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红牛之争”以性价比快速崛起的东鹏饮料,依赖于东鹏特饮这个大单品。在“红牛系”重新发力布局中国市场之时,东鹏饮料不得不寻找第二曲线——电解质饮料、茶饮、瓶装水、椰汁……现在又推出了鸡尾酒,被调侃为“撒网式多元化”。
饮料行业容易造就富豪,这是众所周知的。如果细分到能量饮料,也不例外。一罐红牛,就成就了好几个大富豪。
红牛创始人许氏家族,常年位居泰国富豪榜前三;与许氏家族合作后,使红牛走向欧洲的奥地利商人梅特舒兹,成了奥地利首富;将红牛引进中国并卖到全国各地的泰籍华商严彬,财富也达千亿。
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红牛具有开创意义,并为行业培育了消费者。
自泰国红牛与中国红牛的合作产生分歧后,二者的官司已经持续了多年且尚未结束。就在“红牛系”乱了阵脚并陷入“拉锯战”之时,来自深圳的东鹏特饮趁机快速崛起,并以“量更大价格低”的性价比之势从红牛手中抢走了不少市场,使国产品牌站了起来。
二十年前的东鹏饮料,还是一家连工资都发不出的小厂,而截至1月25日,总市值超660亿元。其背后的广东汕尾商人林木勤、林煜鹏父子,在2023年胡润百富榜上,财富达435亿元。
这一段造富故事与红牛也有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红牛至少造就了四大富豪。
虽然中国红牛的声音渐弱,但泰国红牛在想尽办法重新布局中国市场。“红牛系”的市场份额依然远超东鹏特饮。竞争之下,依赖于东鹏特饮的东鹏饮料,开始“撒网式多元化”。
660亿巨头四处出击
1月中旬,东鹏饮料跨界推出VIVI鸡尾酒,酒精度8度,口味分为柑橘、青提、白桃。
这一次,东鹏饮料又将手伸向了预调鸡尾酒赛道。
预调鸡尾酒市场的龙头企业是百润股份,其核心业务为RIO牌预调鸡尾酒。到2023年,百润股份的预调鸡尾酒有微醺系列、经典系列、清爽系列、强爽系列、轻享系列等,容量有275ml、330ml、500ml等不同规格。
与东鹏饮料的核心产品东鹏特饮一样,VIVI鸡尾酒走的也是性价比路线。
东鹏饮料电商平台旗舰店显示,VIVI鸡尾酒每罐500ml,买4罐送2罐,价格为47.9元,折合每罐约8元;箱装15罐的价格为129.3元,优惠后为109.9元,折合每罐到手价为7.3元。
相比之下,同为8度的RIO强爽,在其电商平台旗舰店销量最高的是330ml装的产品,而升级的500ml罐,一箱8罐109元,优惠后103元,折合每罐到手价12.9元;线下商超零售价13.5元。
这几年,饮料行业每个细分赛道都在卷,而且行业的马太效应也愈发凸显。虽然VIVI鸡尾酒相比RIO强爽更具性价比,但作为新品牌,并不容易被消费者很快就接受。
天猫旗舰店产品信息显示,VIVI鸡尾酒的生产厂商为湖北奥瑞金饮料工业有限公司——背后是上市公司奥瑞金。除了供应包装,奥瑞金还为客户提供灌装OEM一体化综合服务。也就是说,奥瑞金是VIVI鸡尾酒的代工生产商。
VIVI鸡尾酒只是东鹏饮料多元化的一步。在此之前,东鹏饮料已经推出多款多元化产品,被外界形容为“撒网式多元化”。
2023年12月底,东鹏饮料跨界推出植物蛋白饮品——海岛椰椰汁,24盒x250ml整箱装原价52.9元,优惠后44.97元;24瓶x330ml整箱装72.9元,优惠后61.9元。
这个细分赛道的龙头是椰树牌椰汁。与之相比,海岛椰椰汁同样走的是性价比路线。
更早之前,东鹏饮料还推出了电解质饮料补水啦,咖啡饮料东鹏大咖,茶类饮料陈皮特饮、乌龙上茶、柠檬茶,鲜榨果汁饮品生榨油柑汁,瓶装水东鹏天然水等等。
多元化布局停不下来,东鹏饮料为的是赶紧打造出第二曲线。
在2023年3月举行的公司总结表彰大会上,东鹏饮料董事长、总裁林木勤以《砥砺奋进拼未来》为题做了演讲。他提到:“未来三年,我们必须培育发展出第二增长曲线。我们不能有躺平的心态。不学习,自身能力跟不上公司发展速度,就会被淘汰。”
红牛被困,东鹏快跑
为什么急着发展第二曲线?这还得从东鹏饮料的起家故事说起。
东鹏饮料的前身是东鹏实业。2003年,这家濒临破产的深圳国企,被以林木勤为核心的20名员工,以253.66万元受让100%产权。完成改制后,通过几次股权转让和增资,林木勤成为了东鹏饮料的实际控制人。
