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口外的忻州商人

地处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交界处的忻州,历来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争夺之地。从金到元再到明,连续不断的战争使忻州生灵涂炭,土地荒芜,村落破败,人口锐减。明王朝建立后,为稳定北方,保境安民,便由洪洞“大槐树”和朔州马邑迁民于忻。结果,人口又逐渐增多,有限的土地所承担的压力越来越重,不少人家生活困顿,只好另寻活路。到清康熙中期,封闭的边疆政策松动后,一些对塞外有所了解、又敢于远行的人们便把目光投向土地辽阔、人烟稀少的蒙古草原以及西北各地。有的开荒种地,有的淘金采玉,有的则专事货物贸易。

进行货物贸易,一般是把本省的盐铁、河北的土布、苏杭的绸缎、川贵的药材、湖广的茶叶、糖味等运到忻州,再由本地转运至北路(内、外蒙)、小西路(陕、甘、宁、青)和大西路(新疆)。其中,去往西北各地,尤其是走大西路,路途遥远,许多地方均无旅店,需“结队运输,自携锅帐”,途程十分艰辛。其路线起初走的是“南线”,即经太原、临汾、运城到西安,共18站(一天为一站),西安至兰州18站,兰州至甘州(张掖)或凉州(武威)18站,甘、凉州至肃州(酒泉)18站,肃州至哈密18站,哈密至古城(奇台)18站,顺顺利利也得走100多天。在古城设总店,货物运到古城后,再分发到各地分支店。以天山为中心,以北通承化(阿勒泰)、迪化(红庙子、乌鲁木齐,清康熙年间开辟归化,乾隆年间开辟迪化,乾隆四十年改乌鲁木齐为迪化州,即红庙子)、伊犁,以南可达吐鲁蕃、鄯善、库车。运输工具是骆驼。

清咸丰、同治年间,因陕西马化龙叛乱,“南线”不安全,人们便改走“北线”,即经大同、归化、武川、百灵庙、哈密到古城。这条路线,要过草地,穿沙漠,白天炒米凉水,夜间沙滩露宿。若遇大风迷失路径,找不到水喝,人畜干渴而死者有之。更危险的是,由于道路偏僻难行,劫匪经常出没,不仅抢劫财物,人亦有生命之虞。走“北线”,约需半年才能到达目的地。

忻州人在北路、小西路、大西路经商,除具有一定实力者在当地开设商号外,更多的人是在县人或外地人开设的商号内当店员,俗称“住地方”。也有不少小商人是独自走西路、跑北路,城东的大、小南宋做这种生意的人就很多。他们三五相偕,扛张被子,背点小米,到新疆阿勒泰一带,先淘金,后开办商店,干十年八年,然后回家。因路途遥远且不大安宁,需多人结伴而行,同去同回,故有“小南宋养娃娃──一乍子”的俗谚。个别发了财致了富的,就在当地落户定居。如木芝村的成昱(字阳明),只身到新疆伊犁,先淘金,后摆摊。由于他能言善语,又有点文化,当地各商号为他集股开办商店,后来又推举他为当地商会会长,因此他就在那里成家立业,落户为籍了。当然,也有的人不但没能发财致富,反而穷困潦倒,连家也回不了,流落他乡,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

主要经商地点

忻州人出外经商,足迹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约90多个县份,但主要集中在北路和大西路。尤其是内蒙古,凡有城市即有经商的忻州人。在平绥(北京至包头)铁路开通之前,归化(今呼和浩特)、包头、萨县(今土默特右旗)、丰镇忻州商人最多。平绥铁路建成后,铁路沿线的集宁、丰镇、萨县等地,忻州商人办的商号又有所增加,以致萨县有“崞县衙门忻州街”之说。丰镇则有“小忻州”之称,当年每年从外地汇回忻州的款项,丰镇就占一半左右。

1、北路

归化、包头归化和包头是忻州商人在外经商的主要落脚地。忻州郜、王、张、陈、石、连六大家族的许多总号就设在这两个地方,然后又把分支店延伸到大西路、小西路和内蒙古其它城市。如郜家,不仅在归化设有银号(钱庄)“义泰祥”,而且设有规模最大、收益最多的绒毛店──大义昌。此店分支店很多,北京、天津、上海、甘州(张掖)、凉州(武威)、肃州(酒泉)等地都有它的分支店。王家在归化除了老号“天申恒”外,还有“泰和昌”(钱庄)、“义顺和”(货铺)等商号。张家在归化、包头不仅有布店、钱庄,还有粮店和杂货店,其中在归化的“聚丰”粮店,是当时有影响的大店之一。各商家在归化、包头两地的商号除在当地零售外,还从事大、小西路的批发业务。

