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饭店名称

鲁迅万万没想到:“孔乙己翻身了!”绍兴的这一家饭店古色古香,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苏丹卿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可能鲁迅不会想到,100多年后,他笔下的“孔乙己翻身了”,以自己的名字开了酒楼,名为孔乙己酒家。

相信很多人来到绍兴,都会忍不住去这里或到咸亨酒店打卡一番。鲁迅的《孔乙己》太有名,给无数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笔下的“孔乙己”更是成为某一个时代的人物缩影。

随着时代发展,咸亨酒店为纪念鲁迅先生重新开张,“孔乙己”也成为了连锁酒楼的品牌。温一碗醇香的黄酒,来一碟茴香豆,也成为了无数游人打卡的标配。

当我们走进位于仓桥直街的孔乙己酒家的时候,朋友不禁调侃了一句:那个“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的孔乙己跨越时代,打起了翻身仗。

这是一个新品牌的酒店,据悉成立于2019年。但“孔乙己”这三个字也显得愈发古老,不少外地人都以为这是一个老字号店,虽不像咸亨酒店的历史那般久,但至少也有半个世纪了吧。显然,我们过于单纯。

虽说香雪酒、花雕酒、加饭酒、女儿红等都是黄酒,但类型不同,其用途也不同,尤其是用于美食小吃中,不同类型的黄酒总发挥着独一无二的醇,提炼出食物隐藏最深的香。

绍兴黄酒也叫“绍兴老酒”,它有一股独特的馥香,有六味,四大类型。其味分别是甜、酸、苦、辛、涩。四大类型包括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香雪酒。

看着柜台周边堆放着大大小小的黄酒,真是忍不住想来一碗呢。难怪整个酒楼都弥漫着淡淡的酒香,不少游人大概也是被其香味吸引进来的吧?

孔乙己酒家的装修风格很古典,有意思的是开放式的厨房上方是一个戏台,大概每天都会有定时演出吧。在戏台前方悬挂着一个木制匾额,上刻有“人和堂”三个字。

在此匾额下方还有一个略小点儿的匾额,上面刻有四个字,且是同一个字。

相信,每个人能注意到这个匾额的人,心中都会想起鲁迅书中的那个人情风貌的社会环境吧。孔乙己说,“回”字有四样写法。

在我看来,这张匾额是孔乙己酒家的精髓所在了,比醒目的戏台更令人回味无穷。也许那台上的演绎的节目中,正有孔乙己的身影呢。

回味归回味,终究是要坐下来吃饭的。酒店一楼和二楼都可坐下吃饭,二楼属包厢型,风格更古朴,墙上挂满字画,还有一个室内庭院。值得细品的是从楼梯上二楼,转身只见的一对联、中间一幅字。

这一对联与咸亨酒店临街店堂内墙上挂的一副对联很相似。咸亨酒店的对联是“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但在孔乙己酒家这儿则多加了四个字,变成了:小店囙佢名气大,老酒惟醇醉人多。

对联中间的一幅字颇有意思,遗憾的是我是没看明白,但”孔乙己“三个字倒是清清楚楚。也正是如此,我对这家酒楼充满了兴趣,处处透着“孔乙己”的身影。于是,来一盘茴香豆似乎成为了绍兴之行必点的一道菜。

但孔乙己酒家的油炸臭豆腐也是不错的“过酒坯”,它和茴香豆一样也是绍兴的招牌风味之一了。不论是大酒店还是小酒楼,抑或是街边的巷子里都飘着油炸豆腐的香气。

另外,糟鸡也是绍兴菜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文人饕客们的“心头好”,被收录在各种私家美食秘笈里。

黄酒奶茶在绍兴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但专门的太雕酒奶茶恐怕也只有孔乙己酒家才有了。五年存的太雕酒配上奶茶,那醉意丝滑的口感令人念念不忘。

