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又一理财公司崩了!警报拉响

老爸的公司两天暴跌51.76%,儿子的公司也连带着崩了!

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海银系”——一个号称中国第三大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危机的起点,就是海银出现了“兑付危机”。

“海银系”会因此崩盘吗?

1

“海银系”危机

两家上市公司,同时崩溃。

12月13日,美股“海银控股”突然放量暴跌42.61%,次日岩石股份跌停。

12月14日,海银控股再次下跌15.94%,15日岩石股份下跌4.86%。

海银控股又是谁?

海银控股自称为中国第三大第三方财富管理服务提供商,2021年3月在纳斯达克上市。

根据招股说明书,海银控股主要产品为“房地产固定收益产品”,产品投资于国内知名、信用评级良好的大型开发商的房地产项目,期限一般为6-36个月。截止2020年6月,海银的私募产品交易额527亿,其中房地产产品交易额392亿,占比超过70%。

近两年,随着国内房企债务违约数量的攀升,国内很多房地产固定收益类产品都出现了兑付危机。但神奇的是,此前并未听说——海银的产品有大面积兑付困难的现象!

这么说,海银还挺“冤”的。

不过,事已至此,虽然海银只是代销机构,但产品的兑付危机,已彻底暴露!

因此,市场普遍认为岩石股份的下跌与海银控股的兑付危机有关。

但岩石股份急于撇清关系。

12月15日,岩石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公开回应,截止目前,公司与海银控股及其子公司仅有酒类销售业务,交易金额为4.88万元,除上述业务外,公司与海银控股无其他业务往来。目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2

财报造假被罚

虽然急于撇清和海银的关系,但岩石股份自身,正不断遭到各方质疑!

首先是公开的财务造假,且已经被处罚。

2022年7月2日,岩石股份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立案调查。2023年9月28日,上海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来了。主要内容是:因2017-2020年连续四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公司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公司实控人韩啸被给予警告,并处以300万元罚款。

至于具体原因可追溯至2017年。当时岩石股份的还叫“匹凸匹”,其实控人鲜言因为发布虚假信息、操作市场,后来被证监会开出34.69亿元的罚单,鲜言最后还被判了5年刑。但是因为公司违规,“匹凸匹”被投资者发起了索赔。

后面,韩啸接盘了“匹凸匹”,但是索赔的钱、律师费等是要支付的。为了支付赔偿费用、律师费等,岩石股份找了两个公司,一个负责代偿民事赔偿费用5002万,另一个负责代偿法律服务费用2025万元,合计7027万元。但是这些费用,岩石股份都没有按照相应的会计准则处理,导致岩石股份2017-2020年年报造假,所以这才有了前面的立案和处罚。

然而,因为支付索赔款而违规操作的岩石股份,可能再一次面临投资者索赔!

按下葫芦浮起瓢!

目前,已有多个律师团队正征集受害投资者,发起索赔。比如,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主任许峰律师表示,在2018年1月31日到2022年7月2日之间买入岩石股份股票,并且在2022年7月2日之后卖出或继续持有股票的投资者,可发起索赔。

3

更多质疑待解

然而,这又是一家业绩“炸裂”的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岩石股份总营收约为13.53亿元,同比增加72.11%。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153.63%,位居白酒行业增幅第一名!

但质疑“只多不少”。

质疑1:发不出工资了?

此外,近期关于上海贵酒的欠薪、裁员的消息越来越多。

在“脉脉”平台,深蓝财经注意到,最近几日,多人在上海贵酒的交流区发言,出现了“上海贵酒暴雷”、“停薪待岗”“工资和赔偿金也发不出”“在职人员已经签好自愿离职单”等信息。

究竟情况如何,还要等上海贵酒自己来解释了。

质疑2:传销式卖酒?