归化、包头除了六大家族的商号外,焦家、任家和胡家也办有商店,同时还有不少忻州人集股开设的商号。另外,包头最大的商号“广恒西”,亦是忻州匡村邢氏在归化开设的“德润永”垫资开办的。其主要经营甘、宁、青的绒毛、皮张,利用黄河航运到河口,然后再转运其它地方销售。各地往广恒西发运货物时,只发货不去人,货到汇款,说明其信用度很高。后德润永经营亏损,债台高筑,债主追讨,经另一股东张英士与经理牛邦良(定襄人)出面调停,议定缓债,分期清偿。广恒西赚钱后,逐步打清德润永的欠债,邢氏即退出广恒西。

丰镇在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建镇之前,就有忻州人在丰镇经商。丰镇北边的茨涝沟,有座名叫“万合隆”的商号,除财东是阳高人外,其余店员都是忻州人。有俗语说:“先有万合隆,后有丰镇城。”这家商号历时207年,后来忻州城内人麻全忠向本县人蔚才祯领本钱三百吊,在丰镇开设“元义昌”布庄,由于经营有方,资本逐步扩大到一万吊。当平绥路准备修建勘察到丰镇时,他瞅准商机,大量购买土地。铁路修通后,商人们纷纷在铁路旁修建商店,他因出售土地获得巨额资金,进而开设“永记”、“元復永”等商号,逐步发展壮大。他的商号在丰镇有半道街之多,一时成为平绥路上有名的人物。

除麻全忠外,丰镇还有郜家、王家、陈家、石家和董村郝家开设的商号。有很多商号,上自掌柜的、顶生意的(参股者),下至伙计(店员)、厨工、学徒,都是忻州人。就连丰镇商会会长张仰贤(“汇丰源”掌柜,日伪时期当过县长)、副会长赵禄(水头沟村人)、赵祺璧(南高村人),以及办事人员也都是忻州籍人。在此落籍的忻州人各街道都有,世代生息成为老户,至今丰镇的街道中仍有一条“忻州巷”。

萨拉齐忻州在萨县经商的人也很多。郜家的“四合云”、“义盛恒”、“义盛厚”布店,焦家的“谦益永”,陈家的“复兴明”,以及“义长久”、“义发源”、“义和恒”、“恭泰生”、“德昌店”等,都是比较著名的商号。

2、大西路(新疆)

忻州六大家族在大西路经商主要有三家,即樊野村的王家、段庄村的石家和新路村的连家。这三家在大西路的总号都设在古城(奇台),分支店则延伸到迪化、库车、阿勒泰、伊犁、鄯善和吐鲁蕃等处。

樊野村的王朋山所办“天申恒”,王焕(四毛)的“义成昌”,段庄石家的“允顺和”以及新路村连家的“大顺玉”等,都是走大西路的著名商号。他们把经营大西路土特产称为“西庄”。

王焕的“义成昌”总店在包头,归化设分店。包头总负责小西路(陕、甘、宁、青)的土特产经营,归化分店则专门经营大西路的商品。

大西路各城市除上述三家设立商店外,还有一些中、小商户,也从事大西路的皮毛、药材、干果经营业务。如在阜康、新和、拜城等地,也有忻人办的商店。更有远行商人,把商店开在南疆的和田。

3、小西路(陕、甘、宁、青)

在小西路经商的商号,双堡郜家的“大义昌”绒毛店最负盛名。该店总号设在包头,在兰州、武威、张掖、酒泉、西安、银川等城市,都设有分支店。王家的“大益西”、“公益元”,也是专门经营小西路土特产的知名商店。

此外,韩岩村的任生玉,从小在西宁做买卖,所办商号(店名不详)与灵石县人张氏各一半股份。以后发展壮大,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投资一万银元,在包头开设“德兴源”,从业人员20多人,三年一账,每股分红四五千元(银元)。该店在西宁设有分店,1930年前后关门歇业。他还在包头开办“德兴店”、“积聚店”,在忻州城内也设有两个商店。

十家村人焦克让,在凉州(武威)与张伯川合办烟茶店“谦益永”(一人一半),从内陆贩购烟茶到凉州销售,再收购当地皮毛、药材转运内陆行销。

在小西路提着空拳闯天下的忻州人也不少。比如在酒泉,东张村人李国柱,西张村人任廷玉,北胡村人康成贵等,只身到酒泉,先干苦力,走街下乡,帮人收皮张,靠勤劳苦干,日积月攒,滚雪球地积累财富,然后自己开办土特产铺子,下乡进山收购皮毛,一步一步发展起来。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还有一些忻州人在酒泉独资开设中小商铺。如王树荣开设的布匹杂货店“昌记兴”,谷村人王子安开设的百货布匹店“晋丰恒”,李仁清开设的土产店,王肇祥开设的食品店等,都经营得红红火火,在当地颇有影响。

