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动漫发展概况美国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美国是世界动漫产业的开山鼻祖,也是全球最大的动漫游戏生产国。
自1907年推出第一部动画片以来,美国动漫产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其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出口额甚至超过了汽车业和航空业。
在美国动漫产业格局中,动画产业占了主导地位。
美国的动画产业起始于20世纪初的1907年,美国人布莱克顿拍摄完成了堪称世界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开创了世界电影动漫的历史。
直到1937年美国动画一般在短短5分钟左右,制作比较粗糙,处于开创阶段。
1937年,迪斯尼公司推出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片子长达74分钟,这在美国动漫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也成就了美国动画产业的初步发展,《木偶奇遇记》、《幻想曲》等动画长篇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出的杰作。
在1950年至1966年间,美国动画产业进入繁荣阶段,期间,迪斯尼公司几乎每年都推出一部经典动画片,如《仙履奇缘》、《爱丽丝梦游仙境》、《睡美人》等。
这一阶段迪斯尼已经认识到电视对于动画的价值,并使动画与电视完美结合。
直到70年代,美国只有数部动画片问世,这一阶段主要作品有汉纳和芭芭拉的动画作品《猫和老鼠》、《辛普森一家》等。
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迪斯尼开始采用计算机动画辅助,如1985年的《黑神锅传奇》等。
1989年,迪斯尼公司推出了《小美人鱼》,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标志着美国动画产业又一次繁荣的开始。
如迪斯尼的《汽车总动员》两周内就轻松拿下了2.3亿美元的票房成绩,其DVD推出即掀起热卖,单是首5天便售出500万张。
电脑动画技术已正式成为美国动画制作的主流技术,迪斯尼公司从2003年起便逐步放弃已经使用了近一个世纪的传统手绘方法,改用CG技术来制作动画片,并对其电影制片部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削减了近三分之二的动画绘制者。
2006年,迪斯尼公司又宣布重组其电影制片部门,裁员650人,把制作周期从12个月延长至18个月,将每年的出片数量由18部减为12到13部,以确保出片质量,同时斥资74亿美元买下长期合作伙伴的皮克斯动画公司,来确保其在动画制作领域的实力。
美国三维动画技术的突飞猛进,三维动画电影制作已进入成熟期,如迪斯尼的《狂野大自然》中一流的CG技术和画面制作令人叹服,画面中狮子毛发和胡须以及身上的细毛,还有其他如松树等动物的皮肤和毛发都栩栩如生。
纵观起来,美国目前,随着动画制作与电脑科技的结合,利用3D影像软件增加了华丽炫目的画面效果。
此外,电脑动画制作还应用于真人的电影拍摄当中,成为电影工业中重要的一环,在整个电影市场上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美国的动画电影开始有一个趋向,以传统手绘为主要制作方式的二维动画电影一直在走下坡路。
除了喜剧色彩颇浓的《星际宝贝》外,居然没有一部二维动画在北美的票房超过一亿美元。
即便是迪斯尼的年度大制作《亚特兰蒂斯:失落的帝国》、《星银岛》也未能幸免,而随着梦工厂《辛巴达七海传奇》的悲壮加盟,二维动画彻底跌入谷底。
在三维动画大片《海底总动员》、《史瑞克2》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之后,有关二维动画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报导,更是在各大娱乐媒体上频频亮相,梦工厂更直言以后将不再制作二维动画电影。
皮克斯发行五部计算机动画电影,每一部的美国票房都突破1.6亿美元。
梦工厂底下的PDI工作室也屡创佳绩,就连派拉蒙的《天才小子吉米》也是DNA工作室做制作的。
靠着这些有着高科技技术以及美术细胞的工作室,使得美国动画进入了崭新的一页。
三维动画的时代已经来临了,而远在太平洋彼岸与美国动画分庭抗礼的日本动画,究竟还能不能继续以二维动画来继续抗衡,我想答案已经益趋明显。
与动画业的持续稳步发展相比,美国漫画业的发展较为弱些。
美国漫画业在1993年达到其鼎盛状态,收入达8.5亿美元。
1996年,美国漫画业的出版巨头Marvel公司申请了破产保护。
1998年,漫画业的收入急剧下滑到3.7亿美元。
2000年以后,随着市场上卡通漫画读者群的增加,以及漫画出版商与好莱坞的联姻和网络的作用,这种状况有所改善。
总的来说美国动漫产业,其特点是非常鲜明的,可以用高投入、高回报来概括,高投入表现在投资大、技术优、产品精,高回报表现在产业链拓展的系统化、多元化和国际化。
美国是把动漫推向市场并且形成巨大产业规模的国家,其中迪斯尼公司最具代表性。
在这一基础上,1955年,迪斯尼以自己漫画中的人物、故事为中心,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卡通王国——洛杉矶迪斯尼乐园。
迄今,迪斯尼公司不仅在美国本土建立了主题乐园,而且在海外也不断扩张,如在中国香港的迪斯尼乐园已是其全球的第十一个主题乐园了。
另外,美国动漫在艺术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直引领着世界动漫技术的潮流和发展方向。
美国动漫往往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常常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音乐优美动听,引人人胜,特别注重细节的刻画,做到了雅俗共赏,适合绝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口味。
多以大团圆结局,悲剧性的影片很少,努力迎合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
人物造型设计规范,与生活中的原型差别不大,大多不大变形,形象优美;动物形象大都做大幅度夸张:大头、大眼、大手、大脚,成为被世界各国广泛借鉴的卡通模式。
随着数字技术的运用与电影技术的相结合,使画面更趋逼真形象,达到完美的画面效果。
美国动漫还善于塑造典型,不断推出人们喜闻乐见的动漫明星,从1914年的“恐龙葛蒂”到2008年的“功夫熊猫”,美国为世界动漫艺术宝库贡献了难以计数的具有各种造型和各种鲜明性格的为世界人民所喜爱的动漫明星,这是任何国家都难以比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