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6.03.17
琴
《清夜琴兴》
白居易
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
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
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
响余群动息,曲罢秋夜深。
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儒家哲学美学的核心是“尽善尽美”,即乐与仁的统一,乐与仁本质上是自然相通的,其要领可以用“和”即“和谐”一词概括。“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荀子·劝学篇》);“故乐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荀子·乐论》);“大乐与天地同和,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记·乐记》)。
古琴的神韵意境,是古琴曲中所蕴涵的含蓄的情感意象。不可言传之谓“神”,余味绵延之谓“韵”,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谓之“意”,天地自然人间世象谓之“境”,意与境合即“神与物游”、“心境交融”、“神用象通”达到心与物合、主与客齐,超越物质层面,“以虚涵实,实中见虚”,任想像力自由驰骋的精神境界,音简意长,余音绕梁。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琴曲,尽管曲意主旨不同,曲式风格各异,无不蕴涵深邃的意境,其美学特征为自然传神,韵味绵长,天生化成,情深意远,含蓄不尽,令人回味无穷,给人以至高的美感享受。
棋
《围棋》
叶顒
围棋白日净,举诀清风吹。
神机众未识,妙着时出奇。
我老天宇内,白雪凝须眉。
坐阅几输赢,厉观迭兴衰。
古今豪杰辈,谋略正类棋。
终局一大笑,惊起白云飞。
书
《白鹿洞》
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画
《画》
高鼎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中国画以心观景。画家以“见心之所见”来观察事物,有意识地进行艺术上的追求和取舍,经过主观的概括、分析、提炼形成意象,然后加工成艺术形象,即所谓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以心观景,以心思物。所以中国画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形似,而是“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韵味。“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这两三枝就足以表现出万千春色。“遗貌取神”是中国画的传统,见飞檐一角如闻寺庙清钟,看孤帆一片便觉世路遥迢。以心观景,使画家获得了无限的自由,所以中国画的意境也寄寓深远。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就是指此而言。
诗
《论诗绝句》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秀丽的山川孕育出诗的灵气,朴实的人民培育出诗的魂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词向来是以其阳春白雪式的唯美典雅,吸引了无数虔诚的追随者,尤其是那些集作者思想、感情、智慧、创造力于一身的千古名句,虽历经千载沧桑仍熠熠生辉,尽管在现代文明的嘈杂与喧嚣中独自起舞,却从未被后人遗忘。再次沉浸在诗词的国度里,眼前浮现的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空灵山水,耳边回荡着“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时的天籁之音!那低首徘徊的,莫不是那“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的过来人;那姗姗来迟的,莫不是那“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琵琶女……所有这些震铄古今的千古绝唱,曾令无数炎黄子女为之折服!
酒
《月下独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酒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祭祀祖先和聚会宴饮的必需品,并从此伴随中华民族的发展,演绎了数千年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从政治到经济,从军事到文化,每一个领域都闪耀着酒的光辉;正是有了酒,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才那么摇曳生姿,丰富多彩。酒能拨动灵感,亢奋精神,敏捷思维,引道艺术家进入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一个没有诗画艺术的民族是没有灵感、没有想象、没有创造精神的民族,是不可能长久生存的民族;诗酒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最耀眼的五色光彩--酒,激起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朵朵浪花,酒,蕴含了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魂,酒,演绎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
花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中国人自古爱花,视花为美,与花媲美。因此视花为美的化身,美好幸福的象征。当然,中国人对花的认识和情感并不仅限于此,而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浓厚的情感。在中国人看来,花是有灵之物。人们赏花,除了常识它那静态的外部形态美之外,还善于观察欣赏它那动态的生命变化之趣。此外,中国人还认为花是有情之物,不仅娱人感官,更撩人情思,能寄以心曲。中国人对花的看法和情感是观花之后由悟性而得来的一种艺术境界。对花产生了更深一层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寄托。因此,中国人世世代代爱花赏花就是认为花能使人赏心悦目,花能畅神达意,花能陶冶情操。花中蕴含着文化,花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品德和节气。
茶
《两碗茶》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中国茶文化吸收了儒、道、佛各家的思想精华。儒家从茶道中发现了兴观群怨、修齐治平的大法则,用以表现自己的政治观、社会观,佛家体味茶的苦寂,以茶助禅、明心见性,而道家则把空灵自然的观点贯彻其中,甚至,墨子思想也被吸收进来,中国茶文化把思想精神与物质结合,历代茶人对茶的性能制作都研究得十分具体,墨子崇尚真,这正是墨家求真观念的体现。可谓茶与中国传统思想紧密相连。