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子烟的估值和政策思考)
在探讨电子烟的估值之前,首先分析电子烟的底层逻辑,以下四点:
1)全世界最权威公共卫生机构组织美国FDA证明减害95%,而且二手电子雾化基本无伤害。
2)烟草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致癌因素
世卫组织公布世界最强致癌诱因就是吸烟和二手烟危害,全球烟民比例高达15%,涉及二手烟影响人群至少50%,极端假设哪怕电子烟让世界烟民比例从15%提升至30%,减害95%的情况下,仍旧对世界人民健康最优。类似于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难道停药吗?
3)人口价值逐渐增大
随着经济发展,人的价值越来越大,健康问题不仅耗费医保,更让人丧失劳动力(纳税能力),因此电子烟相较于传统烟草,更有助于提高健康指数;同时电子烟本身也有收税能力,在经济越发达地区,人口价值越高的地区,电子烟的税收价值和健康意义就越大。
4)无法禁止
电子烟成瘾性低、危害性小,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严令禁止只会让消费者转入价格更高,产品质量更难以得到保证的地下黑市中,不仅更危害健康,更是会丧失税收,因此电子烟难以禁止。
第二篇幅从同业和收并购角度分析电子烟的估值:
第一,国内估值
很多人担心在国内电子烟不能给估值,或者担心政策问题,首先分析思摩尔、悦刻在国内市场的估值:
1)思摩尔
思摩尔动态31PE(在H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7.17亿,同比下滑48.19%,营收51.23亿,同比下滑9.38%,毛利率36.22%,净利率14%
市值450亿,曾经最大市值5000亿左右
2)悦刻
悦刻止盈率TTM41.97,今年上半年净利润1.487亿,同比下滑86.85%,营收5.67亿,同比下滑85.64%,净利率26.17%,市值182亿,曾经最大市场4000亿。
参考下图,这是最近几年最惨的中概股和H股,而且是可以做空的市场,甚至可以归零的市场。
第二,海外估值与收并购
即使国内投资者和产业资本不懂电子烟,给了过高的“溢价”,可参考海外电子烟公司的最近一轮的股权融资。
1)JUUL最新融资10亿美元
曾经最高估值380亿美元(20PS),现在亏损下滑同时裁员,去年收入仅8亿美元,仍作价150亿美元左右估值20PS。
持有方奥驰亚(世界前5的烟草集团)
2)NJOY估值27.5亿美元
奥驰亚收购NJOY,NJOY亏损,下滑,去年营收仅为1.5亿美元,美国市占率仅3%,思摩尔代工,无核心技术。管理层持续多年套现作价20PS(27.5亿/1.5亿)。
3)英美烟草拟高价收购爱奇迹
今年英美烟草想收购爱奇迹旗下的ELFBAR部分股份,产业内沟通仍旧是20PS左右。
4)其他海外收购
5)国内海外收购总结
A.收购方都为最知名世界烟草集团,比如英美烟草,奥驰亚,PM(菲莫国际),日本烟草,帝国烟草
是世界上最懂烟草的公司,也是最能游说政府的公司,最懂政策的公司。
并不是中东土豪。
B.高估值,基本上都是以20PS(销售额*20)的价格收购。
C.被收购方大多面临增长迟缓的问题,短期困境,爱奇迹资质最优,但是也面临不增长的困境,JUUL和NJOY都面临裁员和亏损的情况
D.都是大额收购,估值较低为NJOY也涉及200亿人民币,并非小额收购。
E.大多为一级市场收购,相对二级市场还有筹码价值,一级市场多看好长期发展,难以短期炒作变现
F.港股和中概股,以机构投资者和海外投资者为主,估值都在30PE以上,而且市值都很高。
G.PM,英美烟草,奥驰亚,帝国烟草等财报都披露大局发展电子烟,并有了相应的停售计划
H.都是今年或者近期的收购,并非长期,已经有了很大的折价,难道这些烟草巨头公司不懂政策,不懂估值和不懂赛道和成长吗?
最后,斯科尔$赢合科技(SZ300457)$如何估值
第一,从主业来看,护城河效果显著,股价处于历史低位
1)上海电气成本
上海电气初成本是11.48/0.073=157亿的估值
2次受让,一次定增,期间还有多次回购,不算资金成本,上海电子持股近30%的成本大约在150亿以上
2)股价历史低位
最近几年特别熊市底部,分别为16年熔断,18年超级熊市,20年疫情,22年4月上海封城,包括这次熊市底部极限也在100亿以上
虽然锂电设备不能算性感的产业了,但是起码也是增长的,公司算行业第一梯队,背后上海电气,也是海外占比最高的公司
第二,从电子烟的角度分析
1)抛去主业,目前等于电子烟给了0-40亿市值。
2)连续6个季度保持高速增长,并不是短暂一次性。
3)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477%,达到14亿+,净利润增长3570%,达到4亿+,二季度净利率30%+
4)英国市场做到第一,波兰市场做到第一,德国等欧洲市场开拓进展顺利,全球化扩张顺利
5)二季度淡季,年化营收40亿+,年化净利润13亿
今年预计保守营收30-40亿,净利润8-12亿
二季度利润和营收已经超过国内市场(国内短期被禁)为主同时依赖思摩尔代工的的大幅下滑的悦刻(180亿),下半年营收和利润有望超过以代工为主没有品牌的同时国内市场占比大的大幅下滑的思摩尔(450亿)
甚至远比亏损下滑的NJOY和JUUL优异的多,如果按照20PS估值难以想象,目前的估值过低。
写在最后,
如果担心政策,怎么解释海外一系列的烟草巨头的动作和收购呢?
如果担心业绩,他是明确的出口的TOC的快消品公司,很难造假,并不像TOB不透明,也难以利益输送。
如果担心估值,怎么解释全球价值洼地都有30PE以上,甚至海外一级并购都是20PS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