曾有网友说,如果孔乙己活过来了,他是进不了今天的咸亨酒店了。是啊,那就去孔乙己酒家吧。

当你拿起一张大理古城的导览地图,主街和小径分明呈现,这些铺着石板路的巷子街道交错蔓延共同构成了大理古都的骨架。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每一片土地都因为土地上人的存在而具有灵魂。

西式餐馆、咖啡厅、酒吧以及伴手礼等各种店铺填充了大理古城街巷的空隙,网红打卡、美景营销让人们蜂拥而至。而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市井气息和生活主义的践行,恰恰才是大理和其他古镇最大的区别以及人们驻留的原因。

暂且抛开被歌颂上百遍的免费阳光、咖啡馆的小资情调和市集的热闹之景,抛开那些大理的固有名片,把目光回归到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里必不可少需求小店们:理发、修车、衣物缝补、修鞋、小吃店等等,他们都是菜市场一样必然的存在。

本篇收录的店铺在古城开了五年十年甚至三十年之久....在不断变化中的大理古城坚守着他们的手艺和一方小店。

「阿敏妈缝补店」

地址:古城广武路89号

人均消费:10RMB

对于长居古城的人们来说,这家店定不会陌生,因为地址好找并且价格实惠,最主要的是阿叔阿姨手艺很好。平时买衣服换拉链或者鞋子需要修修补补的时候大家都会来这里。店名里“阿敏”是夫妻俩女儿的小名,如今他们已经当了外公外婆,家也很近,就在小店旁边广武路的院子里。

这家缝补店已经开了20多年,从复兴路搬迁到广武路,一直缝缝补补开着小店。他们世家做手工布鞋,附近的村民们每当过年过节时都会定制他们家的手工布鞋,“要卖200多块钱一双呢,你们这些年轻人现在是不会穿啦。”

阿叔话多一些赵阿姨偶尔插嘴两句,脸上笑笑的。他们一个系着围裙纳鞋底,另一个踩缝纫机,一边聊着天也没停下手里的活计。阿叔说这台缝纫机是店里最老的物件,还是“蝴蝶牌”的呢,是当时结婚的必备嫁妆。

修拉链和补鞋的价格在5-20块钱之间,经常听他们说“这次就不用给钱啦,小修补一下”。闲暇时,阿叔喜欢练书法写写字,下次路过时你一定要仔细瞧瞧店两边阿叔的亲笔对联:“宾客欢欢喜喜来至九洲,夫妻修修补补誉满古城。”

「渝小面」

地址:古城银苍路61号

人均消费:12RMB

“要一份小份儿的豌杂面哈阿姨”,“要得”。我觉得重庆话是非常嗲的方言,尾音听起来很是俏皮。在渝小面碰见熟面孔是常事,看见店门台阶上席地而坐手里捧着碗大口吃面的食客们也是常见的。

店里有各式小面和抄手,店铺虽小但非常干净,唐阿姨就在桌椅前煮面煎蛋加调料。渝小面没有外卖,想吃,只能来店里堂食或者打包,因为只有阿姨一个人做所有的工序,因此没有开通外卖。

唐阿姨虽然很忙,眼睛盯着厨房的一举一动,但记忆力绝佳,基本上回头客都能记得很清楚:什么人爱吃什么面?能不能吃辣?经常一个人来还是朋友一起?她都能记住,也很爱跟客人聊天开玩笑。

阿姨自己就很爱吃面食,每天给自己煮上一碗再开始一天的工作,买菜、打扫、准备食材开门营业。“北门菜市场离店里很近,在重庆每天六点就要起床,来到大理也喜欢多睡一些觉了。”说到这里阿姨笑了一下。

面里的杂酱是唐阿姨的秘制配方,此外蔬菜、鸡蛋以及肥肠等食材都极为新鲜,食材好就保证了出品的稳定,哪怕是一碗简简单单的抄手面条也能让人吃得满足。随着这两天大理的盛夏的到来,夏季特供的凉面凉粉也给没有什么胃口的食客多一种清凉的选择。