一些大型商号

忻州人在各地开设的商号,大大小小算起来,很难数计。规模和影响都比较大的商号有:

1、天申恒

2、义成昌

财东是王焕(四毛),始创于光绪初年,总号设在包头,归化和新疆各地都有分支店。全店共有店员100余人,有30多名顶生意的(人股),资金股30个(含段庄村石氏1.5股),每账三年分红五六千两银子。义成昌结算时,归化分店负责结算大西路的业务收入,包头总号负责小西路的结算,汇总后一并归包头老号。

上述两店专做大西路的生意。他们把湖南烟茶、京广杂货运到西北各地,然后把伊犁的药材(贝母、羚角、紫草、麝香)、库车的皮张和吐鲁蕃、鄯善的葡萄干、杏干、哈密瓜,以及阿勒泰的金沙(装入鹿角中连同其它货物一起包装),由骆驼运回内陆销售。

王家这两个店是当时收益较多的大店。天申恒每三年一账,分红1500两银子;义成昌每三年一账,就有五六千两银子的纯收入。

此外,段庄村石氏开设于包头的”允顺和”,新路村连氏开设于新疆的古城的“大顺玉”,也都是专做大西路买卖的较大商号。

3、大义昌

“大义昌”绒毛店是双堡村郜氏开设的经营小西路皮张、绒毛、药材的大商号。总号设于包头,分支店很多,在北京、天津、上海、兰州、武威、张掖、西安、银川等地均有分支店。他们从北京、天津等处办货发往陕、甘、宁、青等地,又从这些地方购买绒毛、皮张等,运回内陆销售。该店规模较大,收入相当可观,多时三年盈利8000两银子,一般也要收入五六千两。包头总号有人员60余人,其它分店约二三十人。

4、聚恒昌

“聚恒昌”是东楼村张氏在归化开设的布店,其前身是忻州城内的“崇义永”钱庄。崇义永三年一账分红1000两银子,清同治、光绪年间关闭,资本转移到归化,改设聚恒昌布店,后又接收丰镇“隆升谟”碱店资本6000两。该店主要经营土布业务,在河北行唐等地收购土布,运到内蒙古销售。全店共有人员30人左右,每账三年分红9000多两银子。

5、义泰祥

“义泰祥”是郜家在归化开设的钱庄,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开设,民国二十三年(1924年)关闭,资本一万两,每账三年盈利四、五千两银子。

6、元义昌

忻州城内人蔚崇和在丰镇开设的“元义昌”布店,由麻全忠任掌柜,资本4500元,人员约50人,每年一账,一股分红600元,也是忻州人在外经商颇有影响的商号之一。

此外,嘉禾村陈氏设于包头的“复兴恒”钱庄,也是当时比较著名的大商号之一。

六大家族述略

如前所述,正是由于走口外经商,使得忻州成为一块富庶之地,发财致富者不在少数。其中,最为成功者是前面已经提到的郜、王、张、陈、石、连六大家族。

1、双堡村郜氏

曾经的堡子

明洪武二年(1369年),双堡郜氏始祖郜名铎从朔州马邑县迁忻定居,以农耕为业。世代生息,传至十世(清乾隆年间)怀琦、怀瑄、怀琛兄弟,怀瑄出外经商,连年不遂。因见内蒙古萨尔庆地带河渠交错,土地肥沃,便在此垦荒种植。正值前一年河水泛滥,两岸淤积了肥沃的土层,于是用跑马撒种的办法,在两岸种植了大量黄芥。当年却又大旱,其它地方几乎没有收成,他却引水灌溉,偏得丰收,因此发财。随即便开设陆陈行(经营粮食和米面加工)和作坊,又购置了大片土地,将怀琦和怀琛从忻州叫去,兄弟三人共同经营,农商两旺。

到第十一世郜王兑,郜家财发万金。时值忻州修建文庙,郜家自动捐银一百两,从此在忻州出名。王兑有三子,永吉、清吉、凝吉。清吉之子郜辅周(千龙),善理财,幼年学商于忻州城的“元復兴”,勤俭持家有方,积累家资近十万两。其经商很有才干,在同治、光绪年间,适因邢氏在归化城的钱铺倒闭,立即出本购买,并倾用邢氏商号原班人马,开设“义泰祥”钱庄,连年盈利。还在包头开设“大义昌”等西庄(经营皮毛)和货铺。清廷号召富户捐献时,郜辅周捐献数目相当可观,列捐户之首,所以忻州才有“郜、王、张、陈、石、连”的说法。

