约造型,强化“C”字造型,使之具有柔美的感觉,赢得了妇女同志的好感。不管别人怎样生产,牢牢抓住核心用户的需求,这才是“上海制造”领先全国的秘密。

除了“三大件”,很多小东西人们也要到上海去买。

80年代,上海产的奶糖是孩子最钟情的食品,上海的的确良、灯芯绒是女孩子朝思暮想的高档货。甚至香皂、毛巾、麦乳精等现在不起眼的东西,那时也算得上是宝贝。

所以中国最早的代购就是“沪淘”。有人回忆当年的代购经历,1块2角一斤的什锦水果糖,都能让大家欢欣雀跃。“这东西不凭票,但限购。有次我连续几日去买水果糖,营业员怀疑我投机倒把,要报告派出所……后来我学乖了,每趟只在一家店买一点,再换家商店去买”。

没别的原因,还是因为上海货应时而生,不但让老百姓从无到有,还保证越来越好。

1956年公私合营,曾推出双妹花露水,大战美国律师的广生行重出江湖。上海广生行联合几个工厂,组成上海明星家化厂——也就是上海家化的前身。50年过去,这个国产品牌还是坚持走物美价廉的路子。

60年代,上海家化推出友谊、雅霜两个品牌。与此同时,美加净牙膏诞生。这是我国第一支双氟牙膏,使用铝管包装和新型的洗涤型发泡原料,淘汰了管口易污染、口感不佳的铅锡管和肥皂型发泡剂,真正使得中国牙膏打入了国际市场。

电视剧《致青春》中,陈孝正出国也要携带的六神花露水,则是上海家化1990年的明星产品。那一年,上海家化员针对痱子等夏季皮肤问题,推出含有六味传统中药的六神花露水。抓住中国人信任中草药的心理,六神花露水一上市即大受欢迎,最高市场占有率达70%。

这是上海家化的高光时刻,也是上海消费品的巅峰。

从“产自上海”到“来自上海”

然而巅峰背后总有危机。受到洋货和各地品牌的挑战,上海货市场占有率连年下降。

即便这样,人们对“上海制造”依然留有好印象。1998年,北京一家市场调查公司,针对1578位消费者,推出一项关于“京货、沪货、粤货”的调查。京货给人的印象是“乡土柔情”和“较高的历史地位”,粤货给人的印象是“产品多、宣传多、创新能力强”,而沪货给人的印象是“从不担心质量”和“强调为顾客服务”。

清末至今逾百年,上海人心中的消费基因没变,但代表这种精神的百货公司和上海工厂,已经变了模样。以人为本、顾客为先的风气需要传承,旺盛的消费欲望正呼唤一个新平台。

就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作为新的驱动引擎,登场了。

1999年,上海一个两居室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C2C网站——易趣。

创始人邵亦波在美国待了8年,曾在eBay花500美元买来一台电视机,两年后以550美元的价格出手。这让他想到中国的“倒爷”,如果和互联网结合,想必是桩好生意。这个哈佛神童预料得不错,易趣上线3个月,注册用户数就突破10万。

2003年,易趣的市占率达到80%。谁知,邵亦波为了陪妻子出国休养,转手把易趣卖给了eBay。1个月后,杭州的马云成立了淘宝。他后来接受央视访谈时说,要不是邵亦波太爱老婆,中国电子商务绝对是他的个人江湖。

拥有百年消费基因的上海,原本有机会诞生中国最大的电商。但易趣的掌权者离国太久,没听过四大百货公司的故事,亦不知“上海制造”是如何成为金字招牌的。美国人不懂中国消费者,带来了钱和技术,却没顾上人的需求。套用马云的比喻,易趣像一条误入长江的鲨鱼,在淘宝这个鳄鱼面前节节败退。

eBay带着1.5亿美元来到上海,阿里巴巴宣布向淘宝注资10亿元人民币。双方来势汹汹,但结局一开始就注定了:在刚刚“村通网”的中国,付费干不过免费。

两种模式之争,背后是互联网不同阶段的战略使命不同。

易趣定位仍然是立足于“提高服务质量”,但是在90年代末,互联网发展最重要的不是服务,而是“扩张”。谁能够最快扩张,谁就能获得市场。

此时此刻,更好的服务显然打不过更强大的地推铁军。

上海确实不擅长地推,因为在陆家嘴摆满扫码送充电宝的地摊实在是不体面,让普遍罹患社交恐惧症的上海年轻人在2号线上求扫码也实在是强人所难。

这座曾经的远东第一大城市,看上去和它隔海相望的日本一样,进入了“失去的20年”。不少事后诸葛亮的嘲弄、指责、分析铺天盖地而来,讪笑它没有“互联网思维”,终将在互联网新经济的大潮中失去商业销售的领先地位。