「醪糟甜酒蛋」

地址:人民路下段35号

(理国摆渡人占卜店内院子里)

(叔叔阿姨在店时候即可做)

人均消费:15RMB

走进店门有一个小门,打开就能看到一个典型的白族院子。院子里布满绿植盆栽,张阿姨和杜叔叔是院子和这栋楼的主人,占卜店的老板则是他们的儿子,跟阿姨说要一份醪糟坐下等待就好。

熙熙攘攘的人民路和安静小院仅一屋之隔,暖色的光给人安心的感觉,赵阿姨把自己做的醪糟放进的山泉水里,接着放进去的土鸡蛋和的糍粑刚好中和了醪糟自带的甜度,不至于过分甜腻,口味刚好。天冷些的时候还会加一点自制的红糖,温润且养生。

除了醪糟以为隐藏菜单是西红柿鸡蛋面,问了才有哦。叔叔阿姨喜欢唱歌,身为白族人能歌善舞,同时爱花和草木,自己家的院子打理得小而美。

“那时候是2004年,我们是人民路第一家开客栈的呢,最早只要十块钱一个人。”杜叔叔得意的跟我们介绍着自家的房子。而门口那个帅气的毛笔字就是他们曾经的住客帮忙写下的,沿用至今。如果你想吃,来占卜店门口敲门问问看,说不定除了醪糟鸡蛋也能被水晶共振的频率治愈。

「月溪村村口理发店」

地址:月溪村78号

张阿姨开了二十多年的理发店,住在本村和附近村里的人们以及特意找过来剪头发的人都很多,出生不久的小孩子剃头也会被家长带着来。张阿姨本身也住在月溪村,离店的距离很近,乡里乡亲也都互相熟悉。理发的价格10-15块钱左右,依头发长短而定,百元之内就可以获得烫染的新发型。

店内陈列也是旧旧的复古样子,褪色的老式明星海报、袋装售卖的女童发夹还有旁边不停歇放着的电视剧背景音。不喜欢刻意营造出来的氛围,自然而然沿袭下来的复古气息,才是真实的80年代模样。想试试张阿姨的手艺和完全不同于现代理发馆的氛围,来月溪村78号就可以体验一次上个世纪的街角美发屋。

「百乐柠檬」

地址:银苍路50号

人均消费:30RMB

银苍路这条路的名字很美,靠近北门,因此是当地人开的老店的聚集地,以及在附近村子里长大的人们从小到大再熟悉不过的老店一条街。

比如《留真照相馆》里还挂着古城黑白招牌的留影,还有各式家庭招证件照,招牌复古得很特别。而相馆隔壁的百乐柠檬有两家店,相隔百米不到,从外面走过看灯影和装修跟港片里的街边小馆如出一则,路过时候总会好奇的往里面瞧瞧。

百乐柠檬自1987年起就在人民路开业,1993年搬到了银苍路,老板说很多人在这里从小学一直吃到了结婚,回来古城和朋友聚会的时候依然会来这里吃夜宵喝啤酒。

两家店的院子都很大,内饰每一间都很像小学放学附近的奶茶店,有小隔间可以拉上帘子,还能看见很多稚嫩的涂鸦笔记。炸物和啤酒饮料的价格都很实惠,十块十五一份,炸香蕉炸菌子炸饵块,云南人爱吃的炸物自然要配啤酒和冰饮冲淡油腻。

「北门卖酒铺」

地址:博爱路196号

(北门菜市场后门正对面)

人均消费:45RMB

用当季的大理梅子配上好酒发酵,就能获得余味悠长的梅子酒,有幸尝试过酿造过程:把扎破的梅子放进白酒里,加入黄糖化开浸润并封口静待上几个月就可以获得上好的自制梅子酒。酒的口味是否醇香,除了梅子,关键就在于酒的品质好不好。