到清末民初,郜辅周成为忻州首富,财产及资本有百万之多,在忻州和北路等地有商号50余处,每三年纯收入达一万余元。在原籍双堡村,有土地五六顷,雇有管家和账房管理家业,雇用佃农30多人耕种土地,是地主兼商业资本家。

郜氏家族在忻州所办商号有“永远店”(货栈,五门共有。义和团运动时,别的商号不敢做生意,永远店却到东路的河北大量贩运土布。次年土布涨价,永远店大发其财。之后,该店又在小西路大搞绒毛购销。该店创始于清光绪初年,民国二十五六年是其最昌盛时期)、“元义诚”(账庄,长门所有)、“晋义诚”(账庄,二门所有)、“义丰祥”(账庄,三门所有)、“义和恒”(账庄,四门所有。后改为“永康”,经营绸缎、布匹。日寇投降后,阎军占领忻州,永康倒闭,以后在天津开设“晋义诚”,解放前夕倒闭)、“同义祥”(账庄,五门所有)、“义源厚”(钱庄)、“义源诚”(钱庄,长门所有)、“义德恒”(钱庄,长门所有)、“晋义兴”(钱庄)、“元復诚”(账庄)、“永德诚”(钱庄)、“永盛恒”(钱庄)、“庆义永”(布庄,五门所有)、“同盛永”(布店)、“晋义厚”(布店)。

在太原所办商号有“永盛泉”(副食杂货)、“怀德堂”(食品)。

在归化所办商号有“义泰祥”(钱庄,长门所有)、“大义昌”(西庄,公中共有)、“晋义祥”(钱庄),族人还办有“遇顺泉”(钱庄)、“遇顺昌”(布庄)、“遇顺生”(纸店)。

在包头所办商号有“大义昌”(西庄,总号)、“义泰昌”(钱庄)、“义泰祥”(钱庄)。

在萨县所办商号有“四合云”(杂货,除长门外四门共有)、“义盛恒”(杂货,五门所有)。

在丰镇所办商号有“义源通”(杂货,长门所有)、“同丰粮店”(五门所有)。

2、樊野村王氏

王氏始祖王方来,生有5子,四子少亡,家业分为四门。王朋山是长门传人,王焕(四毛)是三门的后代。王家是靠买卖蒙古花(蒙族人的装饰品)起家的,经商地域主要在新疆。清咸丰、同治年间,王家的商业已具相当规模。由于陕西马化龙叛乱反清,他们在大、小西路所开设的商号都受到很大损失。局势安定后,“天申恒”的王壁徒步沿经商路线的有关商号查找,找出价值8万两银子的商品。后又在归化开设“泰来恒”(王壁任掌柜),逐步恢复元气。

王朋山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在忻州开设“义生恒”账庄,光绪五年(1879年)在归化开设“泰和恒”,光绪七年(1881年)在忻州又开办“义盛恒”布店。

王焕(四毛)在忻州的商号有“公益昌”(绸缎)、“永盛恒”(布店)、“天裕昌”(布店)。此外,在山西的方山、太谷,河北的正定、张家口,内蒙古的归化、包头、丰镇,以及天津等地,都设有商店。尤其是总号设在包头的“义成昌”,规模大,收益多,颇有影响。

王家也是农业兼商业资本家。仅王朋山、王焕两门就有土地600余亩,雇用多人为他们耕种土地。三年的农业和商业收入也将近百万,构成他家在忻州仅次于郜氏而名列第二的显赫地位。

1931年前后,新疆军阀盛世才、马仲云火拼。王家的义成昌、天申恒分支店人员都逃往乌鲁木齐。其货物和资产又遭毁损,仅天申恒一店就欠债36万元。忻州及西北路的商号均受此影响,又加上晋钞贬值,王家的商业很快衰落下来。王朋山这一门听取属下的建议,采取缓债的办法,三年后还清外债又恢复起来,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而王焕这一门却停业还债,把全部财产作抵押向省银行、“晋忻当”大量借贷,因此他的商号在“七七事变”前后全部倒闭。

3、东楼村张氏

说到东楼村张氏,其实是两大家。代表人物一个是张唱胪,一个是张洪钧。

张唱胪兄弟三人,唱胪为长,二弟应胪、三弟汉胪从政。他们这一支的家业是其曾祖张执中开创的。张执中年轻时,搞高脚贩运,来往于忻州、代州之间(约在清康熙年间)。由此赚了钱,就在宁武开设了一个“崇盛木店”,同时在东楼村设“谨兴权”钱庄,在归化设“权兴西”布庄,分支到包头。

