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孟秀丽半岛全媒体实习记者肖诗颖唐凤玲
春节之后,疫情影响日趋淡薄,岛城商业、服务业日渐复苏,文旅消费热情高涨,逛书店的人多了起来,书店呈现可喜的客流回暖之象。“疫情放开后,茑屋的客流量有了急速大幅度的提升。大家阳康后,客流每周递增,日均翻三倍,直到春节期间,平均客流比疫情平稳期提升十倍不止。”茑屋书店企划经理杨正茂告诉记者。日前,半岛全媒体记者与实习记者走访了青岛多家书店,探访疫情之后书店回暖情况和书店经营新举措。
曾因疫情深陷困境,今书市回暖客流增多
2月20日是周一,工作日第一天,但在走访的几家书店中,记者看到不少读者的身影,相比疫情期间,客流量有了明显回升。
茑屋书店的杨经理告诉记者:“疫情放开后,茑屋的客流量急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大家阳康后,客流每周递增,日均翻三倍,直到春节期间,平均客流比疫情平稳期提升十倍不止。读者蜂拥而至,也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年味和旺季到来。”
市南区万象城的方所书店内,也有许多年轻读者阅读的身影。据孙店长介绍,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以后,书店的客流量有了部分回流,春节期间的客流量较之前有显著增长,但顾客相对较保守,家庭客出行较少,基本是年轻人和学生客群。
晚上八点,坐落于石老人海水浴场的如是书店内人气不减,热闹喧哗。店内装修精致,外围靠墙是一排排书架,上面摆满书籍;书店的中心则是做饮品与甜点的吧台,不少读者在边品饮边翻书。作为继青岛·明阅岛后青岛第二家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如是书店吸引了大量青年读者的到来——点上一杯咖啡,随手翻翻书籍,与好友攀谈心事,在此消磨休闲时光。
如是书店也不例外,石老人店店长蒋建华告诉记者,疫情之后运营成本高、店面较大的店如国信店已经倒闭,疫情导致客流和线下活动几乎为零,而石老人店因为地理位置和店面较小的缘故坚持了下来,现在疫情政策放开,一切也在慢慢复苏。
城市符号文化地标,“书店+”成书店主要经营模式
不同的书店有不同的混合经营方式。方所书店在店内设置了文创区,顾客在浏览书籍之余也可以挑选喜爱的文具或纪念品。李女士正带着孩子在挑选学习用品,“小孩儿在附近上幼儿园,放学了就喜欢带他来书店逛逛,买买学习用品啊,阅读些儿童读物呀,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爱好。”
蒋建华经营如是书店石老人店已经四年有余,她认为,当下线上书店对实体书店有很大冲击,人们已经习惯于网上买书,“所以要依靠在书店进行其他的经营,比如咖啡茶酒之类来养活书店”。
位于青岛老城区的良友书坊,以其复古的德式建筑,上世纪画报式装修风格、极具特色的人文气息,与老青岛旅游景点融为一体,成为兼具着书店与旅游景点双重功能的“网红打卡地”。陈女士和她的朋友就是众多前来打卡的游客之一,“疫情防控放开之后不久我们就计划着来青岛了,因为自己平常也比较喜欢逛书店,所以来青岛之后路过这些网红书店就也想来逛一逛、打个卡,了解和感受一下青岛本地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气息。”
持续探索书店经营新道路,以多样文化活动服务岛城读者
不是书店和达店开在写字楼里,并为周边商业区特别开设了不是面馆,是青岛实体书店拓展经验的早期试水者。创始人张兵林经营书店三十余载,对书店行业未来的发展抱持乐观态度,“大家可能觉得随着时代的发展,书店可能越来越难,实际上任何行业都会越来越难。但是书店作为一个可供顾客周末安静休息的地方,会让大家感觉回到了之前不浮躁的社会状态。书店经历了火与不火的轮回,最美书店的网红热已经过去,但真正热爱读书的人还是会来看,在我看来书籍行业还是会生存得更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