北门菜市场附近好几家卖酒的小店,田师傅的酒铺没有名字,在北门菜市场的正对面,大大小小的酒缸放在店里,隔着盖子就能闻到酒香溢出。

虽然没有店名也不做宣传,但是经常会有固定的客人来店里买酒,酒铺开了十多年,老客人也很多。白族人喜爱节庆,节庆时候更是少不了酒的助兴,自酿酒的口味任意发挥,除了梅子还有木瓜酒、桑葚等等各种口味,玻璃缸里装着慢慢的泡酒会在节庆和亲朋好友到来时候作为招待。

尤记得第一次来田师傅酒铺的时候,有点昏黄和掉漆的墙壁旁边,电视里放着《苏州河》,贾宏声的声影融进老酒铺粮食发酵的香气里,像是旧时电影里一掠而过的分镜头。

「麗诏记馅饼店」

地址:平等路126号

生活在这里,理发十元一次、改衣服十块钱,还有十块以内的米线和小食。云南小镇的生活里没有奢饰品和大卖场,有的只是苍山下下真实也可贵的市井生活。

我觉得这些扎根在古城数十年如一日的老店,以及已经和老店融为一体的,叔叔阿姨辈的店主们,才是最具大理特色的一张复古名片。

图片拍摄:七月&盐

(均已征得店主同意使用)

电影截图来自豆瓣

END

大理好在

业务&合作

品牌活动|在地游学

团建|中小企业营销

策划咨询|新媒体运营

苏州得月楼是不是百年老店,这个在业界一直颇有争议。

其实,在得月楼的官网“发展历程”一栏中,已经把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

发展历程

1522年~1566年

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电影《满意不满意》以得月楼为题,引来寻寻觅觅的游客。

1981年

1982年

4月25日,得月楼在苏州繁华中心太监弄开业亮相。

1983年

6月,上海电影制片厂在得月楼观前总店内拍摄电影《小小得月楼》,历时三个月。

这里有几点可以肯定:

01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得月楼这家餐馆

据史料记载,“得月楼”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苏州虎丘半塘野芳浜口,为盛苹州太守所筑,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古时的得月楼和现今的得月楼并不在同一地点。两地直线距离大约在四公里左右,一个属虎丘风景区,一个在观前街。

02得月楼的存续期没有四百多年,中间出现过断档

早在四百多年前,得月楼就已经盛极一时,蜚声东吴了。

沧海桑田,古时的得月楼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改朝换代,或经移址和湮灭,只成为历史上的一笔记载。

031982年4月25日,得月楼在苏州观前街太监弄重新开业

估算老的“得月楼”消亡于清朝中期,至今已有200多年。

一家老字号的饭店,在中断200多年后,能够重建开业,这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

苏州的“得月楼”却做到了,那么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其重生。

我们不得不提这部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严恭导演,苏锡常三地滑稽剧团出演的国产喜剧黑白电影《满意不满意》。

故事讲述的是苏州得月楼厅面馆5号服务员杨友生,从认为服务行业就是伺候人的下等工作,转变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历程。

该片改编于滑稽戏《店堂里的笑声》,当时苏州滑稽剧团团长张幻尔带团到苏州木渎演出,期间去了木渎的石家饭店(当时叫木渎人民饭店)用餐,碰到了和杨友生一样的服务员,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当时,正好松鹤楼菜馆的先进工作者孙荣泉创造的“三勤、四快、五心、六满意”的服务方法,引起了全国饮食行业的热烈响应,掀起了向孙荣泉学习的热潮。

两个人服务态度的强烈对比,符合滑稽戏的情节冲突、表演夸张的要求。

所以,以此为原型创作的滑稽戏《店堂里的笑声》一经公演,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观看演出是一票难求。

那么,一部以地方方言表演的滑稽戏,之所以会被改编成电影,是和当时所处的时代是分不开的。

1963年3月,在老一辈领导人的直接推动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高潮。

在1963年的人代会上,当时主管经济工作的李先念副总理点名批评电影创作中缺少“一部反映服务行业群众的电影”,是“电影工作的失职。”

