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记者刘军通讯员谢强)建于1745年的成珠酒家是广州最古老的茶楼。2000年国有企业转制,成珠酒楼卖给了私人经营海鲜,成珠酒楼实际上只留下一个口碑和一栋楼。如今,这栋房子马上就要拆除,成珠楼留给市民的只有街头的小凤饼和老市民心中的记忆了。
260年的酒家要彻底消失了
记者昨日来到南华中路的鸿星海鲜酒家,它的前身就是始创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由当时广州五大家族(潘、卢、伍、叶、周)之一的伍紫坦所创的茶楼成珠楼。鸿星海鲜酒家是2003年成珠楼转为私人物业之后重新挂上的招牌,但尽管如此附近的老广州仍习惯地称它为成珠酒楼。
记者到达时,大楼两扇木门紧闭,周围的墙上都写着“拆”字,楼内狼藉一片,几个保安在大门口聊天。保安说,酒楼自3月1日开始便停业了,这一片要全部拆掉,包括这座楼在内,据说是要做房地产开发之用。
记者从海珠区有关方面获悉,包括成珠楼在内的地块已经被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征用,等待进一步建设,目前,海珠区政府方面尚未接到报建申请。
成珠酒家最后一任经理冯国基说起成珠的历史如数家珍。冯国基说,凭着典故和130多年的名点小凤饼,成珠楼蜚声东南亚。不过历经四次劫难,成珠酒楼的辉煌渐渐没落。
据悉,从1996年开始,成珠楼生意就开始走下坡路,1999年开始,由于背负多重债务,无力偿还,上级单位广州市海珠区饮食服务有限公司开始无力经营,成珠楼终于在2000年9月关门结业,债权人向法院起诉成珠楼。2002年,成珠楼物业被法院拍卖。海珠区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只能保住广州市老字号牌匾以及“小凤”牌鸡仔饼的商标招牌。
成珠人希望再次擦亮成珠招牌
说起即将要拆除的成珠楼,冯国基不由沉重起来:“两百多年的老字号,到我们这代人什么都没有了觉得很可惜。”
冯国基说,作为成珠的最后一帮管理层,成珠楼2000年被卖之后,他们都变成了普通老百姓,但是当时成珠的一个书记和两个经理,想把成珠这个招牌继续保留下去,就在对面开了一家小店,继续卖小凤饼。“我们不想和大三元一样,到后来什么都没有了,我们也想过重新擦亮成珠的招牌,但是单凭我们几个人,条件不够”。
记者从海珠区有关方面获悉,海珠区在将成珠楼卖给私人时就强调了招牌绝对不卖的原则,也曾考虑要重振成珠,但一直没有拿出具体方案。
■成珠楼拆迁不会影响小凤饼的销量。刘军/摄
成珠楼最出名的是鸡仔饼,又称小凤饼。据说是由清末广州豪绅伍子垣的家厨小凤所首创,后被其附近的成珠楼师傅改进而成为名品,故又名“成珠饼”。
1921年4月,孙中山先生就任大总统,广州市组织庆祝游行,成珠楼的员工举着有小鸡标志的小凤饼参加游行活动,从此小凤饼就以小鸡为商标。上世纪20年代初,小凤饼获“展品赛会最优等奖章”。1931年,小凤饼又获“广州市国货展览会”银奖。当时市面这样流传着:“老乡,老乡,几时出省城?省城最有名,成珠鸡仔饼,你去省城最紧要买鸡仔饼。”
1928年,广州市地政局开南华路,马路从成珠楼中间穿过,明珠楼被“腰斩”。
1985年,在一场婚宴上由于电线短路引起的一场大火几乎将整个成珠楼完全烧毁,新娘遇难。直到1990年才重新开业,正式改名“成珠酒家”。
2000年,上级单位广州市海珠区饮食服务有限公司对成珠酒家进行改制,成珠酒家卖给私人后改做海鲜,成珠楼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