张家的经商活动在清嘉庆、道光年间最发达,口内、口外有商号48座,连支店计算在内,大约有70座,人称张家有“72家买卖”,忻州、太原、归化、包头、宁武等地都有他家的店铺。村里有土地800亩,定襄杨芳有土地400亩,并有9处宅院。咸丰三年(1853年),张唱胪筑堡将6处院子围了起来。双堡郜家的南堡是10家财主共同修筑的,共10处院子,而张唱胪一家修筑一个堡子就有6处宅院。加上村中其它地方的3处,张家共有9处院子,可见当时张家的财势并不逊于郜家。

张执中开创的家业传到其孙子占熬手上时,各商号还都很兴旺。占熬死后三年,因几个商号资金周转发生问题,其它地方的商号抽资还债,亦受此波及。在同行对手的倾轧下,张家的商业如同多米诺骨牌,迅速垮了下来。有一个传说,说忻州的州官听说张唱胪衰败破产,想设法帮他还债。张唱胪说,他的家产足够用来抵债。结果,8顷土地、家产(东堡6个庭院)和店铺全部被张洪钧买了下来。于是州官说:东楼村有能人,张唱胪不行了,又出了个张洪钧,买得起8顷地。

另外民间还流传有这样一个故事:定襄杨芳村有张唱胪土地400亩和一个商店。掌柜的闻听张家的商店要倒闭,便把所有财产分与众人后逃匿。店里养着一只狗,人走后仍留在店内。换了人喂它,它不吃也不喝;把它带到别的地方,它又跑了回来。所以,后来人们议论雇员对主家不忠时,就说还不如张唱胪的狗。

张唱胪的商号大约是在清同治年间倒闭的,他本人也于光绪元年(1875年)去世。

买下张唱胪土地、家产和店铺的张洪钧这一支张家,经商起家始于张谟廷。起初也是从事长途贩运,在忻州、庄磨、静乐、岚县、兴县等忻州西部地区奔波。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步增加人力和添置牲畜,靠勤俭经营赚了不少钱。由于经常在庄磨镇落脚,结识了不少本地人,便在朋友们的劝说下,在庄磨镇开设了以借贷为主的商号──“广合谟”(放土账)。该商号收益不错,于是接着又在阳曲县大盂开设当铺“复元谟”。后来又向忻州城内发展,开设了“聚元谟”、“聚锦谟”(账庄)、“聚泰昌”(纸店)。淤泥村陈氏在忻州城开设的“天合三”倒闭,张家乘机接了过来,改为专门经营绸缎的“聚德昌”。同时还在东路(河北)设“锦源店”(布店),在行唐、赵庄(属何县不详)设分店,专门经营土布,运到内蒙古销售。

这一支张家经商最兴盛时期是张洪钧这一代。本村张唱胪家业败落,800亩土地和家产、店铺被张洪钧买了下来,财势之烈,可见一斑。到其子张官文、张仁文,家业又有所发展。张家在忻州城内开设有“聚义德”,在归化开设有“聚丰”粮店、“聚义昌”纸店,在包头开设有“聚元昌”杂货店。其商号“谟”字当先,“聚”字在后。

张氏商业的黄金时期是清末民初。收入方面,“聚恒昌”布店三年一账分红达9000两银子。日伪时期,张家的商号多数倒闭,原因与其它家族的情况大致相同。留下为数不多的几处商号,亦在阎锡山统治时期受“兵农合一”及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压得喘不过气来,于解放前夕关门倒闭。

4、嘉禾村陈氏

陈家在陈来廷那一代就已是富户。大约是在清同治、咸丰年间,陈家就在奇村开设有商号。到陈天宝、陈天宇兄弟俩这一代,为家业最兴盛时期。

陈天宝十几岁时,其父过世,母亲执掌家业,维持原状。陈天宝成人后,弟少亡,整个家业由他管理,不仅使原有商业昌盛,并有新有发展。天宝有五子,次子出嗣于其弟天宇,家业分为三股。在忻州开设“复合源”(钱庄,三门共有),陈天宝名下有“复顺成”(布店)、“复顺源”(与郜成恩合伙),在包头开设有“复兴恒”(纸店),在萨县开设有“复兴隆”(杂货),在奇村开设有“复兴明”(账庄带当铺)──是忻州最大的账庄,有资本4万两。陈天宇名下,在忻州开设有“复昌永”(估衣),在嘉禾村开设有“复兴昌”(当铺),在丰镇开设有“复兴”当。

嘉禾村陈氏另一富商陈敬棠(字芷庄),以从政为主,兼办商业。他的商号在丰镇有“明远”当(带货铺)、“明聚兴”(当铺)、“明合源”(杂货)。这几座商店在“七七事变”前就倒闭了。