于是,时任电影局局长的陈荒煤要求长影厂牵头拍摄这一题材的影片,主管剧本的林杉副厂长刚好看过《店堂里的笑声》的演出,指定了擅长导演喜剧的严恭导演负责完成这一任务。

当时严恭导演去苏州松鹤楼体验生活,和店员一起擦桌子,打下手,并在松鹤楼取景拍摄了部分镜头。

据严恭导演后来回忆,当时原滑稽戏中的菜馆叫“松月楼”,为避免观众马上会想到松鹤楼,与老家南京文德桥边“得月台”茶楼的名字,两者结合一下,就有了电影中的“得月楼”。

由此看来,严恭导演并不知晓400多年前,苏州有一家同名的老字号饭店,电影中的面馆取名“得月楼”完全是巧合。

翻看现在的得月楼和松鹤楼的官网,对于《满意不满意》这本电影的关系,分别是这样描述的:

得月楼

松鹤楼

松鹤楼是苏帮美食乃至江南饮食文化的代表,常常见诸电影和文学作品,影片《满意不满意》……等都取材或取景自松鹤楼。

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为寻找“得月楼”踏遍苏州城。这直接推动了今天全国知名苏邦菜馆——始建于明朝的得月楼在1982年的移址、重建。“得月楼”的金字招牌,圆了中外游客的“寻梦情结”。

1982年4月25日,得月楼在苏州观前街的饭店云集的太监弄开业亮相。

如果说《满意不满意》这本电影让“得月楼”重生。

那么,另一本电影《小小得月楼》,让“得月楼”走向辉煌。

“小小得月楼”这本电影的出品方是隔壁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和“满意不满意”最大的区别就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苏州的文化元素更加鲜明特出。

观众借由影片中的场景,看到了80年代苏州人们的衣食住行,看到了当时苏州的旅游景观:园林、公园、虎丘、寒山寺……

小小得月楼的取景地,直接放在苏州东园,园林里的一个茶室。

开篇一段唱词“五月鲜花处处开”将得月鸡、芙蓉蛋、天下第一菜、炒鳝背、松鼠鳜鱼、青鱼头尾炒鱼块等苏州名菜都介绍了一遍。

得月楼电影开篇“五月鲜花花处处开”,名菜闪亮登场。点击播放

片尾也把诸多苏帮名菜过了一遍。在这个生活水平在逐步提升,但物资相对还是比较匮乏的年代,电影里的名菜,真让人口水流一地?

大家不仅要问,这个刚刚恢复于82年的饭店,一出世就达顶点,怎么会一下子就能成为苏帮菜制作的高地?

01倾全市饮食行业之力打造

82年,个体经济刚刚起步,中大型饭店仍以国有为主。

得月楼一出身就是国有的,商业局是主管部门,又花了重金进行了装修改造。所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商业局调动全行业资源,最繁华的商业街,最好的硬件设施,没有名厨,就从其他名店给你调,这叫系统内调动。

所以,各大饭店的名厨接到调令,纷至沓来。

其中就有一位年轻的小伙,是原松鹤楼的团支部书记,也是影片团支书“小杨”的原型,并在影片中做了厨师“憨憨”上炉灶的替身,他就是现任的得月楼董事长林金洪。

02这是一个餐饮大师云集的时代

有人说,没有了“四根一家”,苏州从此没有了烹饪大师。

或许,此说法有些偏颇,但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七、八十年代是苏州烹饪大师辈出的时代。

