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H”双重上市热情之下,“酱油茅”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天味业”)也打算进军港股了。
今日(12月11日)盘后,海天味业发布“关于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提示性公告”称,为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以下简称“本次发行上市”)。
“酱油茅”也想双重上市
对于本次发行上市,海天味业表示,公司将充分考虑现有股东的利益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情况,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内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本次发行上市。
对于海天味业等企业对港股市场展现出来的热情,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整点消费(ID:ZDXFBA)表示:“A+H双重上市,对于企业未来国际化发展是有好处的。因为目前国内市场已经非常卷了,所以提前布局海外市场是每个企业捅破天花板,或是寻求新增长点的重要手段和渠道契机,所以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都在谋划港股上市。所以从国家的宏观经济和大战略角度来说,也是很正常的。”
底气何来?
众所周知,海天味业系国内最大的调味品企业(不含原材料类),目前在国内拥有5个生产基地,年产销量超400万吨。海天味业旗下拥有庞大的产品矩阵,包括外界熟悉的酱油、蚝油、酱、醋、料酒、食用油、米、饮用水等在内的10大系列300多个品种1000多规格。产品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尤其在调味品领域,海天味业手握多个细分领域赛道第一,比如酱油、蚝油、料酒等。这或许是海天味业谋划赴港上市的最大底气。
尤其是在酱油品类中,海天味业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酱油年度营收超过百亿的企业,而即便是被誉为“酱油老二”的中炬高新,旗下酱油品类的营收仅30亿出头,所以海天味业在该品类中堪称“一家独大”。
除此之外,海天味业的蚝油规模也在40亿元以上,一度超过了蚝油发明人李锦记。调味酱也是酱料品类中的佼佼者,仅次于“国民女神”老干妈。
同时,海天味业在研发层面的投入在调味品行业也是“以一当十”般的存在,以今年上半年为例,海天味业的研发投入达到了3.8亿元。
不止如此,海天味业强悍的盈利能力也是羡煞旁人。
在东方财富食品饮料板块117家企业中,海天味业的整体毛利率为36.78%,位居第28位,但其净利率却达到了23.67%,位居第5位。
基于海天味业领先的市场地位,其在A股的市值也是领先同行。截至今日收盘,海天味业的股价报收47.85元/股,总市值达到了2661亿元,虽然不及巅峰时的7000亿,但依旧力压千亿营收的金龙鱼和伊利股份,稳坐该板块市值第一的宝座。
不过,相对A股,港股对食品饮料行业的“热情”并不高,像农夫山泉这样的企业算得上是凤毛麟角,因此,海天味业赴港上市,能否获得资本青睐尚不可知,不过至少从企业“气质”上来看,海天味业并不比农夫山泉差。
截至今日收盘,农夫山泉的股价为36.45港元/股,总市值达到了4099亿港元。
借助“无添加”概念火起来的千禾味业如今被消费者质疑其标榜的“零添加”是擦边球行为。
站在货架前,究竟选哪家的酱油,可能一时成了你的焦虑。
在斩获了十八个涨停之后,“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T加加”)的股价终于还是“刹车”了。
都是上市惹的祸。
6月25日,ST加加股吧中投资者们议论纷纷,“大股东欠这么多钱干什么了”“会重整和拍卖股权吗”等内容。
6月2日,千禾味业发布公告称。
在6月5日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问及千禾味业今年一季度业绩未达预期的原因以及全年是否可能达到预期等问题。
曾因“零添加”概念一度业绩暴增、被称为“酱油黑马”的千禾味业,如今出现业绩增长失速的情况。
上市公司分红规模提高,能够向市场传达公司经营稳定、盈利能力较强的信号,提高市场对其发展的信心。
2021年1月,海天味业迎来了历史上最高光的时刻,公司市值突破7000亿,一举超越巨无霸中国石油,跃居A股市值榜头部之列。
一度被称为“海天添加剂事件最大获益者”的千禾味业,在经历去年高速增长后,今年上半年业绩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近日,中炬高新发布的三季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9.46亿,同比减少0.17%。
随着调味品市场竞争的加剧,海天味业业绩已经出现了增长放缓的趋势。
安记食品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双降。
11月20日,东方资产斥资10.66亿元,拍下了ST加加23.43%的股份。
如今加加酱油再度被人提起,却是因为加加食品实际控股人一家三口都成了“老赖”......
连续六个报告期营利双降,“中华老字号”恒顺醋业该如何破局?
首届2024AIGC视觉应用论坛:新产业革命到来,AI成为视觉行业新基建和新工具
花房集团面临退市:花房欲种多花,买花人已非昨
快手张迪:可灵AI即将发布1.6版本全新模型
亿滋收购好时,中国市场可以抱团取暖
教育公益3.0时代:北京高途公益基金会成立,聚焦综合教育资源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