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保健饮料——红茶菌

红茶菌的菌膜酷似海蜇的皮,俗称“海蘑菇”、“海宝”,菌液能帮助消化、治疗胃病,也称为“胃宝”,英文名“KOMBUCHA”。原产于我国山东渤海地区,在150多年前陆续传到贝加尔湖和高加索等地,以后又传到日本及欧美。日本人民称海宝为“红茶菌”或“红茶菇”,而苏联人称其为“茶霉菌”或“茶格瓦斯”,欧美人称其为康普茶(KOMBUCHA)。

红茶菌膜和菌液

红茶菌的实体主要由三种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组成,三者相辅相成,以“共生”状态进行代谢作用,并将代谢产物溶入培养液,微生物的聚合体(即菌膜)漂浮在液面,呈乳白色,菌母呈黄褐色或棕红色,漂浮在膜下或菌液中。三种菌由于生活习性不同,分布和功能也不一样。

发酵中的红茶菌

酵母菌为卵圆形单细胞真菌,能在缺氧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将糖类酵解成酒精、二氧化碳和能量。因此,大多分布在红茶菌实体的下层部分。红茶菌液许多对人体有营养价值的化合物就在酵母细胞中,其氮化物含量(包括蛋白质、基酸等)比肉类高2倍,比蛋类高4倍,比鲜奶高15倍;其维生素B族含量也大大超过豆、麦、花生和番茄的含量。酵母菌的细胞壁膜中能产生一种生物胞体,称“B古鲁干”,据称具有抗癌作用。

醋酸菌是红茶菌中的主要微生物,呈杆状,周生鞭毛,属好气性细菌。它吸收酵母菌分解出来的酒精和空气中的氧气,使之氧化成醋酸、水和能量,使菌液呈强酸性,因而是一种很好的杀菌剂,能抑制其他有害杂菌的繁殖生长。它主要分布在红茶菌体的上层。饮用含有醋酸菌的菌液,能帮助肠胃消化,增强吸收能力和降低血脂。

乳酸菌包括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嗜酸乳酸杆菌,属嫌气性杆菌。它能分泌乳糖酶,将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进而发酵成乳酸和葡萄糖酸,生成的葡萄糖又可供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乳酸菌耐酸性强,多存在于菌体下层部分,和酵母菌共生。乳酸菌能抑制肠道腐败菌的繁殖,防止和阻碍有害菌分解生成有毒物质,同时,还可合成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1、B6、B12、K、E和肌酸、叶酸等物质。这些微生物合成营养物质的能力很强,每昼夜合成的营养物质竟为它们自重的30~40倍,为一般动植物所不及。

据研究,红茶菌菌液中竟有30余种营养物质,其中特别是有机酸类(包括乳酸、醋酸、叶酸等)、糖类(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半乳糖等)、维生素类(C和B族尤多)、氨基酸类、卵磷脂、辅酶A、二氧化碳等会大量增加。就个体而言,这些物质的含量是不高的。但就总体而言,营养比较丰富,有滋补强身作用。不少饮用者常服后会感到食欲增加,便泌畅通,免疫力增强,某些疾病得到控制,以至痊愈。

红茶菌制作方便,饮用适口,是传统健康的家酿饮料

制作红茶菌所需材料

原料器皿

茶: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等各类茶均可,但茶灰、霉茶等不宜采用。

糖:以冰糖、白砂糖、葡萄糖和蜂蜜为宜,红糖(或土糖)及糖渣等不能采用。

水:最好用凉白开水、纯净水、泉水等清洁水。

菌母膜:最好是新鲜、纯净、健康的乳白带黄的菌膜。

容器:用两只洗刷干净的广口瓶,煮沸消毒后备用。

制作方法

1.茶糖水配备

将茶、糖、水按1∶10∶100的比例放入茶壶中煮10分钟;

也可像平日袍茶一样,将5克茶叶、一匙糖,放入茶杯,冲上开水,待茶糖水冷却至20℃-30℃时,将茶糖水进行过滤,纯净的滤液倒入消毒好的广口瓶中(滤液为广口瓶容积的三分之二即可),

2.红茶菌接种

3.熟成后处理

饮用取食时,可将菌液轻轻倒入杯中(约为培养液的2/3~3/4),菌母和剩余部分仍保留在瓶中,然后按上面所述炮制好茶糖水,徐徐倒入瓶内。两个广口瓶可以交替培养取食,循环往复,取之不尽。

4.取用红茶菌汤

饮用时,红茶菌液的酸度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调节,过酸可以加糖和冷开水或用茶汤冲淡。每人每天饮100~200毫升为宜,可一次或分次饮用。由于菌液呈酸性,酸碱度为2~4,一般不要与药物同服,尤其是与碱性药物同服。有些初饮者服用红茶菌后会有些副作用,如兴奋失眠、胃酸、轻度腹泻、皮肤发痒等。如果久饮,大多症状会自行消失。如确实不适应,也只能停饮。