“四根一家”指的是餐饮界五位苏州顶级烹饪大师,分别是张祖根、吴涌根、邵荣根、屈群根、刘学家。

张祖根

蟹酿橙、扣三丝、母油船鸭

常州武进人,十六岁进苏州松鹤楼当学徒,从事饮食行业有五十年。

曾任苏州饮服公司副经理、苏州市商业技工学校校长。

领衔组织撰写的《中国苏州菜》一书。

吴涌根

冠云峰船点、芙蓉莼菜、海鲜酥皮盅、南林香鸭、蒜香排骨

无锡人,从事烹饪事业四十多年。

曾任市交际处烹饪大师、南林饭店副总经理。

陆文夫称他为“江南厨王”。撰写完成《新潮苏式菜点三百例》一书。

邵荣根

·蝴蝶海参、千层鳜鱼

苏州市特级红案厨师,十三岁进入饮食业学艺。

曾在苏州烹饪技术培训班任教,也被派往日本东京使馆掌勺,回国后任苏州园外楼饭店主厨。

行业中都称他为“巧师傅”。

屈群根

苏式小笼、加虾烧卖、藕粉饺、盒子油酥、百花争春苏式船点

泰兴人,特级白案厨师,十六岁进苏州松鹤楼学艺,拜张福庆为师,从事饮食行业五十年。

曾当选过市政协委员,后又任商业技工学校烹饪指导老师。

刘学家

松鼠桂鱼、桃园三结义、早红桔酪鸡、虹桥赠珠

盐城人,做童工时就学烧菜帮厨,特一级红案厨师。

苏州松鹤楼菜馆主厨,制作的松鼠桂鱼被定格为“刘式”。

1983年荣获全国“优秀厨师”的称号。

1974年11月29日,由上述大师们共同掌勺,在南园宾馆宴请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和夫人,大获成功。特别是苏州的蜜汁火方,被基辛格介绍到美国,称为“基辛格蜜方”。

另外,还有二位得月楼的大师也不得不提:

得月楼菜馆特级红案烹饪大师陆焕兴,在得月楼里创新制作的得月童鸡、西施玩月、甫里鸭羹、虾蟹两鲜等名菜深受食客欢迎,堪称经典。在电影里均有涉及。

另有一位得月楼特级白案主厨朱阿兴,心灵手巧,擅长制作苏式各类面点,尤其是他制作的苏式船点蟾宫折桂、枇杷园、绿豆糕、枣泥拉糕等品种,色泽和谐,小巧玲珑,口感上佳。

在2013年《舌尖上的中国2——心传》拍摄中,特地请出了这位已87岁的“最老师傅”朱阿兴,传承朱阿兴“衣钵”的董嘉荣也已63岁,主角吕杰民1983年技工学校科班毕业后,拜在董嘉荣门下,眼下他们师徒三人都是中国烹饪大师。

当年51岁的吕杰民在得月楼已经做了30多年点心,不过论起现存辈分,他现在还只能算“第三代门人”。

不过,我们往往会遗忘得月楼的另一位真正的大师,就是得月楼的董事长,国家级的特级厨师。

18岁学厨,师从张祖根、屈群根、刘学家、赵永根等大师。在灶台上站了20年。

92年,39岁的林金洪,成了得月楼当家人。

2003年,在苏州餐饮业的改制大潮中,国有股全部退出,林金洪控股得月楼,成了名符其实的董事长,由基层厨师做起,逆袭成了掌门人。

03苏州市的烹饪技工学校为苏帮菜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得月楼的底子除了苏州市各菜馆的名师外,还有就是来自于苏州的烹饪学校。

从现在来看,这个学校简直是苏州名厨的孵化器。“四根一学”曾去教学的地方,正所谓之名师出高徒。

我在读高中时,学校开设了一门劳动课,就是请学校食堂的厨师长给我们讲烹饪课,这个厨师长就毕业于苏州烹饪学校。

首先,理论基础扎实,一开课就告诉我们什么叫“山珍海味”,原来代表了24道菜,当时的苏帮菜“天下第一菜”的故事,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特别是了解到,居然有上桌后,头尾还可以动的松鼠桂鱼,当时对这个菜充满着憧憬。