直到杭州人喊出了要让上海做自己后花园的口号,上海人终于笑出了声。

这是一座受过严格训练的城市,一般不会笑,除非实在是憋不住。

卖出去不重要,谁需要才更重要

从历史上看,上海从来也不是靠践踏和野心,上海滩的风吹遍全国,一直靠的是精细运营和以人为本。

早年的上海互联网落后,是不适应资本推动下不计成本的地推玩法,但当资本泡沫大潮退去,大家才发现,上海人的精明还是有道理的。

今年6月,拼多多曾经提出一个概念,“新消费浪潮”。当互联网告别了圈地运动,谁掌握消费者,谁就在浪潮之巅。在这一点上,上海当仁不让。

曾经,为了让平民也来到百货公司,永安设置了游乐场和廉价部门。1917年,外资和洋货已进入中国70年,上海人却很难找到集消费、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大型商场。开在繁华的南京路,又首创冷气开放、游乐园,安装第一部电梯的百货公司,自然占尽先机。

现在的拼多多上,用户可以种树和消消乐,9块9包邮的纸巾让不少人认识了这个平台。归根结底,大家对性价比和娱乐的追求,永无止境。变的是渠道,不变的是人性。

从电商变化的历史来看,淘宝等传统电商崛起的背景,是中国生产力的突然爆发。库存压力谁都不喜欢,能把商品“卖出去”是最重要的。

可当我们已经习惯了物质丰盈,产品产自哪里、能不能卖出去也不重要,“卖给谁、如何卖”又才是重要的。

因此拼多多的玩法,其实是想尽办法让你“买到想要的东西”。社交拼团玩法、人工智能技术下的精准推荐,甚至是看起来土土的农产品上行,都是围绕人去解决问题。

卢汉超曾在《霓虹灯外》写道,多数上海人居住在狭窄的弄堂,那里有工厂、学堂和商店,“只有5%的居民在南京路和霞飞路购买大部分商品”,如果想要获取更多商品,地区性购物中心是更好的选择,“尽管上海人把南京路看作市中心,但很少有人觉得有常去那里的必要”。

从这个意义上说,南京路的衰落,只击碎了部分中产阶级的梦。今天移动互联网驱动下的新电商平台,才是真正国民级的新型百货公司。

80年前,人们得千里迢迢跑到南京路,一睹康克令小姐的芳容,现在上海有了B站、小红书,大家可以随时随地在屏幕那头下单;50年前,去上海出差的同志是块宝,一条长长的代购单永远写不完,现在澳洲牛排、阳澄湖的大闸蟹,隔天就能和邻居们一块拼起来。

倘若今天张爱玲还想买旗袍,大概不会直接去造寸服装店。因为各路师傅都已经开了直播和网店,每天有小姐妹给她发好看的旗袍链接,系统还会推送更多店铺和样式。无法试穿,就去B站看直播,顺便种草一件汉服。旗袍到手后,再精心对比,发一篇笔记到小红书上。

没错,近年来中国最风光的互联网公司,多数都有上海的影子。年轻人的聚集地哔哩哔哩、新生活方式平台大众点评、商品社区小红书,还有我们日常都在用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硬件企业,上海企业的产品能力和服务意识,都在资本寒冬的背景下迎来了最大的爆发力。

百年过去,移动互联网浪潮下,上海重塑了一个消费天堂。这次,不是南京路中产的上海,而是全球70亿人口的上海。

江水滔滔,黄浦江见证着上海从泥滩小渔村,发展成远东第一大都市,未来将看着它走向世界。斗转星移,上海的消费基因永不褪色,城市精神依旧闪光,已经成为独一无二的新消费之都。

参考文献:

