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2岁的潘可统是朋友圈子里的白酒专家,对酒的品质和售酒服务都有着十分挑剔的要求。
4年前,他偶然间走进小区附近的一家1919门店。从那以后,不管是亲友聚会还是商务宴请,只要是用酒的场合,潘可统都会首先想到1919。
有时候他自己去门店拎回来,偶尔也会尝试在手机上下单,等配送小哥在19分钟内送上门。一来二去,潘可统和这家门店的老板熟络起来。
去年,这位老板告诉他,以后他得换一个地方拿酒了,因为这家门店合同即将到期,1919总部可能会进行门店调整。
“我想保住这家店”。
“我的逻辑很简单”,潘可统说,“1919能满足我这个挑剔酒友的需求,那搞定其他消费者,问题应该不大”。
并不艰难的抉择
潘可统说,他选择加盟这家店,最看重的就是1919这块牌子。
作为第一次跨入酒类零售的新人,他在加盟之初也调研过市场上的竞品。当时,恰逢另一家酒类线上零售的领先品牌也正在布局线下零售市场。没有太过纠结,潘可统就得出自己的结论:相比1919专注于实体经营15年、1000多家门店的运营实力,对方从云端下沉的根基还不够深,线上线下融合的体系或许还不够成熟。
“既然要做酒类生意,为什么不选择中国最优秀的连锁体系呢?”潘可统说。况且,1919还给出加盟商无法拒绝的理由:首先,隔壁仓库和1919直营的门店共享线上订单和名酒配额,其次,更能以低价拿到酒企专门在1919渠道内流通的独家品类。这两点带来的销售增量和产品差价已经成为门店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加盟商不需要担心库存积压,可以按需进货,再随时对照货架在APP上查漏补缺,1919充满柔性的供应链系统会快速响应,即使1件酒也能快速送到门店。
现在,加盟商每个月能分配到1-2箱“飞天茅台”的配额,还能享受到1919给每个加盟商2名员工工资补贴和房租补贴,这可以说是“0成本”加盟。
“如此来看,这门生意还是有得做的”,一条条分析了隔壁仓库的优势以后,潘可统给出这样的总结。
潘可统的这家开业3个月的门店还处于试营业中。出于生意人的谨慎,他没有把话说得太满,但盈利模型已在脑子里推演了无数次。
从眼镜行业斜插进酒类零售赛道的他正抓紧学习1919的门店操作手册,并在朋友圈里为自己的酒吆喝起来。“坦白说,我刚开始开店的时候还有点懵,有点乱”,潘可统说,随着1919团队的支持和这3个月的打磨,他的门店已经慢慢步入正轨。
信任的重量
现在,潘可统正抓紧一切机会加深自己对于酒类行业的理解。8月21日,他受邀参加了1919隔壁仓库广东站招商会。
听着台上1919董事长杨陵江的演讲,他在笔记上着重写下了“扁平化”和“下沉”两个词。
如今,批发商、渠道商等产业链条中所有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都被逐渐边缘化,手机让时空也不再有区隔,酒企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壁垒在消解,整个酒类零售行业都在提速更新。
这一次,潘可统感觉自己抓住了趋势。他说,15年前,1919像一条鲶鱼搅动了市场,靠着品质与快捷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今天,我依然相信1919能把竞争推向更高的维度。
凭借这份信任的重量,1919的隔壁仓库正在聚集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努力下沉,快速铺开“千城万店”计划,积极布局全国市场,为下一次的爆发积蓄能量。
过去奠定了现在,更在描绘未来。1919的创办像一条分水岭,将酒类零售市场分成了传统分销时代和直供时代。这15年的历史里,记录了从无到有的创举,更写满了百尺竿头的进步。
风起青萍。如今,整个行业都在大谈压缩渠道环节、自建渠道终端、成立酒业连锁,这种变动离不开当初1919对行业的发动和唤醒。这个市场正在涌现出更多和1919一样创新的推动者与模式的变革者,见证一个行业如何于细微处渐渐脱胎换骨。
15年前,1919所瞄准的方向已经被整个行业接受,15年后,1919还能笑到最后吗?
这就是1919隔壁仓库所希望回答的疑问。
隔壁仓库——这个1919体系上的延展出来的产物,已经成为其生态中的重要一环。潘可统认为:“本质上,隔壁仓库并不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但一定是未来极富影响力的零售模式之一。”
随着第二轮招商工作的推进,1919疾驰的列车正捎带上更多的小微酒商。“争取让每一个人都能赚到钱”,这是1919隔壁仓库与加盟商前进的原点,也是是杨陵江不悔的初心。
当晚,潘可统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今晚有幸和1919杨董事长一起喝酒,要喝好酒一定要到1919”。潘可统明白,时代的烟云中,像他这样的小微经销商跟着这样模式先进、路径清晰的领先者,才能在这场大变革中不会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