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万元户”是一个响当当的头衔,可以说是土豪的代名词。80年代初米价0.2元,肉价不到1元,1万元就像天文数字。
这个数据是怎么算出来的?
货币购买力每十年缩水到原先的1/4
一般情况下,我们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货币的贬值速度。衡量通胀最常用的指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但是,要想保证自己的财富不缩水,只看CPI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考虑到货币发行量(M2)。
下表是1990年以来每隔5年的货币发行量(M2)及其增长速度:
怎么办?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财富不被稀释?这是很多人都焦虑的问题。股市波动太大,银行利息太低,回顾过去的20年,不得不承认,投资房产是普通人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最靠谱的渠道。以北京房价为例:
上图是截止到2013年的数据,根据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7年6月北京房价中位数为6万元/平方米。
就像80年代通货大膨胀时,人们试图通过抢购冰箱彩电来实现货币保值,现在的人选择抢购房子:
过去的成功经验还能在未来应验吗?
“钱越来越不值钱,房价将来还会涨”,这似乎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未来会不会是历史的简单延续?这个要从两方面来看:
未来人民币的“印钞”速度还会像以往那么快吗?央行公布的017年6月末M2增速为9.4%,远低于前面30多年的年增速12-16%,创下了历史新低。从这个数据看,“印钱”的脚步有所放缓。
靠投资房产实现保值升值还会像以前一样靠谱吗?
自去年中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到“9.30”楼市新政之后的层层加码,再到最近的“租购同权”,投资房产还会不会像以前那样坐等升值,还要看政府限购、限贷等行政手段何时能退出,取决于房产税、交易税等长效机制何时能逐步建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