1.吴春山:我为张爱玲做旗袍,新民晚报

2.20世纪20-40年代改良旗袍与上海社会,初艳萍

3.近代上海民族化妆品业研究(1910-1937),张淑敏

4.民国报刊记载下的化妆品国货市场,张泽华

5.清末民国美容用品的生产与消费,李菁

6.打造消费天堂:百货公司与近代上海城市文化,连玲玲

7.购物凶猛:20世纪中国消费史,孙骁骥

8.上海开埠以来时尚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梁爽

9.当年,代购上海货,周珏栋

10.20世纪上海自行车设计简史及启示,耿明松

11.经典国货品牌复兴中的系统创新设计策略研究,郭君

12.从清末的动荡到共和国的辉煌上海家化118岁了,黄旭珂

13.新上海货:繁荣背后的隐忧,章玉贵

14.eBay易趣PK淘宝,马蕾

15.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卢汉超

1.20世纪40年代穿旗袍的中国女明星——Wikipediacommons

2.港粤沪大新有限公司——Wikipedia@Gzdavidwong

3.1970年代结婚时需具备的“老三件”——Wikipedia@Mk2010

THE END
1.原创设计丨极致美学,打造骑行梦工厂项目|Project 梅花自行车店?面积|Areas 170㎡. ? - ?一踏入店内,瞬间被纯净的白墙硬控5秒!白墙之下,一切线条都显得清晰、直接,呼应自行车的设计语言——简约而高效。 - ?流畅的线条,勾勒出空间的秩序美,让人感受到一种不言而喻的宁静与力量。 - ?多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67578463?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2.分享一组自行车专营店,非常动感的店铺设计分享一组自行车专营店,非常动感的店铺设计 自行车该是每位追求时尚运动爱好者的梦想,在速度激情中追求时尚,充满活力的门口设计,让进店客户开始就感觉时尚动感扑面而来 模拟野外露营摆设,既带感又刺激,漂移曲线上的设计,把自行车的运动感体现的淋漓尽致http://www.si0769.com/NewsView.Asp?ID=225
3.自行车专卖店橱窗展示设计效果图–设计本装修效果图设计本为您提供自行车专卖店橱窗展示设计效果图高清大图与设计说明、设计师联系方式,更多自行车专卖店橱窗展示设计效果图尽在设计本作品频道。https://www.shejiben.com/works/1378202.html
4.自行车店面装修效果图片装信通网效果图专区,收集整理最新最全的自行车店面装修效果图片,店面装修,自行车店面装修效果图,等装修案例图片,更多自行车店面装修效果图片尽在装信通网。https://www.zx123.cn/xiaoguotu/20160601687923.html
5.专业指导:2023年开自行车店,从选址到运营,为您详细解析成功之道!2023年,自行车行业正逐渐迎来新的繁荣期。随着健康生活方式的崛起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自行车作为主要出行工具。此时,开一家自行车店无疑是一个极具前景的创业选择。本文将为您从选址到运营,详细解析开一家自行车店的成功之道。 一、选址策略: 1. 地理位置选择: 选择人流量较大的地段https://jiameng.baidu.com/m/content/detail/363560160752?from=search
6.自行车店铺布置效果图土巴兔装修网自行车店铺布置效果图频道为您提供自行车店铺布置效果图相关的装修图片、装修公司案例图、业主装修日记图等高清装修图,看自行车店铺布置效果图就上土巴兔装修网。https://www.to8to.com/top/jh_xgt/167396/
7.自行车零售空间设计VAAST自行车空间设计摒弃传统自行车店的认知,满足多样化人群的消费升级需求通过线下活动、体验互动、休闲等线下服务型体验店。 业态需求: 展示+骑行体验+活动发布+维修。 设计策略 空间动线策略: 针对不同用户到店体验与感知的历程出发,从外部的初步感知,到内部的产品展示体验,到专业性的视觉传达,到再次的产品互动体验,完成对VASST Mini https://m.lkkdesign.com/anli/anlilook/id/337.html
8.成功案例哈雷机车生活馆品牌形象设计品牌形象哈雷机车手机小伙设计的门栓,压根不需要上锁,一个圆环轻松搞定! 笑到宇宙爆炸社 天空硬糖消 中国星东方曜与马面裙共舞,短道速滑与汽车设计的东方雅韵! 怪异车评 6跟贴 “百元店”鼻祖折戟,年轻人都在逛怎样的集合店? CEO品牌观察 1跟贴 应该设计在腰部,飞扬起来像花朵一样才好看,这样欣赏不来! 君子生活 我国修建一座https://m.163.com/dy/article/JIVRAQTU0514CRMA.html
9.北京哪有规模最大的自行车实体店?欢迎您!为您揭开北京自行车市场的神秘面纱。在繁华的东三环十里河地段,有一家备受瞩目的自行车零售巨头,那就是北京鑫顺昌自行车商城,这里汇集了各种类型的自行车,满足您的不同需求。 而在湖光中街与望京西路的交汇处,东南角的惊喜等待着您——ucc环球自行车望京专卖店。这个新晋的热门地点,不仅拥有专业的服务团队,还囊括https://www.autohome.com.cn/ask/11173656.html