注意事项

在制作红茶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菌母要选择好,严防杂菌感染。一旦发生杂菌感染,便不能饮用;

2.当菌母老化,即菌母呈棕红色、茶色时,应重新接种,再度培养;

3.培养器皿和用具要洗净,然后用沸水煮20分钟消毒;

4.器皿用具应采用透明无铅玻璃或无彩釉陶瓷制品,不能采用金属制品;

5.在25℃-30℃的地方培养菌液最适宜,但要忌阳光曝晒和避震。

红茶菌具有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

红茶菌的益处

1、防治胃病

红茶菌液有抗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对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补充益生菌

由于抗菌素的滥用,破坏了肠道内益生菌群,导致抵抗力下降,健康受到危胁。

乳酸菌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乳酸菌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阻止人体吸收有害菌分解生成的毒素,还能利用肠内一些物质制造多种维生素,有助人体肠道的健康,使人体免于迅速老化。肠道内乳酸菌数量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乳酸菌的数量会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老年时肠道内乳酸菌数量可能下降至10%。

酵母菌的蛋白质含量丰富,含有几十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无一不备。酵母蛋白质还具有抗癌和溶解癌细胞的功能。酵母细胞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族含量最高。

醋酸菌是红茶菌中主要的微生物,醋酸菌产生的醋酸,其较强的酸性,能清肠理胃、帮助消化、防治便秘、提高维生素的稳定性、预防有害病菌、病毒入侵,预防感冒。

红茶菌液含有大量活性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可调整肠道菌群,促进人体健康。

3、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红茶菌中的葡萄糖酸具有解毒作用,它能与体内酚类物质(有害的致癌物)结合成脂类,而顺利排出体外。

4、缓解痛风、肾结石

调节身体PH值,缓解痛风和肾结石症状。

5、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红茶菌液能降低胆固醇,改善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延缓衰老。

6、提高免疫力

红茶菌液中的醋酸能刺激并生成副肾皮质荷尔蒙,副肾皮质荷尔蒙乃是身体自然治愈力的根源,是保卫生命的重要物质。因此常喝红茶菌液能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

7、减肥

红茶菌加茶(或者绿茶、花茶等其他茶类)糖水酿制而成的红茶菌液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含大量益生菌和营养物质,是含糖量极低的碳酸饮料,常喝能促进新陈代谢,避免肥胖。