林木勤生于1964年,是广东汕尾人。在1997年进入东鹏实业前,他在深圳一家饮料企业工作多年。据《财经国家周刊》,林木勤与弟弟林木港(现为东鹏饮料董事、执行总裁)这对汕尾兄弟曾是中国红牛代工厂的车间负责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在中国市场上,红牛就是能量饮料的代名词。
红牛的畅销,让很多企业看到了机会,其中就包括东鹏实业及林木勤。2009年年底,当中国红牛在向百亿销售额迈进之时,PET瓶装的东鹏特饮诞生了。彼时,红牛已经占据中国能量饮料市场90%的份额。
东鹏特饮只能展开差异化竞争,从包装到价格,都避开了红牛的锋芒。
在包装上,东鹏特饮采用PET瓶装,而以红牛为代表的能量饮料几乎都是金属罐装。与之相比,PET瓶装更便携,且防尘。在价格上,红牛的大单品是250ml装,6元/罐;而250ml装的东鹏特饮,仅2~3元/瓶。
自身的努力固然重要,强敌红牛也给了东鹏特饮发展的良机。
除了营销、价格与包装抓住了消费群体的心理,东鹏特饮还有一个巧妙之处,就是其包装上设计的杯状透明防尘盖,还可以给核心消费群体司机师傅们用作烟灰缸。
虽然东鹏饮料的发展,伴随着“模仿”“抄袭”等质疑。不过,在巨头红牛的强势包围下,东鹏饮料还是实现了突围。瓶装500ml东鹏特饮已经成了东鹏饮料最核心的单品。
2021年5月,东鹏饮料在上交所上市。上市当晚,在深圳香格里拉酒店,东鹏饮料举行了上市答谢晚宴。
在晚宴上,林木勤还特别感谢了华彬集团的严彬,称其将红牛引进中国,培育了第一代消费者对功能饮料的认知,推动了整个品类的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红牛不仅具有开创与引领作用,还教育了中国市场,如今,大大小小的能量饮料品牌,多多少少都是受益者。东鹏特饮更是如此。
东鹏饮料能迅速发展壮大且顺利上市,甚至总市值一度突破千亿,靠的是极具性价比的单一品类与大单品。不过,随着这几年市场的变化,东鹏饮料一方面在努力破圈,比如赞助卡塔尔世界杯央视转播;另一方面还在使劲多元化,找寻第二曲线。
东鹏饮料努力破圈背后,其实还藏着另一个问题。
全国化突围
东鹏饮料另一个问题是全国化。
财报显示,东鹏饮料有近40亿元的销售收入来自广东地区。2023年上半年,东鹏饮料广东地区销售占比为34.42%,2023前三季度该地区营收增长10%。
作为一个准百亿企业,“全国化”成为东鹏饮料的关键,公司也在积极动作。2023半年报显示,东鹏特饮销售终端网点量由去年同期的250万家增至330万家,增长比达32%。
资料显示,目前东鹏饮料已经完成全国十大生产基地的布局,其他已建成投产基地包括增城基地、华南基地、东莞基地、安徽基地、南宁基地、重庆基地、海丰基地,天津基地已于10月30日完成落户签约,长沙基地也将于明年年初正式投产。
推新品、加速全国化,东鹏饮料费用投入就明显走高。2023年前三季度,东鹏饮料销售费用创历史新高,达到14.21亿元,同比增长30.89%,引发市场对其以营销换增长的质疑。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钛媒体APP表示,“功能饮料的重度消费人群是新生代,而鸡尾酒的目标人群也是新生代。整体看,东鹏饮料是在走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人群的‘五多’战略,其推新的速度与质量也符合企业发展逻辑。”
在产品单一、地区依赖等老问题下,多位高管减持无疑拉低了市场预期。
尾声
林木勤曾提出“全国全面发展,培育第二曲线”的发展战略:在构建“东鹏能量+”产品矩阵的同时,倾注资源培育第二曲线产品,大力支持新品类的发展,为企业未来健康、持续的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不过,从东鹏饮料多元化推出的新品来看,每一个赛道都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竞争甚至比能量饮料赛道更激烈。
比如,预调鸡尾酒赛道有百润股份,椰汁赛道有椰树,咖啡饮品赛道有雀巢,瓶装水与茶饮赛道更不用说,农夫山泉、康师傅更是巨头笼罩。这些巨头们深耕多年,赛道内几乎已经卷无可卷了。
林木勤曾说,饮料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站在原地守着已有的市场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