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题有点难,物价膨胀了20倍有没有1块=20块
毕竟80年代买东西是以分为单位的,那时候有类似1元硬币的几分几分的硬币
八十年代不清楚,九十年代初五分钱可以买一颗糖,一毛钱可以买豆浆油条,90代中后期我家那边油条2毛钱,豆浆也是,肉包子要五毛钱,猪脚饭2块钱能吃饱
不能这么直接对比。按购买力不到100。现在大部分人丢100元,很多不心疼,心疼估计也只是一天半天的。那时候丢一元,心疼半月。主要体现在那时候钱难挣,没余钱。
同样是八十年代,81-82年与88-89差别巨大,物价翻番都不止,老百姓的生活变化也很大,八十年代初很多东西市场买不到需要票,到88-89年基本可以不用票就买到了
存银行可能是3元多
算大米的购买力呗
九几年,冰棍都一分钱一根。零几年的时候,盒饭一块钱一盒。
扯犊子,九几年我几岁的时候确实用过一分钱,但是那时候一包冰袋就得一毛钱,0几年盒饭最便宜的我们学校边上也得3块钱,外面大部分5块钱
80年代买东西还要凭票呢,这怎么类比。
20倍可不止,平均起来100倍差不多。有的超过100倍,有的不到甚至降价了——例如家用电器和汽车,但涨幅超过100倍的是更值钱的东西,理应权重更大——房子,现在房价虽然比顶峰回落了一点,但比八十年代初的涨幅仍然远超100倍
这就扯了吧,08年都开奥运会了
你广西的,我吉林的,有争论的必要吗?我上学的时候,就是吃过一块钱的盒饭啊。
那时结婚,一对新人的存款也就五六百块钱,现在恐怕没有哪对夫妻新婚时只有五六万存款的吧?
所以说,八十年代一块钱的价值,应该高于现在的一百块。
那时大学毕业工资是五十多块钱,现在大学毕业可以拿五千多块。照这么说,是一百倍的差距。可是,那时我会为两块钱开一个存折,一块钱丢了像割去心头肉,可现在丢了一百块钱都不怎么心疼。
80年代初,一根纯的冰棒(没有牛奶的,只有水果味或者甜味)是2分钱,我记得当时我拿2毛钱去买十根,装保温壶提回来的。现在一根老冰棒(也是没有牛奶的)卖1块5,味道和成分差不多,所以80年代的1块钱约莫等于现在的75块吧……
用武汉的热干面比较的80年代0.10二两一碗0.15元三两一碗,现在6元。蔡林记80年代后期有5元一碗的热干面,我吃过一次。
80年代我买支棒冰4分钱,买个变形金刚小贴纸2分钱到1毛钱不等,坐公交1毛钱。
自己不挣钱丢100元是不心疼
远了不说,就我这,现在的盒饭10块钱一盒,一份饭,保底五六个菜,还送一瓶大连汽水,饭不够,送一小盒,在不够,就得花钱买了,一块钱一小盒。如果去10块钱管饱的店,保底十个八个菜,多的二三十个菜的也有,这种就贵点,大约12-15块钱左右。随便吃,不浪费,吃饱为止。我上学的时候,乡里初中门口,盒饭就是一块一盒。
我湖南的
就看那些年代剧,八十年代一个月工资也就小几十,大概就知道是个什么价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