老师还说过,烹饪学校有一项考试,就是在脸盘里打发蛋清泡,打发完成,拿一根筷子往里一插,立住了就算及格。

由于是下午的最后一堂课,常常听得口水直流,肚子咕咕叫。

可惜的是,开课没多久,由于学业紧张,这个课就提前结束了,老师答应让我们下厨练习做松鼠桂鱼,最后也食言了。

不过,也就此留下我对苏州美食的向往和兴趣。

04二部电影的文化属性

满意不满意和小小得月楼这二部电影,对得月楼来说,直接促使之重生。

甚至对苏州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也差不多时候,陆文夫的《美食家》,再让苏帮菜火了一把。

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味蕾,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因素。

谁不说自己家乡的美食好吃,更多地是一种乡愁;谁不说奶奶、外婆、妈妈烧的菜好吃,更多地是对亲人的思念。

得月楼的成功和发展是在当时特殊的历史阶段,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已然无法复制。

80年代,得月楼因电影而生。

90年代初,我刚工作时,拿着不多的工资跑去得月楼吃松鼠桂鱼,在老店二楼落座后,发现都是拿活鱼现称现杀现做,由于生意实在太好了,连叫个点菜服务员都找不到,后来还是去了对面的松鹤楼吃到的。

90年代末21世纪初,得月楼真的变成了旅游饭店,和全国很多的老字号一样,本地人基本上不去了。

2003年后,随着饭店转制,很多苏州的同事说,得月楼的菜变了,变得愿意去吃了。

2006年后,随着李公堤分店的开业,加上央视《呑尖上的中国》两度取材得月楼,使得月楼的声誉达到了巅峰。一条松鼠桂鱼年销售超过1000万,年营业额近亿元。

这几年苏州的其他几家百年老店,起起伏伏,得月楼却保持着一份稳定。

希望这份传承能继续下去,在国外,数百年经久不衰的饭店很多。我想,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编者按