THE END
1.红茶菌需要清洗吗为什么不能食用饮用及是否需要换水红茶菌,又称为海宝、红茶菌茶、康普茶等,是一种以茶叶、糖和水为基础,通过特定的微生物发酵而来的饮品。此类饮品在尤其是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在西方也逐渐流行起来。红茶菌的主要成分包含酵母菌、醋酸菌以及多种有益细菌和真菌,这些微生物共同作用下产生了一系列有益健康的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等。https://taizhou.19lou.com/baiqi/baiye/teawh/14649.html
2.普洱茶中致癌物质疑虑:揭秘其真实性与安全性在我国的茶文化中普洱茶以其独到的醇厚口感和丰富的养生功效一直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有关普洱茶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的疑虑逐渐升温让许多茶友心生忧虑。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揭秘普洱茶中的致癌物质疑虑,探讨其真实性与安全性,为广大茶友答疑解惑。 一、普洱茶中致癌物质疑虑:揭秘其真实性与安全性 https://www.07358.com/jiemo/baiye/teawh/117128.html
3.普洱茶致癌我喝普洱茶会不会得癌症总之,就算听到了一些关于“普洱茶致癌”的流言,我也不会因为这点担忧而放弃我久爱的情分。不过,我仍然会继续观察最新科研进展,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我的生活习惯。这就是我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态度——既要享受生活,又要关注健康,用理智来应对一切疑虑。https://www.aceye.cn/lv-cha/904829.html
4.各种茶叶里,抗癌效果好的居然是它!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些答案。例如,科学家曾通过实验发现,给小鼠提供绿茶作为唯一饮料,可以显著减少化学致癌物诱导的小鼠肺肿瘤发生率,降幅达到36%至44%,同时降低肿瘤的繁殖速度44%至60%。红茶也展现出了类似的效果。 此外,用绿茶或红茶处理的实验动物,其食道癌、胃癌或皮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U0OTkzNA==&mid=2654620889&idx=2&sn=e7c144283b34c161b3197ce5d8a1ea36&chksm=857b417afe0d8082a3c7986fb0a8d07c25c5d4921d4bfc4c4ec81b4fedcbb7a50fab2ad29f5a&scene=27
5.红茶菌致癌是肯定的吗?降饮食红茶菌致癌是肯定的吗? 红茶菌是一种常见的茶叶发酵产物,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红茶菌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事实上,红茶菌致癌已经成为科学界的共识。 癌症与红茶菌的关系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研究表明,红茶菌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研究人员发现,红茶菌中存在一种叫做亚硝胺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http://m.sxxdf.com/news/jkys/19993.html
6.红茶菌致癌还是治癌(红茶菌致癌是肯定的)01红茶菌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红茶菌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红茶菌又名“海宝”、“胃宝”,是用糖、茶、水加菌种经发酵后生成的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其本身的酸度又抑制了有害细菌的生长,对人身体健康非常有益的效果,尤其对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疑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且还有调节血压、改善睡眠、预防治疗各种疾病的https://www.ksrmyy.com/special/126960.html
7.红茶菌致癌是肯定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红茶菌其本身的酸度抑制了有害细菌的生长,尤其对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疑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红茶菌的危害是什么? 红茶菌的危害有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喝太多会加重身体负担,部分人饮用后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失眠、反酸、强烈的饥饿感、心悸、四肢无力、头晕等表现。 http://www.dbjdhs.com/xinxi/24135.html
8.冰红茶的危害致癌(冰红茶的危害分析)红茶菌致癌,红茶菌如何做好吃,红茶菌的做法步骤 很简单,但是现在做的人少了。方法:将红茶用开水冲泡,放凉后,装入干净的玻璃瓶中,密封好,等待时日,长出红茶菌,就可以。绿茶菌的做法是相同的 冰糖雪梨和冰红茶哪个有利于解酒 冰糖雪梨 雪梨有祛热、止咳的作用,能很好的解除酒精对人体的伤害。醉酒后吃冰糖雪梨效果很https://www.mpegnet.cn/hc/151788.html
9.我想问红茶菌是否会致癌症..有问必答我想问红茶菌是否会致癌症..性别:男我想问红茶菌是否会致癌症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邵梦扬 主任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问题分析:你好,你说的情况是肿瘤,最好采用有效的传统中药保守治疗,许多患者好转后能够长期存活,中医中药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许多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效实用,省钱方便。肿瘤建议你https://3g.club.xywy.com/wenda/3557755.htm
10.红茶菌怎么形成的熟普洱茶致癌是肯定的 熟普洱茶是一种受到广泛喜爱的茶叶具有特别的香气和口感。近年来关于熟普洱茶是不是致癌的疑问引起了若干争议。 熟化的普洱茶是经过发酵、堆积和贮存等一系列独有的工艺过程制作而成的。这个过程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即茶多酚。茶多酚被若干研究称为\ https://www.qqddc.com/wap2019/f/teayangshengzt/159123.html
11.吃了环氧化苯并芘2个月致癌是真的吗?现在吃了有一个月了您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根据你描述的情况,环氧化苯并芘是一种直接性的致癌物质,服用后,可导致人体直接https://www.cnkang.com/yyk/disehosp/askdetail_517_100972472.html
12.红茶菌的功效(红茶菌的五大功效你一定不知道)降百答功效1.富含多糖、茶多酚、低聚异麦芽糖、茶碱: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自身抵抗力;调节血脂,调节血糖;促进双歧杆菌生长,减少肠道**物质和致癌物质;增加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红茶菌具有很好的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有衣服疾病的作用,对于调节血脂也是有帮助作用的哦、。功效2.https://www.kemawang.com/tech/42736.html
13.红茶菌致癌例子红茶菌致癌例子 红茶菌是一种被广泛宣传为有益健康的食品,但是近年来却有报道称红茶菌可能会致癌。例如,有一位女性在喝了大量的自制红茶菌后发现自己患上了乳腺癌。她曾经在网上看到红茶菌可以帮助减肥和提高免疫力,于是开始自己制作红茶菌饮料。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饮用后,她的身体出现了不适,医生的检查结果显示她患https://wenku.baidu.com/view/b043b4b4e3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2.html
14.吃红茶菌能得胃癌吗39降网喝红茶菌通常不会导致胃癌。 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食用腌制或烟熏食品以及遗传等。红茶菌含有益生菌和有机酸,可能对肠道健康有益,但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其与胃癌之间存在关联。因此,适量饮用红茶菌一般不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研究证明红茶菌与胃癌之间的关系,但由于缺乏足够的http://cancer.39.net/a/230828/q5d5qsh.html
15.Kombucha康普茶的十万个为什么红茶菌液中不含有致癌性的物质 图2是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网站,上面甚至有说Kombucha有益于治疗癌症 图三是科学普及出版出版的一本专门关于红茶菌的书,上面有写到: 目前食品中常见的致癌性强的致癌物有真菌毒素、3,4﹣苯并茈和亚硝胺。真菌毒素种类很多,它们都是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142719180?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6.1980年代的红茶菌热始末大约一年之后,随着学部委员方心芳向媒体表示红茶菌可能含有致癌物质曲酸,红茶菌热逐渐熄灭。后人总结经验教训时,将此事与“打鸡血”运动、“卤碱疗法”运动等相提并论,但“红茶菌”热与它们颇有不同之处。红茶菌热有国际背景,由产品开发引发,是民间自发形成的。红茶菌饮料未能完成开发跟当时中国基础工业水平落后、国民消费https://jdn.ucas.ac.cn/home/journal/view/id/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