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很多人说“中国没有茶文化”。我想说,那是因为它们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古以来,在我国许多地区,饮茶、敬茶、祭茶已融入了人们日常生活和民俗之中,每天司空见惯,所以不觉得有这件事。
待客之茶
【待客之茶】在我们国家很多地方,茶是清雅之物,待客习俗,不可无茶。客人来了,敬上一杯清茶,以表真诚与热情,是常见的待人礼仪,看似平常,其实高雅。陆羽《茶经》道:“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所谓茶道,即为品饮礼仪之道。百岁茶人张天福倡导“俭、清、和、静”四字,概括了茶礼之精神,为茶人所接受。你若到农家做客,主人给你敬上一碗茶,如再加上冰糖或桂花,那是要用双手捧接的,那是农人盛情之举,也是当地的至高礼俗。在茶乡,办丧事时也有敬茶的习俗。亲友来丧家吊丧、探丧时,主人必定要向来客捧上一杯甜茶,以示谢意。殡葬结束时,送葬者也一定要再返回丧家,喝上一杯主人准备好的甜茶,这叫喝“清吉平安茶”。
嫁娶之茶
【嫁娶之茶】茶为吉祥之物,嫁娶习俗,不可无茶。相传中国古代婚配均以茶为礼。“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明代许次纾《茶疏考本》)。闽北许多地方把定婚称为“插茶”,把聘礼称为“茶礼”,把女方接受聘礼称为“茶定”。建瓯有这样的独特习俗,男女定婚时要互送“信誓礼品”。男方送的是两包茶叶和食盐,包装精美雅致,面上贴“双龙戏珠”金纸剪成的图案,中间写“山盟海誓”。女方回两包芝麻、绿豆,贴“双凤朝阳”金色剪纸图案,中间写“冰清玉洁”。男方收到后,将部分芝麻绿豆播种在地里“传种”。这种“信誓旦旦”的礼品,不知始于何时,仍延续至今。又譬如,结婚喜日,新娘到男家时,要“拦门”。一张小桌拦在大门中,桌上一斗米,插上六支香,点一对红蜡烛,摆好“茶清酒”(三杯茶,三杯酒),桌下一盆火。新娘到门前,请阴阳先生“发诗”,将食盐和茶叶投入火盆燃烧后,花轿从火盆跨过,说是能“镇邪驱魔”。
祭祀之茶
【祭祀之茶】茶乃圣洁之物,祭祀习俗,不可无茶。《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代把祭祀与军事看作一样重要,祭祀是一件隆重庄严的民俗盛事。祭祀离不开祭品,在建瓯民间,茶都是少不了的。供佛道、祭神鬼、敬祖宗,都非供香茶不可,茶为第一清供,先(敬)茶而后(敬)酒。清明节扫祖坟,农历七月半(民间谓为“鬼节”)烧纸钱,以茶为香案的中央供品。为何选择茶叶为祭品,建瓯是传统产茶区,在茶区民众心目中,视茶为宝物、为圣物。有很多老人受这种惜茶敬茶之影响颇深,从少时至老年,从不敢随便倒弃茶渣余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