饭店的题材写得了几篇,觉得以后要适当少写一点了,这次找资料,做GIF动画搞了好久。

THE END
1.酒广告素材酒广告图片酒广告素材图片下载熊猫办公为您找到96个酒广告素材图片,包括酒广告图片,酒广告素材,酒广告背景,酒广告模板源文件下载服务,包含PSD、PNG、JPG、AI、CDR等多种格式的素材,更多关于酒广告素材、图片、背景、矢量、UI、PS、免抠,艺术字、插画、配图等设计素材模板https://www.tukuppt.com/speciall/jiuguanggao_2.html
2.酒广告牌设计酒广告牌模板酒广告牌图片觅知网为您找到159个原创酒广告牌设计图片,包括酒广告牌图片,酒广告牌素材,酒广告牌海报,酒广告牌背景,酒广告牌模板源文件下载服务,包含PSD、PNG、JPG、AI、CDR等格式素材,更多关于酒广告牌素材、图片、海报、背景、插画、配图、矢量、UI、PS、免抠,模板、艺术字、Phttps://www.51miz.com/so-sucai/3917889.html
3.烟酒广告牌图片烟酒广告牌素材烟酒广告牌模板免费下载六图网为您提供烟酒广告牌设计作品免费下载服务,您还可以找到烟酒广告牌图片、烟酒广告牌素材、烟酒广告牌模板等设计素材,我们为您提供烟酒广告牌图片下载,烟酒广告牌模板下载、烟酒广告牌素材下载等服务!https://www.16pic.com/sucai/5174277.html
4.“卖白酒,朋友圈这样发,客户只找你下单”酱香佳酿酒花琼浆白酒01 春风十里,不如有酒卖你 02 贵在酱香,妙在香醇,每一瓶好酒, 总有你购买得理由; 酒花饱满均匀,色泽微黄 黄金液体,越存越香! 03 卖酒这个词有点小俗, 我的职业是敬你余生不悲欢, 敬我岁月无波澜。 半醉半醒半浮生,观山观水观天下。 一瓶好酒,敬最尊贵的您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SDIUIU0552C7US.html
5.酒广告图片酒广告设计素材红动中国素材网提供492个酒广告图片、酒广告素材、酒广告背景、酒广告模板、酒广告海报等PS素材下载,包含PSD、AI、PNG、JPG、CDR等格式源文件素材,更多精品酒广告设计素材下载,就来红动中国,最后更新于2024-12-08 16:08:55。https://m.redocn.com/so-jiu/bec6b9e3b8e6.htm
6.网络虚假营销,罚酒三杯力度不够以“替父代言卖酒”为例,茅台镇小作坊企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大量小作坊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茅台镇网络推广乱象,正在伤害茅台镇酱香产区的产地信誉。更重要的是,这种打着“朴实乡村”招牌但却丧失底线的情感营销,伤的恰恰是人的情感、人的善心,它不仅有违商业伦理,更是伤害社会道德。有网友调侃:本来我是良心过意不https://www.chinanews.com.cn/m/sh/2018/12-24/8710962.shtml
7.广告发展过程范文9篇(全文)同时,由实物广告发展而来的悬物广告也起着招牌广告的作用。它是店铺前悬挂与经营范围有关的物品或习惯性的标志。《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西汉文人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就是在酒店前垒土为垆,安放酒瓮,卖酒的坐在垆边,称为“当垆”。垆即是卖酒的标志。其https://www.99xueshu.com/w/fileaaam7tbc.html
8.电大《中外广告史》形考题库4这反映了当时的哪一种广告形式?() A. 标记广告 B. 招牌广告 C. 对联广告 D. 名人广告 20. 近代广告发展的显著标志是() A. 印刷广告的出现 B. 音响广告的出现 C. 报刊广告的出现 D. 电视广告的出现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1987年颁布的《广告管理条例》与1982颁布的《广告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3ee29c09517d4180a4beeeaf76f16931
9.电大《中外广告史》形考题库.docx14、告代理商广告管理幌子旗帜广告商商品命名广告悬物广告音响广告招牌贾文革结束以后,广告的复苏表现为哪些方面?文革期间的广告有什么特点?戊戌维新前后的广告有哪些特点?在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对广告行业的领导的?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广告事业的发展有了哪些方面的表现?文革后,广告业开始复苏https://www.163wenku.com/p-8079333.html
10.牙科广告图片设计牙科广告图片牙科广告图片制作牙科广告图片是由千图网正版图库提供下载服务,除此之外,还提供了牙科广告图片,服装清仓广告,可爱广告图,米酒广告,展览广告等下载服务。找正版商用素材就上千图素材网!https://www.58pic.com/zt/11545.html
1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外广告史阶段性学习测验1答案《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的文君当垆卖酒,这从广告的角度来说,可以反映文君当时采用的什么广告形式https://www.b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057
12.产品营销有哪些方案(格式20篇)(1)分发、寄送机关杂志;(2)赠送本公司产品的负责人员领带夹;(3)安装各地区协作店的招牌;(4)分发商标给市内各协作店;(5)协作商店之间的销售竞争;(6)分发广告宣传单;(7)积极支援经销商;(8)举行讲习会、研讨会;(9)增设年轻人专柜;(10)介绍新产品。 3.协作会的存在方式是属于非正式性的。 (三)提高零售http://www.plansum.cn/gongzuofangan/109062.html
13.中国古代招牌广告的发展过程.doc垆即是卖酒的标志。其他店铺也有这样的情景。如中药店的药葫芦,铁匠铺前的锄头镰刀等。 二、招牌广告的发展 招牌广告在唐五代时只是集中于官府统一管理的市场内,至宋代遍及城乡,都市商店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的招牌名称。宋代招牌广告的使用非常普遍,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招牌有横额、竖牌和挂板的多种形式。从宋代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703/120043204.shtm
14.中外广告史复习19、我国最早的广告画至少在南宋时期就已出现,是一幅推销杂剧《眼药酸》的广告。20、图书征稿广告是元代新出现的广告形式,在公元1336年雕版印刷的《元诗》中,就刊载了一则征求诗稿的广告。 21、最早的包装实物广告出现在元代。 22、记载明、清两个时期的声响广告形式的是《祥符县志》。 23、明代店铺招牌广告中独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w3m8fg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