5、段庄村石氏

段庄村石氏在清光绪之前就是忻州有名的大地主,并兼办商业。到石宏这一代(光绪年间),其继承祖先家业,惨淡经营,有了新的发展,在忻州开设有“允怀公”、“允溪源”(账庄)、“选清源”(钱庄)、“允顺和”(布庄),包头、归化及新疆古城都有“允顺和”的分店,并延伸到阿勒泰、伊犁、库车、鄯善等地,还在王家的“义成昌”参1.5股。

石宏谙熟经商之道。比如,西北路各家商号因赢利不厚大量裁员,石家在这些地方的商号的掌柜便来信请示是否减人。他回信说:咱家的买卖不仅不减人,顶生意的店员应支照开,其他人员还要长薪。所以他家的商号凝聚力强,办得很兴旺。

石宏死后,其子清贤、仰贤继承父志,继续经办商业。到1933年前后,因新疆战乱,商店亏损,先后倒闭。内陆商店受此牵连,也相继破产。

6、新路村连氏

连氏祖先原先家境贫寒。连安棠(字子仁)之父连凤山,幼年好学,不到20岁就科举成名,接着出仕。其原籍在城南55里的庄磨镇路村。为官成为富豪后,不愿再回路村见那些曾经冷眼下看他家的人,便在城西北建一新村,名新路村,在这里购置土地,兼办商业,兴建家园。到连安棠这一代,为连氏家业最盛时期。其在忻州城内办有“双盛明”(皮毛)、“双盛永”、“双盛生”(账庄),在包头办有“双和德”(杂货),在归化办有“双盛公”、“双盛成”,在新疆古城办有“大顺玉”,专营大西路的土特产。这些商号曾兴极一时。到1920年,因受俄币贬值和货物禁运的影响,所有商号全部倒闭。

除了郜、王、张、陈、石、连六大家族,城内人麻全忠在丰镇开办钱庄、布店、杂货和粮油等商号,董村郝树平、韩岩村任生玉及胡成劳(村名不祥)亦分别在丰镇、包头、西宁、归化等地开设商号,亦是忻州六大家族之外较为有名和成功的商人。

一代又一代、知名或不知名的忻州商人,走口外经商,自强不息,诚实守信,殚精竭虑,艰苦经营,其辉煌历史刻就了时代丰碑;而那些投机取巧、大发不义之财者──忻州商人中的败类,也把自己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经营管理之道

忻州商人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除了勇于进取、吃苦耐劳等精神外,在经营管理上亦有一套严密的制度和灵活的办法。

1、商规商法

私营商业的商号由财东、掌柜(经理)、顶生意的(参股者)、店员、徒弟、小伙计组成,其内部的组织管理虽然严密,但带有浓厚的封建剥削性质。资本家对店铺的管理采取封建家长式的统治方法,店员、徒工与资方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资本家或其代理人对店员、徒工可以任意污辱打骂。徒工和店员到商号学商不仅要有介绍人,而且要有殷实铺保并立有文书字据,规定凡与徒工有关的一切财产损失要由保人负责。不论什么原因,徒工发生死亡时,资方概不负责,等等。这实际上是一张卖身文书。徒工入店后,还规定无事不准出门,身上不准随便装钱,花钱要受监督,身上不准缝口袋,携带物品出店要受检查,外出不准乱说乱道,等等。学徒工的工资待遇极其微薄,劳动强度却极其繁重。入店后,先试用三年,前两年只管吃饭,从第三年起才每年给几块零花钱。每天担负扫地、打水、提茶壶、倒夜壶以及搬运装卸等繁重劳动,睡得晚,起得早,每天工作都在十六七个小时以上,就是这样也还随时有被解雇的可能。

商号一般三年与财东送一次清查,从而按股取得各自的利润。财东的股金称“财股”,掌柜的和顶生意的股金叫“身股”。学徒工要取得顶生意的资格,一般需要在商号干10年左右。三年一算账时,根据表现情况,顶生意的又有升降。身股只受利益,不认损失。营业获利,身股与财东各按股分利;若有损失,则身股不负其责;若商号未获利,可享受应支。凡持身股者死亡后,按其劳绩酌留身股,整股可享受9年,破股(不够一股)可享受6年。

记载营业资本以及财东、掌柜、伙友姓名与其所占财、身股数目之账簿,谓之“万金账”。一般从营业开始就立此账,亦有延迟一二年者。每届结账时,其营业欠余之分配都要记入该账。