10.谁还没dream过开一个自己的自行车店啊!?♂真的喜欢自行车的,谁还没dream过开一个自己的自行车店啊!?♂ - 酷骑首家线下旗舰店?以未来科技感构建先锋空间重新定义城市骑行空间——这里不仅是展示自行车的场所更是骑行文化的发生地和兴趣中心 - 步入500平超大体验区感受酷骑产品与空间的完美融合先锋感设计:由服务于爱马仕、喜茶等品牌的https://m.dewu.com/note/trend/details?id=255676513
11.VELOARTBrompton自行车店,商业综合,ELLEDECO,家居廊,DECORATIONVELOART Brompton bicycle store VELOART Brompton自行车店 源自产品本身,brompton小布产品自身就是专注折叠自行车,在工艺、匠心方面是很严谨的,而且主理人本身也是细节控、技术控,整体是一个可互动、趣味性的空间,成都本地brompton店大部分在周边,或以售卖产品的形式,设计师本人也是Brompton的爱好着,在市中心的地方打造http://ida.elledeco.cn/index/index/details.html?id=957
12.自行车展厅模型图片自行车展厅模型设计素材红动中国素材网提供11个自行车展厅模型图片、自行车展厅模型素材、自行车展厅模型背景、自行车展厅模型模板、自行车展厅模型海报等PS素材下载,包含PSD、AI、PNG、JPG、CDR等格式源文件素材,更多精品自行车展厅模型设计素材下载,就来红动中国,最后更新于2024-12-03 12:16https://so.redocn.com/zixingche/d7d4d0d0b3b5d5b9ccfcc4a3d0cd.htm
13.店面装修效果图店面装修设计图片齐家网店面装修效果图专区,提供2022年国内外流行的店面工装设计效果图资料,各种店面装修图片尽在齐家网工装效果图手机版。http://zixun.m.jia.com/tuku/gongzhuang/list1-a29137/
14.楚天都市报:武汉科技大学毕业生郭广欣:设计声控拍照感应设备,自助同年,他在贴吧上发现不少人会求购自行车,于是,他又做起了代卖自行车的生意。“在做代理的过程中,我发现开自行车店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时候还没有共享单车,他将这一想法告诉了一个伙伴,大家一拍即合,分头筹备,在向家人和朋友筹集启动资金后,他们在光谷开了第一家车行。紧接着又在学校对面的商业街开了第https://www.wust.edu.cn/info/1581/282671.htm
15.自行车图标设计自行车图标素材自行车图标图片觅知网为您找到20214个原创自行车图标设计图片,包括自行车图标图片,自行车图标素材,自行车图标海报,自行车图标背景,自行车图标模板源文件下载服务,包含PSD、PNG、JPG、AI、CDR等格式素材,更多关于自行车图标素材、图片、海报、背景、插画、配图、矢量、UI、PS、免抠https://www.51miz.com/so-sucai/1617456.html
16.自行车的发展史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还改制了许多生产 自行车部件用的机床,为自行车的大量生产和推广应用开辟了宽阔的道路,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他所设计的自行车车型与今天自行车的样子已经基本一致了。1887年,英国人劳森完成了链条驱动自行车的设计。同年,英国人邓鲁普研制出了充气轮胎。从此,自行车技术也完成了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522/12/55876065_756064728.shtml
17.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新型自行车设计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新型自行车设计,人机工程学,新型自行车,设计,自行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一直扮演着最密不可分的角色。如今的社会是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从而也诞生了比自行车更快捷、方便、舒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6276176.nh.html
18.2021iF奖合集,获得金奖的都是什么神仙设计?说明:“ Cacho”提供了一种实用,实用的解决方案,用于存放葡萄酒和占用较小的空间。Cacho酒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进行多种组装,可以轻松地安装在从狭窄的壁架到宽大的墙壁等最多样化的空间中,可以为小型公寓到大型餐厅提供服务。 26、Halfway 折叠自行车 https://www.360doc.cn/mip/972826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