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摊,是贵州文化里既特殊又寻常的存在。它们星罗棋布地分散在贵州各地的街头巷尾,负责好吃、方便、实惠、与民同乐。也因其特性,它们不得不游走在城市各个角落。有时候一夜之间,你喜爱的素粉摊就会悄然消失,从此再难觅踪迹,对于热爱路边摊的人来说,这是人间惨剧。
我们的24组爱心设计师们有的来自绝对贵州创意设计联盟、有的来自本土数一数二的品牌设计公司,有的设计了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
从1月5日正式面向大众征集老摊点和设计师到2月2日布展的前一天,这历经了提名、筛选、寻访、设计、制作、呈现的短短29天中,我们遇到过质疑、遇到过困境、遇到过挑战。
设计师们22天528个小时的设计和制作,让一个个平凡的小摊变得美好而温暖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个个暖洋洋的微笑,贵州史上最强小摊设计——最完整的改造全程在此为你呈现。
设计师从旧时味道角度出发,以原材料大豆为基点绘制logo,以圆润结构饱满的笔画,增加亲和力及质朴感。豆腐脑的贩卖工具为扁担+铝桶,考虑到功能的全面性,设计师们在铝桶中下部增加小型储物槽,方便老潘在贩卖时存储杂物。
设计师小组成员经过商议决定在本次改造过程中,呈现出老贵阳、新气象、地道口味、朴实又不失活泼的表现风格。目前王家手抓糯米饭处于小生意起步阶段,销售额及销售量是小店的核心,因此在色彩选择上采用醒目的暖色调,在吸引消费者同时,通过视觉刺激来激发食欲。
设计师以「糖画周」作为老摊名字,并请周爷爷用糖绘出「糖画周」三个字,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师进行优化使字的识别度更好,同时加粗让笔画更为圆润饱满,并对周爷爷的箱子、糖画转盘也进行了改造,在原来的箱子上增加了拉杆和轮子,便于年迈的爷爷拖动方便,并以贵州铜鼓纹饰增加糖画转盘的美感。
设计师以卡通胖哥配以可爱毛栗为主视觉形象,并用拟人化手法把毛栗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形成毛栗从成长到炒熟的画面,在强化“胖哥毛栗”形象的同时,拉近和顾客的亲近感,加强互动。
设计师李明灯在基于张阿姨摆放习惯基础上,设计了一款更实用的推车。推车有抽屉和分隔木盒,可有效收纳凌乱工具,同时商品也可清晰有序展示。张阿姨平时除了补鞋,还会做补锅、补皮带、皮包等工作。因此李明灯将品名改为「张阿姨补旧」,一是体现工作性质,二是取“补救”之意,为客人补救其喜欢的旧爱,还出了系列实用工具,希望能真正帮助到她。
李明灯希望老摊logo在路边有更好的识别,于是将老摊的重要职能“补”凸显出来,设计了一个“破旧”而又漂亮的补字,使其应用和识别性得到很好的体现。更体现张阿姨补旧的年代感和手艺情怀。旧东西不是随便丢了,补旧是对曾经生活的一种怀念,补旧更是懂得了朴质生活的意义。
两台有年代感的机器与手工加工制作相交替,就是一把钥匙形成的过程,设计以怀旧与年代感的主题为主,体现专注的匠人精神。钥匙的种类有上百种,因此两位设计师设计了带识别功能的木盒子以便吕师傅区分,此外还根据吕师傅的工作习惯设计系列灯、名片、围腰、帽子等工具。
老人腿脚不便,设计师们决定为老人量身定做一款方便拖拉、存放工具并能上锁的工具车。在经过反复沟通了解后,设计师发现余婆婆的顾客主要是附近的中老年人及少量幼儿,他们对摊点的辨识是老人本身,于是设计师决定将老人形象作为主要形象便于顾客辨认。
「余师傅理发」是爽朗乐观带点“酷”的余婆婆取的名字。由于主要消费群体是中老年人,他们由于视力或健忘等对识字有一定障碍,因此设计中会以具有年代感、识别度高的图形为主,避免复杂的多色,用鲜明颜色起到快速抓住眼球的目的。
设计师熊彪、王忠以表盘结合拿捏指针的巧手,寓意冯师傅“变废为宝”的修表技能。考虑到摆放及回收的便利,设计师们决定采用回收时可折成整体的折叠桌设计,并将抽屉做成带拉手与空间规范的工具箱,方便移动、上门维修和收拾整理。
△设计说明
蛋卷这样的街边小吃,是小朋友的最爱,以姓氏加叔叔的称谓命名,温暖亲切而富有人情味,将原本的绿色三轮车改为黄色,也更符合蛋卷的童真定位。
李爷爷是个DIY达人,爆米花炉的自动转动装置就是李爷爷自己动手改造的,爆米花炉的造型很像火箭,出炉放气的过程也似极了火箭发射,所以设计师们决定将老摊命名为「火箭爷爷爆米花」。
在logo和动态logo的设计上模拟了爆米花炉化身火箭发射的过程,还设计了三种爆米花的包装物料、四套供一年的换洗服装,并在原来基础上增加顶棚招牌和雨棚功能,方便爷爷下雨天出行。
设计师将水果摊起名为「甜蜜蜜水果贩售车」,代表的不仅仅是水果的甜蜜,还代表廖大姐这十五年来一心一意的经营着自己一手创办的水果摊。廖大姐每天的忙碌何尝不是一种甜蜜,甜蜜蜜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知足常乐的态度。标志采用了点元素来组成,把水果的外在形态用点的方式进行简化。