集股的商号,合伙债务若合伙人员中有实系无力偿还者,则由合伙人按股分摊其债务。

2、经营方式

(1)诚实守信,讲究信誉。

忻州商人大都能坚持诚实守信,一诺千金,说了算数。商号之间如发生债务,即使买卖贴了本,倾家荡产也要还清债务。因此无论本地或外地的“相与家”,都凭信忻州的某某字号。

忻州商人出售的货物,顾客不满意,可退可换。服务态度好,讲究和气生财,礼下求人,只要顾客进门,店员就要笑脸相迎,千方百计把生意做成。如麻全忠在丰镇卖布,经常亲自到货架上给顾客挑好布,因此他的生意越做越活。

(2)注重信息,研究市场。

忻州人的商号无论是在内陆还是在塞外,都非常注重搜集信息,了解市场动态。各商号的买办(采购),每天不论远近,都要与店内通一封商品信息的函件,交流双方市场的情况。掌柜的要充分了解市场行情和购买需求。如“天源诚“的掌柜,每天早上都要到街上询问价格和销路等情况。

(3)连号协作,发行凭帖。

连号之中,有货行、钱行、账庄。货行有了余款,则归钱行发借贷,调度灵活,钱尽其用。只要开设了商号,即可无限制地发行凭帖。县里发的,可以全县通行;镇上发的,可以全镇通行。一张白纸,写上数目,加盖商号的号章,就可以当作真金白银使用,因此可以大批地赊销用户。但这种赊销应以镖期偿还,谓之“归镖”。一年四季分春、夏、秋、冬各季镖期,有的春镖买货,到冬镖付款;亦有夏镖买货,到次年夏镖偿还,称“隔年镖”。

(4)预购赊销,牟取暴利。

运用赊销、预购的办法是旧社会商人推销商品和收购原料的另外一种手段,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其方法一般有:利用农民现金缺乏的困难,采取划价记账的办法实行赊销,年底结账时赊销价格较现价高约30%,甚至50%;或是利用农民青黄不接的困难,先付给农民少量现金,把未收购的商品以低价预购,预购价与正常价一般相差40%左右。他们还常常将农民赊销的货款转为信用贷款或抵押货物,这种贷款利率高达三分至十分(月息),并经常将抵押来的土地、房屋变为一种租赁关系。他们把低价收购来的农副产品,向城市或在下年青黄不接之时高价出售,高低差价一般为40%左右,有时高达一倍以上。在市场交易中,粮食、土布、牲畜等几个主要行业,大都通过牙纪成交,这些人从中抽取手续费2%至5%。

以上所述,只是一个大概。具体到各商家、商号,还各有各的规矩、做法,不再一一详述。总之,正是由于有一套较为严密、科学的经营管理之道,忻商才得以延续数百年而成为晋商的一支重要方面军,无疑有许多值得今人总结、学习之处。