今年白酒市场是出了名的“难”,但上海贵酒的业绩却“狂飙”了,因此质疑声不断。

以2022年年报披露的数据为例,上海贵酒的营业收入中,有70%来自经销商模式。可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在上海贵酒的大本营上海实地走访,市面上“几乎找不到上海贵酒旗下酒类品牌的踪影”。另外,其他多家媒体实地走访也是同样的结论。

那么,这些酒是怎么卖出去的?

据《中国房地产报》援引知情人士透露,上海贵酒有一部分销量是靠强压员工和处于弱势地位的合作伙伴购买而形成的数据。这种说法我们从一些网络爆料也可以得到印证。

另外,由于卖酒有高额的返佣,且存在拉人头的现象,上海贵酒被质疑“传销”...

实在是离谱。

因为有财务造假的先例,在股吧等投资者社区,关于上海贵酒的财务造假质疑声也从未间断...

4

结语

连续的暴跌,上海贵酒不但坑了投资者,把自家员工也坑惨了。

今年3月17日,岩石股份曾发布员工持股计划,筹资总额不超6035万元,其中公司员工自筹资金不超过3550万。到了7月13日,该持股计划购买已完成,总共买了242万股,均价24.72元/股,买入总成本约5988万元左右。

如果按照12月15日收盘价18.61元计算,该持股计划已浮亏约1480万,浮亏约24.5%!

如今,海银控股的后续还没有下文,针对上海贵酒的各方质疑也不断,在白酒行业的整体下行趋势下,上海贵酒该何去何从?

THE END
1.茅台回应提价传言,市场反应与策略调整最佳精选落实茅台针对提价传言作出回应,市场反应受到关注。面对市场变化,茅台调整策略,保持价格稳定的同时,积极应对市场需求。此举旨在维护品牌形象,确保消费者利益,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此举引发市场热议,各方关注茅台未来的市场策略及价格走势。摘要字数在100-200字之间。 http://m.shgox.cn/explain/10601.html
2.上海贵酒如同醇酒般深入年轻人喜爱的淄博烧烤市场线下热点营销如作为中国传统饮品的代表,白酒一直是中国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而在淄博这座烧烤正火热的城市里,上海贵酒旗下主打年轻人群体的白酒品牌最?酒成为淄博烧烤体验地的酒类合作品牌,展开了一场新颖的线下营销。通过与淄博烧烤体验地合作,将自身推广与消费场景相结合,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品牌体验。 https://www.ndspwjgi.cn/bai-jiu-zhi-shi/278263.html
3.听花酒营销“持续上天”,经销商忙着“低价出货”文 | 酒周志 一边是卷土重来的高调营销,一边是经销商低价出货,听花酒何时才能驶向“春天”? 近期,听花酒的营销攻势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自11月起,不仅在多家航空杂志上投放广告,还举办听花联盟杯高尔夫比赛,参加新加坡商业与慈善论坛,亮相深圳糖酒会等等。 事实上,听花酒的营销早已复苏。酒周志梳理发现,https://3wgd.com/question/1211/48938689.html
4.听花酒营销“持续上天”,经销商忙着“低价出货”产业经济财经白酒具备强社交属性,尤其是高端白酒市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尤为明显。对于没有深厚品牌积淀的听花酒而言,想要以超高端的价格打入高端市场,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一边是卷土重来的高调营销,一边是经销商低价出货,听花酒何时才能驶向“春天”? http://news.cnfol.com/chanyejingji/20241211/31057954.shtml
5.贴牌“传销式卖酒”半年花3亿营销还要加码2023年上半年,上海贵酒实现营收8.43亿元,归属净利润5351.26万元,销售费用却高达3.52亿元,是其净利润的6.58倍。上海贵酒总经理鄢克亚则表示,下半年,在销售费用方面将继续加大营销投入,持续为品牌加码。 那么,上海贵酒的销售情况能跟得上它“烧钱”的脚步吗?这家仅做了4年酒业务的公司,有着怎样特殊的发展史和卖酒方式https://zhuanlan.zhihu.com/p/67210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