设计师决定在不打扰摊贩经营习惯、不更改硬件设施前提下,采用鲜明的色彩作为主题色,用来提高老摊的识别度。还有什么颜色能比明亮的黄色还要打眼呢?相信这全新的设计一定能让人在杂乱的一堆小摊中率先发现何记蛋包洋芋。
每一个竹编产品都有其固有的编织规则和方法,在设计师看来胡氏夫妇所习的传统编织技艺是以大自然的恩赐——竹来造物,因此老摊以胡爷爷的姓氏+所造之物取名为「胡编竹造」再合适不过了。
设计师以「周记糖麻圆」为名,结合糖麻圆的特征、外形,配以小印章,整体古朴、大气、品牌感强。在后期延展时设计师们思考了很久,什么才与糖麻圆的气质最为匹配,是工艺、品质、还是年代感?最后决定以古朴、质感、匠心的版画效果来展现,并结合糖麻圆原材料、配料、制作流程呈现最佳的效果。
设计师李莎、邬晶根据陈叔叔的姓氏和所售卖的红薯为由,取薯叔的同音,将老摊命名为可爱的「陈薯叔」。整体设计风格走可爱萌路线,采用陈叔叔和红薯的综合形象来手绘成logo,最终呈现的效果和陈叔叔本人还是很像的。值得一提的是,陈叔叔由于家中有事没能来到现场,当天是设计师亲自看管陈叔叔的小摊,并现学现卖了烤红薯的本领。
设计师们为了加深客人对余大姐老摊的印象,将其命名为「余家纯手工糯米粑」,并通过手写书法字“余家”和带肌理效果的窗花图案、字体形成整体品牌形象。
设计师们希望通过不同粑粑的手绘图,传达粑粑的手工制造工艺。并且采用标签形式、鲜明颜色改良传统包装和推车,让它能够在杂乱的环境中被识别。
设计师们为此次老摊贩改造发想的核心概念是:「白师傅的咬牙精神」。一方面突出烧饼咬下去松脆味香的食用感受,一方面展现白师傅为生活而坚持的态度,在视觉部分以插画的形式,赋予白师傅烧饼“咬”的符号记忆,在内容部分以白师傅坚韧过活的态度,延伸到不同人群坚持向上的生活历程。
为这个复杂变幻的时代,印证一群人的打拼精神。中国千秋万代的劳动者,不就是凭一个“忍”字,挺到了现在,即使生活很苦,咬咬牙,日子也要往前走。
在职场,平安无事就是本事。熬夜写完的方案消失不见,
部门领导频繁给穿小鞋,同事间的勾心斗角险之又险。太多肮脏没人发现,太多委屈自我消解。
啪!啪!啪!理想和现实是左右手,生活的耳光持续打脸,这声响和痛感却让人变得清醒。
热血冷了就加把火,心火熄了就点盏灯。如果悲凉是生活的底色,不济是此刻的境遇,也要先吃块烧饼,咬咬牙,嚼出一些精彩。
致敬那些平凡的咬牙精神
设计师邹骅在观察了胖姐家的主要客群和小吃特征后,以轻松讨喜的风格设计了视觉形象,希望这样接地气的插画风,能够赢得学生群体和年轻人的喜爱。
设计师们以李大姐笑眯眯的形象为主,围绕摊点附近老房子的怀旧环境来具体设计视觉形象。由于东西多,李大姐每次收摊时都需要来回跑好几趟,因此设计师们决定设计一个方便收纳、方便移动,打开就是类似行李箱的摆摊神器,以便李大姐操作,还设计了有质感的围裙和袖套,让李大姐摆摊更轻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设计师团队第一次见到付阿姨,就被她甜美亲切的笑容所吸引,他们决定采用手绘方式绘出付阿姨的笑容,希望这暖心的笑容能够带给顾客亲切、质朴的印象。
「再回来服装改缝衣服」365日天天以笑容迎接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想起付阿姨的笑容,总觉得明天还是美好的
设计师团队觉得应该先为其确立品牌名,然后从现场物件的规整和视觉形象上来进行综合提升。摊主名叫张一鸣,取“一鸣惊人”之意和独到出色的烧烤手艺相契合,定下了「一鸣竹签烤肉」这个名字。
取条状木炭形态来做“一鸣”两个字,字的笔画错位组合,仿佛是由多节木炭拼接而得,加之字后简化抽象的烤箱形态,直指本摊位的行业特征。竹签肉串、木碳细烤是本摊位形态和手法上的特色,所以在视觉图形上,设计师主要以竹签肉串、木炭、食材的形态为创作原点,挖掘表现烧烤文化。
设计师以手绘插画风格,绘制了做卤味的卡通人物与各种卤味食材作为主体形象,整体给人功夫卤味大侠的感觉,真功夫才有好卤味,一笔一划背后,全是设计师们倾尽全力的良苦用心。
吴谦在和龙师傅沟通中了解到顾客大多为孩子和学生,因此放弃了之前打算的“怀旧情怀风”,转而选择了更受孩子喜欢的“卡通可爱风”为主调。尤其用心的是,考虑到龙师傅长期流动摆摊,将车顶上的招牌采取了三立面设置,以减小骑车途中的风阻。
一个城市的改变,就是从这些平凡之处做起。这个活动不是为了设计师炫技,也不是一场打着情怀招牌的自high。旧时味道焕新颜,新颜只是包装、设计的表象,真正的核心却是希望这些老摊能真切的得到帮助,让他们的生活、生计有真实的改变。我们的设计师设计的不仅是一个招牌一个符号,还根据每个摊主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围裙、手套、拖车、遮阳伞、工具箱等必要工具。我们只想为这些老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摊主得到切实的利益和更好的生活。
我们为生活在这座城市而骄傲,而这些老摊对于这座城市来说,何尝不是一种骄傲?这是我们为这座城市准备的一份礼物,696小时让设计温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