THE END
1.盘锦品茶:盘锦茶香,品味深厚盘锦,位于辽宁省东部,素有“东北明珠”之称,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还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盘锦的茶叶以其独特的香气和深厚的品味而闻名,被誉为盘锦的一张名片 盘锦茶文化始源 盘锦的茶文化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当时盘锦是茶叶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各地的茶叶都聚集于此 盘锦人在茶叶贸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道,并将这http://www.datastorage.com.cn/page/5/id/8dxZt.xml/news/lists/ben/usfzwv-du4v2f.baike
2.连云港特产云雾茶多少钱一盒?最贵多少钱一斤?### 连云港特产云雾茶多少钱一盒?最贵多少钱一斤? ### 1. 引言 连云港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这里出产的云雾茶以其特别的香气和口感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云雾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当地文化的要紧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增进以及对健康饮食的重视,云雾茶的需求量逐年上升。本文将https://www.07358.com/jiemo/baiye/teatuijian/113330.html
3.翠烟邂逅中医药文化:世界青年看福建他表示12牛黄10薄荷(我妈妈对中医药和中国茶非常感兴趣 是位华裔)“希望通过分享5000他依宫廷秘方,中新网记者。”消肿止痛之功效Andrea他表示准备将这一理念带回意大利,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年。 片仔癀在海外华人圈中都享有极高的美誉度,首次来到福建的他、推动全球人类健康事https://bbs.9you.com/forum-113-5.html?a=lists&wapid=251206
4.犍为老鹰茶:从历史中走出的平民茶饮瑰宝犍为新闻网近日,在犍为县玉屏镇玉屏村举办的一场非遗手工作品展上,出现了一件承载着无数犍为人乡愁与记忆的准非遗作品——犍为老鹰茶。 “还是儿时的味道,我们本地人都叫它‘老人茶’,这种茶可以几天不馊,而且特别消暑解渴,是以前船工、往来客商和市民的居家必备饮品……”现场市民张永义看到“犍为老鹰茶”时,眼中满是激动http://qw.leshan.cn/Home/Article/0UOhUi6z2uIBqcQAxtxGjw==
5.湖南宁乡香山国家森林公园香山特产 竹筒烟茶 清明前后,细雨蒙蒙,春意盎然,满山的杜鹃花开了,蝶蜂凤舞,茶蔸枝发新条,叶吐嫩芽,正是一年采茶的好时节。喝烟茶是有讲究的,刚熏制的烟茶不宜喝,喝了易上火,得放在阴凉处收藏上十来天才拿出来泡茶喝。老村妇为了收藏好茶,就把熏制的茶放进新砍下来的竹子里再加工,制成竹筒茶来,等贵客来了https://www.maigoo.com/citiao/109088.html
6.温即春茶湖南特产烟茶土茶农家手工烟熏茶叶黄藤枫球薰烘白露园茶25食品饮料 > 茗茶 > 其它茶 > 温即 > 柠郢休闲零食专营店 温即春茶湖南特产烟茶土茶农家手工烟熏茶叶黄藤枫球薰烘白露园茶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https://item.jd.com/10097062711116.html
7.深度关注丨严查"烟茶玉矿"背后腐败严查"烟茶玉矿"背后腐败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纪委监委聚焦风腐一体“四风”问题,组织力量深入大型商超、烟酒专卖店等开展监督检查,持续整治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图为近日,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辖区内某大型商超走访了解有关情况,收集问题线索。李卿钰 摄 http://www.nxjjjc.gov.cn/xbnxjw/yw/202302/t20230209_686517.html
8.男方女方见家长顺序男方女方家长见面流程接亲网一般日子的见面可以送些水果牛奶,这些都是比较普遍的,也不会因为选错东西让对方家长感到没有礼貌。第一次去见女方家长该买烟茶酒、自家准备的特产、水果牛奶等,都是不错的礼物。 4、实用性礼物 送电视机、微波炉、豆浆机等一些电器,这些礼物都是比较实用并且一般家庭都还是会很需要的。这个需要了解女方家里到底缺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25390.html
9.平江特产有哪些?正宗平江特产图文介绍湖南平江特产大全提供湖南岳阳地区下属平江特产的图文介绍、精彩评论、购买推荐。想知道正宗平江特产有哪些,怎么选,就来特色谷特产网。https://m.tesegu.com/techan/pingjiang/
10.普洱茶茶烟云牧庄园茶叶可抽可泡普洱烟茶30g/包戒烟神器昆明配料表: 储藏方法: 保质期: 食品添加剂: 净含量:20g 外包装类型:其他 食品类型:初级农产品 品牌:马帮来 普洱茶年份:1年(含)-3年(不含) 特产品类:普洱茶 产地:中国大陆 省份:云南省 城市:昆明市 形状:工艺/礼品茶 茶区:勐海茶区非烟普洱茶(戒烟良品 不含) 不是香烟请慎拍,抽起来和香烟是没法比的。http://kunming.witcp.com/shop/c11/t5b6c1adc6551.html
11.政治经济综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文化特色特产 2018年,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2108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396万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52899万元,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284794万元,增长7.1%。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299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3.8∶12.9∶63.3转变为19.8∶12.6∶67.6。[8] http://www.ifensine.cn/baike/show-293182.html
12.湖北市特产供应商,价格,湖北市特产批发市场马可波罗网湖北市特产批发市场,包括湖北市特产,湖北市特产价格,湖北市特产供应商,湖北市特产厂家。查找湖北市特产相关产品,产品报价,企业信息,请上马可波罗网。http://b2b.makepolo.com/cpinfo/ow2600382.html
13.文化遗产平江茶业自古发达,最早记载源于汉代,于明清两朝达到鼎盛,咸丰前后成为平江著名特产,外销欧亚各国。光绪年间曾摘取“湘红大地”桂冠,誉满三湘大地。而烟茶作为平江茶业独有古老茶种,在平江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千百年来因其独特的地方制作工序,立于制茶手艺之林,历经历史风雨,至今保持着原生状态。谷雨烟茶则http://pjxwhg.wentiyun.cn/szwhg/cultural-72.html
14.万顷沙土特产综合市场地址详情,位置示意图,地图位置,交通指引万顷沙土特产综合市场,地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新垦大道46,靠近繁荣路、育才路、新垦大道和长堤西路。在公共交通方面,附近设有多个公交站,包括十三涌、新垦、十四涌水产中心、新垦安置区等,可以换乘南沙16路、南沙25路、南沙2路、番142路等多条公交线路。此外,您还https://gz.city8.com/gouwuguangchang/1204095_x4z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