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十大食品安全热点事件这些2017舌尖风波背后的真相你看穿了吗?
普洱茶会致癌喝凉茶能延寿……过去一年的食品圈又发生了哪些食品安全大事件,事件背后的科学真相究竟是什么
此外,解读会现场也发布了2017年网络十大食品谣言。值得一提的是,学会特别邀请了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安全部主任PeterBenEmbare博士做视频报告,报告中正式澄清了关于“垃圾食品”的谣言。Peter博士表示,“WHO从未发布过一份名为‘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单,更不要将所有加工食品或者快餐当作‘垃圾食品’。提供了营养以及方便的加工食品也是现代健康平衡饮食的一部分”。
保健食品欺诈性营销
根据新的《食品安全法》,食品允许声称功能的只有保健食品,而现在保健食品行业非法添加、假冒伪劣现象久成顽疾;虚假宣传、违规声称现象屡禁不止。目前,欺诈性营销是保健品行业主要问题。
解读专家:朱蓓薇(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首先,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并无治疗疾病的功效,并有适宜人群和特殊食用条件的限制。其次,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是老龄化社会面临的一大问题。保健食品科普宣传应主要深入社区,帮助老年人在面对虚假宣传、洗脑式营销时,能够方便核实、查证。
普洱茶“致癌”风波
解读专家: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
黄曲霉菌喜欢在含有一定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丰富的物质中生长繁殖,并形成毒素,而普洱茶是一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都很低的农产品;此外普洱茶的生产过程也不利于黄曲霉菌的繁殖和毒素产生。建议消费者选购普洱茶时,如果发现纸包上有水渍,茶饼明显发霉(比如起白霜、有霉点)或味道不好时就不要购买。
“网红食品”显现安全问题
2017年8月,因含有国家管制药品成分,广东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对一款名为“咔哇潮饮”的网红饮料进行了查处。无独有偶,被追捧的当红餐饮品牌“一笼小确幸”,也因食品安全问题,其在上海的店面全部停止营业,并从各大餐饮平台上消失。2017年8月15日,国家食药总局官网公布,“三只松鼠”于2017年1月22日生产的开心果(225g/袋)被检出霉菌超标,其检出值为70CFU/g,超出国家标准1.8倍。
解读专家:钟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网红餐饮”在营销、外形、口味等方面花样不断翻新,适应了餐饮行业热点快速转换的特点。但是,有些“网红食品”、保健食品利用互联网平台销售,游离于现有监管体系之外,容易滋生欺诈、传销和食品安全问题。
对“网红食品”的监管手段应当创新,落实互联网平台主体责任,强化社会治理,对大案要案从重从速处理,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对打擦边球行为进行警告。打击违法关键在疏而不漏,而不是加重惩罚。
法国奶粉被召回
据外媒报道,因疑受到沙门氏菌污染,法国政府于2017年12月10日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召回法国婴儿奶粉制造商兰特黎斯公司(Lactalis)生产的婴儿奶粉。法国卫生部门表示,2017年12月初以来该国已有26名婴儿因喝下该公司生产的奶粉而生病。随后,紧急召回问题奶粉近7000吨,召回涉及国家包括英国、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苏丹等。
解读专家:陈颖(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中式咸鱼致癌风波
2017年10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官方网站发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列表。其中,被沿海省份喜食的中式咸鱼位列1类致癌物清单中。
解读专家:吴永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
就鼻咽癌而言,除了腌制咸鱼因素以外,特定人群如广东、广西人的遗传因素,特别是对于EB病毒的易感性,是发生鼻咽癌的重要因素。因此,癌症的一级预防,即病因性预防,是一个综合措施。同时还要认识到量效关系的影响,咸鱼虽然是1类致癌物,在人们食用频次、每次食用的量都很有限时,仍然不失为一个美食,不能简单地将吃咸鱼和患癌症画上等号。
喝白酒能抗癌吗?
解读专家:马冠生(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
地衣素是一种非挥发性的大分子脂肽类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功能。但在白酒中发现地衣素不等同于白酒就具有相应的生物活性功能,也不能得出“在白酒中发现活性成分,所以饮酒有益健康”的逻辑推理。白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乙醇,有的酒含少量的糖、肽或氨基酸,还含有其他非营养化学成分。适量饮酒有精神兴奋作用,产生愉悦感。但过量饮酒,特别是长期过量饮酒会危害健康。
德化牛母岐层林尽染五彩斑斓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